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日炎炎似火烧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烈日当空好似烈火在炙烤,烤焦了田野中的稻禾。

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农夫心中急得犹如汤煮,公子王孙摇着扇子还喊热。

参考资料

  • 1、吕树坤《四大名著诗词赏析》(吉林文史出版社),2003 年第1版,第27页

赤日¹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jiāo)²
¹赤日:红日;烈日。²枯焦:干枯。多用以形容旱天中的植物。

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参考资料

  • 1、吕树坤《四大名著诗词赏析》(吉林文史出版社),2003 年第1版,第27页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这是一首宋末元初的民歌,见于元末明初施耐庵著的《水浒传》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中,杨志押送生辰纲行至黄泥冈时,白日鼠白胜扮作挑酒桶的汉子所吟唱的诗作。原诗无题,大概是施耐庵收集整理的。

  《赤日炎炎似火烧》是《水浒传》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中,杨志押送生辰纲行至黄泥冈时,白日鼠白胜扮作挑酒桶的汉子所吟唱的诗作。

  该诗的一、二句“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是从天空写到地上。天上烈日当头,骄阳如火;地上稻禾枯焦,土地干裂。大旱之年,酷热难耐,庄稼被烤晒得枯焦了,押送生辰纲的人们,又将热得如何,就可想而知了。三、四句“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从农夫百姓写到公子王孙。旱情如虎,眼望着田里的稻禾枯死,一年收成无望,心如汤煮油煎一般,这是农夫心理的真实写照。那些公子王孙们,既不会在田间劳作,也不会推车挑担在路上行走,居然也热得受不了,不住地摇起扇子。这首诗从不同的侧面渲染天气的炎热,为押送生辰纲的杨志等人口渴思饮作铺垫,终于落入吴用所设计的圈套。三、四句描写了农夫与公子王孙这两个对立阶级的完全不同的心理和形态,预示着北宋王朝阶级矛盾正在日益激化。官逼民反,英雄好汉们终于聚义梁山,“替天行道”。

参考资料

  • 1、冯亦鹤·小学古诗文辞典·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8
  • 2、吕树坤·四大名著诗词赏析·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3
  • 3、刘建勋·少儿必读精品诗词一百首·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
  • 4、吕树坤《四大名著诗词赏析》(吉林文史出版社),2003 年第1版,第28页

chìyányánhuǒshāo

míng míngdài 

chìyányánhuǒshāo tiándàobànjiāo 
nóngxīnnèitāngzhǔ gōngwángsūnshànyáo 
收藏
复制
朗读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烈日当空好似烈火在炙烤,烤焦了田野中的稻禾。
农夫心中急得犹如汤煮,公子王孙摇着扇子还喊热。

注释
赤日:红日;烈日。唐代杜甫《晚晴》诗:“南天三旬苦雾开,赤日照耀从西来。”
枯焦:干枯。多用以形容旱天中的植物。

参考资料

  • 1、吕树坤《四大名著诗词赏析》(吉林文史出版社),2003 年第1版,第27页
展开阅读全文

赏析

  《赤日炎炎似火烧》是《水浒传》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中,杨志押送生辰纲行至黄泥冈时,白日鼠白胜扮作挑酒桶的汉子所吟唱的诗作。

  该诗的一、二句“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是从天空写到地上。天上烈日当头,骄阳如火;地上稻禾枯焦,土地干裂。大旱之年,酷热难耐,庄稼被烤晒得枯焦了,押送生辰纲的人们,又将热得如何,就可想而知了。三、四句“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从农夫百姓写到公子王孙。旱情如虎,眼望着田里的稻禾枯死,一年收成无望,心如汤煮油煎一般,这是农夫心理的真实写照。那些公子王孙们,既不会在田间劳作,也不会推车挑担在路上行走,居然也热得受不了,不住地摇起扇子。这首诗从不同的侧面渲染天气的炎热,为押送生辰纲的杨志等人口渴思饮作铺垫,终于落入吴用所设计的圈套。三、四句描写了农夫与公子王孙这两个对立阶级的完全不同的心理和形态,预示着北宋王朝阶级矛盾正在日益激化。官逼民反,英雄好汉们终于聚义梁山,“替天行道”。
>

参考资料

  • 1、吕树坤《四大名著诗词赏析》(吉林文史出版社),2003 年第1版,第28页
展开阅读全文

简析

  《赤日炎炎似火烧》是一首七绝民歌,为施耐庵《水浒传》所引。诗中通过大旱之年农民和贵族子弟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和思想感情,揭示了封建社会尖锐的阶级对立,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和对统治者的愤恨。全诗语言形象,对比鲜明,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宋末元初的民歌,见于元末明初施耐庵著的《水浒传》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中,杨志押送生辰纲行至黄泥冈时,白日鼠白胜扮作挑酒桶的汉子所吟唱的诗作。原诗无题,大概是施耐庵收集整理的。

参考资料

  • 1、冯亦鹤·小学古诗文辞典·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8
  • 2、吕树坤·四大名著诗词赏析·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3
  • 3、刘建勋·少儿必读精品诗词一百首·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
展开阅读全文

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 401篇诗文► 10条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