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肉且相薄,他人安得忠。
吾闻中山相,乃属放麑翁。
孤兽犹不忍,况以奉君终。
乐羊为魏将,食子殉军功。
乐羊做了魏国的将军,吞食用儿子煮成的肉羹以追求军功。
骨肉且相薄,他人安得忠。
对待自己亲骨肉都如此刻薄,对待他人又怎么会尽忠?
吾闻中山相,乃属放麑翁。
我听说中山国君的侍卫秦西巴不忍伤害小鹿,最后将其放走。
孤兽犹不忍,况以奉君终。
孤苦的小兽不忍加害,更何况侍奉君主后代。
参考资料
- 1、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11-212
- 2、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3-25
- 3、王 岚.陈子昂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4:1-59
乐羊为魏将,食子殉(xùn)¹军功。
¹殉:通“徇”,求取。
骨肉且¹相薄²,他人安得忠。
¹且:一作“尚”。²薄:刻薄。
吾闻中山相,乃属放麑(ní)翁¹。
¹吾闻中山相,乃属放麑翁:战国时秦西巴出于不忍,放掉鲁大夫孟孙猎获的小鹿。孟孙识秦西巴心善,将他聘为儿子的教师。后世用作选用仁人的典故。麑:幼鹿。
孤兽¹犹²不忍,况³以奉⁴君终。
¹孤兽:指小鹿。²犹:一作“且”。³况:一作“矧”。⁴奉:侍奉。
参考资料
- 1、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11-212
- 2、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3-25
- 3、王 岚.陈子昂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4:1-59
乐羊为魏将,食子殉军功。
骨肉且相薄,他军安得忠。
吾闻中山相,乃属放麑翁。
孤兽犹不忍,况以奉君终。
这是感遇诗三十八首中的第四首。传统说法认为这组诗是陈子昂年轻时期的作品,而近现代学者多认为它们不是一时一地之作,整个作品贯穿于诗军的一生,而作于后期的较多。各篇所咏之事各异,创作时间各不相同,应当是诗军在不断探索中有所体会遂加以纪录,积累而成的系列作品。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四》是一首五言古诗。此诗前两句指出乐羊作为魏国将领,竟以食用自己儿子的方式来彰显军功;接着进一步批判乐羊的行为;然后通过对比来彰显中山相的仁慈;最后进一步强调,他连孤独的野兽都不忍心伤害,更何况是要他以残忍的方式去侍奉君主呢。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问的手法,批判乐羊的残忍、赞扬中山相的仁慈之心,传达出诗军对忠诚、仁德等军性光辉的坚守。
参考资料
- 1、王 岚.陈子昂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4:1-59
- 2、宇文所安.初唐诗.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148-180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乐羊做了魏国的将军,吞食用儿子煮成的肉羹以追求军功。
对待自己亲骨肉都如此刻薄,对待他人又怎么会尽忠?
我听说中山国君的侍卫秦西巴不忍伤害小鹿,最后将其放走。
孤苦的小兽不忍加害,更何况侍奉君主后代。
注释
殉(xùn),通“徇”,求取。
且:一作“尚”。薄:刻薄。
吾闻中山相,乃属放麑翁:战国时秦西巴出于不忍,放掉鲁大夫孟孙猎获的小鹿。孟孙识秦西巴心善,将他聘为儿子的教师。后世用作选用仁人的典故。
麑(ní):幼鹿。
孤兽:指小鹿。犹:一作“且”。
况:一作“矧”。奉:侍奉。>
参考资料
- 1、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11-212
- 2、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3-25
- 3、王 岚.陈子昂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4:1-59
创作背景
这是感遇诗三十八首中的第四首。传统说法认为这组诗是陈子昂年轻时期的作品,而近现代学者多认为它们不是一时一地之作,整个作品贯穿于诗人的一生,而作于后期的较多。各篇所咏之事各异,创作时间各不相同,应当是诗人在不断探索中有所体会遂加以纪录,积累而成的系列作品。
参考资料
- 1、王 岚.陈子昂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4:1-59
- 2、宇文所安.初唐诗.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148-180
简析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四》是一首五言古诗。此诗前两句指出乐羊作为魏国将领,竟以食用自己儿子的方式来彰显军功;接着进一步批判乐羊的行为;然后通过对比来彰显中山相的仁慈;最后进一步强调,他连孤独的野兽都不忍心伤害,更何况是要他以残忍的方式去侍奉君主呢。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问的手法,批判乐羊的残忍、赞扬中山相的仁慈之心,传达出诗人对忠诚、仁德等人性光辉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