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尔于路,衔觞无欣。
依依旧楚,邈邈西云。
之子之远,良话曷闻。
嘉游未斁,誓将离分。
同游甚乐未尽兴,君行匆匆又离去。
送尔于路,衔觞无欣。
送你来到大路上,举杯欲饮无欢意。
依依旧楚,邈邈西云。
江陵故地心依恋,遥望西云深情寄。
之子之远,良话曷闻。
斯人离我去远方,知心话语难再叙。
参考资料
- 1、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9-25
- 2、陈庆元等编选.陶渊明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15-18
嘉游¹未斁(yì)²,誓³将离分。
¹嘉游:美好的、令人愉快的游赏。²斁:满足,厌烦。³誓:同“逝”,发语词。
送尔¹于路,衔觞(shāng)²无欣。
¹尔:你。²衔觞:指饮酒。衔:含。
依依¹旧楚²,邈(miǎo)邈³西云⁴。
¹依依:依恋的样子。²旧楚:指江陵。江陵是古代楚国的国都郢,所以称江陵为“旧楚”。³邈邈:遥远的样子。⁴西云:西去的云。
之子¹之远²,良话曷(hé)³闻。
¹之子:此人,指庞参军。²之远:走向远方。³曷:同“何”,怎么。
参考资料
- 1、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9-25
- 2、陈庆元等编选.陶渊明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15-18
嘉游未斁,誓将离分。
送尔于路,衔觞无欣。
依依旧楚,邈邈西云。
之子之远,良话曷闻。
此诗当作于宋少帝景平二年(424年),是年八月宋文帝改元为元嘉元年。当时陶渊明隐居在浔阳郡上京里(今江西省九江市郊),庞参军奉命从江陵(今属湖北)出使上都(今南京),途径浔阳,作诗赠与陶渊明,陶渊明以此诗作答。
《答庞参军·其四》是一首四言古诗,诗中写离别之痛楚,此等痛楚不仅仅是“衔觞无欣”的惨淡之情,更是知心者远去,“良话曷闻”的揪心。全诗简短而深情,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与对未来重逢的期盼,具有浓厚的抒情意味。
参考资料
- 1、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9-25
- 2、陈庆元等编选.陶渊明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15-18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同游甚乐未尽兴,君行匆匆又离去。
送你来到大路上,举杯欲饮无欢意。
江陵故地心依恋,遥望西云深情寄。
斯人离我去远方,知心话语难再叙。
注释
嘉游:美好的、令人愉快的游赏。斁(yì):满足,厌烦。誓:同“逝”,发语词。
尔:你。衔:含。衔觞:指饮酒。
依依:依恋的样子。旧楚:指江陵。江陵是古代楚国的国都郢,所以称江陵为“旧楚”。邈邈:遥远的样子。西云:西去的云。
之子:此人,指庞参军。之远:走向远方。曷:同“何”,怎么。>
参考资料
- 1、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9-25
- 2、陈庆元等编选.陶渊明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15-18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宋少帝景平二年(424年),是年八月宋文帝改元为元嘉元年。当时陶渊明隐居在浔阳郡上京里(今江西省九江市郊),庞参军奉命从江陵(今属湖北)出使上都(今南京),途径浔阳,作诗赠与陶渊明,陶渊明以此诗作答。
参考资料
- 1、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9-25
- 2、陈庆元等编选.陶渊明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15-18
简析
《答庞参军·其四》是一首四言古诗,诗中写离别之痛楚,此等痛楚不仅仅是“衔觞无欣”的惨淡之情,更是知心者远去,“良话曷闻”的揪心。全诗简短而深情,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与对未来重逢的期盼,具有浓厚的抒情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