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宫曲·京口怀古·镇江

道南宅岂识楼桑,何许英雄,惊倒孙郎。汉鼎才分,流延晋宋,弹指萧梁。昭代车书四方,北溟鱼浮海吞江。临眺苍茫,醉倚歌鬟,吟断寒窗。
道南宅岂识楼桑,何许英雄,惊倒孙郎。汉鼎才分,流延晋宋,弹指萧梁。昭代车书四方,北溟鱼浮海吞江。临眺苍茫,醉倚歌鬟,吟断寒窗。
家住道南大宅的周瑜怎会认识陋居楼桑的刘备?何处而来的英雄,惊倒了孙郎。汉家的九鼎江山刚刚才分崩离析,就流传到了晋代与宋朝,又弹指间传到了南朝的萧梁两帝。清平的年代四方车书滚滚而来,北溟之鱼化了大鹏,海水也吞没了大江。在苍茫的黄昏眺望着,摇船缓缓驶在江中,诗人喝醉了听歌女唱歌,倚靠在桌上,心中的悲情化成了脚下翻滚的浪花,只可叹那声声的诗歌吟断了寒窗。

参考资料

  • 1、喜马拉雅网.蟾宫曲·京口怀古·镇江
道南宅¹岂识楼桑²,何许英雄,惊倒孙郎。汉鼎³才分,流延晋宋,弹指萧梁。昭(zhāo)车书四方,北溟(míng)浮海吞江。临眺(tiào)苍茫,醉倚歌鬟(huán),吟断寒窗。
¹道南宅:指周瑜。²楼桑:指刘备。³汉鼎:汉王室。⁴萧梁:南朝的梁国。⁵昭代:清明时代。⁶北溟鱼:比喻怀有雄才大略的人。⁷歌鬟:指歌伎。

参考资料

  • 1、喜马拉雅网.蟾宫曲·京口怀古·镇江

道南宅岂识楼桑,何许英雄,惊倒孙郎。汉鼎才分,流延晋宋,弹指萧梁。昭代车书四方,北溟鱼浮海吞江。临眺苍茫,醉倚歌鬟,吟断寒窗。

  卢挚一生任官,仕途坦顺,未遇太大挫折,官府生涯加深了他对统治集团内幕的了解,尤其是在他任职按察使,肃政廉访使期间,因为整肃风纪,考察吏治为己任,所以诗人极大体察民间疾苦,洞悉元王朝的黑暗、暴虐,诗人反思国家民族的苦难根源是宋朝的腐败和金、元入侵所致,但鉴于元蒙统治的血腥残暴,诗人是颇为正直的汉族官吏不敢直言地针砭时政,只得托言于怀古咏史的创作以泄感愤与哀思,于是创作这首散曲。

  《蟾宫曲·京口怀古镇江》在卢挚传世的诸多作品中,被公认为成就最高。怀古自古以来都是文人墨客抒发怀抱时钟爱的主题,即通过评价古人古事表达自己对今人今事的看法或感慨。此曲中诗人通过回顾刘备、周瑜与孙权的历史旧事,表达他对历史变迁的感叹。

  头三句将历史事件娓娓道出。“道南宅岂识楼桑”,第一句就接连用了两个典故。周瑜曾上疏孙权,劝他不要将刘备放归蜀中,孙权未听从这一规劝。“道南宅”一句即代指此事,“何许英雄,惊倒孙郎。”刘备的才识风度让孙权为之倾倒。这三句涉及的历史事实是发生在“京口”的往事。据说三国时候,京口城是吴国所在,因而作者遥想历史往事,表达了自己对刘备的敬重之情。接下来的三句概括了神州大地从统一到分裂、朝代更替变化的规律。“汉鼎才分,流延晋宋,弹指萧梁。”其中“鼎”是王室的象征,从魏蜀吴三方霸主割据而治,到东晋和南朝坐拥此地,京口历经的历史纷争寥寥几笔就交代得很清楚。“昭代车书四方,北溟鱼浮海吞江。”这两句是观京口之景的感慨,历史风云变化,江山几度易主,当年秦始皇一统天下,看似盛世却危机四伏。那些兴风作浪的“北溟鱼”即怀有雄才大略的人,永远都不甘沉寂,所以历史的车轮就在“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规律推动下滚滚前行。结尾三句则是诗人心中的感慨,将忧虑和无奈之情一下子倾诉出来。“临眺苍茫。醉倚歌鬟,吟断寒窗。”凭栏远眺,望着历经沧桑的大地,即使天下太平,也难保这样的太平不会被打破,既然无所作为,不如以酒解忧,及时行乐。

  整首曲子从开篇的奋发、昂扬、积极到结尾处饮酒作乐寻求解脱的消极,这一转变透露出元代混乱政局下文人的典型心理状态。

参考资料

  • 1、张月中主编·元曲通融 下: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08
  • 2、陈思思,于湘婉编著·元曲鉴赏大全集 上: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9

chángōng ·jīngkǒuhuái怀 ·zhènjiāng

zhì yuándài 

dàonánzháishílóusāng yīngxióng jīngdǎosūnláng hàndǐngcáifēn liúyánjìnsòng tánzhǐxiāoliáng zhāodàichēshūfāng běimínghǎitūnjiāng líntiàocāngmáng zuìhuán yínduànhánchuāng 
收藏
复制
朗读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家住道南大宅的周瑜怎会认识陋居楼的的刘备?何处而来的英雄,惊倒了孙郎。汉家的九鼎江山刚刚才分崩离析,就流传到了晋代与宋朝,又弹指间传到了南朝的萧梁两帝。清平的年代四方车书滚滚而来,北溟之鼎化了大鹏,海水也吞没了大江。在苍茫的黄昏眺望着,摇船缓缓驶在江中,诗人喝醉了听歌女唱歌,倚靠在桌上,心中的悲情化成了脚下翻滚的浪花,只可叹那声声的诗歌吟断了寒窗。

注释
道南宅:指周瑜。
楼的:指刘备。
汉鼎:汉王室。
萧梁:南朝的梁国。
昭代:清明时代。
北溟鼎:比喻怀有雄才大略的人。
歌鬟:指歌伎。>

参考资料

  • 1、喜马拉雅网.蟾宫曲·京口怀古·镇江
展开阅读全文

创作背景

  卢挚一生任官,仕途坦顺,未遇太大挫折,官府生涯加深了他对统治集团内幕的了解,尤其是在他任职按察使,肃政廉访使期间,因为整肃风纪,考察吏治为己任,所以诗人极大体察民间疾苦,洞悉元王朝的黑暗、暴虐,诗人反思国家民族的苦难根源是宋朝的腐败和金、元入侵所致,但鉴于元蒙统治的血腥残暴,诗人是颇为正直的汉族官吏不敢直言地针砭时政,只得托言于怀古咏史的创作以泄感愤与哀思,于是创作这首散曲。

参考资料

  • 1、张月中主编·元曲通融 下: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08
展开阅读全文

赏析

  《蟾宫曲·京口怀古镇江》在>卢挚传世的诸多作品中,被公认为成就最高。怀古自古以来都是文人墨客抒发怀抱时钟爱的主题,即通过评价古人古事表达自己对今人今事的看法或感慨。此曲中诗人通过回顾刘备、周瑜与孙权的历史旧事,表达他对历史变迁的感叹。

  头三句将历史事件娓娓道出。“道南宅岂识楼桑”,第一句就接连用了两个典故。周瑜曾上疏孙权,劝他不要将刘备放归蜀中,孙权未听从这一规劝。“道南宅”一句即代指此事,“何许英雄,惊倒孙郎。”刘备的才识风度让孙权为之倾倒。这三句涉及的历史事实是发生在“京口”的往事。据说三国时候,京口城是吴国所在,因而作者遥想历史往事,表达了自己对刘备的敬重之情。接下来的三句概括了神州大地从统一到分裂、朝代更替变化的规律。“汉鼎才分,流延晋宋,弹指萧梁。”其中“鼎”是王室的象征,从魏蜀吴三方霸主割据而治,到东晋和南朝坐拥此地,京口历经的历史纷争寥寥几笔就交代得很清楚。“昭代车书四方,北溟鱼浮海吞江。”这两句是观京口之景的感慨,历史风云变化,江山几度易主,当年秦始皇一统天下,看似盛世却危机四伏。那些兴风作浪的“北溟鱼”即怀有雄才大略的人,永远都不甘沉寂,所以历史的车轮就在“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规律推动下滚滚前行。结尾三句则是诗人心中的感慨,将忧虑和无奈之情一下子倾诉出来。“临眺苍茫。醉倚歌鬟,吟断寒窗。”凭栏远眺,望着历经沧桑的大地,即使天下太平,也难保这样的太平不会被打破,既然无所作为,不如以酒解忧,及时行乐。

  整首曲子从开篇的奋发、昂扬、积极到结尾处饮酒作乐寻求解脱的消极,这一转变透露出元代混乱政局下文人的典型心理状态。>

参考资料

  • 1、陈思思,于湘婉编著·元曲鉴赏大全集 上: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9
展开阅读全文

简析

  这首散曲是以发生在镇江的三国故事为触发点,表达作者对历代王朝兴废、英雄功绩的总体看法。曲中运用典故,没有元曲中常见的俚俗语言和调侃风格,透过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评价,表达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带有一种史论的色彩,透露出元代混乱政局下文人的典型心理状态。

展开阅读全文

卢挚(1242-1314),字处道,一字莘老;号疏斋,又号蒿翁。元代涿郡(今河北省涿县)人。至元5年(1268)进士,任过廉访使、翰林学士。诗文与刘因、姚燧齐名,世称“刘卢”、“姚卢”。与白朴、马致远、珠帘秀均有交往。散曲如今仅存小令。著有《疏斋集》(已佚)《文心选诀》《文章宗旨》,传世散曲一百二十首。有的写山林逸趣,有的写诗酒生活,而较多的是“怀古”,抒发对故国的怀念。今人有《卢疏斋集辑存》,《全元散曲》录存其小令。 ► 19篇诗文► 0条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