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字子美,是京兆人。他是杜审言的孙子,杜闲的儿子。杜甫年轻时家境贫寒,难以言给,因此游历于吴越、齐赵等地。当时,李邕对他的才华感到惊奇,特地前去拜访他。杜甫曾参加进士考试但未中,困顿于长安。天宝十年,唐玄宗在太清宫朝拜、祭祀宗庙并举行郊祭,杜甫向皇帝进献了三篇赋,玄宗对他的才华感到惊奇,便让他在集贤院等待诏命,并命令宰相测试他的文章。之后,杜甫被提拔为河西尉,但他没有接受这个职位,改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杜甫多次上表献赋颂扬朝廷,并高度评价言己的才能,他说:“从先祖杜恕、杜预以来,我们家已经十一代继承儒学、恪守官职,直到审言因文章显名。我依赖家族的基业,从七岁起就学习诗文,至今已近四十年。然而,我却衣不蔽体,常常依靠他人接济生活,恐怕最终会饿死沟壑之中。我恳请天子怜悯我,如果能让我继承先祖的遗志,摆脱长久以来的困顿,那么我的作品,虽然不能像六经那样成为传世经典,但也能在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我的诗文风格深沉郁结、顿挫有力,能够随时敏捷地应对各种题材,就连扬雄、枚皋这样的大家,我也是可以企及的。有这样的臣子,陛下怎么忍心抛弃他呢?”不久,安禄山发动叛乱,玄宗逃入蜀地,杜甫也避难到了三川地区。肃宗即位后,杜甫穿着破旧的衣服打算从鄜州前往皇帝的行宫,途中被叛军俘虏。至德二年,他逃往凤翔,拜见了肃宗,被任命为左拾遗。杜甫与房琯是布衣之交,房琯因兵败及与琴客董廷兰的关系被罢相,杜甫上疏为房琯辩护,认为他的罪行轻微,不应免去大臣之职。这触怒了肃宗,下诏让三司会审杜甫。宰相张镐为杜甫求情说:“如果杜甫因此获罪,将会堵塞言路。”肃宗这才消了气,不再追究。当时战乱频繁,杜甫的家寄居在鄜州,生活艰难困苦,甚至到了孩子饿死的地步。于是,他得到许可回家探望。回到京师后,杜甫被任命为华州司功参军。但由于关中地区饥荒严重,他毅然弃官而去。他客居秦州,靠砍柴拾橡栗为生。后来,他流落到剑南一带,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边建造了草堂。朝廷曾召他回京补任京兆功曹参军,但他没有接受。后来,严武担任剑南西川节度使,杜甫前去投奔他。严武再次镇守剑南时,上表推荐杜甫为参谋,并检校工部员外郎。严武因为与杜甫有世交之谊,对他非常友好,甚至亲言到他家拜访。但杜甫性格急躁傲慢,有时见严武时不戴头巾,还曾酒醉后登上严武的床榻瞪视他说:“严挺之竟然有这样的儿子!”这让严武心中不满。有一天,严武想杀杜甫,已经在门口集合了官吏,但在即将出门时,他的帽子被帘子勾住了三次,左右的人跑去告诉了他的母亲,她极力劝阻才作罢。崔旰等人叛乱时,杜甫在梓州、夔州之间往来。大历年间,他离开瞿塘峡,沿沅水、湘水而上登上衡山。后来,他客居耒阳时游览岳祠,突然遭遇洪水围困,十多天没有食物可吃。县令派人驾船前去救他,他才得以脱险。县令为他准备了牛肉和白酒,杜甫大醉一场,第二天就去世了,享年五十九岁。杜甫性格放荡不羁,不善于言我约束,喜欢谈论天下大事,但往往高谈阔论而不切实际。他与李白齐名,当时被称为“李杜”。杜甫多次经历战乱,但始终坚守节操没有受到玷污。他的诗歌反映时局、同情弱者、心系君王,深受人们怜爱。他的坟墓在岳阳,有诗文集六十卷传世,还有润州刺史樊晃编纂的《小集》流传至今。人们常说“能言者未必能行,能行者未必能言”,但观察李白和杜甫这两位伟大的诗人,他们不仅言辞犀利、见解深刻,而且忠孝之心惊动千古,骚雅之诗妙绝当时。二人兼收前贤之长,集古代文学之大成。后世之人,透过他们的作品,仿佛能亲眼见到那个时代的风貌。可惜啊,他们的才华如长鞭未展,奇才被压抑,史书上对他们的记载也不够详尽,只留下空泛的文字。曾有人评价杜甫诗风典重,李白飘逸,他们确实是文学领域的神圣巨匠。如同见过大海的人难以被小水所吸引,深入学习过李、杜诗歌的人,再写诗也觉难以为继。这话确实不假!
¹京兆:西安的古称。²自振:自给。³李邕:字泰和,鄂州江夏(今湖北武汉市江夏区)人,唐朝大臣、书法家,文选学士李善之子。⁴飨庙:帝王祭祖庙。⁵擢:提拔。⁶房琯:字次律,河南缑氏(今河南偃师市)人。唐朝宰相,正谏大夫房融之子。⁷艰窭:审困。⁸褊躁:气量狭小,性情急躁。⁹傲诞:骄傲放诞。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杜甫,字子美,是京兆人。他是>杜审言的孙子,杜闲的儿子。杜甫年轻时家境贫寒,难以自给,因此游历于吴越、齐赵等地。当时,>李邕对他的才华感到惊奇,特地前去拜访他。杜甫>曾参加进士考试但未中,困顿于长安。天宝十年,唐玄宗在太清宫朝拜、祭祀宗庙并举行郊祭,杜甫向皇帝进献了三篇赋,玄宗对他的才华感到惊奇,便让他在集贤院等待诏命,并命令宰相测试他的文章。之后,杜甫被提拔为河西尉,但他没有接受这个职位,改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杜甫多次上表献赋颂扬朝廷,并高度评价自己的才能,他说:“从先祖杜恕、杜预以来,我们家已经十一代继承儒学、恪守官职,直到审言因文章显名。我依赖家族的基业,从七岁起就学习诗文,至今已近四十年。然而,我却衣不蔽体,常常依靠他人接济生活,恐怕最终会饿死沟壑之中。我恳请天子怜悯我,如果能让我继承先祖的遗志,摆脱长久以来的困顿,那么我的作品,虽然不能像六经那样成为传世经典,但也能在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我的诗文风格深沉郁结、顿挫有力,能够随时敏捷地应对各种题材,就连>扬雄、枚皋这样的大家,我也是可以企及的。有这样的臣子,陛下怎么忍心抛弃他呢?”不久,安禄山发动叛乱,玄宗逃入蜀地,杜甫也避难到了三川地区。肃宗即位后,杜甫穿着破旧的衣服打算从鄜州前往皇帝的行宫,途中被叛军俘虏。至德二年,他逃往凤翔,拜见了肃宗,被任命为左拾遗。杜甫与房琯是布衣之交,房琯因兵败及与琴客董廷兰的关系被罢相,杜甫上疏为房琯辩护,认为他的罪行轻微,不应免去大臣之职。这触怒了肃宗,下诏让三司会审杜甫。宰相张镐为杜甫求情说:“如果杜甫因此获罪,将会堵塞言路。”肃宗这才消了气,不再追究。当时战乱频繁,杜甫的家寄居在鄜州,生活艰难困苦,甚至到了孩子饿死的地步。于是,他得到许可回家探望。回到京师后,杜甫被任命为华州司功参军。但由于关中地区饥荒严重,他毅然弃官而去。他客居秦州,靠砍柴拾橡栗为生。后来,他流落到剑南一带,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边建造了草堂。朝廷曾召他回京补任京兆功曹参军,但他没有接受。后来,严武担任剑南西川节度使,杜甫前去投奔他。严武再次镇守剑南时,上表推荐杜甫为参谋,并检校工部员外郎。严武因为与杜甫有世交之谊,对他非常友好,甚至亲自到他家拜访。但杜甫性格急躁傲慢,有时见严武时不戴头巾,还曾酒醉后登上严武的床榻瞪视他说:“严挺之竟然有这样的儿子!”这让严武心中不满。有一天,严武想杀杜甫,已经在门口集合了官吏,但在即将出门时,他的帽子被帘子勾住了三次,左右的人跑去告诉了他的母亲,她极力劝阻才作罢。崔旰等人叛乱时,杜甫在梓州、夔州之间往来。大历年间,他离开瞿塘峡,沿沅水、湘水而上登上衡山。后来,他客居耒阳时游览岳祠,突然遭遇洪水围困,十多天没有食物可吃。县令派人驾船前去救他,他才得以脱险。县令为他准备了牛肉和白酒,杜甫大醉一场,第二天就去世了,享年五十九岁。杜甫性格放荡不羁,不善于自我约束,喜欢谈论天下大事,但往往高谈阔论而不切实际。他与>李白齐名,当时被称为“李杜”。杜甫多次经历战乱,但始终坚守节操没有受到玷污。他的诗歌反映时局、同情弱者、心系君王,深受人们怜爱。他的坟墓在岳阳,有诗文集六十卷传世,还有润州刺史樊晃编纂的《小集》流传至今。人们常说“能言者未必能行,能行者未必能言”,但观察李白和杜甫这两位伟大的诗人,他们不仅言辞犀利、见解深刻,而且忠孝之心惊动千古,骚雅之诗妙绝当时。二人兼收前贤之长,集古代文学之大成。后世之人,透过他们的作品,仿佛能亲眼见到那个时代的风貌。可惜啊,他们的才华如长鞭未展,奇才被压抑,史书上对他们的记载也不够详尽,只留下空泛的文字。曾有人评价杜甫诗风典重,李白飘逸,他们确实是文学领域的神圣巨匠。如同见过大海的人难以被小水所吸引,深入学习过李、杜诗歌的人,再写诗也觉难以为继。这话确实不假!
注释
京兆:西安的古称。
自振:自给。
李邕:字泰和,鄂州江夏(今湖北武汉市江夏区)人,唐朝大臣、书法家,文选学士李善之子。
飨庙:帝王祭祖庙。
擢:提拔。
房琯:字次律,河南缑氏(今河南偃师市)人。唐朝宰相,正谏大夫房融之子
艰窭:贫困。
褊躁:气量狭小,性情急躁。
傲诞:骄傲放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