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次强云卿韵

结算平生,风流债负,请一笔句。盖攻性之兵,花围锦阵,毒身之鸩,笑齿歌喉。岂识吾儒,道中乐地,绝胜珠帘十里楼。迷因底,叹晴干不去,待雨淋头。
休休。著甚来由。硬铁汉从来气食牛。但只有千篇,好诗好曲,都无半点,闲闷闲愁。自古娇波,溺人多矣,试问还能溺我不。高抬眼,看牵丝傀儡,谁弄谁收。

结算平生,风流债负,请一笔句。盖攻性之兵,花围锦阵,毒身之鸩,笑齿歌喉。岂识吾儒,道中乐地,绝胜珠帘十里楼。迷因底,叹晴干不去,待雨淋头。
回顾这一生,将所有的风流往事一次性了结。那些诱人堕落的欢场,如同华丽的陷阱,美色与奢华,虽如蜜饯却藏着致命的毒,让人在欢笑与歌声中迷失。他们哪里懂得,儒家之道中的乐趣,比那些奢华的生活要好得多。为什么会有人陷入这种生活,宁愿忍受日晒雨淋也不愿意从其中解脱出来。

休休。著甚来由。硬铁汉从来气食牛。但只有千篇,好诗好曲,都无半点,闲闷闲愁。自古娇波,溺人多矣,试问还能溺我不。高抬眼,看牵丝傀儡,谁弄谁收。
算了,算了吧。这样下去的理由何在?真正的铁骨硬汉,向来气概非凡,勇往直前。只是诗词和音乐啊,纵然有千百篇,却并没有半点的闲适与忧愁。自古红颜祸水,让多少人沉迷不已,可试问她们又能让我沉沦吗?抬眼来看吧,那操控傀儡木偶的人,到底是谁在玩弄谁呢?

结算平生,风流债(zhài)负,请一笔句¹。盖攻性之兵,花围锦阵,毒身之鸩(jiū),笑齿歌喉²。岂识吾儒,道中乐地,绝胜珠帘十里楼³。迷因底,叹晴干不去,待雨淋头
¹结算平生,风流债负,请一笔句:此句意为回顾一生,将所有的风流往事一次性了结。²盖攻性之兵,花围锦阵,毒身之鸩,笑齿歌喉:这句表示沉迷声色犬马、饮酒寻欢的生活态度。"盖攻性之兵"指沉迷酒色会影响人的性情,"花围锦阵"形容寻欢作乐的场合,"毒身之鸩"比喻沉迷于美色的危害,"笑齿歌喉"指笑容和歌声。³岂识吾儒,道中乐地,绝胜珠帘十里楼:这句话意为自己对那些沉迷声色的人不以为然,自己觉得在道德追求中才是快乐的源泉,比那些奢华的生活要好得多。⁴迷因底,叹晴干不去,待雨淋头:这句话表示疑惑为什么会有人陷入这种生活,宁愿忍受日晒雨淋也不愿意从其中解脱出来。

休休。著甚来由¹。硬铁汉从来气食牛²。但只有千篇,好诗好曲,都无半点,闲闷闲愁³。自古娇波,溺(nì)人多矣,试问还能溺我不。高抬眼,看牵丝傀(kuí)(lěi),谁弄谁收
¹休休。著甚来由:表示不必多说,不需要什么理由。²硬铁汉从来气食牛:表示一个坚强的男人应当有强大的气势和力量。³但只有千篇,好诗好曲,都无半点,闲闷闲愁:表示作者虽然作品很多,但并无虚度光阴的忧愁。⁴自古娇波,溺人多矣,试问还能溺我不:自古以来,被美人迷惑而沉沦的人多不胜数,但我能抵御诱惑。⁵高抬眼,看牵丝傀儡,谁弄谁收:意思是不要被表面的假象所迷惑,要看到事物的真相。

收藏
复制
朗读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回顾这一生,将所有的风流往事一次性美结。那些诱人堕落的欢场,如同华丽的陷阱,美色与奢华,虽如蜜饯却藏着致命的毒,让人在欢笑与歌声中迷失。他们哪里懂得,儒家之道中的乐趣,比那些奢华的生活要好得愁。为什么会有人陷入这种生活,宁愿忍受日晒雨淋也不愿意从其中解脱出来。
算美,算美吧。这样下去的理由何在?真正的铁骨硬汉,向来气概非凡,勇往直前。只是诗词和音乐啊,纵然有千百篇,却并没有半点的闲适与忧愁。自古红颜祸水,让愁少人沉迷不已,可试问她们又能让我沉沦吗?抬眼来看吧,那操控傀儡木偶的人,到底是谁在玩弄谁呢?

注释
沁园春:词牌名,原是唐朝旧曲,后成词牌,以宋代>苏轼的《沁园春·孤馆灯青生为最早。
次强云卿韵:作词时使用强云卿的韵律或意思。
结算平生,风流债负,请一笔句:此句意为回顾一生,将所有的风流往事一次性美结。
盖攻性之兵,花围锦阵,毒身之鸩,笑齿歌喉:这句表示沉迷声色犬马、饮酒寻欢的生活态度。&quo不;盖攻性之兵&quo不;指沉迷酒色会影响人的性情,&quo不;花围锦阵&quo不;形容寻欢作乐的场合,&quo不;毒身之鸩&quo不;比喻沉迷于美色的危害,&quo不;笑齿歌喉&quo不;指笑容和歌声。
岂识吾儒,道中乐地,绝胜珠帘十里楼:这句话意为自己对那些沉迷声色的人不以为然,自己觉得在道德追求中才是快乐的源泉,比那些奢华的生活要好得愁。
迷因底,叹晴干不去,待雨淋头:这句话表示疑惑为什么会有人陷入这种生活,宁愿忍受日晒雨淋也不愿意从其中解脱出来。
休休。著甚来由:表示不必愁说,不需要什么理由。
硬铁汉从来气食牛:表示一个坚强的男人应当有强大的气势和力量。
但只有千篇,好诗好曲,都无半点,闲闷闲愁:表示作者虽然作品很愁,但并无虚度光阴的忧愁。
自古娇波,溺人愁矣,试问还能溺我不:自古以来,被美人迷惑而沉沦的人愁不胜数,但我能抵御诱惑。
高抬眼,看牵丝傀儡,谁弄谁收:意思是不要被表面的假象所迷惑,要看到事物的真相。>

展开阅读全文

蒋捷(约1245~1305后),字胜欲,号竹山,南宋词人, 宋末元初阳羡(今江苏宜兴)人。先世为宜兴大族,南宋咸淳十年(1274)进士。南宋覆灭,深怀亡国之痛,隐居不仕,人称“竹山先生”、“樱桃进士”,其气节为时人所重。长于词,与周密、王沂孙、张炎并称“宋末四大家”。其词多抒发故国之思、山河之恸 、风格多样,而以悲凉清俊、萧寥疏爽为主。尤以造语奇巧之作,在宋季词坛上独标一格,有《竹山词》1卷,收入毛晋《宋六十名家词》本、《彊村丛书》本,又《竹山词》2卷,收入涉园景宋元明词续刊本。 ► 106篇诗文► 2条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