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恭王性刚直,当时誉鄂文端公相业,先王颇不以为然,曰:“居相位者,当有相度,西林偏袒乡党,非持平天下之道也!”素喜刘文正、裘文达、曹文恪诸公,每训梿必以诸城为式。文恪薨,王亲临其丧。
壬戌冬,路过三河旅店,见壁有文达诗,挑灯属和,涔然泪下,其真挚也如此。又善料事,甲午秋,王伦叛于寿张,率党北上,围临清,势甚汹恶。王笑曰:“贼不西走大名,南下淮、扬,而屯兵于坚城之下,此自败之道也。
逾旬,果为舒文襄公所灭。又石峰堡回民叛时,王曰:“西北用兵,当决水道使其涸守自毙。”后阿文成公果用其计以破贼。当缅甸用兵时,王尝咎其不用火攻,后梿见明参政亮述先王言,公曰:“当时吾尝屡言于文忠叔,奈蛮地匝月无风,难以施行,亦天意耳!”又与先王言不谋而合也。
先恭王性刚直,当时誉鄂文端公相业,先王颇不以为然,曰:“居相位者,当有相度,西林偏袒乡党,非持平天下之道也!”素喜刘文正、裘文达、曹文恪诸公,每训梿必以诸城为式。文恪薨,王亲临其丧。
先恭王性情刚直。当时人们都称赞鄂尔泰能够居相位,恭王非常不认为是这样,说:“居相位的人,应当有丞相的气度,鄂尔泰偏袒乡党,不能持平天下的道义!”恭王一向喜欢和刘文正、裘文达、曹文恪等人交往,每次教育孩子的时候必定拿这些贤人作为榜样。曹文恪去世之后,恭王还亲自前往吊唁。
壬戌冬,路过三河旅店,见壁有文达诗,挑灯属和,涔然泪下,其真挚也如此。又善料事,甲午秋,王伦叛于寿张,率党北上,围临清,势甚汹恶。王笑曰:“贼不西走大名,南下淮、扬,而屯兵于坚城之下,此自败之道也。
壬戌年的冬天,恭王路过三河旅店,看见墙壁有裘文达的诗歌,就挑亮灯光作诗相和,涔然泪下,其中真挚的感情达到如此地步。恭王善擅长料事。甲午年的秋天,王伦在寿张叛变,率领叛党北上,包围了临清,气势非常汹恶。恭王笑着说:“叛贼不往西走大名,却南下走淮州、扬州,在坚固的城池之下驻扎军队,这是(他们)自取失败的做法。”
逾旬,果为舒文襄公所灭。又石峰堡回民叛时,王曰:“西北用兵,当决水道使其涸守自毙。”后阿文成公果用其计以破贼。当缅甸用兵时,王尝咎其不用火攻,后梿见明参政亮述先王言,公曰:“当时吾尝屡言于文忠叔,奈蛮地匝月无风,难以施行,亦天意耳!”又与先王言不谋而合也。
十多天后,叛军就被舒文襄公所率领的军队歼灭了。另一次,当石峰堡的回民叛乱时,恭亲王提出:“在西北用兵,应当决堤放水,让叛军陷入无水可守的困境,自然就会灭亡。”后来,阿文成公果然采用了这一计策,成功地平定了叛乱。还有在缅甸用兵时,恭王曾批评当时没有采用火攻的策略。后来,我听说明参政亮提及此事,他说:“当时我也曾多次向文忠叔建议火攻,但无奈缅甸那地方连续一个月都没有风,难以实施,这也是天意吧!”这番话与恭亲王先前的见解不谋而合。
先恭王¹性刚直,当时誉²鄂(è)文端公³相业,先王颇不以为然,曰:“居相位者,当有相度,西林偏袒(tǎn)乡党,非持平天下之道也!”素喜刘文正、裘(qiú)文达、曹文恪(kè)⁴诸公,每训梿(lián)⁵必以诸城⁶为式⁷。文恪薨(hōng),王亲临其丧。
¹恭王:名永恩,谥号恭,清代宗室大臣。²誉:称颂,赞美。³鄂文端公:鄂尔泰,别号西林。⁴刘文正、裘文达、曹文恪:均为清代贤士、名臣。⁵梿:恭王永恩之子。⁶诸城:刘文正是山东诸城人,此处以诸城代指刘文正。⁷式:标准,榜样。
壬戌冬,路过三河旅店,见壁有文达诗,挑灯属(zhǔ)和(hè)¹,涔(cén)然泪下,其真挚(zhì)也如此。又善料事,甲午秋,王伦叛于寿张,率党北上,围临清,势甚汹(xiōng)恶。王笑曰:“贼不西走大名,南下淮、扬,而屯兵于坚城之下,此自败之道也。
¹属和:作诗与别人唱和。
逾旬¹,果为舒文襄公所灭。又石峰堡回民叛时,王曰:“西北用兵,当决水道使其涸守自毙。”后阿文成公果用其计以破贼。当缅甸用兵时,王尝咎其不用火攻,后梿见明参政亮述先王言,公曰:“当时吾尝屡言于文忠叔,奈蛮地匝月无风,难以施行,亦天意耳!”又与先王言不谋而合也。
¹逾旬:时间超过时间。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先恭王性情刚直。当时人们都称赞>鄂尔泰能够居相位,恭王非常不认为是这样,说:“居相位的人,应当有丞相的气度,鄂尔泰偏袒乡党,不能持平天下的道义!”恭王一向喜欢和刘文正、裘文达、曹文恪等人交往,每次教育孩子的时候必定拿这些贤人作为榜样。曹文恪去世之后,恭王还亲自前往吊唁。
壬戌年的冬天,恭王路过三河旅店,看见墙壁有裘文达的诗歌,就挑亮灯光作诗相和,涔然泪下,其中真挚的感情达到如此地步。恭王善擅长料事。甲午年的秋天,王伦在寿张叛变,率领叛党北上,包围了临清,气势非常汹恶。恭王笑着说:“叛贼不往西走大名,却南下走淮州、扬州,在坚固的城池之下驻扎军队,这是(他们)自取失败的做法。”
十多天后,叛军就被舒文襄公所率领的军队歼灭了。另一次,当石峰堡的回民叛乱时,恭亲王提出:“在西北用兵,应当决堤放水,让叛军陷入无水可守的困境,自然就会灭亡。”后来,阿文成公果然采用了这一计策,成功地平定了叛乱。还有在缅甸用兵时,恭王曾批评当时没有采用火攻的策略。后来,我听说明参政亮提及此事,他说:“当时我也曾多次向文忠叔建议火攻,但无奈缅甸那地方连续一个月都没有风,难以实施,这也是天意吧!”这番话与恭亲王先前的见解不谋而合。
注释
恭王:名永恩,谥号恭,清代宗室大臣。
誉:称颂,赞美。
鄂文端公:鄂尔泰,别号西林。
刘文正、裘文达、曹文恪:均为清代贤士、名臣。
梿:恭王永恩之子。
诸城:刘文正是山东诸城人,此处以诸城代指刘文正。
式:标准,榜样。
属(zhǔ)和:作诗与别人唱和。
逾旬:时间超过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