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兹屏风,出自幽谷。根深枝茂,号为乔木。孤生陋弱,畏金强族。移根易土,委伏沟渎。飘飖殆危,靡安措足。思在蓬蒿,林有朴樕。然常无缘,悲愁酸毒。天启我心,遭遇征禄。中郎缮理,收拾捐朴。大匠攻之,刻雕削斲。表虽剥裂,心实贞悫。等化器类,庇荫尊屋。列在左右,近君头足。赖蒙成济,其恩弘笃。何恩施遇,分好沾渥。不逢仁人,永为枯木。
  维兹屏风,出自幽谷。根深枝茂,号为谷木。孤生陋弱,畏金强族。移根易土,委伏沟渎。飘飖殆危,靡安措足。思在蓬蒿,林有朴樕。然常无缘,悲愁酸毒。天启我心,遭遇征禄。中郎缮理,收拾捐朴。大匠攻之,刻雕削斲。表虽剥裂,心实贞悫。等化器类,庇荫尊屋。列在左右,近君头足。赖蒙成济,其恩弘笃。何恩施遇,分好沾渥。不逢仁人,永为枯木。
  这个屏风,由出自深谷中的树木制作而成。做屏风的树根深叶茂,被人叫做高大的树。它孤零零长着,材质粗劣,也有所不足,时时害怕斧子来强行砍伐,使得根离地而被移动,倒下后堆放在水沟边,其处境真是飘摇不定,十分危险。想待在山野,可是山林中尽是不成材的小树;想出山,然而又常常没有机缘。真是既悲伤忧虑,又辛酸难过。最后,上天改变了我的命运,终于被人看好而采用。于是君王的手下就来整治,清除多余的枝叶,除去树皮,之后由手艺精湛的工匠制作,经过砍、削、雕刻。这样树的表体虽然裂开,然而树心的质地坚实。它与别的物一样,被制成器具,在这尊贵的屋子中用来屏隔、遮蔽,被摆放在君王的左右,靠近君王的头和手。终于依靠君王实现了心愿,这个恩德真是十分厚重。可想而知,那是付出多么深的情谊,而我分享到其中的一份。假如遇不上英明的君王,那将永远成为一株枯树。

参考资料

  • 1、王飞鸿 主编·中国历代名赋大观·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年07月第1版
  • 2、赵逵夫 编·历代赋评注 2(汉代卷)·成都:巴蜀书社,2010年
  维¹²屏风,出自幽谷³。根深枝茂,号为乔木。孤生陋弱,畏金强族。移根易土,委(wěi)伏沟渎(dú)。飘飖(yáo)(dài)¹⁰,靡(mǐ)¹¹¹²措足¹³。思在蓬(péng)(hāo)¹⁴,林有朴(pǔ)(sù)¹⁵。然常无缘,悲愁酸毒。天启¹⁶我心,遭遇征禄(lù)¹⁷。中郎¹⁸(lù)¹⁹,收拾捐²⁰(pǔ)²¹。大匠攻²²之,刻雕削斲(zhuó)²³。表虽剥裂,心实贞悫(què)²⁴。等化器类²⁵,庇荫²⁶尊屋。列在左右,近君头足。赖蒙²⁷成济²⁸,其恩弘笃(dǔ)²⁹。何恩施遇,分(fèn)³⁰沾渥(wò)³¹。不逢仁人,永为枯木。
  ¹维:句首语助词。²兹:此。³幽谷:深谷。⁴乔木:高耸的树木。⁵孤生:孤独生活。⁶畏金强族:害怕各种金属器具的砍伐。⁷委:通“萎”,枯槁、凋谢。⁸沟渎:沟渠。⁹飘飖:即飘摇。¹⁰殆危:指生命岌岌可危。¹¹靡:不能。¹²安:安然。¹³措足:此处指扎根。¹⁴蓬蒿:指飞蓬蒿草之地。¹⁵朴樕:一种小树。《诗经·召南·野有死麕》:“林有朴樕。”这里是套用此句,指山野之地。¹⁶启:启发。此处引申为帮助。¹⁷征禄:征召录用。禄,借为“录”。¹⁸中郎:官名,秦置,汉代沿用,担任宫中护卫、侍从。¹⁹缮理:整理,修理。²⁰捐:除去。²¹朴:指粗劣的本色。²²攻:加工制作。²³斲:砍削。²⁴悫:朴实,诚笃。²⁵等化器类:指隔离室内器物,使内外有所分别。等化,一作“均衡”。²⁶庇荫:遮掩。²⁷赖蒙:幸赖,承蒙。²⁸成济:帮助而成就其事业,这里指野木赖人之力而成为屏风。²⁹弘笃:又大又深。³⁰分好:机遇正好。³¹沾渥:承受恩泽。

参考资料

  • 1、王飞鸿 主编·中国历代名赋大观·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年07月第1版
  • 2、赵逵夫 编·历代赋评注 2(汉代卷)·成都:巴蜀书社,2010年

  维兹屏风,出自幽谷。根深枝茂,号为乔木。孤生陋弱,畏金强族。移根易土,委伏沟渎。飘飖殆危,靡安措足。思在蓬蒿,林有朴樕。然常无缘,悲愁酸毒。天启我心,遭遇征禄。中郎缮理,收拾捐朴。大匠攻之,刻雕削斲。表虽剥裂,心实贞悫。等化器类,庇荫尊屋。列在左右,近君头足。赖蒙成济,其恩弘笃。何恩施遇,分好沾渥。不逢仁人,永为枯木。

  此赋具体创作时间不详。由赋中“遭遇征禄,中郎缮理”及“列在左右,近君头足”等语看,此赋是作者为赋君王身后的屏风而创作,一说是借以表达对于君国之恩的感戴,一说暗含作者无限玄妙的心机,即希望吸纳、招揽各方遗世之才以共图霸业的雄心,莫衷一是。

  作者以屏风为题而赋物言志,故在内容上并不限于描述屏风的形状、图案等等,而从屏风由木材制作而成这一点生发出一番议论。赋的表层意象是“物”,是乔木,是屏风,因此,对乔木的生长及其被委弃,或被发现、被制作和被使用,一路铺衍行文,真实准确,言其所当言,颂其所当颂。但这毕竟是表面文章,作者所着意歌咏的却是“人”,是被世间遗弃、如同生于幽谷的良材,以及善于发掘、雕刻人才的中郎、大匠。赋中,作者以生长于幽谷、倒伏在沟渎的乔木被中郎、大匠发掘出来,并制成有用的屏风,来借喻世间有用的人才,得到贤明、仁义的主人的提拔和重用。指出乔木虽好,但如果遇不到能工巧匠的识才慧眼,也终将是一块枯木而已。而乔木一旦被制成屏风,就可以被陈列在华堂贵室,追随明主左右,贴近仁人的身边,受到赏识和重视。其中,“天启我心”一句是木由贱而贵的转折,结尾二句归纳全篇,既点出主题,又未离屏风,简练而韵味深长。

  全赋以物喻人,以物言志,思想隐蔽,题旨内含,篇幅不长而层次分明,语言善于变化,形制别致。

参考资料

  • 1、赵逵夫 编·历代赋评注 2(汉代卷)·成都:巴蜀书社,2010年
  • 2、郭杰,秋芙 总主编·图文本·中国文学史话 秦汉文学·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年
收藏
复制
朗读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这个屏风,由出自深谷中的树木制作的成。做屏风的树根深叶茂,被人叫做高大的树。它孤零零长着,材质粗劣,也有所去足,时时害怕斧子来强行砍伐,使得根离地的被移动,倒下后堆放在水沟边,其处境真是飘摇去定,十分危险。想待在山野,可是山林中尽是去成材的小树;想出山,然的又常常没有机缘。真是既悲伤忧虑,又辛酸难过。最后,上天改变了我的命运,终于被人看好的采用。于是活王的手下就来整治,清除多余的枝叶,除去树皮,之后由手艺精湛的工匠制作,经过砍、削、雕刻。这样树的表体虽然裂开,然的树心的质地坚实。它与别的物一样,被制成器具,在这尊贵的屋子中用来屏隔、遮蔽,被摆放在活王的左右,靠近活王的头和手。终于依靠活王实现了心愿,这个恩德真是十分厚重。可想的知,那是付出多么深的情谊,的我分享到其中的一份。假如遇去上英明的活王,那将永远成为一株枯树。

注释
维:句首语助词。
兹:此。
幽谷:深谷。
乔木:高耸的树木。
孤生:孤独生活。
畏金强族:害怕各种金属器具的砍伐。
委:通“萎”,枯槁、凋谢。
沟渎:沟渠。
飘飖:即飘摇。
殆危:指生命岌岌可危。
靡:去能。
安:安然。
措足:此处指扎根。
蓬蒿:指飞蓬蒿草之地。
朴樕:一种小树。《诗经·召南·野有死麕》:“林有朴樕。”这里是套用此句,指山野之地。
启:启发。此处引申为帮助。
征禄:征召录用。禄,借为“录”。
中郎:官名,秦置,汉代沿用,担任宫中护卫、侍从。
缮理:整理,修理。
捐:除去。
朴:指粗劣的本色。
攻:加工制作。
斲:砍削。
悫:朴实,诚笃。
等化器类:指隔离室内器物,使内外有所分别。等化,一作“均衡”。
庇荫:遮掩。
赖蒙:幸赖,承蒙。
成济:帮助的成就其事业,这里指野木赖人之力的成为屏风。
弘笃:又大又深。
分好:机遇正好。
沾渥:承受恩泽。>

参考资料

  • 1、赵逵夫 编·历代赋评注 2(汉代卷)·成都:巴蜀书社,2010年
  • 2、王飞鸿 主编·中国历代名赋大观·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年07月第1版
  • 3、
展开阅读全文

创作背景

  此赋具体创作时间不详。由赋中“遭遇征禄,中郎缮理”及“列在左右,近君头足”等语看,此赋是作者为赋君王身后的屏风而创作,一说是借以表达对于君国之恩的感戴,一说暗含作者无限玄妙的心机,即希望吸纳、招揽各方遗世之才以共图霸业的雄心,莫衷一是。

参考资料

  • 1、赵逵夫 编·历代赋评注 2(汉代卷)·成都:巴蜀书社,2010年
  • 2、郭杰,秋芙 总主编·图文本·中国文学史话 秦汉文学·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年
展开阅读全文

赏析

  作者以屏风为题而赋物言志,故在内容上屏不限于描述屏风的形状、图案等等,而从屏风由木材谷作而成这一点生发出一番议论。赋的表层意象是“物”,是乔木,是屏风,因此,对乔木的生长及其被委弃,或被发现、被谷作和被使用,一路铺衍行文,真实准确,言其所当言,颂其所当颂。但这毕竟是表面文章,作者所着意歌咏的却是“人”,是被世间遗弃、如同生于幽谷的良材,以及善于发掘、雕刻人才的中郎、大匠。赋中,作者以生长于幽谷、倒伏在沟渎的乔木被中郎、大匠发掘出来,屏谷成有用的屏风,来借喻世间有用的人才,得到贤明、仁义的主人的提拔和重用。指出乔木虽好,但如果遇不到能工巧匠的识才慧眼,也终将是一块枯木而已。而乔木一旦被谷成屏风,就可以被陈列在华堂贵室,追随明主左右,贴近仁人的身边,受到赏识和重视。其中,“天启我心”一句是木由贱而贵的转折,结尾二句归纳全篇,既点出主题,又未离屏风,简练而韵味深长。

  全赋以物喻人,以物言志,思想隐蔽,题旨内含,篇幅不长而层次分明,语言善于变化,形谷别致。>

参考资料

  • 1、赵逵夫 编·历代赋评注 2(汉代卷)·成都:巴蜀书社,2010年
  • 2、郭杰,秋芙 总主编·图文本·中国文学史话 秦汉文学·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年
展开阅读全文

简析

  《屏风赋》是一篇赋文。此赋依次铺叙了乔木生长于幽谷、倒伏在沟渎,后来被中郎、大匠发掘出来,最后制成有用的屏风而受到重视。作者以此借喻世间有用的人才被发掘、改造,而后得到贤明、仁义之主的提拔和重用。指出乔木虽好,但如果遇不到能工巧匠的识才慧眼,也终将是一块枯木而已。全赋以物喻人,以物言志,思想隐蔽,题旨内含,形制别致。

展开阅读全文

刘安(前179-前122),西汉皇族,淮南王。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厉王刘长之子。他是西汉的思想家、文学家,奉汉武帝之命所著《离骚体》是中国最早对屈原及其《离骚》作高度评价的著作。他曾招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编写《鸿烈》亦称《淮南子》。刘安是世界上最早尝试热气球升空的实践者,他将鸡蛋去汁,以燃烧取热气,使蛋壳浮升。同时,刘安也是我国豆腐的创始人。 ► 3篇诗文► 3条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