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曲歌八十九首·其三十三

桃花落已尽,秋思犹未央。
春风难期信,托情明月光。

桃花落已尽,秋思犹未央。
春风难期信,托情明月光。

  《读曲歌》系列共包含八十九首作品,这些诗篇并未遵循特定的逻辑或叙事顺序,它们的作者和叙述的主角也各不相同,所咏唱的主题亦非一以贯之。然而,它们大多聚焦于爱情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我们不妨接续着前面所选“柳树得春风”的思路来阅读,来体味这一首诗。

  这首诗同样采用了“赋”的手法,直接描绘景象,叙述事件,抒发情感。如果说前一首诗中的闺中少妇在面对鹅黄鸭绿的柳枝时,虽知丈夫归来无望,却仍抱有一丝微弱的希望;那么在这首诗中,她已彻底绝望,至少在这个春天,她的希望已完全破灭。因为“桃花落已尽”,春天的脚步即将远去。与“柳树得春风”的生机盎然形成鲜明对比,这里的“桃花落已尽”为全诗奠定了悲凉的基调。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洛阳女儿好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正如刘希夷在《代悲白头翁》中所写,落花,尤其是那些凋零的桃花,最容易引起那些自诩“红颜命薄”的多情女子的感伤。看那花瓣一片片、一瓣瓣地轻轻飘落,仿佛是她心中那丝丝缕缕、飘逝的梦幻。这里运用了衬托的手法:落红满地,反衬出她内心的绝望与无奈。但这种衬托又带有一种反衬的意味:桃花虽可以落尽,但她的愁思却是无穷无尽(“未央”即无尽之意)。落花流水悄然逝去,而她的离愁别恨却绵绵不绝。

  她再也不敢奢望丈夫能很快归来。尽管她“身无彩凤双飞翼”,但她的心灵却拥有想象的翅膀。于是她突发奇想:“春风难期信,托情明月光。”既然丈夫的归来已无望,她便将情思寄托给那皎洁的月光。她不再相信那信步游荡、毫无信义的春风,因为它并未带来任何可以慰藉的消息。她转而向月光寻求帮助。那普照万物的月光,成为了她情感的使者,她相信它定能将她的思念传达给远方的丈夫,催促他早日归来。

  “托情明月光”,这一想象既奇特又浪漫,意境深远而广袤。这种柔婉的情调对后世的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便与这首诗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显然,这首诗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笔者将这首诗与“柳树得春风”相提并论,因此将抒情主人公视为一位少妇。然而,如果将这首诗解读为一位少女思念远别恋人的作品,同样合情合理,同样感人至深。

收藏
复制
朗读

赏析

  《读曲歌》系列共包含八十九首作品,这些诗篇并未遵循特定的逻辑或叙事顺序,它们的作者和叙述的主角也各不相同,所咏唱的主题亦非一以贯之。然而,它们大多聚焦于爱情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我们不妨接续着前面所选“柳树得春风”的思路来阅读,来体味这一首诗。

  这首诗同样采用了“赋”的手法,直接描绘景象,叙述事件,抒发情感。如果说前一首诗中的闺中少妇在面对鹅黄鸭绿的柳枝时,虽知丈夫归来无望,却仍抱有一丝微弱的希望;那么在这首诗中,她已彻底绝望,至少在这个春天,她的希望已完全破灭。因为“桃花落已尽”,春天的脚步即将远去。与“柳树得春风”的生机盎然形成鲜明对比,这里的“桃花落已尽”为全诗奠定了悲凉的基调。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洛阳女儿好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正如>刘希夷在《代悲白头翁》中所写,落花,尤其是那些凋零的桃花,最容易引起那些自诩“红颜命薄”的多情女子的感伤。看那花瓣一片片、一瓣瓣地轻轻飘落,仿佛是她心中那丝丝缕缕、飘逝的梦幻。这里运用了衬托的手法:落红满地,反衬出她内心的绝望与无奈。但这种衬托又带有一种反衬的意味:桃花虽可以落尽,但她的愁思却是无穷无尽(“未央”即无尽之意)。落花流水悄然逝去,而她的离愁别恨却绵绵不绝。

  她再也不敢奢望丈夫能很快归来。尽管她“身无彩凤双飞翼”,但她的心灵却拥有想象的翅膀。于是她突发奇想:“春风难期信,托情明月光。”既然丈夫的归来已无望,她便将情思寄托给那皎洁的月光。她不再相信那信步游荡、毫无信义的春风,因为它并未带来任何可以慰藉的消息。她转而向月光寻求帮助。那普照万物的月光,成为了她情感的使者,她相信它定能将她的思念传达给远方的丈夫,催促他早日归来。

  “托情明月光”,这一想象既奇特又浪漫,意境深远而广袤。这种柔婉的情调对后世的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便与这首诗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显然,这首诗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笔者将这首诗与“柳树得春风”相提并论,因此将抒情主人公视为一位少妇。然而,如果将这首诗解读为一位少女思念远别恋人的作品,同样合情合理,同样感人至深。
>

展开阅读全文

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 315篇诗文► 10条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