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溪笔谈·权智

  陵州盐井,深五百余尺,皆石也。上下甚宽广,独中间稍狭,谓之杖鼓腰。旧自吉底用柏木为干,上出井口,自木干垂绠而下,方能至水。井侧设大车绞之。岁久,井干摧败,屡欲新之,而井中阴气袭人,入者辄死,无缘措手。惟侯有雨入井,则阴气随雨而下,稍可施工,雨睛復止。后有人以一木盘,满中贮水,盘底为小窍,酾水一如雨点,设于井上,谓之雨盘,令水下终日不绝。如此数月,井干为之一新,而陵井之利復旧。

  世人以竹、木、牙、骨之类为叫子,置人喉中吹之,能作人言,谓之“颡叫子”。尝有病瘖者,为人所若,烦冤无以自言。听讼者试取叫子令颡之,作声如傀儡子。粗能辨其一二,其冤获申。此亦可记也。

  宝元中,党项犯塞,时新募万胜军,未习战陈,遇寇多北。狄青为将,一日尽取万胜旗付虎冀军,使之出战。虏望其旗,易之,全军径趋,为虎翼所破,殆无遗类。又青在泾、原,尝以寡当众,度必以奇胜。预戒军中,尽舍弓弩,皆执短兵器。令军中:闻钲一声则止;再声则严阵而阳却;钲声止则大呼而突之。士卒皆如其教。才遇敌,未接战,遽声钲,士卒皆止;再声,皆却。虏人大笑,相谓曰:“孰谓狄天使勇?”时虏人谓青为“天使”钲声止,忽前突之,虏兵大乱,相蹂践死者,不可胜计也。

  王元泽数岁时,客有以一獐一鹿同笼以问雱:“何者是獐,何者是鹿?”雱实未识,良久对曰:“獐边者是鹿,鹿边者是獐。”客大奇之。

  陕西因洪水下大石,塞山涧中,水遂横流为害。石之大有如屋者,人力不能去,州县患之。雷简夫为县令,乃使人各于石下穿一穴,度如石大,挽石人穴窖之,水患遂息也。

  苏州至昆山县凡六十里,皆浅水,无陆途,民颇病涉。久欲为长堤,但苏州皆泽国,无处求土。嘉祐中,人有献计,就水中以蘧蒢、刍稿为墙,栽两行,相去三尺。去墙六丈又为一墙,亦如此。漉水中淤泥实蘧蒢中,候干,则以水车畎去两墙之间旧水。墙间六丈皆土,留其半以为堤脚,掘其半为渠,取土以为堤,每三四里则为一桥,以通南北之水。不日堤成,至今为利。

  陈述古密直知建州浦城县日,有人失物,捕得莫知的为盗者。述古乃绐之曰:“某庙有一钟,能辨盗,至灵!”使人迎置后閤祠之,引群囚立钟前,自陈不为盗者,摸之则无声;为盗者摸之则有声。述古自率同职,祷钟甚肃,祭讫,以帷帷之,乃阴使人以墨涂钟,良久,引囚逐一令引手入帷摸之,出乃验其手,皆有墨。唯有一囚无墨,讯之,遂承为盗。盖恐钟有声,不敢摸也。此亦古之法,出于小说。

  陵州盐井,深五百余尺,皆石也。上下余宽广,独中间稍狭,谓之杖鼓腰。旧自吉底用柏木为干,上出井口,自木干垂绠而下,方能至水。井侧设大车绞之。岁久,井干摧败,屡欲新之,而井中阴气袭人,入者辄死,无缘措手。惟侯有雨入井,则阴气随雨而下,稍可施工,雨睛復止。后有人以一木盘,满中贮水,盘底为小窍,酾水一如雨点,设于井上,谓之雨盘,令水下终日不绝。如此数月,井干为之一新,而陵井之利復旧。
  陵州有一口盐井,深五百多尺,井壁都是石头。其上部和下部都很宽敞,唯独中间稍微狭窄,俗称“杖鼓腰”。以前从井底立柏木为井干,上出于井口,自木干垂汲绠而下,才能送汲器至井底取盐水,井旁设一大绞车把汲器绞上来。年深月久,井干折坏,屡次想换新的,而井中阴气袭人,下井的人往往会丧命,没有办法着手。只能等到有雨的时候下井,这时阴气随雨水下落,稍可以施工,雨过天晴就又停止。后来有人用一个大木盘满满地盛上水,盘底穿许多小孔,用它洒水一如雨点落下,置于井口上,叫作“雨盘”,使盘中的水终日洒个不停。这样几个月,井干又全部更新,而陵井盐又像从前一样获利。

  世人以竹、木、牙、骨之类为叫子,置人喉中吹之,能作人言,谓之“颡叫子”。尝有病瘖者,为人所若,烦冤无以自言。听讼者试取叫子令颡之,作声如傀儡子。粗能辨其一二,其冤获申。此亦可记也。
  人们用竹、木、牙、骨之类的材料做成哨子,放在喉咙里吹,能够模仿人讲话的声音,这种哨子就叫“嗓叫子”。曾有人得了哑症,被人坑害,烦恼与冤情没有办法自己说出来。负责审判的官员试着拿来“嗓叫子”让他放在喉咙里,这人发出来的声音就像傀儡戏演员模拟人物声音一般。约略可以听懂一些他要说的意思,他的冤情因此得以申雪。这件事情也是值得一记的。

  宝元中,党项犯塞,时新募万胜军,未习战陈,遇寇多北。狄青为将,一日尽取万胜旗付虎冀军,使之出战。虏望其旗,易之,全军径趋,为虎翼所破,殆无遗类。又青在泾、原,尝以寡当众,度必以奇胜。预戒军中,尽舍弓弩,皆执短兵器。令军中:闻钲一声则止;再声则严阵而阳却;钲声止则大呼而突之。士卒皆如其教。才遇敌,未接战,遽声钲,士卒皆止;再声,皆却。虏人大笑,相谓曰:“孰谓狄天使勇?”时虏人谓青为“天使”钲声止,忽前突之,虏兵大乱,相蹂践死者,不可胜计也。
  宝元年间,西夏进犯边塞,当时新招募的万胜军还不习于战阵,遇敌接战多败北。狄青为将,一日尽取万胜军的旗帜付与虎翼军,令虎翼军出战。敌人望见虎翼军的旗帜而轻视之,全部人马都直趋冲过去,结果为虎翼军所破,几乎全军覆没。又狄青在泾原路守边时,曾以少量人马遭遇大批敌兵,自思必须用奇计才能制胜。因此预先命令军中全部舍弃弓箭弩机,都只带短兵器。又令军中听到一声锣响就停止前进;听到锣声再响起来则严阵以待而佯装退却;锣声停止即返身大呼而突击敌人。士卒都听从他的部署。其军刚与敌人相遇,还没有接战,他就立即下令击锣,士卒都停了下来;锣声再次响起,士卒都退却。敌人大笑,相互说道:“谁说狄天使是勇武的将领?”当时敌人称狄青为“天使”。等到锣声停止,士卒忽然转身勇往直前,突入敌阵,敌兵顿时大乱,相互践踏而死者不可胜计。

  王元泽数岁时,客有以一獐一鹿同笼以问雱:“何者是獐,何者是鹿?”雱实未识,良久对曰:“獐边者是鹿,鹿边者是獐。”客大奇之。
  王元泽才几岁大的时候,有个宾客把一头獐子和一头鹿关到同一个笼子里,然后问王元泽:“哪个是獐子,哪个是鹿?”王元泽确实不认识这两种动物,过了好一会儿回答说:“獐子旁边的那个是鹿,鹿旁边的那个是獐子。”宾客觉得他的回答实在奇妙。

  陕西因洪水下大石,塞山涧中,水遂横流为害。石之大有如屋者,人力不能去,州县患之。雷简夫为县令,乃使人各于石下穿一穴,度如石大,挽石人穴窖之,水患遂息也。
  陕西因洪水冲下巨石,堵塞到山涧中,水遂横流而造成祸患。巨石有像房子那么大的,靠人力不能移走,州县都为此忧虑。雷简夫为县令,于是让人各在巨石下挖一坑穴,估计坑穴已像巨石那样大,就拉动巨石填入坑穴而窖起来,水患遂平息。

  苏州至昆山县凡六十里,皆浅水,无陆途,民颇病涉。久欲为长堤,但苏州皆泽国,无处求土。嘉祐中,人有献计,就水中以蘧蒢、刍稿为墙,栽两行,相去三尺。去墙六丈又为一墙,亦如此。漉水中淤泥实蘧蒢中,候干,则以水车畎去两墙之间旧水。墙间六丈皆土,留其半以为堤脚,掘其半为渠,取土以为堤,每三四里则为一桥,以通南北之水。不日堤成,至今为利。
  苏州到昆山县共有六十里,都是浅水洼而没有陆路,老百姓苦于涉水行走,早就想修筑二条长堤。可是苏州一带是低洼积水之地,没有地方可以取土。到了嘉祐年间,有人想出妙计,在水中用芦席、草把子扎成墙,栽成两行,中间相距三尺。在相距六丈的地方,也用同样的方法扎一道墙。捞起水中淤泥填到芦席草墙中,等泥干了,用水车把两墙之间的积水排掉,就露出了六丈宽的泥土。将这六丈土留一半作为修堤的基础,将另一半挖成水渠,挖出来的土正好用来筑堤。每隔三四里便造一座桥,用来沟通南北的水流。没有多久堤就修好了,直到今天,这些大堤还在给人们以行路之便。

  陈述古密直知建州浦城县日,有人失物,捕得莫知的为盗者。述古乃绐之曰:“某庙有一钟,能辨盗,至灵!”使人迎置后閤祠之,引群囚立钟前,自陈不为盗者,摸之则无声;为盗者摸之则有声。述古自率同职,祷钟余肃,祭讫,以帷帷之,乃阴使人以墨涂钟,良久,引囚逐一令引手入帷摸之,出乃验其手,皆有墨。唯有一囚无墨,讯之,遂承为盗。盖恐钟有声,不敢摸也。此亦古之法,出于小说。
  枢密院直学士陈述古任建州浦城县令时,有人家中被盗,抓到了一些嫌疑人,但是不知道究竟谁是盗贼。陈述古就骗他们说:“某某庙里有一口钟,能够辨认盗贼,非常灵验。”他派人把那口钟抬到后室供奉起来,把那些嫌疑人带到钟前站好,对他们说:如果不是盗贼,摸了钟,钟不会响;如果是盗贼,摸了钟,钟就会响。陈述古亲自带领县衙的官员们十分严肃地向钟祈祷,祭祀结束以后,用布幔将钟围起来,又暗地里派人用黑墨涂抹钟壁。过了好一会儿,带来嫌疑人让他们逐一把手伸进帷幔里摸钟,出来以后便查验他们的手,发现众嫌疑人手上都有黑墨,只有一个嫌疑人手上没有。于是对这个嫌疑人进行审讯,他承认自己是盗贼,因为害怕钟会发出声音,所以不敢去摸它。这也是古代就已经有的方法,出自于小说的记载。

  陵州¹盐井²,深五百余尺,皆石也。上下甚宽广,独中间稍狭,谓之杖鼓腰³。旧自吉底用柏木为干,上出井口,自木干垂绠(gěng)而下,方能至水。井侧设大车绞之。岁久,井干摧败,屡欲新之,而井中阴气袭人,入者辄(zhé)死,无缘措手。惟侯有雨入井,则阴气随雨而下,稍可施工,雨睛復止。后有人以一木盘,满中贮水,盘底为小窍,酾(shī)水一如雨点,设于井上,谓之雨盘,令水下终日不绝。如此数月,井干为之一新,而陵井之利復旧。
  ¹陵州:古州名,在今四川仁寿,宋神宗熙宁五年被废并。史载四川盛产井盐,陵州的井盐产量最高。²盐井:为开采地下盐卤水而修建的井。³杖鼓腰:形容盐井呈两端阔大、中间狭窄的样子。⁴绠:系桶汲水用的绳子。⁵大车:绞盘,用来提水。⁶阴气:指井中的有毒气体。一般认为盐井有可能产生硫化氢、二氧化碳等气体。因为这些气体的比重较空气重,因此沉积于井下,人下到井里后容易因缺氧而窒息身亡。⁷酾:滤酒,斟酒,文中是“洒水”的意思。

  世人以竹、木、牙、骨之类为叫子¹,置人喉中吹之,能作人言,谓之“颡(sǎng)²叫子”。尝有病瘖(yīn)³者,为人所若,烦冤无以自言。听讼者试取叫子令颡之,作声如傀(kuí)(lěi)。粗能辨其一二,其冤获申。此亦可记也。
  ¹叫子:口吹发声之器,也就是哨子。²颡:通“嗓”。³瘖:今作“喑”,嗓子哑,失声。⁴傀儡子:指木偶戏,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书证》中已出现“傀儡子”一词。傀儡子始于汉代,盛行于魏晋。

  宝元¹中,党项²犯塞(sài)³,时新募万胜军,未习战陈,遇寇多北。狄青为将,一日尽取万胜旗付虎冀军,使之出战。虏(lǔ)望其旗,易之,全军径趋,为虎翼所破,殆(dài)无遗类。又青在泾、原,尝以寡当众,度必以奇胜。预戒军中,尽舍弓弩(nǔ),皆执短兵器。令军中:闻钲一声则止;再声则严阵而阳却;钲(zhēng)声止则大呼而突之。士卒皆如其教。才遇敌,未接战,遽(jù)声钲,士卒皆止;再声,皆却。虏人大笑,相谓曰:“孰谓狄天使勇?”时虏人谓青为“天使”钲声止,忽前突之,虏兵大乱,相蹂践死者,不可胜计也。
  ¹宝元:宋仁宗赵祯的年号(1038—1040)。²党项:古代少数民族,属羌人的一支,在北宋时曾建立西夏政权。³犯塞:侵犯边境。⁴战陈:作战的阵法,也作“战阵”。⁵北:打败仗。⁶狄青:字汉臣(1008—1057),宋时汾州西河人,多谋善战,在抗击西夏军方面屡建战功,官至枢密使。⁷易之:认为他们容易对付。

  王元泽¹数岁时,客有以一獐一鹿同笼以问雱(pāng):“何者是獐,何者是鹿?”雱实未识,良久对曰:“獐边者是鹿,鹿边者是獐。”客大奇之。
  ¹王元泽:即王雱(pānɡ),字元泽,王安石之子。

  陕西因洪水下大石,塞山涧中,水遂横流为害。石之大有如屋者,人力不能去,州县患之。雷简夫¹为县令,乃使人各于石下穿一穴,度²如石大,挽石人穴窖之,水患遂息也。
  ¹雷简夫:人名,字太简,宋代邰阳(今陕西合阳)人。²度:猜测,估计。

  苏州至昆山县凡六十里,皆浅水,无陆途¹,民颇病涉²。久欲为长堤,但苏州皆泽国³,无处求土。嘉祐中,人有献计,就水中以蘧(qú)(chú)、刍(chú)稿为墙,栽两行,相去三尺。去墙六丈又为一墙,亦如此。漉水中淤泥实蘧蒢中,候干,则以水车畎去两墙之间旧水。墙间六丈皆土,留其半以为堤脚,掘其半为渠,取土以为堤,每三四里则为一桥,以通南北之水。不日堤成,至今为利。
  ¹陆途:陆路,地面上的道路。²病涉:文中指苦于涉水行走。³泽国:文中指低洼积水之地。⁴蘧蒢:古代指用竹子或芦苇编织而成的席子,文中指芦席之类。⁵刍稿:文中指草把子。

  陈述古¹密直²知建州浦城县³日,有人失物,捕得莫知的为盗者。述古乃绐之曰:“某庙有一钟,能辨盗,至灵!”使人迎置后閤祠之,引群囚立钟前,自陈不为盗者,摸之则无声;为盗者摸之则有声。述古自率同职,祷钟甚肃,祭讫(qì),以帷帷之,乃阴使人以墨涂钟,良久,引囚逐一令引手入帷摸之,出乃验其手,皆有墨。唯有一囚无墨,讯之,遂承为盗。盖恐钟有声,不敢摸也。此亦古之法,出于小说。
  ¹陈述古:即陈襄(1017—1080),字述古,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宋庆历年间进士,宋神宗时任侍御史。《笔谈》此处所记陈述古事迹与《宋史》卷三二一《陈襄传》有出入。《陈襄传》作“襄举进士,调浦城主簿,摄令事”,而非沈括所记“知建州浦城县”。²密直:枢密院直学士的简称。³浦城县:今福建浦城。⁴绐(dài):哄,欺骗,文中是“用假话诱骗”的意思。⁵祠:祭祀。⁶陈:说明。⁷讫:终了,完毕。

收藏
复制
朗读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陵州有一口盐井,深五百多尺,井壁都是石头。其上部和下部都很宽敞,唯独中间稍微狭窄,俗称“杖鼓腰”。以前从井底立柏木为井干,上出于井口,自木干垂汲绠而下,才能送汲器至井底取盐水,井旁设一大绞车把汲器绞上来。年深月久,井干折坏,屡次想换新的,而井中阴气袭人,下井的人往往会丧命,没有办法着手。只能等到有雨的时候下井,这时阴气随雨水下落,稍可以施工,雨过天晴就又停止。后来有人用一个大木盘满满地盛上水,盘底穿许多小孔,用它洒水一如雨点落下,置于井口上,叫作“雨盘”,使盘中的水终日洒个不停。这样几个月,井干又全部更新,而陵井盐又像从前一样获利。

  人们用竹、木、牙、骨之类的材料做成哨子,放在喉咙里吹,能够模仿人讲话的声音,这种哨子就叫“嗓叫子”。曾有人得了哑症,被人坑害,烦恼与冤情没有办法自己说出来。负责审判的官员试着拿来“嗓叫子”让他放在喉咙里,这人发出来的声音就像傀儡戏演员模拟人物声音一般。约略可以听懂一些他要说的意思,他的冤情因此得以申雪。这件事情也是值得一记的。

  宝元年间,西夏进犯边塞,当时新招募的万胜军还不习于战阵,遇敌接战多败北。狄青为将,一日尽取万胜军的旗帜付与虎翼军,令虎翼军出战。敌人望见虎翼军的旗帜而轻视之,全部人马都直趋冲过去,结果为虎翼军所破,几乎全军覆没。又狄青在泾原路守边时,曾以少量人马遭遇大批敌兵,自思必须用奇计才能制胜。因此预先命令军中全部舍弃弓箭弩机,都只带短兵器。又令军中听到一声锣响就停止前进;听到锣声再响起来则严阵以待而佯装退却;锣声停止即返身大呼而突击敌人。士卒都听从他的部署。其军刚与敌人相遇,还没有接战,他就立即下令击锣,士卒都停了下来;锣声再次响起,士卒都退却。敌人大笑,相互说道:“谁说狄天使是勇武的将领?”当时敌人称狄青为“天使”。等到锣声停止,士卒忽然转身勇往直前,突入敌阵,敌兵顿时大乱,相互践踏而死者不可胜计。

  王元泽才几岁大的时候,有个宾客把一头獐子和一头鹿关到同一个笼子里,然后问王元泽:“哪个是獐子,哪个是鹿?”王元泽确实不认识这两种动物,过了好一会儿回答说:“獐子旁边的那个是鹿,鹿旁边的那个是獐子。”宾客觉得他的回答实在奇妙。

  陕西因洪水冲下巨石,堵塞到山涧中,水遂横流而造成祸患。巨石有像房子那么大的,靠人力不能移走,州县都为此忧虑。雷简夫为县令,于是让人各在巨石下挖一坑穴,估计坑穴已像巨石那样大,就拉动巨石填入坑穴而窖起来,水患遂平息。

  苏州到昆山县共有六十里,都是浅水洼而没有陆路,老百姓苦于涉水行走,早就想修筑二条长堤。可是苏州一带是低洼积水之地,没有地方可以取土。到了嘉祐年间,有人想出妙计,在水中用芦席、草把子扎成墙,栽成两行,中间相距三尺。在相距六丈的地方,也用同样的方法扎一道墙。捞起水中淤泥填到芦席草墙中,等泥干了,用水车把两墙之间的积水排掉,就露出了六丈宽的泥土。将这六丈土留一半作为修堤的基础,将另一半挖成水渠,挖出来的土正好用来筑堤。每隔三四里便造一座桥,用来沟通南北的水流。没有多久堤就修好了,直到今天,这些大堤还在给人们以行路之便。

  枢密院直学士陈述古任建州浦城县令时,有人家中被盗,抓到了一些嫌疑人,但是不知道究竟谁是盗贼。陈述古就骗他们说:“某某庙里有一口钟,能够辨认盗贼,非常灵验。”他派人把那口钟抬到后室供奉起来,把那些嫌疑人带到钟前站好,对他们说:如果不是盗贼,摸了钟,钟不会响;如果是盗贼,摸了钟,钟就会响。陈述古亲自带领县衙的官员们十分严肃地向钟祈祷,祭祀结束以后,用布幔将钟围起来,又暗地里派人用黑墨涂抹钟壁。过了好一会儿,带来嫌疑人让他们逐一把手伸进帷幔里摸钟,出来以后便查验他们的手,发现众嫌疑人手上都有黑墨,只有一个嫌疑人手上没有。于是对这个嫌疑人进行审讯,他承认自己是盗贼,因为害怕钟会发出声音,所以不敢去摸它。这也是古代就已经有的方法,出自于小说的记载。

注释
陵州:古州名,在今四川仁寿,宋神宗熙宁五年被废并。史载四川盛产井盐,陵州的井盐产量最高。
盐井:为开采地下盐卤水而修建的井。
杖鼓腰:形容盐井呈两端阔大、中间狭窄的样子。
绞车干:井干,指井中用木料制作的支架,也有人认为是用来加固井壁的。
绠(ɡěnɡ):系桶汲水用的绳子。
大车:绞盘,用来提水。
阴气:指井中的有毒气体。一般认为盐井有可能产生硫化氢、二氧化碳等气体。因为这些气体的比重较空气重,因此沉积于井下,人下到井里后容易因缺氧而窒息身亡。
阴气随雨而下:毒气随着雨水淋入而消解。因为水可以吸收或溶解部分有害气体,再加上雨水也可以把部分新鲜空气带到井里,所以井里的有毒气体会因为下雨而有所减少,这也就是“阴气随雨而下”的道理。
酾(shī):滤酒,斟酒,文中是“洒水”的意思。
叫子:口吹发声之器,也就是哨子。
颡(sǎnɡ):通“嗓”。
瘖(yīn):今作“喑”,嗓子哑,失声。
傀儡子:指木偶戏,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书证》中已出现“傀儡子”一词。傀儡子始于汉代,盛行于魏晋。
宝元:宋仁宗>赵祯的年号(1038—1040)。
党项:古代少数民族,属羌人的一支,在北宋时曾建立西夏政权。
犯塞:侵犯边境。
战陈:作战的阵法,也作“战阵”。
北:打败仗。
狄青:字汉臣(1008—1057),宋时汾州西河人,多谋善战,在抗击西夏军方面屡建战功,官至枢密使。
易之:认为他们容易对付。
狄青钲(zhēnɡ):古代军中乐器,形状似钟而狭长,有长柄,口朝上以物敲击发声,行军时用来控制步伐。
王元泽:即王雱(pānɡ),字元泽,>王安石之子。
雷简夫:人名,字太简,宋代邰阳(今陕西合阳)人。
度:猜测,估计。
陆途:陆路,地面上的道路。
病涉:文中指苦于涉水行走。
泽国:文中指低洼积水之地。
蘧蒢(qú chú):古代指用竹子或芦苇编织而成的席子,文中指芦席之类。
刍(chú)稿:文中指草把子。
陈述古:即陈襄(1017—1080),字述古,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宋庆历年间进士,宋神宗时任侍御史。《笔谈》此处所记陈述古事迹与《宋史》卷三二一《陈襄传》有出入。《陈襄传》作“襄举进士,调浦城主簿,摄令事”,而非>沈括所记“知建州浦城县”。
密直:枢密院直学士的简称。
浦城县:今福建浦城。
绐(dài):哄,欺骗,文中是“用假话诱骗”的意思。
祠:祭祀。
陈:说明。
讫:终了,完毕。>

展开阅读全文

沈括(公元1031~1095年),字存中,号梦溪丈人,北宋浙江杭州钱塘县(今浙江杭州)人,汉族。北宋科学家、政治家。仁宗嘉佑进士,后任翰林学士。晚年在镇江梦溪园撰写了《梦溪笔谈》。我国历史上最卓越的科学家之一。精通天文、数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气象学、地理学、农学和医学、工程师、外交家。 ► 11篇诗文► 0条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