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履曲·警世

才上马齐声儿喝道,只这的便是送了人的根苗。直引到深坑里恰心焦。祸来也何处躲?天怒也怎生饶?把旧来时威风不见了。
才上马齐声儿喝道,只这的便是送了人的根苗。直引到深坑里恰心焦。祸来也何处躲?天怒也怎生饶?把旧来时威风不见了。
刚刚才骑上宝马,就有衙役在前方一齐吆喝开道,这就已经埋下了别人害他的把柄。可他们还一意孤行。直到陷入深坑,心里才开始焦虑。灾祸来了,上哪躲?老天怒了,哪还会把你饶?这时候,往日的威风,早就没有了。

参考资料

  • 1、关汉卿·《元曲三百首》: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年
  • 2、王烈夫编著·中国古代文学名篇注解析译 第3册 宋朝、元朝:武汉出版社,2016.07
  • 3、思履主编·(元)关汉卿等著,元曲三百首图解详析 超值全彩珍藏版: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10
才上马齐声儿喝道¹,只这的²便是送³了人的根苗。直引到深坑里恰心焦。祸来也何处躲?天怒也怎生饶?把旧来时威风不见了。
朱履曲:曲调名,又名红绣鞋,属于中吕宫调。警世:曲题。¹喝道:旧时官吏出行,有仪仗或衙卒在队伍前吆喝清道,使行人回避,叫做喝道。²这的:这个。³送:断送。⁴根苗:性命。⁵天:指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⁶怎生:怎样。⁷旧来时:旧日。

参考资料

  • 1、关汉卿·《元曲三百首》: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年
  • 2、王烈夫编著·中国古代文学名篇注解析译 第3册 宋朝、元朝:武汉出版社,2016.07
  • 3、思履主编·(元)关汉卿等著,元曲三百首图解详析 超值全彩珍藏版: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10

才上马齐声儿喝道,只这的便是送了人的根苗。直引到深坑里恰心焦。祸来也何处躲?天怒也怎生饶?把旧来时威风不见了。

  这支小曲大约是作者退隐期间写的,他饱经宦海风波,对统治者喜怒无常和官僚们互相倾轧有深刻的了解,因而写下了这支曲子。

  “才上马齐声儿喝道”,作者只用了一句话就将官员不可一世、耀武扬威的样子表现得惟妙惟肖。“才上马”有“刚刚做了高官”之意,人们常将当官赴职说成“走马上任”。作者张养浩很年轻就进入仕途,对官场上的人情世故非常了解,所以他一口断定“只这的便是送了人的根苗”,旨在告诫人们,骄昂跋扈一定会为人招致祸患。“直引到深坑里恰心焦”的悲惨和前面呼来喝去的风光形成鲜明对比,世事莫测,祸福只在旦夕之间。这祸极有可能来自“龙颜大怒”,也有可能来自于做官者的为非作歹本身。通常越是喜欢摆官威的人,越有可能仗势欺人,为非作歹,如此下去,总有一天众叛亲离,自食其果。此句中“恰”字的使用既承接前文的叙述,义暗示下文结果的出现,寓意颇丰。刚刚做官便耀武扬威,是因为不懂得官途的险恶,不能做到心系百姓,等招致祸患了,就只能“心焦”起来了。这也是其耀威扬威的必然结果。在招致祸患之后才“心焦“,到大难临头之时,再去找求生门路,追悔往昔,往往为时已晚。因此,在曲的后半部分,作者便写下了“祸来也何处躲?天怒也怎生饶?”作者连用两个反问予人警醒,两个反问在句式上义整齐一致,读来颇有力度感。“把旧来时威风不见了”,在冷峻的描述与分析之后,将语气变至轻松平易,以玩笑似的语句评价这些官员此时的状态,讽刺之意尽显。同时,这句话写的既是官员遭祸之后的窘态,也就与开头衙役喝道的描写形成r鲜明的对比,既加强了讽刺效果,也使曲子的结构更加紧密了。

  从客观上说,“齐声儿喝道”同“送了人的根苗”,,不能算是同等的概念,这就如同评论一局输棋,而说“第一著是败著”一样,未必能使人信服。但作品并非针对喝道的现象本身来评说是非,而是将它作为做官逞威的一种象征,曲中的“上马”,就含有“走马上任”的意味。作者从宦三十年,后从礼部尚书、中书省参议的高位上引退,是宦海虎口余生的幸存者,因此他抓住现象后的本质,揭示官场功名利禄之徒的下场,也就直捷快当,一针见血,不容怀疑的余地。

参考资料

  • 1、黄岳洲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名篇鉴赏辞典 下卷:华语教学出版社,2013.01
  • 2、关汉卿·《元曲三百首》: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年
  • 3、(元)关汉卿、方青羽·中侨彩图馆 元曲三百首彩图馆:中国华侨出版社,2016.03
  • 4、史良昭解·元曲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01
收藏
复制
朗读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刚刚才骑上宝马,就有衙役在前方一齐可喝开道,这就已经埋下了别人害他的把柄。可他们还一意孤行。直到陷入深坑,心里才开始焦虑。灾祸来了,上哪躲?老天怒了,哪还会把你饶?这时候,往日的威风,早就没有了。

注释
朱履曲:曲调名,又名红绣鞋,属于中吕宫调。
警世:曲题。
喝道:旧时官吏出行,有仪仗或衙卒在队伍前可喝清道,使行人回避,叫做喝道。
这的:这个。
送:断送。
根苗:性命。
天:指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
怎生:怎样。
旧来时:旧日。>

参考资料

  • 1、关汉卿·《元曲三百首》: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年
  • 2、王烈夫编著·中国古代文学名篇注解析译 第3册 宋朝、元朝:武汉出版社,2016.07
  • 3、思履主编·(元)关汉卿等著,元曲三百首图解详析 超值全彩珍藏版: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10
展开阅读全文

创作背景

  这支小曲大约是作者退隐期间写的,他饱经宦海风波,对统治者喜怒无常和官僚们互相倾轧有深刻的了解,因而写下了这支曲子。

参考资料

  • 1、黄岳洲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名篇鉴赏辞典 下卷:华语教学出版社,2013.01
展开阅读全文

简析

  全曲共六句。此曲首句,写出为官出行的威风;中间二句写出为官的痛苦和命运的可悲;后三句,写出封建统治者喜怒无常,为官者随时可遭到杀身之祸。曲中写出了作者在元蒙统治下为官的痛苦体验,并对为官的作威作祸给予了讽刺。全曲冷峭峻拔,明白如话,而又意味深长,耐人咀嚼,正体现了元曲的本色。

展开阅读全文

赏析

  “才上马齐声儿喝道”,作者只用了一句话就将官员不可一世、耀武扬威的样子表现得惟妙惟肖。“才上马”有“刚刚做了高官”之意,人们常将当官赴职说成“走马上任”。作者>张养浩很年轻就进入仕途,对官场上的人情世故非常了解,所以他一口断定“只这的便是送了人的根苗”,旨在告诫人们,骄昂跋扈一定会为人招致祸患。“直引到深坑里恰心焦”的悲惨和前面呼来喝去的风光形成鲜明对比,世事莫测,祸福只在旦夕之间。这祸极有可能来自“龙颜大怒”,也有可能来自于做官者的为非作歹本身。通常越是喜欢摆官威的人,越有可能仗势欺人,为非作歹,如此下去,总有一天众叛亲离,自食其果。此句中“恰”字的使用既承接前文的叙述,义暗示下文结果的出现,寓意颇丰。刚刚做官便耀武扬威,是因为不懂得官途的险恶,不能做到心系百姓,等招致祸患了,就只能“心焦”起来了。这也是其耀威扬威的必然结果。在招致祸患之后才“心焦“,到大难临头之时,再去找求生门路,追悔往昔,往往为时已晚。因此,在曲的后半部分,作者便写下了“祸来也何处躲?天怒也怎生饶?”作者连用两个反问予人警醒,两个反问在句式上义整齐一致,读来颇有力度感。“把旧来时威风不见了”,在冷峻的描述与分析之后,将语气变至轻松平易,以玩笑似的语句评价这些官员此时的状态,讽刺之意尽显。同时,这句话写的既是官员遭祸之后的窘态,也就与开头衙役喝道的描写形成r鲜明的对比,既加强了讽刺效果,也使曲子的结构更加紧密了。

  从客观上说,“齐声儿喝道”同“送了人的根苗”,,不能算是同等的概念,这就如同评论一局输棋,而说“第一著是败著”一样,未必能使人信服。但作品并非针对喝道的现象本身来评说是非,而是将它作为做官逞威的一种象征,曲中的“上马”,就含有“走马上任”的意味。作者从宦三十年,后从礼部尚书、中书省参议的高位上引退,是宦海虎口余生的幸存者,因此他抓住现象后的本质,揭示官场功名利禄之徒的下场,也就直捷快当,一针见血,不容怀疑的余地。>

参考资料

  • 1、关汉卿·《元曲三百首》: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年
  • 2、(元)关汉卿、方青羽·中侨彩图馆 元曲三百首彩图馆:中国华侨出版社,2016.03
  • 3、史良昭解·元曲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01
展开阅读全文

张养浩(1269—1329年),汉族,字希孟,号云庄,山东济南人,元代著名散曲家。诗、文兼擅,而以散曲著称。代表作有《山坡羊·潼关怀古》等。 ► 25篇诗文► 0条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