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起了小船的双桨,划破平静的水面,姑娘们拿着藤笼竞相去池塘采莲。在荷塘的深处,她们远远地相唤,相邀同饮美酒,一杯便红透了脸。
参考资料
- 1、花间集全鉴
¹藤笼:藤编的笼子。 ²一卮:一杯。卮,古代酒器。³上面:上脸,喝酒后脸色发红。
参考资料
- 1、花间集全鉴
兰棹举,水纹开,竞携藤笼采莲来。回塘深处遥相见,邀同宴,渌酒一卮红上面。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汉乐府民歌《江南》)。江南水乡多植莲藕,采莲是水国女儿的主要劳动内容。夏秋日子里,湖港深塘,枝叶茂盛的绿荷无边无际,姑娘们三五成群,荡浆泛舟乱入芙蓉浦,喜采莲子。荷叶绿,莲花红,姑娘们如勤快的蜜蜂出没其间,池塘深处不时飞出欢歌笑语。这种新奇而美好的生活,给这位蜀客印象深刻。
此篇截取的就是他所见到的采莲女劳动生活的两个片断。词以动态闯入视线:“兰棹举,水纹开”,一句写精巧的船桨高高挥起,一句写平静的水面荡开了波纹。一先一后,桨落水开,轻快利落,似乎可以看到猛溅起的晶莹水花、利箭般飞窜出的小船和小船压开的水面。未见人影已感触到其手臂的力度和娴熟的船技。汪汪的水面、兰桨、木船,一系列形象都散发着南国水乡的特有气息。随后,人物跃现眼帘:“竞携藤笼采莲来”,原来这是一群活泼好胜的采莲女。携带藤筐,正各划小舟,你追我赶地采莲来。“竞”字引入众多的欢快女子形象,传递出了劳动场面的活泼热闹气氛。这三句,节奏短促明快,人物形象充满生命活力。富有一种清新健康的劳动之美,是一般浅斟低唱的花间作品中不易读到的。词写劳动,到“采莲来”便戛然收住,下面转入闲适的小憩片断,至于舟入莲丛之后的一系列场面:“登画船,泛清波,采莲时唱采莲歌”(《南乡子》之十三)、“沙月静,水烟轻,芰荷香里夜船行”(〈南乡子〉之七)等“采莲歌有节,采莲夜未歇”的情形,词人略去了。然而前三句飞动的笔势,和词中留下的空白,给读者创造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启人神思飞翔。此词转折甚妙,两个生活片断之间空白处,咫尺之幅,藏万里长江。“回塘”三句,写采莲女劳动之余的交往、休息。曲幽的莲塘深处,两舟遥遥相见,主人取酒热情相邀,被邀者也爽朗答允,划船而近,欢快碰杯。“渌酒一卮红上面”是劳动后的痛快解乏,也是酒量浅浅的女儿娇态。后三句重色彩,画面感强:红面、渌酒,相映分明,背后远景是曲深的莲塘,碧清的水波,无边的绿荷,摇曳的红莲花,把采莲女的健康美丽衬托得突出动人。汤显祖赞叹:“这般染法,亦画家七十二色之景,上乘也。墨子当此,定无素丝之悲。”(汤显祖评本《花间集》卷四)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摇起了小船的双桨,划破平静的水面,姑娘们拿着藤笼竞相去池塘采莲。在荷塘的深处,她们远远地相唤,相邀同饮美酒,一杯便红透了脸。
注释
藤笼:藤编的笼子。
一卮:一杯。卮,古代酒器。
上面:上脸,喝酒后脸色发红。
参考资料
- 1、花间集全鉴
赏析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汉乐府民歌《江南》)。江南水乡多植莲藕,采莲是水国女儿的主要劳动内容。夏秋日子里,湖港深塘,枝叶茂盛的绿荷无边无际,姑娘们三五成群,荡浆泛舟乱入芙蓉浦,喜采莲子。荷叶绿,莲花红,姑娘们如勤快的蜜蜂出没其间,池塘深处不时飞出欢歌笑语。这种新奇而美好的生活,给这位蜀客印象深刻。
此篇截取的就是他所见到的采莲女劳动生活的两个片断。词以动态闯入视线:“兰棹举,水纹开”,一句写精巧的船桨高高挥起,一句写平静的水面荡开了波纹。一先一后,桨落水开,轻快利落,似乎可以看到猛溅起的晶莹水花、利箭般飞窜出的小船和小船压开的水面。未见人影已感触到其手臂的力度和娴熟的船技。汪汪的水面、兰桨、木船,一系列形象都散发着南国水乡的特有气息。随后,人物跃现眼帘:“竞携藤笼采莲来”,原来这是一群活泼好胜的采莲女。携带藤筐,正各划小舟,你追我赶地采莲来。“竞”字引入众多的欢快女子形象,传递出了劳动场面的活泼热闹气氛。这三句,节奏短促明快,人物形象充满生命活力。富有一种清新健康的劳动之美,是一般浅斟低唱的花间作品中不易读到的。词写劳动,到“采莲来”便戛然收住,下面转入闲适的小憩片断,至于舟入莲丛之后的一系列场面:“登画船,泛清波,采莲时唱采莲歌”(《南乡子》之十三)、“沙月静,水烟轻,芰荷香里夜船行”(〈南乡子〉之七)等“采莲歌有节,采莲夜未歇”的情形,词人略去了。然而前三句飞动的笔势,和词中留下的空白,给读者创造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启人神思飞翔。此词转折甚妙,两个生活片断之间空白处,咫尺之幅,藏万里长江。“回塘”三句,写采莲女劳动之余的交往、休息。曲幽的莲塘深处,两舟遥遥相见,主人取酒热情相邀,被邀者也爽朗答允,划船而近,欢快碰杯。“渌酒一卮红上面”是劳动后的痛快解乏,也是酒量浅浅的女儿娇态。后三句重色彩,画面感强:红面、渌酒,相映分明,背后远景是曲深的莲塘,碧清的水波,无边的绿荷,摇曳的红莲花,把采莲女的健康美丽衬托得突出动人。>汤显祖赞叹:“这般染法,亦画家七十二色之景,上乘也。>墨子当此,定无素丝之悲。”(汤显祖评本《花间集》卷四)>
李珣(855-930),五代词人。字德润,其祖先为波斯人。居家梓州(四川省三台)。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昭宗乾宁中前后在世。少有时名,所吟诗句,往往动人。妹舜弦为王衍昭仪,他尝以秀才预宾贡。又通医理,兼卖香药,可见他还不脱波斯人本色。蜀亡,遂亦不仕他姓。珣著有琼瑶集,已佚,今存词五十四首,(见《唐五代词》)多感慨之音。) ► 43篇诗文► 0条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