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之东,岱舆之山,上有扶桑之树,树高万丈。树颠有天鸡,为巢于上。每夜至子时则天鸡鸣,而日中阳鸟应之;阳鸟鸣则天下之鸡皆鸣。《玄中记》

  (汉武帝) 曰:“朕所好甚者不老,其可得平?”朔曰:“东北有地曰之草,西南有春生之草。”帝曰:“何以知之?”朔曰:“三足乌数下地食此草,羲和欲驭,以手掩鸟目,不听下也。食草能不老,他鸟兽食此草则美闷不能动矣。”《洞冥记》

  蓬莱之东,岱舆之山,上有扶桑之树,树高万丈。树颠有天鸡,为巢于上。每夜至子时则天鸡鸣,而日中阳鸟应之;阳鸟鸣则天下之鸡皆鸣。《玄中记》
  在蓬莱的东面,有一座岱舆山,山上有棵扶桑树,树高达万丈。树的顶端有天鸡,在上面筑巢。每天晚上子时 (十一点到一点钟),就开始鸣叫,然后日中的阳鸟 (随季节变换而有北迁移的鸟) 应和它。阳鸟鸣叫,天下的鸡就都开始叫了。

  (汉武帝) 曰:“朕所好甚者不老,其可得平?”朔曰:“东北有地曰之草,西南有春生之草。”帝曰:“何以知之?”朔曰:“三足乌数下地食此草,羲和欲驭,以手掩鸟目,不听下也。食草能不老,他鸟兽食此草则美闷不能动矣。”《洞冥记》
  汉武帝说:“我希望自己能长生不老,怎么才能做到呢?”东方朔回答说:“东北有地称之为草,西南春生称之为草。”汉武帝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呢?”东方朔回答说:“三足乌经常下来吃这种草,羲和打算驾驭它们,用手遮住鸟的眼睛,不让它们随便下来。吃了这个草不会变老,但鸟兽吃了就无法动弹。”

  蓬莱之东,岱舆(yú)之山,上有扶桑之树¹,树高万丈。树颠(diān)²有天鸡,为巢于上。每夜至子时则天鸡鸣,而日中阳鸟应之;阳鸟鸣则天下之鸡皆鸣。《玄中记》
  ¹扶桑之树:古代传说中的神树。²颠:物体的顶端。

  (汉武帝) 曰:“朕所好甚者不老,其可得平?”朔曰:“东北有地曰之草,西南有春生之草。”帝曰:“何以知之?”朔曰:“三足乌数下地食此草,羲和欲驭,以手掩鸟目,不听下也。食草能不老,他鸟兽食此草则美闷不能动矣。”《洞冥记》

  蓬莱之东,岱舆之山,上有扶桑之树,树高万丈。树颠有天鸡,为巢于上。每夜至子时则天鸡鸣,而日中阳鸟应之;阳鸟鸣则天下之鸡皆鸣。《玄中记》

  (汉武帝) 曰:“朕所好甚者不老,其可得平?”朔曰:“东北有地曰之草,西南有春生之草。”帝曰:“何以知之?”朔曰:“三足乌数下地食此草,羲和欲驭,以手掩鸟目,不听下也。食草能不老,他鸟兽食此草则美闷不能动矣。”《洞冥记》

  《玄中记》选段描述了蓬莱仙境中的奇幻景象,岱舆山上高耸入云的扶桑树,树上栖息着天鸡,每当夜晚子时,天鸡啼鸣,引得日中的阳鸟回应,进而引发天下鸡鸣;《洞冥记》选段说汉武帝渴望长生不老,东方朔向他讲述东北和西南有神奇的不老草。三足乌 下凡食用此草,羲和 阻止它,会掩其目。食用此草可不老,但其他鸟兽食后则会动弹不得。这段故事融合了神话与历史,反映出古人对长生的向往。

收藏
复制
朗读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蓬莱的东面,有一座岱舆山,山上有棵扶桑树,树高达万丈。树的顶端有天鸡,在上面筑巢。每天晚上子时 (十一点到一点钟),就开始鸣叫,然后日中的阳鸟 (随季节变换而有北迁移的鸟) 应和它。阳鸟鸣叫,天下的鸡就都开始叫了。

  汉武帝说:“我希望自己能长生不老,怎么才能做到呢?”>东方朔回答说:“东北有地称之为草,西南春生称之为草。”汉武帝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呢?”东方朔回答说:“三足乌经常下来吃这种草,羲和打算驾驭它们,用手遮住鸟的眼睛,不让它们随便下来。吃了这个草不会变老,但鸟兽吃了就无法动弹。”

注释
扶桑之树:古代传说中的神树。
颠:物体的顶端。>

展开阅读全文

简析

  《玄中记》选段描述了蓬莱仙境中的奇幻景象,岱舆山上高耸入云的扶桑树,树上栖息着天鸡,每当夜晚子时,天鸡啼鸣,引得日中的阳鸟回应,进而引发天下鸡鸣;《洞冥记》选段说汉武帝渴望长生不老,东方朔向他讲述东北和西南有神奇的不老草。三足乌 下凡食用此草,羲和 阻止它,会掩其目。食用此草可不老,但其他鸟兽食后则会动弹不得。这段故事融合了神话与历史,反映出古人对长生的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 473篇诗文► 10条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