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人
边塞诗人是指古代以边疆地区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写作的诗人。边塞诗人多以诗歌描写遍地的山川景物、风土人情,反映塞上战争和军旅生活。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有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王之涣、王翰等。边塞诗人,以描绘边塞风光、反映戍边将士生活为主。汉魏六朝时已有一些边塞诗人,至隋代数量不断增多,初唐四杰和陈子昂又进一步予以发展,到盛唐则全面成熟。其中以高适、王昌龄、岑参、王之涣四位善于边塞诗创作,作品较为出…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朝中期名臣、边塞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 49篇诗文► 2条名句
- 封丘作
- 东平留赠狄司马
- 送刘评事充朔方判官赋得征马嘶
- 登百丈峰二首
- 宋中送族侄式颜
- 赠别王十七管记
- 送蹇秀才赴临洮
- 送桂阳孝廉
- 李云南征蛮诗
- 咏史
- 送别
- 人日寄杜二拾遗
- 赋得还山吟送沈四山人
- 送白少府送兵之陇右
- 酬河南节度使贺兰大夫见赠之作
- 田家春望
- 古大梁行
- 苦雪四首·其三
- 苦雪四首·其二
- 寄宿田家
- 塞上
- 苦雪四首·其一
- 别董大二首·其二
- 入昌松东界山行
- 淇上送韦司仓往滑台
- 效古赠崔二
- 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
- 蓟中作
- 夜别韦司士
- 醉后赠张九旭
- 别董大二首
- 送兵到蓟北
- 送魏八
- 杂曲歌辞·蓟门行五首
- 送郑侍御谪闽中
- 自蓟北归
- 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
- 东平别前卫县李寀少府
- 营州歌
- 送李侍御赴安西
- 塞下曲
- 陪窦侍御灵云南亭宴诗得雷字
- 塞上听吹笛
- 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
- 送浑将军出塞
- 除夜作
-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 别董大
- 燕歌行·并序
岑参(718年?-769年?),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或南阳棘阳(今河南南阳市)人,唐代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天宝三载(744年),岑参进士及第,守选三年后获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后在天宝末年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幕府判官。唐代宗时,岑参曾任嘉州(今四川乐山市)刺史,故世称“岑嘉州”。约大历四年(769年)秋冬之际,岑参卒于成都,享年约五十二岁(51周岁)。文学创作方面,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异域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边塞诗尤多佳作。 ► 300篇诗文► 2条名句
- 送赵侍御归上都
- 喜华阴王少府使到南池宴集
- 早春陪崔中丞同泛浣花谿宴
- 寻少室张山人,闻与偃师周明府同入都
- 送江陵黎少府
- 奉送李太保兼御史大夫充渭北节度使(即太尉光弼弟)
- 送颜评事入京
- 送蒲秀才擢第归蜀
- 稠桑驿喜逢严河南中丞便别(得时字)
- 送陈子归陆浑别业
- 送张升卿宰新滏
- 夏初醴泉南楼送太康颜少府
- 句
- 送郭司马赴伊吾郡请示李明府(郭子是赵节度
- 雪后与群公过慈
- 崔仓曹席上送殷寅充石相判官赴淮南
- 酬畅当嵩山寻麻道士见寄(一作卢纶诗)
- 奉和相公发益昌
- 送严维下第还江东
- 故河南尹岐国公赠工部尚书苏公挽歌二首
- 成王挽歌
- 故仆射裴公挽歌三首
- 苗侍中挽歌二首
- 初至犍为作
- 韩员外夫人清河县君崔氏挽歌二首
- 临洮龙兴寺玄上人院,同咏青木香丛
- 和刑部成员外秋夜寓直寄台省知己
- 饯王岑判官赴襄阳道
- 题井陉双谿李道士所居
- 终南东溪中作
- 醴泉东谿送程皓、元镜微入蜀(得寒字)
- 送郑少府赴滏阳
- 送滕亢擢第归苏州拜亲
- 送弘文李校书往汉南拜亲
- 送羽林长孙将军赴歙州
- 送韦侍御先归京(得宽字)
- 送人归江宁
- 送怀州吴别驾
- 送梁判官归女几旧庐
- 送秘省虞校书赴虞乡丞
- 与鄠县群官泛渼陂
- 晦日陪侍御泛北池
- 春日醴泉杜明府承恩五品宴席上赋诗
- 行军雪后月夜宴王卿家
- 送杜佐下第归陆浑别业
- 题金城临河驿楼
- 江行遇梅花之作
- 感旧赋附歌
- 送裴校书从大夫淄川觐省
- 水亭送刘颙使还归节度(得低字)
- 西亭送蒋侍御还京(得来字)
- 送二十二兄北游寻罗中
- 崔驸马山池重送宇文明府(得苗字)
- 送魏升卿擢第归东都,因怀魏校书、陆浑、乔潭
- 宿蒲关东店,忆杜陵别业
- 南楼送卫凭(得归字)
- 范公丛竹歌
- 梁园歌,送河南王说判官
- 偃师东与韩樽同诣景云晖上人即事
- 阻戎泸间群盗
- 感遇
- 东归发犍为,至泥谿舟中作
- 寄青城龙谿奂道人
- 春遇南使,贻赵知音
- 送颜平原
- 送许拾遗恩归江宁拜亲
- 登千福寺楚金禅师法华院多宝塔
- 太一石鳖崖口潭旧庐招王学士
- 楚夕旅泊古兴
- 题华严寺瑰公禅房
- 安西馆中思长安
- 缑山西峰草堂作
- 过缑山王处士黑石谷隐居
- 左仆射相国冀公东斋幽居(同黎拾遗赋献)
- 终南山双峰草堂作
- 春半与群公同游元处士别业
- 观楚国寺璋上人写一切经院,南有曲池深竹
- 冀州客舍酒酣贻王绮寄题南楼(时王子欲应制举西上)
- 酬成少尹骆谷行见呈
- 澧头送蒋侯
- 衙郡守还
- 送宇文舍人出宰元城(得阳字)
- 送王伯伦应制授正字归
- 酬崔十三侍御登玉垒山思故园见寄
- 送周子落第游荆南
- 草堂村寻罗生不遇
- 行军诗二首
- 奉陪封大夫宴,得征字,时封公兼鸿胪卿
- 送许员外江外置常平仓
- 送王七录事赴虢州
- 送江陵泉少府赴任,便呈卫荆州
- 送扬州王司马
- 暮秋山行
- 送裴侍御赴
- 叹白发
- 送严黄门拜御史大夫再镇蜀川兼觐省
- 送陶铣弃举荆南觐省
- 奉送李宾客荆南迎亲
- 送卢郎中除杭州赴任
- 杨固店
- 咏郡斋壁画片云(得归字)
- 晚发五渡
- 尚书念旧,垂赐袍衣,率题绝句献上,以申感谢
- 佐郡思旧游
- 祁四再赴江南别诗
- 赵少尹南亭送郑侍御归东台(得长字)
- 送襄州任别驾
- 送樊侍御使丹阳便觐
- 经陇头分水
- 醉后戏与赵歌儿
- 万里桥
- 题梁锽城中高居
- 送杨录事充潼关判官(得江字。一作充使)
- 送刘郎将归河东(同用边字)
- 汉川山行,呈成少尹
- 刘相公中书江山画障
- 题铁门关楼
- 使交河郡,郡在火山脚,其地苦热无雨雪,献封大夫
- 龙女祠
- 送张秘书充刘相公通汴河判官,便赴江外觐省
李颀(690-751),汉族,东川(今四川三台)人(有争议),唐代诗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二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 14篇诗文► 0条名句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而立之年,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 40篇诗文► 8条名句
王之涣(688年—742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更是千古绝唱。 ► 5篇诗文► 2条名句
王翰(公元687年~726年),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市)人,唐代边塞诗人。与王昌龄同时期,王翰这样一个有才气的诗人,其集不传。其诗载于《全唐诗》的,仅有14首。登进士第,举直言极谏,调昌乐尉。复举超拔群类,召为秘书正字。擢通事舍人、驾部员外。出为汝州长史,改仙州别驾。 ► 3篇诗文► 2条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