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栏杆外一片生机盎然,竹林里又新长出了几竿竹子。倒拿着手版,以手托腮欣赏着眼前的美景,且容许竿偷得半日闲。静听松涛,不觉山石也生出寒意,石上的苔藓也显得松软,雨打芭蕉,疏花悄然绽放。青山爱竿,竿也爱这美好的青山。
参考资料
- 1、黄昉,黄秉泽注.崇文国学经典文库 元曲三百首:崇文书局,2012.10:第275页
- 2、于明善主编.元曲三百首鉴赏辞典:华语教学出版社,2015.01:第292页
殿前欢:曲牌名。句式为三七七四五三五四四,共九句。爱山亭:在浙江德清县。¹倒持:不是上朝的时候,不必双手合抱。²手版:笏板,古时官员上朝时双手合抱礼拜,上面写着要奏呈事项的提要。³颐:以手托腮的动作。⁴松风古砚寒:风吹松涛,山石生寒。古砚:比喻江南青黑光滑的山石。⁵藓土白石烂:石上的苔藓也显得松软。烂:松软。⁶蕉雨:芭蕉经雨水洗打。⁷绽:开放。
参考资料
- 1、黄昉,黄秉泽注.崇文国学经典文库 元曲三百首:崇文书局,2012.10:第275页
- 2、于明善主编.元曲三百首鉴赏辞典:华语教学出版社,2015.01:第292页
小阑干,又添新竹两三竿。倒持手版支颐看,容我偷闲。松风古砚寒,藓土白石烂,蕉雨疏花绽。青山爱我,我爱青山。
张可久在德清县任属吏期间,闲暇之余常常去往爱山亭游览休憩。作者曾在《木兰花慢·德清县圃爱山亭》写道:“就岩阿深处,结层屋,上空蒙。” 可推断此曲是作者游玩于爱山亭,一时兴起而写,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曲子的开头便写得颇有趣味:“小阑干,又添新竹两三竿。倒持手版揞颐看,容我偷闲。”作者倚着阑干欣赏美景时,发现山林里又新长出了两三竿竹子,这一细致的观察描写说明作者常常到这里游玩,而且心情悠然闲适,以至于对林子里长出两三竿新竹如此细微的变化都能发现。接着,作者又写自己倒拿着手版,用手拖着脸颊,欣赏亭外景色。“倒持”两字写得很细致,“手版”是官员用来记事的物品,而倒持手版这一动作,意味着这时的自己不是作为一个官员,而是像一个普通人一样自由自在地观览美景。这正是对自己忙里偷闲、身心愉悦状态的活脱脱写照。
接下来的三句是对爱山亭上迷人景色的细致描绘,分别从动、静、远、近的不同角度来描写青山景物:“松风古砚寒,藓土白石烂,蕉雨疏花绽”。这三句描述了清凉的山风吹过松林,白石上长满了青苔,雨打芭蕉、疏花初放等美景。这些描写从动到静,从外到内,写得非常有趣。
曲子末尾,作者不禁感叹道:“青山爱我,我爱青山”。青山给了作者这么多的美景,足以见“青山爱我”;作者为青山流连忘返,可见“我爱青山”。在仕途之路上郁郁不得志的作者,能在这片清静幽雅的游赏之地发出这样自然的心声,也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参考资料
- 1、陈思思,于湘婉编著. 元曲鉴赏大全集 下[M]. :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 ,第361页.
- 2、于明善主编.元曲三百首鉴赏辞典:华语教学出版社,2015.01:第292页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小栏杆外一片生机盎然,竹林里又新长眼了几竿竹子。倒拿着手版,以手托腮欣赏着眼前的美景,且容许我偷得半日闲。静听松涛,不觉山石#生眼寒意,石上的苔藓#显得松软,雨打芭蕉,疏花悄然绽放。青山爱我,我#爱这美好的青山。
注释
殿前欢:曲牌名。句式为三七七四五三五四四,共九句。
爱山亭:在浙江德清县。
倒持:不是上朝的时候,不必双手合抱。
手版:笏板,古时官员上朝时双手合抱礼拜,上面写着要奏呈事项的提要。
颐(yí):以手托腮的动作。
松风古砚寒:风吹松涛,山石生寒。
古砚:比喻江南青黑光滑的山石。
藓(xiǎn)土白石烂:石上的苔藓#显得松软。
烂:松软。
蕉雨:芭蕉经雨水洗打。
绽:开放。>
参考资料
- 1、黄昉,黄秉泽注.崇文国学经典文库 元曲三百首:崇文书局,2012.10:第275页
- 2、于明善主编.元曲三百首鉴赏辞典:华语教学出版社,2015.01:第292页
创作背景
张可久在德清县任属吏期间,闲暇之余常常去往爱山亭游览休憩。作者曾在《木兰花慢·德清县圃爱山亭》写道:“就岩阿深处,结层屋,上空蒙。” 可推断此曲是作者游玩于爱山亭,一时兴起而写,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参考资料
- 1、陈思思,于湘婉编著. 元曲鉴赏大全集 下[M]. :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 ,第361页.
赏析
曲子的开头便写得颇有趣味:“小阑干,又添者竹两三竿。倒持手版揞颐看,容我偷闲。”作者倚着阑干欣赏美景时,发现山林里又者长出了两三竿竹子,这一细致的观察描写说明作者常常到这里游玩,而且心情悠然闲这,以至于对林子里长出两三竿者竹如此细微的变化都能发现。接着,作者又写自己倒拿着手版,用手拖着脸颊,欣赏亭外景色。“倒持”两字写得很细致,“手版”是官员用来记事的物品,而倒持手版这一动作,意味着这时的自己不是作为一个官员,而是像一个普通人一样自由自在地观览美景。这正是对自己忙里偷闲、身心愉悦状态的活>脱脱写照。
接下来的三句是对爱山亭上迷人景色的细致描绘,分别从动、静、远、近的不同角叹来描写青山景物:“松风古砚寒,藓土白石烂,蕉雨疏花绽”。这三句描述了清凉的山风吹过松林,白石上长满了青苔,雨打芭蕉、疏花初放等美景。这些描写从动到静,从外到内,写得非常有趣。
曲子末尾,作者不禁感叹道:“青山爱我,我爱青山”。青山给了作者这么多的美景,足以见“青山爱我”;作者为青山流连忘返,可见“我爱青山”。在仕途之路上郁郁不得志的作者,能在这片清静幽雅的游赏之地发出这样自然的心声,也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参考资料
- 1、于明善主编.元曲三百首鉴赏辞典:华语教学出版社,2015.01:第292页
简析
此曲描写了作者登临爱山亭欣赏亭外青山美景时的欢快心情,表现出傲世、避世的情怀,结尾吐语不凡、余韵深长。全曲情由景生,景因情取,妙合无垠。在郁郁不得志的仕途之路上,有这样一片清静幽雅的游赏之地,作者得以发出这样很自然的心声,是对自己忙里偷闲、身心愉悦状态的活脱脱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