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黄羊去私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晋平公问祁黄羊说:“南阳缺个县官,哪一个是担任这官职的合适人选呢?”祁黄羊说:“解狐可以胜任。”晋平公说:“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祁黄羊)回答说:“您问(谁)适合,又不是问我的仇人是(谁)。”晋平公(称赞)说:“好!”于是就任用了解狐,都城的人(都)称赞(任命解狐)好。过了一段时间,平公又问祁黄羊说:“国家少个掌管军事的官,谁担任合适?”(祁黄羊)答道:“祁午合适。”平公说:“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祁黄羊)回答说:“您问(谁)适合,不是问我的儿子是(谁)。”平公(又称赞)说:“好!”,就又任用了祁午。都城的人(又一致)称赞(任命祁午)好。孔子听到了这件事,说:“祁黄羊的话,真好啊!(他)推荐外面的人,不(感情用事)排除自己的仇人,荐举自家的人,不(怕嫌疑)避开自己的儿子,祁黄羊可以称得上是大公无私了。”
  晋平公问于¹(qí)黄羊²曰:“南阳无令³,其谁可之?”祁黄羊对曰:“解(xiè)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¹⁰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¹于:向。²祁黄羊:名奚,字黄羊,晋国大夫。³令:县官。⁴其:语气词,无义。⁵可:合适。⁶而:同“以”。⁷为:当,担任。⁸居有间:过了些时日。⁹尉:军事,长官。¹⁰外举:推荐外面的人。举:举荐,推荐。

huángyáng

wéi xiānqín 

    jìnpínggōngwènhuángyángyuē  nányánglìng shuíérwéizhī  huángyángduìyuē  xiè  pínggōngyuē  xièfēizhīchóu  duìyuē  jūnwèn fēiwènchénzhīchóu  pínggōngyuē  shàn  suìyòngzhī yǒujiàn pínggōngyòuwènhuángyángyuē  guówèi shuíérwéizhī  duìyuē    pínggōngyuē  fēizhī  duìyuē  jūnwèn fēiwènchénzhī  pínggōngyuē  shàn  yòusuìyòngzhī guórénchēngshànyān kǒngwénzhīyuē  shànzāihuángyángzhīlùn wàichóu nèi huángyángwèigōng  
收藏
复制
朗读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晋平公问祁黄羊说:“南阳缺个县官,哪一个是担任这官职的合适人选呢?”祁黄羊说:“解狐可以胜任。”晋平公说:“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祁黄羊)回答说:“您问(谁)适合,又不是问我的仇人是(谁)。”晋平公(称赞)说:“好!”于是就任用了解狐,都城的人(都)称赞(任命解狐)好。过了一段时间,平公又问祁黄羊说:“国家少个掌管军事的官,谁担任合适?”(祁黄羊)答道:“祁午合适。”平公说:“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祁黄羊)回答说:“您问(谁)适合,不是问我的儿子是(谁)。”平公(又称赞)说:“好!”,就又任用了祁午。都城的人(又一致)称赞(任命祁午)好。孔子听到了这件事,说:“祁黄羊的话,真好啊!(他)推荐外面的人,不(感情用事)排除自己的仇人,荐举自家的人,不(怕嫌疑)避开自己的儿子,祁黄羊可以称得上是大公无私了。”

注释
祁黄羊:名奚,字黄羊,晋国大夫。
于:向
令:县官。
其:语气词,无义。
而:同“以”。
居有间:过了些时日。
尉:军事,长官。
举:举荐,推荐。
其谁可而为之:哪一个是担任这官职的合适人选呢?可,合适;其,语气词,无义。
外举:推荐外面的人。“外举”二句:对外人,不因为和他有仇而避不举荐;对自己,不因为他是自己的亲戚而避不推荐。
为:当,担任。>

展开阅读全文

吕不韦(前292年—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编纂《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20余万言,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称“杂家”。书成之日,悬于国门,声称能改动一字者赏千金。此为“一字千金”。后因嫪毐集团叛乱事受牵连,被免除相邦职务,出居河南封地。不久,秦王政复命让其举家迁蜀,吕不韦担心被诛杀,于是饮鸩自尽。 ► 8篇诗文► 0条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