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政要·规谏太子(节选)

  贞观中,太子承乾数亏礼度,侈纵日甚,太子左庶子于志宁撰《谏苑》二十卷讽之。是时太子右庶子孔颖达每犯颜进谏。承乾乳母遂安夫人谓颖达曰:“太子长成,何宜屡得面折?”对曰:“蒙国厚恩,死无所恨。”谏诤愈切。承乾令撰《孝经义疏》,颖达又因文见意,愈广规谏之道。太宗并嘉纳之,二人各赐帛五百匹,黄金一斤,以励承乾之意。
  贞观中,太子承乾数亏礼度,侈纵日数,太子左庶子于志宁撰《谏苑》二十卷讽之。是时太子右庶子孔颖达每犯颜进谏。承乾乳母遂安夫人谓颖达曰:“太子长成,何宜屡得面折?”对曰:“蒙国厚恩,死无所恨。”谏诤愈切。承乾令撰《孝经义疏》,颖达又因文见意,愈广规谏之道。太宗并嘉纳之,二人各赐帛五百匹,黄金一斤,以励承乾之意。
  贞观年间,太子承乾屡次违反礼仪法度,一天比一天奢侈放纵。太子左庶子于志宁撰写了《谏苑》共二十卷对他进行劝谏。当时太子右庶子孔颖达经常冒犯威严进行谏诤。承乾的乳母遂安夫人对孔颖达说:“太子已长大成人,怎好屡次当面指责他?”孔颖达回答:“我蒙受国家的厚恩,即使死也无怨恨。”于是谏诤得更加激切。承乾命孔颖达撰写《孝经义疏》,孔颖达又通过经文表达自己的意见,获得了更多的劝谏机会。太宗对两人的做法都很称赏,赏赐这两位大臣帛各五百匹,黄金各一斤,以此来鼓励太子承乾的心意和志向。
  贞观中,太子承乾(qián)¹数亏礼度,侈(chǐ)²日甚,太子左庶子于志宁撰(zhuàn)《谏苑》二十卷讽之。是时太子右庶(shù)子孔颖达³每犯颜进谏。承乾乳母遂安夫人谓颖达曰:“太子长成,何宜屡得面折?”对曰:“蒙国厚恩,死无所恨。”谏诤愈切。承乾令撰《孝经义疏》,颖达又因文见意,愈广规谏之道。太宗并嘉纳之,二人各赐帛五百匹,黄金一斤,以励承乾之意。
  ¹承乾:李承乾(619年―645年1月5日),字高明,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朝宗室大臣,唐太宗李世民嫡长子,母为文德皇后长孙氏。²侈纵:奢侈放纵。³孔颖达(574 — 648):唐经学家。字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生于北朝,少时聪明。隋大业初,选为“明经”,授河内郡博士。到唐代,历任国子博士、国子司业、国子祭酒诸职。曾奉唐太宗之命,主编《五经正义》,唐代用其书作为科举取士的标准。⁴面折:当面批评、指责。
收藏
复制
朗读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贞观年间,太子承乾屡次违反礼仪法度,一天比一天奢侈放纵。太子左庶子>于志宁撰写了《谏苑》共二十卷对他进行劝谏。当时太子右庶子孔颖达经常冒犯威严进行谏诤。承乾的乳母遂安夫人对孔颖达说:“太子已长大成人,怎好屡次当面指责他?”孔颖达回答:“我蒙受国家的厚恩,即使死也无怨恨。”于是谏诤得更加激切。承乾命孔颖达撰写《孝经义疏》,孔颖达又通过经文表达自己的意见,获得了更多的劝谏机会。太宗对两人的做法都很称赏,赏赐这两位大臣帛各五百匹,黄金各一斤,以此来鼓励太子承乾的心意和志向。

注释
承乾:李承乾(619年―645年1月5日),字>高明,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朝宗室大臣,唐太宗>李世民嫡长子,母为文德皇后长孙氏。
侈纵:奢侈放纵。
孔颖达(574 — 648):唐经学家。字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生于北朝,少时聪明。隋大业初,选为“明经”,授河内郡博士。到唐代,历任国子博士、国子司业、国子祭酒诸职。曾奉唐太宗之命,主编《五经正义》,唐代用其书作为科举取士的标准。
面折:当面批评、指责。 >

展开阅读全文

吴兢(670—749),汴州浚仪(今河南开封)人。唐朝著名史学家,武周时入史馆,修国史。耿直敢于犯颜直谏,政治上颇有献替,他的直言敢谏,不愧为一代诤臣。 ► 4篇诗文► 0条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