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当路于齐

  公孙丑问曰:“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

  孟子曰:“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或问乎曾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曾西蹴然曰:‘吾先子之所畏也。’曰:‘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曾西艴然不悦,曰:‘尔何曾比予于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尔何曾比予于是?’”曰:“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

  曰:“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显。管仲、晏子犹不足为与?”

  曰:“以齐王,由反手也。”

  曰:“若是,则弟子之惑滋甚。且以文王之德,百年而后崩,犹未洽于天下;武王、周公继之,然后大行。今言王若易然,则文王不足法与?”

  曰:“文王何可当也?由汤至于武丁,贤圣之君六七作,天下归殷久矣,久则难变也。武丁朝诸侯,有天下,犹运之掌也。纣之去武丁未久也,其故家遗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子、胶鬲皆贤人也。相与辅相之,故久而后失之也。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臣也;然而文王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齐人有言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鎡基,不如待时。’今时则易然也: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过千里者也,而齐有其地矣;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时者也;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孔子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公孙丑问曰:“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
  公孙丑问道:“先生如果在齐国当权,管仲、晏子的功业可以再度兴起来吗?”

  孟子曰:“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或问乎曾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曾西蹴然曰:‘吾先子之所畏也。’曰:‘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曾西艴然不悦,曰:‘尔何曾比予于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尔何曾比予于是?’”曰:“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
  孟子说:“你真是个齐国人啊,只知道管仲、晏子罢了。有人问曾西说:‘你和子路相比,谁更贤能?’曾西不安地说:‘子路是我先辈所敬畏的人呀。’那人又问:‘那么你和管仲相比,谁更贤能呢?’曾西马上不高兴起来,说:‘你怎么竟拿我跟管仲比呢?管仲得到齐桓公那样专一的信任,主持国政又是那样长久,而功绩却是那样微不足道,你怎么竟拿我跟这样的人相比呢?’”孟子接着说:“管仲是曾西都不愿跟他相比的人,你以为我愿意学他吗?”

  曰:“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显。管仲、晏子犹不足为与?”
  公孙丑说:“管仲使他的君主称霸诸侯,晏子使他的君主扬名诸侯。管仲、晏子难道还不值得学习吗?”

  曰:“以齐王,由反手也。”
  孟子说:“凭借齐国来统一天下,易如反掌。”

  曰:“若是,则弟子之惑滋甚。且以文王之德,百年而后崩,犹未洽于天下;武王、周公继之,然后大行。今言王若易然,则文王不足法与?”
  公孙丑说:“如果是这样,那我就更糊涂了。况且以周文王那样的德行,活了将近百岁才去世,都还没能使天下融洽统一;武王、周公继承他的事业,这才使王道大行。现在您说统一天下像那样容易,那么周文王也不值得效法了吗?”

  曰:“文王何可当也?由汤至于武丁,贤圣之君六七作,天下归殷久矣,久则难变也。武丁朝诸侯,有天下,犹运之掌也。纣之去武丁未久也,其故家遗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子、胶鬲皆贤人也。相与辅相之,故久而后失之也。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臣也;然而文王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齐人有言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鎡基,不如待时。’今时则易然也: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过千里者也,而齐有其地矣;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时者也;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孔子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孟子说:“周文王怎么能比得上呢?从商汤到武丁,贤明的君主有六七个,天下归服殷商已经很久了,时间一久就难以改变。武丁使诸侯来朝见,统治天下,就好像在手掌中转动东西一样容易。纣王距离武丁的时代不算很久,商朝的功臣世家、传统习俗、好的风尚和清明的政治,还都有留存;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子、胶鬲这些贤人,一起辅佐他,所以过了很久才失掉天下。当时没有一尺土地不是纣王所有,没有一个百姓不是纣王的臣民,然而周文王却从方圆百里的小地方兴起,所以是很艰难的。齐国人有句话说:‘即使有智慧,不如趁形势;即使有锄头,不如等农时。’现在的时势就容易多了:夏、商、周兴盛的时候,没有哪一国的土地超过方圆千里的,而现在齐国就有这么广阔的土地了;鸡鸣狗叫的声音能相互听到,一直达到四方边境,齐国已经有这么多的百姓了。土地不用再开辟了,百姓不用再聚集了,施行仁政来统一天下,没有人能够阻挡。况且统一天下的贤君不出现的时间,没有比现在更长久的了;百姓被暴虐的政治所折磨,没有比现在更厉害的了。饥饿的人容易让他们吃饱,口渴的人容易让他们喝足。孔子说:‘德政的推行,比驿站传达政令还要迅速。’现在这个时候,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施行仁政,百姓对此的喜悦,就如同把他们从倒悬的状态中解救出来一样。所以做古人一半的事,功效必定是古人的一倍,只有现在这个时候才是这样。”

  公孙丑¹问曰:“夫子当路²于齐,管仲、晏(yàn)子之功,可复许³乎?”
  ¹公孙丑:孟子的学生,齐国人。²当路:当权,当政。³许: 兴盛、复兴。

  孟子曰:“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或问乎曾西¹曰:‘吾子²与子路孰贤?’曾西蹴(cù)³曰:‘吾先子之所畏也。’曰:‘然则吾子与管仲孰(shú)贤?’曾西艴(fú)不悦,曰:‘尔何曾比予于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尔何曾比予于是?’”曰:“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
  ¹曾西:名曾申,字子西,鲁国人,孔子学生曾参的孙子。²吾子:对友人的花色品种称,相当于“吾兄”、“老兄”之类。³蹴然:不安的样子。先子:指已逝世的长辈。这里指曾西的祖父曾参。⁴艴然:恼怒的样子。⁵曾:副词,竟然、居然。⁶为:同“谓”,认为。

  曰:“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显。管仲、晏子犹不足为与?”

  曰:“以齐王,由¹反手也。”
  ¹由:同“犹”,好像。

  曰:“若是,则弟子之惑(huò)(zī)甚。且以文王之德,百年而后崩¹,犹未洽于天下;武王、周公²继之,然后大行。今言王若易然,则文王不足法与?”
  ¹百年而后崩:相传周文王活了九十七岁。百年是泛指寿命很长。²周公:名姬旦,周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辅助武王伐纣,统一天下,又辅助成王定乱,安定 天下成为鲁国的始祖。

  曰:“文王何可当也?由汤至于武丁,贤圣之君六七作¹,天下归殷久矣,久则难变也。武丁朝诸侯,有天下,犹运之掌也。纣之去武丁未久也,其故家遗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jī)子、胶鬲(gé)皆贤人也。相与²辅相³之,故久而后失之也。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臣也;然而文王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齐人有言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鎡(zī),不如待时。’今时则易然也: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过千里者也,而齐有其地矣;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时者也;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孔子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¹作:在这里为量词,相当于现代口语“起”。 ²相与:双音副词,“共同”的意思。³辅相:双音动词,辅助。⁴鎡基:农具,相当于今天的锄头之类。⁵置邮:置和邮都是名词,相当于后代的驿站。

  公孙丑问曰:“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

  孟子曰:“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或问乎曾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曾西蹴然曰:‘吾先子之所畏也。’曰:‘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曾西艴然不悦,曰:‘尔何曾比予于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尔何曾比予于是?’”曰:“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

  曰:“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显。管仲、晏子犹不足为与?”

  曰:“以齐王,由反手也。”

  曰:“若是,则弟子之惑滋甚。且以文王之德,百年而后崩,犹未洽于天下;武王、周公继之,然后大行。今言王若易然,则文王不足法与?”

  曰:“文王何可当也?由汤至于武丁,贤圣之君六七作,天下归殷久矣,久则难变也。武丁朝诸侯,有天下,犹运之掌也。纣之去武丁未久也,其故家遗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子、胶鬲皆贤人也。相与辅相之,故久而后失之也。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臣也;然而文王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齐人有言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鎡基,不如待时。’今时则易然也: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过千里者也,而齐有其地矣;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时者也;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孔子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这篇文章是孟子与公孙丑关于治国理政、实现王道霸业的讨论,孟子认为现在正是行仁政的最佳时机,万乘之国若行仁政,民众将如释重负般喜悦。因此,孟子认为现在实现王道比古人更容易,效果也会更好。这段对话展示了孟子对于治国理政的深刻见解,强调时代背景和民众需求对于治国策略的重要性,以及行仁政的必然性和紧迫性。

dāng

mèng xiānqín 

    gōngsūnchǒuwènyuē  dāng guǎnzhòng yànzhīgōng   

    mèngyuē  chéngrén zhīguǎnzhòng yànér huòwènzēng西yuē  shúxián  zēng西rányuē  xiānzhīsuǒwèi  yuē  ránguǎnzhòngshúxián  zēng西rányuè yuē  ěrzēngguǎnzhòng guǎnzhòngjūnzhuān xíngguózhèngjiǔ gōnglièbēi ěrzēngshì   yuē  guǎnzhòng zēng西zhīsuǒwéi érwéiyuànzhī  

    yuē  guǎnzhòngjūn yànjūnxiǎn guǎnzhòng yànyóuwéi  

    yuē  wàng yóufǎnshǒu  

    yuē  ruòshì zhīhuòshèn qiěwénwángzhī bǎiniánérhòubēng yóuwèiqiàtiānxià wáng zhōugōngzhī ránhòuxíng jīnyánwángruòrán wénwáng  

    yuē  wénwángdāng yóutāngzhìdīng xiánshèngzhījūnliùzuò tiānxiàguīyīnjiǔ jiǔnánbiàn dīngcháozhūhóu yǒutiānxià yóuyùnzhīzhǎng zhòuzhīdīngwèijiǔ jiā liúfēngshànzhèng yóuyǒucúnzhě yòuyǒuwēi wēizhòng wánggān  jiāojiēxiánrén xiāngxiàngzhī jiǔérhòushīzhī chǐ fēiyǒu mín fēichén ránérwénwángyóufāngbǎi shìnán rényǒuyányuē  suīyōuzhìhuì chéngshì suīyǒu dàishí  jīnshírán xiàhòu yīn zhōuzhīshèng wèiyǒuguòqiānzhě éryǒu mínggǒufèixiāngwén érjìng éryǒumín gǎi míngǎi xíngrénzhèngérwàng zhīnéng qiěwángzhězhīzuò wèiyǒushūshízhě mínzhīqiáocuìnüèzhèng wèiyǒushènshízhě zhěwéishí zhěwéiyǐn kǒngyuē  zhīliúxíng zhìyóuérchuánmìng  dāngjīnzhīshí wànshèngzhīguóxíngrénzhèng mínzhīyuèzhī yóujiědàoxuán shìbànzhīrén gōngbèizhī wéishíwéirán  

收藏
复制
朗读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公孙丑问道:“先生如果在齐国当权,管仲、晏子的功业可以再度兴起来吗?”

  >孟子说:“你真是个齐国人啊,只知道管仲、晏子罢了。有人问曾西说:‘你和子路相比,谁更贤能?’曾西不安地说:‘子路是我先辈所敬畏的人呀。’那人又问:‘那么你和管仲相比,谁更贤能呢?’曾西马上不高兴起来,说:‘你怎么竟拿我跟管仲比呢?管仲得到齐桓公那样专一的信任,主持国政又是那样长久,而功绩却是那样微不足道,你怎么竟拿我跟这样的人相比呢?’”孟子接着说:“管仲是曾西都不愿跟他相比的人,你以为我愿意学他吗?”

  公孙丑说:“管仲使他的君主称霸诸侯,晏子使他的君主扬名诸侯。管仲、晏子难道还不值得学习吗?”

  孟子说:“凭借齐国来统一天下,易如反掌。”

  公孙丑说:“如果是这样,那我就更糊涂了。况且以周文王那样的德行,活了将近百岁才去世,都还没能使天下融洽统一;武王、周公继承他的事业,这才使王道大行。现在您说统一天下像那样容易,那么周文王也不值得效法了吗?”

  孟子说:“周文王怎么能比得上呢?从商汤到武丁,贤明的君主有六七个,天下归服殷商已经很久了,时间一久就难以改变。武丁使诸侯来朝见,统治天下,就好像在手掌中转动东西一样容易。纣王距离武丁的时代不算很久,商朝的功臣世家、传统习俗、好的风尚和清明的政治,还都有留存;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子、胶鬲这些贤人,一起辅佐他,所以过了很久才失掉天下。当时没有一尺土地不是纣王所有,没有一个百姓不是纣王的臣民,然而周文王却从方圆百里的小地方兴起,所以是很艰难的。齐国人有句话说:‘即使有智慧,不如趁形势;即使有锄头,不如等农时。’现在的时势就容易多了:夏、商、周兴盛的时候,没有哪一国的土地超过方圆千里的,而现在齐国就有这么广阔的土地了;鸡鸣狗叫的声音能相互听到,一直达到四方边境,齐国已经有这么多的百姓了。土地不用再开辟了,百姓不用再聚集了,施行仁政来统一天下,没有人能够阻挡。况且统一天下的贤君不出现的时间,没有比现在更长久的了;百姓被暴虐的政治所折磨,没有比现在更厉害的了。饥饿的人容易让他们吃饱,口渴的人容易让他们喝足。孔子说:‘德政的推行,比驿站传达政令还要迅速。’现在这个时候,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施行仁政,百姓对此的喜悦,就如同把他们从倒悬的状态中解救出来一样。所以做古人一半的事,功效必定是古人的一倍,只有现在这个时候才是这样。”

注释
公孙丑:孟子的学生,齐国人。
当路:当权,当政。
许: 兴盛、复兴。
曾西:名曾申,字子西,鲁国人,孔子学生>曾参的孙子。
吾子:对友人的花色品种称,相当于“吾兄”、“老兄”之类。
蹵 然:不安的样子。
先子:指已逝世的长辈。这里指曾西的祖父曾参。
艴然:恼怒的样子。
曾:副词,竟然、居然。
为:同“谓”,认为。
由:同“犹”,好像。
百年而后崩:相传周文王活了九十七岁。百年是泛指寿命很长。
周公:名姬旦,周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辅助武王伐纣,统一天下,又辅助成王定乱,安定 天下成为鲁国的始祖。
作:在这里为量词,相当于现代口语“起”。
相与:双音副词,“共同”的意思。
辅相:双音动词,辅助。
鎡基:农具,相当于今天的锄头之类。
置邮:置和邮都是名词,相当于后代的驿站。>

展开阅读全文

简析

  这篇文章是孟子与公孙丑关于治国理政、实现王道霸业的讨论,孟子认为现在正是行仁政的最佳时机,万乘之国若行仁政,民众将如释重负般喜悦。因此,孟子认为现在实现王道比古人更容易,效果也会更好。这段对话展示了孟子对于治国理政的深刻见解,强调时代背景和民众需求对于治国策略的重要性,以及行仁政的必然性和紧迫性。

展开阅读全文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 ,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为“亚圣”。孟子的言论著作收录于《孟子》一书。其中《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寡人之于国也》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篇编入中小学语文教科书中。 ► 19篇诗文► 0条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