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辰(即康定元年)诏书,凡民三丁籍一,立校与长,号弓箭手,用备不虞。主司欲以多媚上,急责郡吏;郡吏畏,不敢辩,遂以属县令。互搜民口,虽老幼不得免。上下愁怨,天雨淫淫,岂助圣上抚育之意耶?因录田家之言次为文,以俟采诗者

谁道田家乐?春税秋未足!
里胥扣我门,日夕苦煎促。
盛夏流潦多,白水高于屋。
水既害我菽,蝗又食我粟。
前月诏书来,生齿复版录;
三丁籍一壮,恶使操弓韣。
州符今又严,老吏持鞭朴。
搜索稚与艾,惟存跛无目。
田闾敢怨嗟,父子各悲哭。
南亩焉可事?买箭卖牛犊。
愁气变久雨,铛缶空无粥;
盲跛不能耕,死亡在迟速!
我闻诚所惭,徒尔叨君禄;
却咏《归去来》,刈薪向深谷。

庚辰(即康定元年)诏书,凡民三丁籍一,立校与长,号弓箭手,用备不虞。主司欲以多媚上,急责郡吏;郡吏畏,不敢辩,遂以属县令。互搜民口,虽老幼不得免。上下愁怨,天雨淫淫,岂助圣上抚育之意耶?因录田家之言次为文,以俟采诗者
庚辰年(即康定元年)皇帝下达诏书,规定民间每三户人家中就要抽调一名壮丁入伍,设立校尉和队长,这些人被称作“弓箭手”,以备不时之需。负责此事的官员想要通过增加人数来讨好上级,于是严厉地催促郡里的官吏;郡吏感到害怕,不敢辩驳,于是就把这个任务推给了县令。县令互相搜罗民户中的男丁,即使是老人和小孩也不能幸免。从上到下都充满了愁苦和怨恨,天空也连绵不断地下着雨,这难道是上天在辅助圣上抚育百姓的意愿吗?因此,我把农民的话记录下来,依次写成文章,来等待采集诗歌的人来收录。

谁道田家乐?春税秋未足!
谁说我们种田人快乐?春天欠下的赋税,秋天还没交足。

里胥扣我门,日夕苦煎促。
乡中的小吏敲打着我的大门,日日夜夜狠狠逼迫催促。

盛夏流潦多,白水高于屋。
今年盛夏雨水非常的多,大水涨得高过房屋。

水既害我菽,蝗又食我粟。
水已经淹没冲走了稻菽,蝗虫又吃光了粱粟。

前月诏书来,生齿复版录;
前月诏书下达,挨家挨户把户口登录。

三丁籍一壮,恶使操弓韣。
三个中间要抽一个,迫使去做弓手编入军伍。

州符今又严,老吏持鞭朴。
州里的命令十分严厉,老吏拿着鞭子不断催着上路。

搜索稚与艾,惟存跛无目。
只剩下跛子与盲人,就算是小孩与老人也不放过。

田闾敢怨嗟,父子各悲哭。
村里人谁敢叹气抱怨?父子各自悲伤痛哭。

南亩焉可事?买箭卖牛犊。
田里的活怎么去干?为了买箭早就卖了牛犊。

愁气变久雨,铛缶空无粥;
怨愁之气化作连绵秋雨,锅子瓦罐空空吃不上一顿粥。

盲跛不能耕,死亡在迟速!
盲人跛子如何耕种?死亡只是迟早的事情。

我闻诚所惭,徒尔叨君禄;
我听老农的话十分惭愧,白白地拿着朝廷的俸禄。

却咏《归去来》,刈薪向深谷。
还不如弃官回乡,打柴种田在深山大谷。

参考资料

  • 1、李梦生 .宋诗三百首全解.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 2007年5月1日:第25-26页

庚辰(即康定元年)诏书,凡民三丁籍一,立校与长,号弓箭手,用备不虞。主司欲以多媚上,急责郡吏;郡吏畏,不敢辩,遂以属县令。互搜民口,虽老幼不得免。上下愁怨,天雨淫淫,岂助圣上抚育之意耶?因录田家之言次为文,以俟采诗者

谁道田家乐?春税秋未足!

里胥(xū)¹扣我门,日夕²苦煎促。
¹里胥:地保一类的公差。²日夕:朝夕;日夜。

盛夏流潦(lǎo)¹多,白水²高于屋。
¹流潦:“潦”同涝,指积水。²白水:这里指发洪水。

水既害我菽(shū)¹,蝗又食我粟(sù)
¹菽:豆的总称。

前月诏书来,生齿¹复版录²
¹生齿:人口。²版录:在簿册上登记人口,称版录。版,籍册。

三丁籍一壮,恶使¹操弓韣(dú)²
¹恶使:迫使。²弓韣:弓和弓套。

州符¹今又严,老吏持鞭朴。
¹州符:州府衙门的公文。

搜索稚与艾¹,惟存跛(bǒ)无目²
¹艾:五十岁叫艾。这里指超过兵役年龄的老人。²无目:瞎眼。

田闾¹敢怨嗟(jiē)²,父子各悲哭。
¹田闾:田间,乡间。这里指乡里人。²怨嗟:怨恨叹息。

南亩¹焉可事?买箭卖牛犊²
¹南亩:指农田。南坡向阳,利于农作物生长,古人田土多向南开辟,故称。²“买箭”句:汉代龚遂为渤海大守,教民卖剑买牛,卖刀买犊(见《汉书·龚遂传》)。这里反用这个故事。

愁气变久雨,铛(chēng)(fǒu)¹空无粥;
¹铛缶:锅和罐。

盲跛不能耕,死亡在迟速¹
¹迟速:慢和快;缓慢或迅速。意思是是迟早的事。

我闻诚所惭,徒尔¹²君禄³
¹徒尔:徒然。²叨:不配享受的待遇而享受了叫“叨”。³君禄:指官俸。

却咏《归去来¹》,刈(yì)²向深谷。
¹归去来:辞赋篇名。晋陶潜所作的《归去来兮辞》。²刈薪:砍柴。刈,割。

参考资料

  • 1、李梦生 .宋诗三百首全解.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 2007年5月1日:第25-26页

庚辰(即康定元年)诏书,凡民三丁籍一,立校与长,号弓箭手,用备不虞。主司欲以多媚上,急责郡吏;郡吏畏,不敢辩,遂以属县令。互搜民口,虽老幼不得免。上下愁怨,天雨淫淫,岂助圣上抚育之意耶?因录田家之言次为文,以俟采诗者

谁道田家乐?春税秋未足!
里胥扣我门,日夕苦煎促。
盛夏流潦多,白水高于屋。
水既害我菽,蝗又食我粟。
前月诏书来,生齿复版录;
三丁籍一壮,恶使操弓韣。
州符今又严,老吏持鞭朴。
搜索稚与艾,惟存跛无目。
田闾敢怨嗟,父子各悲哭。
南亩焉可事?买箭卖牛犊。
愁气变久雨,铛缶空无粥;
盲跛不能耕,死亡在迟速!
我闻诚所惭,徒尔叨君禄;
却咏《归去来》,刈薪向深谷。

  这首诗前原有一篇序,说宋仁宗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下诏百姓三丁抽一,编成队伍,称弓箭手,用以备战。各路主管官员,为迎合上旨,征集得十分紧迫,层层下压,百姓中连老人及未成年人也免不了。人民怨声冲天,天因此而久雨不停。梅尧臣于是记录下田家之言编成这首诗,等待有关心人民疾苦的朝臣来询问,也就是要以此诗反映民间疾苦,为民请命。

  这首诗反映了北宋田家生活的痛苦。1040年(康定元年)六月,为了防御西夏,宋仁宗匆匆忙忙地下诏征集乡兵,加强戒备。而官吏们借此胡作非为,致使人民未遭外患,先遇内殃,上下愁怨,情景凄惨。田家的语言,浅显通俗,共二十四句,每四句写一件事,层层进逼,所述被逼租、遭水蝗灾害、征为弓兵、遭鞭扑、卖牛、饥饿等,都饱含血泪,令人惨不忍睹。诗的构思和立意,都直接继承了杜甫的“三吏”、“三别”,焕发着现实主义的光芒。

  开头四句是说,谁讲田家快乐呢?春天的租税,到秋天还未能交足。地保、里长敲打我家的门,正没早没晚地催迫交税呢。这四句写租税的繁重,田家感叹春税到秋都未能交完,而催促又急,痛苦可知。次四句写在水灾、蝗灾的侵袭下,秋收难有指望。盛夏五、六月,内涝成灾,白水比住房还高,豆类、谷类都受到严重的灾害。作者此时在河南襄城县做县令,这里靠近许昌,池临汝河。河水涨时,河岸里面即就形成内涝;河中之水常常高过堤岸下的人家居屋。这四句写灾祸频仍,因而田家处境更加悲惨。接着“前月诏书来”以下八句,是诉说除了租税剥夺和天灾威胁之外,兵役又带来严重的灾难。就在1040年夏天,西夏攻宋,朝廷增置河北、河东、京东西诸路弓手,襄城地处京西路,之前朝廷诏书下来登记人口,三丁抽一壮丁(“三丁籍一壮”,即指三丁抽一),强迫人民操持弓箭。当时州里又下了公文,严紧地催迫,老吏拿着鞭子和敲朴,到乡下来搜索,连老年和幼年,也都在抽兵之列。幸免于役的,只有跛子和瞎子。这八句写官吏变本加厉地为非作歹,抽丁太滥,造成田家都无壮丁在室,情况倍加凄惨。

  下面“田闾敢怨嗟”以后八句,写在兵役、租税、水灾等灾难的煎逼下,田家生活艰难,欲诉无门,走投无路。诗中先写:面临重重追迫,田家哪敢怨嗟,只有父子相持悲哭。种田地哪还再有指望,为了买下弓箭,只好把牛犊卖掉。次写淫雨不止,天意愁怨,锅子里、罐子里连稀粥都装不上了。瞎子和跛子都没有劳动力,不能耕种,死亡只在早晚之间了。这八句总写人祸、天灾给田家带来的苦难。以上各节,全是田家自诉之语。是诗的第一部分。

  结尾四句,是作者听了田家语所兴的感慨。也是诗的第二部分。“我闻诚所惭,徒尔叨君禄。却咏归去来,刈薪向深谷。”作者是地方官,听完田家悲酸的诉说,感到内心的惭愧。他自己身为县令,徒然受到从人民身上剥夺来的官俸的供养,却不能为人民解除忧患,拯救民众于水火之中,只好吟诵《归去来辞》,学陶渊明弃官归田,回到深山幽谷,砍伐薪柴,自食其力。全诗朴质无华,感情深厚。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作者为诗,正是继承了这样的光辉传统。作者论诗以平淡自励,力挽北宋初期西昆体所形成的华而不实的诗风,对于转移诗坛风气,起了积极的作用。唐代诗人韦应物《寄李儋元锡》诗说:“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作者这首诗的结尾四句,和韦诗同样感人。

参考资料

  • 1、缪钺等 .宋诗鉴赏辞典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7.12(2012.7重印):第80-82页
  • 2、李梦生 .宋诗三百首全解.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 2007年5月1日:第25-26页

tiánjiā

méiyáochén sòngdài 

gēngchén kāngdìngyuánnián zhàoshū fánmínsāndīng xiàozhǎng hàogōngjiànshǒu yòngbèi zhǔduōmèishàng jùn jùnwèi gǎnbiàn suìzhǔxiànlìng sōumínkǒu suīlǎoyòumiǎn shàngxiàchóuyuàn tiānyínyín zhùshèngshàngzhī yīntiánjiāzhīyánwéiwén cǎishīzhě

shuídàotiánjiā chūnshuìqiūwèi 
kòumén jiān 
shèngxiàliúlǎoduō báishuǐgāo 
shuǐhàishū huángyòushí 
qiányuèzhàoshūlái shēngchǐ齿bǎn 
sāndīngzhuàng èshǐ使cāogōng 
zhōujīnyòuyán lǎochíbiān 
sōusuǒzhìài wéicún 
tiángǎnyuànjiē bēi 
nányānshì mǎijiànmàiniú 
chóubiànjiǔ dāngfǒukōngzhōu 
mángnénggēng wángzàichí 
wénchéngsuǒcán ěrtāojūn 
quèyǒng guīlái  xīnxiàngshēn 

收藏
复制
朗读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谁说我们种田人快乐?春天欠下的赋税,秋天还没交足。
乡中的小吏敲打着我的大门,日日夜夜狠狠逼迫催促。
今年盛夏雨水非常的多,大水涨得高过房屋。
水已经淹没冲走了稻菽,蝗虫又吃光了粱粟。
前月诏书下达,挨家挨户把户口登录,三个中间要抽一个,迫使去做弓手编入军伍。
州里的命令十分严厉,老吏拿着鞭子不断催着上路。
只剩下跛子与盲人,就算是小孩与老人也不放过。
村里人谁敢叹气抱怨?父子各自悲伤痛哭。
田里的活怎么去干?为了买箭早就卖了牛犊。
怨愁之气化作连绵秋雨,锅子瓦罐空空吃不上一顿粥。
盲人跛子如何耕种?死亡只是迟早的事情。
我听老农的话十分惭愧,白白地拿着朝廷的俸禄。
还不如弃官回乡,打柴种田在深山大谷。

注释
诗中原序:“庚辰(1040年,即康定元年)诏书,凡民三丁籍一,立校与长,号弓箭手,用备不虞。主司欲以多媚上,急责郡吏;郡吏畏,不敢辩,遂以属县令。互搜民口,虽老幼不得免。上下愁怨,天雨淫淫,岂助圣上抚育之意耶?因录田家之言次为文,以俟采诗者。”
里胥(xū):地保一类的公差。
日夕:朝夕;日夜。
流潦:“潦”同涝,指积水。
白水:这里指发洪水。
菽(shū):豆的总称。
生齿:人口。
板录:同“版录”。在簿册上登记人口,称版录。版,籍册。
恶使:迫使。
弓韣(dú):弓和弓套。
州符:州府衙门的公文。
艾:五十岁叫艾。这里指超过兵役年龄的老人。
无目:瞎眼。
田闾:田间,乡间。这里指乡里人。
怨嗟:怨恨叹息。
南亩:指农田。南坡向阳,利于农作物生长,古人田土多向南开辟,故称。
“买箭”句:汉代龚遂为渤海大守,教民卖剑买牛,卖刀买犊(见《汉书·龚遂传》)。这里反用这个故事。
铛.缶(chēng fǒu):锅和罐。
迟速:慢和快;缓慢或迅速。意思是是迟早的事。
徒尔:徒然。叨:不配享受的待遇而享受了叫“叨”。
君禄:指官俸。
归去来:辞赋篇名。晋陶潜所作的《归去来兮辞》
刈(yì)薪:砍柴。刈,割。>

参考资料

  • 1、李梦生 .宋诗三百首全解.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 2007年5月1日:第25-26页
展开阅读全文

创作背景

  这首诗前原有一篇序,说宋仁宗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下诏百姓三丁抽一,编成队伍,称弓箭手,用以备战。各路主管官员,为迎合上旨,征集得十分紧迫,层层下压,百姓中连老人及未成年人也免不了。人民怨声冲天,天因此而久雨不停。梅尧臣于是记录下田家之言编成这首诗,等待有关心人民疾苦的朝臣来询问,也就是要以此诗反映民间疾苦,为民请命。

参考资料

  • 1、缪钺等 .宋诗鉴赏辞典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7.12(2012.7重印):第80-82页
展开阅读全文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北宋田家生活的痛苦。1040年(康定元年)六月,为了防御西夏,宋仁宗匆匆忙忙地下诏征集乡兵,加强戒备。而官吏们借此胡作非为,致使人民未遭外患,先遇内殃,上下愁怨,情景凄惨。田家的语言,浅显通俗,共二十四句,每四句写一件事,层层进逼,所述被逼租、遭水蝗灾害、征为弓兵、遭鞭扑、卖牛、饥饿等,都饱含血泪,令人惨不忍睹。诗的构思和立意,都直接继承了>杜甫的“三吏”、“三别”,焕发着现实主义的光芒。

  开头四句是说,谁讲田家快乐呢?春天的租税,到秋天还未能交足。地保、里长敲打我家的门,正没早没晚地催迫交税呢。这四句写租税的繁重,田家感叹春税到秋都未能交完,而催促又急,痛苦可知。次四句写在水灾、蝗灾的侵袭下,秋收难有指望。盛夏五、六月,内涝成灾,白水比住房还高,豆类、谷类都受到严重的灾害。作者此时在河南襄城县做县令,这里靠近许昌,池临汝河。河水涨时,河岸里面即就形成内涝;河中之水常常高过堤岸下的人家居屋。这四句写灾祸频仍,因而田家处境更加悲惨。接着“前月诏书来”以下八句,是诉说除了租税剥夺和天灾威胁之外,兵役又带来严重的灾难。就在1040年夏天,西夏攻宋,朝廷增置河北、河东、京东西诸路弓手,襄城地处京西路,之前朝廷诏书下来登记人口,三丁抽一壮丁(“三丁籍一壮”,即指三丁抽一),强迫人民操持弓箭。当时州里又下了公文,严紧地催迫,老吏拿着鞭子和敲朴,到乡下来搜索,连老年和幼年,也都在抽兵之列。幸免于役的,只有跛子和瞎子。这八句写官吏变本加厉地为非作歹,抽丁太滥,造成田家都无壮丁在室,情况倍加凄惨。

  下面“田闾敢怨嗟”以后八句,写在兵役、租税、水灾等灾难的煎逼下,田家生活艰难,欲诉无门,走投无路。诗中先写:面临重重追迫,田家哪敢怨嗟,只有父子相持悲哭。种田地哪还再有指望,为了买下弓箭,只好把牛犊卖掉。次写淫雨不止,天意愁怨,锅子里、罐子里连稀粥都装不上了。瞎子和跛子都没有劳动力,不能耕种,死亡只在早晚之间了。这八句总写人祸、天灾给田家带来的苦难。以上各节,全是田家自诉之语。是诗的第一部分。

  结尾四句,是作者听了田家语所兴的感慨。也是诗的第二部分。“我闻诚所惭,徒尔叨君禄。却咏归去来,刈薪向深谷。”作者是地方官,听完田家悲酸的诉说,感到内心的惭愧。他自己身为县令,徒然受到从人民身上剥夺来的官俸的供养,却不能为人民解除忧患,拯救民众于水火之中,只好吟诵《归去来辞》,学>陶渊明弃官归田,回到深山幽谷,砍伐薪柴,自食其力。全诗朴质无华,感情深厚。>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作者为诗,正是继承了这样的光辉传统。作者论诗以平淡自励,力挽北宋初期西昆体所形成的华而不实的诗风,对于转移诗坛风气,起了积极的作用。唐代诗人>韦应物《寄李儋元锡》诗说:“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作者这首诗的结尾四句,和韦诗同样感人。>

参考资料

  • 1、缪钺等 .宋诗鉴赏辞典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7.12(2012.7重印):第80-82页
  • 2、李梦生 .宋诗三百首全解.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 2007年5月1日:第25-26页
展开阅读全文

简析

  《田家语》是一首五言古诗,此诗反映了北宋田家生活的痛苦。田家的语言,浅显通俗,共二十四句,每四句写一件事,层层进逼,所述被逼租、遭水蝗灾害、征为弓兵、遭鞭扑、卖牛、饥饿等,都饱含血泪,令人惨不忍睹。这首诗的构思和立意,都直接继承了杜甫的“三吏”、“三别”,焕发着现实主义的光芒。

展开阅读全文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22篇诗文► 0条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