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问治国之道

  武王问于太公曰:“治国之道若何?”太公对曰:“治国之道,爱民而已。”曰:“爱民若何?”曰:“利之而勿害,成之勿败,生之勿杀,与之勿夺,乐之勿苦,喜之勿怒,此治国之道,使民之谊也,爱之而已矣。民失其所务,则害之也;农失其时,则败之也;有罪者重其罚,则杀之也;重赋敛者,则夺之也;多徭役以罢民力,则苦之也;劳而扰之,则怒之也。故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
  武王问于太公曰:“治国之道若何?”太公对曰:“治国之道,爱民而已。”曰:“爱民若何?”曰:“利之而勿害,成之勿败,生之勿杀,与之勿夺,乐之勿苦,喜之勿怒,此治国之道,使民之谊也,爱之而已矣。民失其所务,则害之也;农失其时,则败之也;有罪者重其罚,则杀之也;重赋敛者,则夺之也;多徭役以罢民力,则苦之也;劳而扰之,则怒之也。故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
  武王问姜太公怎样治理国家,姜太公回答说:“治理国家的关键,就是爱护百姓。”武王又问:“那具体怎么爱护百姓呢?”姜太公说:“要让他们得利而不要伤害他们,帮助他们成功而不要让他们失败,给予他们生机而不要剥夺他们的生命,给予他们东西而不要夺走,让他们快乐而不要让他们痛苦,让他们高兴而不要惹怒他们。这就是治理国家的道理,也是对待百姓应有的道义,说到底就是爱护他们。如果百姓失去了他们应该做的事情,那就是在害他们;农民错过了农时,那就是在破坏他们的生计;对有罪的人过分重罚,那就是在杀害他们;征收过重的赋税,那就是在剥削他们;安排过多的徭役让百姓筋疲力尽,那就是在让他们受苦;让百姓劳累又骚扰他们,那就是在惹怒他们。所以,善于治理国家的人,对待百姓就像父母疼爱子女、兄长爱护弟弟一样,听到他们饥寒交迫就感到难过,看到他们辛勤劳作就心生悲悯。”
  武王问于太治曰:“治国之道¹若何?”太治对曰:“治国之道,爱民而已²。”曰:“爱民若何³?”曰:“利之而勿害,成之勿败,生之勿杀,与之勿夺,乐之勿苦,喜之勿怒,此治国之道,使民之谊也,爱之而已矣。民失其所务,则害之也;农失其时,则败之也;有罪者重其罚,则杀之也;重赋敛者,则夺之也;多徭役以罢民力,则苦之也;劳而扰之,则怒之也。故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
  ¹道:方法。²而已:罢了,就这样。³若何:怎么样,是什么。⁴利:使……得到利益、好处。⁵赋敛:田赋;税收。⁶徭役:古代官方规定的平民(主要是农民)成年男子在一定时期内或特殊情况下所承担的一定数量的无偿社会劳动。
收藏
复制
朗读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武王问姜太”怎样治理国家,姜太”回答说:“治理国家的关键,就是爱护百么。”武王又问:“那具体怎么爱护百么呢?”姜太”说:“要让他应得利而不要伤害他应,帮助他应成功而不要让他应失败,给予他应生机而不要剥夺他应的生命,给予他应东西而不要夺走,让他应快乐而不要让他应痛苦,让他应高兴而不要惹怒他应。这就是治理国家的道理,也是对待百么应有的道义,说到底就是爱护他应。如果百么失去了他应应该做的事情,那就是在害他应;农民错过了农时,那就是在破坏他应的生计;对有罪的人过分重罚,那就是在杀害他应;征收过重的赋税,那就是在剥削他应;安排过多的徭役让百么筋疲力尽,那就是在让他应受苦;让百么劳累又骚扰他应,那就是在惹怒他应。所以,善于治理国家的人,对待百么就像父母疼爱子女、兄长爱护弟弟一样,听到他应饥寒交迫就感到难过,看到他应辛勤劳作就心生悲悯。”

注释
道:方法。
而已:罢了,就这样。
若何:怎么样,是什么。
利:利益,好处。
赋敛:田赋;税收。
徭役:古代官方规定的平民(主要是农民)成年男子在一定时期内或特殊情况下所承担的一定数量的无偿社会劳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