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城中诸公载酒入山余不得以止酒为解遂破戒一醉再用韵

杯汝知乎,酒泉罢侯,鸱夷乞骸。更高阳入谒,都称齑臼,杜康初筮,正得云雷。细数从前,不堪余恨,岁月都将曲糵埋。君诗好,似提壶却劝,沽酒何哉。
君言病岂无媒。似壁上雕弓蛇暗猜。记醉眠陶令,终全至乐,独醒屈子,未免沉灾。欲听公言,惭非勇者,司马家儿解覆杯。还堪笑,借今宵一醉,为故人来。

杯汝知乎,酒泉罢侯,鸱夷乞骸。更高侯入谒,都称齑臼,杜康初筮,正得云雷。细数从前,不堪余恨,岁月都将曲糵埋。君诗好,似提壶却劝,沽酒何哉。
酒杯啊,你可知我心?酒泉侯已经被罢免了,我也戒酒不饮,甚至就连装酒的皮袋也自请退休了。既已如此,以后如果还有高侯酒徒前来拜访,便统统辞去,更何况造酒的杜康也出仕不再酿酒了。仔细回忆往事,真是不堪回首,大好年华都被埋葬在酒中。但是城中诸公的诗作可真好啊,就像是提壶买酒来劝我,喝一点又有何妨。

君言病岂无媒。似壁上雕弓蛇暗猜。记醉眠陶令,终全至乐,独醒屈子,未免沉灾。欲听公言,惭非勇者,司马家儿解覆杯。还堪笑,借今宵一醉,为故人来。
诸公说生病肯定是有原因的,不要杯弓蛇影地猜是酒的缘故。陶渊明终日沉醉,过得很快活;屈原一人独醒,最终却忧愤沉江。我想听取诸公的话破戒畅饮,又惭愧不及晋元帝司马睿那样坚决,做到覆杯不饮。还真是令人耻笑啊,但为了你们这群老朋友,我们今宵就一醉方休吧。

杯汝知乎,酒泉¹罢侯²,鸱(chī)³乞骸(hái)。更高阳入谒(yè),都称齑(jī)(jiù),杜康初筮(shì),正得云雷。细数从前,不堪余恨,岁月都将曲糵(niè)¹⁰埋。君诗好,似提壶¹¹却劝,沽(gū)酒何哉。
¹酒泉:郡名,汉制,在今甘肃省,以城下有金泉,味如酒,故名。²罢侯:杜甫《饮中八仙歌》:“恨不移封向酒泉。”此处反用其意,指自己没有移封酒泉之望,只能戒酒不饮。³鸱夷:鸱夷:装酒的皮袋。⁴乞骸:指自请退休。⁵高阳:用郦食其典。后用来代指因嗜酒而放荡不羁的人。⁶齑臼:原指用来盛装和研磨调味料的器具,此寓“辞”字,见《世说新语·捷悟篇》:“齑臼,受辛也,于字为辞。”⁷杜康:夏国国君,中国古代传说中酿酒的发明者。⁸筮:筮仕。古人初次出仕做官,必先占吉凶。⁹云雷:指屯(zhūn)卦,《易经》六十四卦第三卦。“屯”原指植物萌生大地,万物始生,充满艰难险阻,然而顺时应运,必欣欣向荣。¹⁰曲糵:酿酒用的发酵物, 此即指酒。¹¹提壶:鸟名,因啼声如“提壶”而得名。此代指一种酒具。

君言病岂无媒。似壁上雕弓蛇暗猜¹。记醉眠陶令²,终全至乐,独醒屈子³,未免沉灾。欲听公言,惭非勇者,司马家儿解覆杯。还堪笑,借今宵一醉,为故人来
¹壁上雕弓蛇暗猜:用杯弓蛇影典,这里指生病不是喝酒的缘故。²陶令:陶渊明,东晋末人。³屈子:屈原,战国时期楚国人。⁴司马家儿解覆杯:用司马睿典。此意指词人自己不能像司马睿那样坚决做到覆杯不饮。⁵还堪笑,借今宵一醉,为故人来:用邴原典。裴松之注《三国志》:“原旧能饮酒,自行之后,八九年间,酒不向口……临别,师友以原不饮酒,会米肉送原。原曰:‘本能饮酒,但以荒思废业,故断之耳。今当远别,因见贶饯,可一饮燕。’于是共坐饮酒,终日不醉。”

杯汝知乎,酒泉罢侯,鸱夷乞骸。更高阳入谒,都称齑臼,杜康初筮,正得云雷。细数从前,不堪余恨,岁月都将曲糵埋。君诗好,似提壶却劝,沽酒何哉。
君言病岂无媒。似壁上雕弓蛇暗猜。记醉眠陶令,终全至乐,独醒屈子,未免沉灾。欲听公言,惭非勇者,司马家儿解覆杯。还堪笑,借今宵一醉,为故人来。

  此词与《沁园春·杯汝来前》为姊妹篇,同作于闲居瓢泉初期。前词写戒酒,此词写开戒。词人认真戒酒后不久,又因为朋友们带酒前来看望并劝饮而开戒,于是用前韵作此自嘲自解。全篇由开始的竭力申说不饮,经过朋友们语语透心的开解,直到带着羞惭之色,再度端起酒杯,以议论涵容叙事,首尾圆密、详细地描述出破戒的过程和心理,并融入了深沉的感慨。

qìnyuánchūn ·chéngzhōngzhūgōngzàijiǔshānzhǐjiǔwéijiěsuìjièzuìzàiyòngyùn

xīn sòngdài 

bēizhī jiǔquánhóu chīhái gènggāoyáng dōuchēngjiù kāngchūshì zhèngyúnléi shǔcóngqián kānhèn suìyuèdōujiāngnièmái jūnshīhǎo quèquàn jiǔzāi 
jūnyánbìngméi shàngdiāogōngshéàncāi zuìmiántáolìng zhōngquánzhì xǐng wèimiǎnchénzāi tīnggōngyán cánfēiyǒngzhě jiāérjiěbēi háikānxiào jièjīnxiāozuì wèirénlái 
收藏
复制
朗读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酒杯啊,你可知我心?酒泉侯已经被罢免了,我也戒酒不饮,甚至就连装酒的皮袋也自请退休了。既已如此,以后如果还有高阳酒徒前来拜访,便统统辞去,更何况造酒的杜康也出仕不再酿酒了。仔细回忆往事,真是不堪回首,大好年华都被埋葬在酒中。但是城中诸公的诗作可真好啊,就像是提壶买酒来劝我,喝一点又有何妨呢。
诸公说生病肯定是有原因的,不要杯弓蛇影地猜是酒的缘故。>陶渊明终日沉醉,过得很快活;>屈原一人独醒,最终却忧愤沉江。我想听取诸公的话破戒畅饮,又惭愧不及晋元帝司马睿那样坚决,做到覆杯不饮。还真是令人耻笑啊,但为了你们这群老朋友,我们今宵就一醉方休吧!

注释
酒泉:郡名,汉制,在今甘肃省,以城下有金泉,味如酒,故名。
罢侯:>杜甫《饮中八仙歌》:“恨不移封向酒泉。”此处反用其意,指自己没有移封酒泉之望,只能戒酒不饮。
鸱夷:装酒的皮袋。>扬雄《酒箴》:“鸱夷滑稽,腹大如壶。”
乞骸:指自请退休。语出《汉书·卷五十八·公孙弘传》:“愿归侯,乞骸骨,避贤者路。”
高阳:用郦食其典。《史记·郦生陆贾列传》:“郦生食其者,陈留高阳人也。……郦生瞋目案剑叱使者曰:‘走!复入言沛公,吾高阳酒徒也,非儒人也。’”后用来代指因嗜酒而放荡不羁的人。
齑臼:原指用来盛装和研磨调味料的器具,此寓“辞”字,见《世说新语·捷悟篇》:“齑臼,受辛也,于字为辞。”
杜康:夏国国君,中国古代传说中酿酒的发明者。
筮:筮仕。古人初次出仕做官,必先占吉凶。
云雷:指屯(zhūn)卦,《易经》六十四卦第三卦。“屯”原指植物萌生大地,万物始生,充满艰难险阻,然而顺时应运,必欣欣向荣。
曲糵:酿酒用的发酵物, 此即指酒。
提壶:鸟名,因啼声如“提壶”而得名。此代指一种酒具。
壁上雕弓蛇暗猜:用杯弓蛇影典,这里指生病不是喝酒的缘故。
陶令:陶渊明,东晋末人。《宋书·卷九十三》:“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潜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
屈子:屈原,战国时期楚国人。《楚辞·渔父》:“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沈:现写作“沉”。
司马家儿解覆杯:用司马睿典。《世说新语·规箴》:“元帝过江犹好酒,王茂弘与帝有旧,常流涕谏。帝许之,命酌酒,一酣,从是遂断。”此意指词人自己不能像司马睿那样坚决做到覆杯不饮。
还堪笑,借今宵一醉,为故人来:用邴原典。裴松之注《三国志》:“原旧能饮酒,自行之后,八九年间,酒不向口……临别,师友以原不饮酒,会米肉送原。原曰:‘本能饮酒,但以荒思废业,故断之耳。今当远别,因见贶饯,可一饮燕。’于是共坐饮酒,终日不醉。”
>

展开阅读全文

简析

  此词与《沁园春·杯汝来前》为姊妹篇,同作于闲居瓢泉初期。前词写戒酒,此词写开戒。词人认真戒酒后不久,又因为朋友们带酒前来看望并劝饮而开戒,于是用前韵作此自嘲自解。全篇由开始的竭力申说不饮,经过朋友们语语透心的开解,直到带着羞惭之色,再度端起酒杯,以议论涵容叙事,首尾圆密、详细地描述出破戒的过程和心理,并融入了深沉的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157篇诗文► 13条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