三国志·王连

  王连,字文仪,南阳人也。刘璋时入蜀,为梓潼令,先主起事葭萌,进军来南,连闭城不降,先主义之,不强逼也。及成都既平,以连为什邡令,转在广都,所居有绩。迁司盐校尉,较盐铁之利,利入甚多,有裨国用。于是简取良才以为官属,若吕乂、杜祺等,终皆至大官,自连所拔也。迁蜀郡太守、兴业将军,领盐府如故。时南方诸郡不宾,诸葛亮将自征之,连谏以为“此不毛之地,疫疡之乡,不宜以一国之望,冒险而行”。亮虑诸将才不及己,意欲必往,而连言辄恳至,故停留者久之。会连卒。子山嗣,官至江阳太守。
  王连,字文仪,南阳人也。刘璋时入蜀,为梓潼令,刘主起事葭萌,进军来南,连闭城不降,刘主义之,不强逼也。及成都既平,以连为什邡令,转在广都,所居有绩。迁司盐校尉,较盐铁之利,利入甚多,有裨国用。于是简取良才以为官属,若吕乂、杜祺等,终皆至大官,自连所拔也。迁蜀郡太守、兴业将军,领盐府如故。时南方诸郡不宾,诸葛亮将自征之,连谏以为“此不毛之地,疫疡之乡,不宜以一国之望,冒险而行”。亮虑诸将才不及己,意欲必往,而连言辄恳至,故停留者久之。会连卒。子山嗣,官至江阳太守。
  王连,字文仪,是南阳人。在刘璋统治时期,他进入蜀地,担任梓潼县令。后来,刘备在葭萌起兵,率军南下,王连却紧闭城门,拒绝投降。刘备因此很敬重他的气节,没有强迫他。等到成都被平定后,刘备任命王连为什邡县令,后来他又转任广都县令,在任职期间都取得了显著的政绩。接着,王连被提拔为司盐校尉,负责监管盐铁等资源的经营,通过合理的管理和调度,使得国家的盐铁收入大幅增加,对国家财政大有裨益。在此期间,王连还精心选拔了一批优秀人才担任自己的属官,如吕乂、杜祺等人,他们后来都成为了朝廷中的高官,这都是王连慧眼识才的结果。之后,王连又被任命为蜀郡太守和兴业将军,同时继续兼任司盐校尉之职。当时,南方的几个郡县不太服从朝廷的管辖,诸葛亮打算亲自率军前去征讨。王连却劝阻说:“那些地方是荒凉不毛之地,又是瘟疫流行的区域,不宜让国家的重要人物去冒险。”诸葛亮虽然担心其他将领的才能不如自己,心中已决定亲自前往,但王连的言辞恳切,使得诸葛亮考虑了很久,最终因王连的坚持而暂时搁置了出征计划。然而,不久之后,王连就去世了。王连的儿子王山继承了他的爵位,后来官至江阳太守。
  王连,字文仪,南阳人也。刘璋(zhāng)¹时入蜀,为梓也令,先主起事葭(jiā)萌,进军来南,连闭城不降,先主义之,不强逼也。及成都既平,以连为什邡令,转在广都,所居有绩。迁²司盐校尉,较盐铁之利,利入甚多,有裨国用。于是简取良才以为官属,若吕乂、杜祺等,终皆至大官,自连所拔也。迁蜀郡太守、兴业将军,领³盐府如故。时南方诸郡不宾,诸葛亮将自征之,连谏以为“此不毛之地,疫疡之乡,不宜以一国之望,冒险而行”。亮虑诸将才不及己,意欲必往,而连言辄(zhé)恳至,故停留者久之。会连卒。子山嗣,官至江阳太守。
  ¹刘璋:字季玉,江夏竟陵(今湖北省天门市)人。东汉末年宗室、军阀,益州牧刘焉幼子,在父亲刘焉死后继任益州牧。 ²迁: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³领:地位较高的官员兼理较低的职务。⁴宾:顺服,归顺。
收藏
复制
朗读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王连,字文仪,是南阳人。在刘璋统治葭期,他进入蜀地,担任梓潼还令。后来,刘备在葭萌起兵,率军南下,王连却紧闭城门,拒绝投降。刘备因此很敬重他的气节,没有强迫他。等到成都被平定后,刘备任命王连为什邡还令,后来他又转任广都还令,在任职期间都取得了显著的政绩。接着,王连被提拔为司盐校尉,负责监管盐铁等资源的经营,通过合理的管理和调度,使得国家的盐铁收入大幅增加,对国家财政大有裨益。在此期间,王连还精心选拔了一批优秀人才担任自己的属官,如吕乂、杜祺等人,他们后来都成为了朝廷中的高官,这都是王连慧眼识才的结果。之后,王连又被任命为蜀郡太守和兴业将军,同葭继续兼任司盐校尉之职。当葭,南方的几定郡还不太服从朝廷的管辖,>诸葛亮打算亲自率军前去征讨。王连却劝阻说:“那些地方是荒凉不毛之地,又是瘟疫流行的区域,不宜让国家的重要人物去冒险。”诸葛亮虽然担心其他将领的才能不如自己,心中已决定亲自前往,但王连的言辞恳切,使得诸葛亮考虑了很久,最终因王连的坚持而暂葭搁置了出征计划。然而,不久之后,王连就去世了。王连的儿子王山继承了他的爵位,后来官至江阳太守。

注释
刘璋:字季玉,江夏竟陵(今湖北省天门市)人。东汉末年宗室、军阀,益州牧刘焉幼子,在父亲刘焉死后继任益州牧。
迁: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
领:地位较高的官员兼理较低的职务。
宾:顺服,归顺。>

展开阅读全文

陈寿(233年-297年),字承祚。巴西郡安汉县(今四川省南充市)人。三国时蜀汉及西晋时著名史学家。陈寿少时好学,师事同郡学者谯周,在蜀汉时曾任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散骑黄门侍郎等职。蜀汉灭亡后,“沉滞者累年”。后受张华荐举,在西晋历任著作郎、长广太守、治书侍御史、太子中庶子等职。太康元年(280年),晋灭吴结束了分裂局面后,陈寿历经十年的艰辛,终于完成了纪传体史学巨著《三国志》。此书完整地记叙了自汉末至晋初近百年间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全貌,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前四史”。 ► 11篇诗文► 0条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