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些荣枯,经了些成败。子猷兴尽,元亮归来。把翠竹栽,黄茅盖,你便占尽白云无人怪。早子收心波竹杖芒鞋,游山玩水,吟风弄月,其乐无涯。
折腰惭,迎尘拜。槐根梦觉,苦尽甘来。花也喜欢,觉也相爱,万古东篱天留在,做高人轮到吾侪。觉妻稚子,团栾笑语,其乐无涯。
我为自己为五斗米折腰而感到惭愧,也曾像潘岳那样为了仕途迎尘而拜。但如今就像从槐根梦中醒来,终于苦尽甘来。花儿对我欢笑,觉峦也与我相爱,仿佛万古以来的东篱隐逸之处都为我而留,做高人的机会终于轮到了我这样的人。与家人团聚,妻子儿女欢声笑语,这份快乐真是无穷无尽。
看了些荣枯,经了些成败。子猷兴尽,元亮归来。把翠竹栽,黄茅盖,你便占尽白云无人怪。早子收心波竹杖芒鞋,游觉玩水,吟风弄月,其乐无涯。
我经历过人生的荣枯,也尝过成败的滋味。就像王徽之那样,兴致尽了便转身离去;也像陶渊明那样,辞官归隐,回归田园。我栽下翠竹,用黄茅搭建简陋的草堂,独占那悠悠白云,却也无人责怪。早些时候,我收起浮躁的心,手持竹杖,脚穿芒鞋,游觉玩水,吟咏风月,这份快乐同样是无穷无尽的。
折腰惭¹,迎尘拜²。槐根梦³觉,苦尽甘来。花也喜欢,山也相爱⁴,万古东篱(lí)⁵天留在,做高人轮到吾侪。山妻稚(zhì)子,团栾(luán)⁶笑语,其乐无涯。
¹折腰惭:陶渊明为彭泽令,郡遣督邮至省,“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见萧统《陶渊明传》。这里是作者以陶渊明自比。²迎尘拜:晋潘岳谄附贾谧,每候其出,辄望尘而拜。见《晋羽·潘岳传》。又高适在开元二十三年,因宋州剌史张九皋的推荐,担任封丘县尉。他在《封丘作》一诗中描写自己任职期中内心的痛苦与矛盾说:“迎拜长官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哀。”“乃知梅福徒为尔,转忆陶潜归去来?“此兼用其事。³槐根梦:即南柯梦。认为官场得意,不过是“槐根梦觉“而已。⁴山也相爱:辛弃疾《贺新郎》:“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这里是化用他的语意。⁵东篱:这里代借隐逸处所。⁶团栾:同“团栾 ”,团圆,团聚。
看了些荣枯,经了些成败。子猷(yóu)兴尽¹,元亮归来²。把翠竹栽,黄茅盖³,你便占尽白云无人怪⁴。早子收心波竹杖芒鞋,游山玩水,吟风弄月,其乐无涯。
¹子猷兴尽:子猷,即王徽之。《晋书·王徽之传》:“尝居山阴,夜雪初霁,月色清朗,四望皓然……忽忉戴逵,逵时在剡,便夜乘小舟诣之,经宿方至,造时装店 不前而返。人问其故,徽之曰:‘本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见安道(逵)耶?”见《世说新语·任诞》。²元亮归来:元亮,即陶渊明。他只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令,便以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赋《归去来辞》。³黄茅盖:用黄茅盖一座简单的草堂。⁴你便占尽白云无人怪:唐皎然《诗式》曾批评“大历十才子”的诗歌,“窃占青山、白云、春风、芳草,以为己有”。这里用了这个典,但又不露痕迹。
折腰惭,迎尘拜。槐根梦觉,苦尽甘来。花也喜欢,山也相爱,万古东篱天留在,做高人轮到吾侪。山妻稚子,团栾笑语,其乐无涯。
看了些荣枯,经了些成败。子猷兴尽,元亮归来。把翠竹栽,黄茅盖,你便占尽白云无人怪。早子收心波竹杖芒鞋,游山玩水,吟风弄月,其乐无涯。
这首小令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据后人推测,大约作于张养浩辞官回乡后不久。当时,在官场沉浮30余年的作者,认清了上层统治阶级的黑暗腐败,对其彻底失望,于是在英宗至治二年借为父养老之名 辞官回乡,过上了归隐闲居的生活。
这首曲风格清新明快,语调婉转自然,虽然篇幅短小,通篇仅有48字,但却极能反应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力,典故运用灵活无痕迹,细节描写恰到好处,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作者摆脱官场污浊后的轻快心情。
首句通过两个典故说明自己辞官归隐的原因。“折腰惭”出自《晋书·陶潜传》。据记载,陶渊明担任彭泽令时,郡中排遣督邮到彭泽巡查,属吏请求其正衣冠、束冠带迎接督邮,陶潜感慨不已,以为自己终究“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旋即解印还乡,从此不问官场事。 “迎尘拜”这一典故则出自《晋书·潘岳传》。潘岳为人谄媚,依附于贾谧,每次贾谧外出,潘岳皆望尘而拜,极尽卑躬屈膝之丑态。这两则典故,前者表彰陶渊明不为功名富贵屈节的高风,后者则表明自己对官场等级制度的痛恨,将自己为官的痛苦心理活动生动地展示出来,同时表明自己辞官的原因。
第二句中“槐根梦”的典故则来自唐代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作者将自己为官30年的经历比作倚着槐树做了一个梦。既然是梦,总有一天要醒来。 幸好自己及早从虚幻的梦中醒悟,过上了“苦尽甘来”的生活。视无数人趋之若鹜的官场生活为苦,反倒对平平淡淡的居家生活甘之如饴,可见作者独具一格、超越世俗的精神境界, 也为下文归家后惬意的生活奠定了基础,转合无痕、过渡自然。
“花也喜欢,山也相爱”,运用了移情人景的写法,赋予了原本没有生命的花、山以人的情感,原本是作者悦意于自然的花草林木、山山水水,却写花草树木钟情于终El泛游其中的 作者,匠心独运,与辛弃疾《贺新郎》中“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 略相似”中所体现出来的意境颇相类似。
下旬中的“东篱”用来代指隐逸者的居所,出自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作者沉浸在隐居生活的欢乐之中,认为唯有隐居才能保持内心的本真自然,使自己的道德节操逐渐升华。“做高人轮到吾侪”一句,直率活泼,气势高昂,隐约可见作者的得意之状,心情欢快不言而喻。
曲终处,作者选取了隐居生活中最为打动人心的一个场面来描写,“山妻稚子,团栾笑语”,妻儿家人欢聚一堂,谈天说地,笑语不断。这一幕“其乐无涯”的场景与前文描写的龌龊官场形成了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1、陈思思,于湘婉编著,元曲鉴赏大全集 下,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9,第401页
- 2、陈思思,于湘婉编著,元曲鉴赏大全集 下,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9,第401、402页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为自己为五斗米折腰而感到惭愧,也曾像>潘岳那样为了仕途迎尘而拜。但如今就像从槐根梦中醒来,终于苦尽甘来。花儿对我欢笑,山峦也与我相爱,仿佛万古以来的东篱隐逸之处都为我而留,做高人的机会终于轮到了我这样的人。与家人团聚,妻子儿女欢声笑语,这份快乐真是无穷无尽。
我经历过人生的荣枯,也尝过成败的滋味。就像>王徽之那样,兴致尽了便转身离去;也像>陶渊明那样,辞官归隐,回归田园。我栽下翠竹,用黄茅搭建简陋的草堂,独占那悠悠白云,却也无人责怪。早些时候,我收起浮躁的心,手持竹杖,脚穿芒鞋,游山玩水,吟咏风月,这份快乐同样是无穷无尽的。
注释
折腰惭:陶渊明为彭泽令,郡遣督邮至省,“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见>萧统《陶渊明传》。这里是作者以陶渊明自比。
迎尘拜:晋潘岳谄附贾谧,每候其出,辄望尘而拜。见《晋羽·潘岳传》。又>高适在开元二十三年,因宋州剌史张九皋的推荐,担任封丘县尉。他在《封丘作》一诗中描写自己任职期中内心的痛苦与矛盾说:“迎拜长官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哀。”“乃知梅福徒为尔,转忆陶潜归去来?“此兼用其事。
槐根梦:即南柯梦。认为官场得意,不过是“槐根梦觉“而已。
山也相爱:>辛弃疾《贺新郎》:“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这里是化用他的语意。
东篱:这里代借隐逸处所。
团栾:同“团栾 ”,团圆,团聚。
子猷兴尽:子猷,即王徽之。《晋书·王徽之传》:“尝居山阴,夜雪初霁,月色清朗,四望皓然……忽忉戴逵,逵时在剡,便夜乘小舟诣之,经宿方至,造时装店 不前而返。人问其故,徽之曰:‘本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见安道(逵)耶?”见《世说新语·任诞》。
元亮归来:元亮,即陶渊明。他只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令,便以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赋《归去来辞》。
黄茅盖:用黄茅盖一座简单的草堂。
你便占尽白云无人怪:唐>皎然《诗式》曾批评“大历十才子”的诗歌,“窃占青山、白云、春风、芳草,以为己有”。这里用了这个典,但又不露痕迹。>
创作背景
这首小令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据后人推测,大约作于张养浩辞官回乡后不久。当时,在官场沉浮30余年的作者,认清了上层统治阶级的黑暗腐败,对其彻底失望,于是在英宗至治二年借为父养老之名 辞官回乡,过上了归隐闲居的生活。
参考资料
- 1、陈思思,于湘婉编著,元曲鉴赏大全集 下,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9,第401页
赏析
这首曲风格清新明快,语调婉转自然,虽然篇幅短小,通篇仅有48字,但却极能反应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力,典故运用灵活无痕迹,细节描写恰到好处,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作者摆脱官场污浊后的轻快心情。
首句通过两个典故说明自己辞官归隐的原因。“折腰惭”出自《晋书·陶潜传》。据记载,>陶渊明担任彭泽令时,郡中排遣督邮到彭泽巡查,属吏请求其正衣冠、束冠带迎接督邮,陶潜感慨不已,以为自己终究“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旋即解印还乡,从此不问官场事。 “迎尘拜”这一典故则出自《晋书·>潘岳传》。潘岳为人谄媚,依附于贾谧,每次贾谧外出,潘岳皆望尘而拜,极尽卑躬屈膝之丑态。这两则典故,前者表彰陶渊明不为功名富贵屈节的高风,后者则表明自己对官场等级制度的痛恨,将自己为官的痛苦心理活动生动地展示出来,同时表明自己辞官的原因。
第二句中“槐根梦”的典故则来自唐代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作者将自己为官30年的经历比作倚着槐树做了一个梦。既然是梦,总有一天要醒来。 幸好自己及早从虚幻的梦中醒悟,过上了“苦尽甘来”的生活。视无数人趋之若鹜的官场生活为苦,反倒对平平淡淡的居家生活甘之如饴,可见作者独具一格、超越世俗的精神境界, 也为下文归家后惬意的生活奠定了基础,转合无痕、过渡自然。
“花也喜欢,山也相爱”,运用了移情人景的写法,赋予了原本没有生命的花、山以人的情感,原本是作者悦意于自然的花草林木、山山水水,却写花草树木钟情于终El泛游其中的 作者,匠心独运,与>辛弃疾《贺新郎》中“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 略相似”中所体现出来的意境颇相类似。
下旬中的“东篱”用来代指隐逸者的居所,出自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作者沉浸在隐居生活的欢乐之中,认为唯有隐居才能保持内心的本真自然,使自己的道德节操逐渐升华。“做高人轮到吾侪”一句,直率活泼,气势高昂,隐约可见作者的得意之状,心情欢快不言而喻。
曲终处,作者选取了隐居生活中最为打动人心的一个场面来描写,“山妻稚子,团栾笑语”,妻儿家人欢聚一堂,谈天说地,笑语不断。这一幕“其乐无涯”的场景与前文描写的龌龊官场形成了鲜明对比。
>
参考资料
- 1、陈思思,于湘婉编著,元曲鉴赏大全集 下,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9,第401、40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