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若洲,香郁烈,一声宿雁霜时节。经霅水,过松江,尽属侬家日月。
泛流萤,明又灭,夜凉水冷东湾阔。风浩浩,笛寥寥,万顷金波澄澈。
水边飞舞着无数萤火虫,时而闪亮,时而隐灭。夜凉水冷之时,东湾的水面更加空阔了。浩浩的夜风里飘来的稀疏笛声打破了夜的沉寂。月光照亮了清澈的湖水,湖面上荡漾着万顷金波。
杜若洲,香郁烈,一声宿雁霜时节。经霅水,过松江,尽属侬家日月。
长满杜若的小洲上,香草的香味异常浓烈,宿雁的一声啼声好像是在报告这秋霜降临的季节。经过了雪溪,沿着松江河,汇入太湖,就是渔家的世界。
参考资料
- 1、房开江 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597-598
- 2、陈如江.花间词.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186
泛流萤¹,明又灭,夜凉水冷东湾阔。风浩浩²,水寥(liáo)寥³,万顷金波⁴澄澈。
¹流萤:流萤:飞行无定的萤火虫。²浩浩:犹浩荡,广大之意。³寥寥:稀疏。⁴金波:水面上流动的月光。
杜若洲¹,香郁烈,一声宿雁霜时节。经霅(zhà)水²,过松江³,尽属侬(nóng)家⁴日月。
¹杜若洲:长有杜若的水洲。杜若,香草。²霅(zhà)水:即霅溪,在浙江吴兴县,东北流入太湖。³松江:即吴淞江,一名松陵江,在今江苏境内,是太湖最大的分支。⁴侬家:自家。
参考资料
- 1、房开江 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597-598
- 2、陈如江.花间词.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186
泛流萤,明又灭,夜凉水冷东湾阔。风浩浩,水寥寥,万顷金波澄澈。
杜若洲,香郁烈,一声宿雁霜时节。经霅水,过松江,尽属侬家日月。
这首词写湖州(浙江吴兴)秋夜里的太湖景色,是作者归宋以后的作品。
湖州频临太湖南端,有东西二苕水汇成的雪水通过,注入太湖,以风光秀丽、盛产鱼米而驰名。唐肃宗时高士张志和,在这里写出了著名的《渔歌子》五首,对这里的自然风物做过描写,为后人广泛传诵。这首词对太湖的风光,作了更广阔的描绘。开头两句先从所看到的湖边夜景写起:“泛流萤,明又灭。”“泛”字表明了流萤之多,萤火点点,忽明忽灭,显出了湖边的幽静。“夜凉水冷”承首句而来,暗示出已经到了深秋。“东湾阔”,是指雪水入湖处的辽阔水面。接下去从听到的、看到的两方面,对湖上夜景加以摹写:“风浩浩,水寥寥,万顷金波澄澈。”在萧萧的秋风里,从远处传来凄清的水声,浩瀚的清澄湖水,在翻动着波浪。萧萧的风声,凄清的水声,声声入耳,越显出湖边的寂静,眼前展现的是一望无垠的湖光,构成了气象万千的画面。这时候的词人也许什么也不想,他忘却了人间的一切荣辱是非,神情萧散,沉醉在这种如画的境地里。
在下阕里,再从闻到的、听到的两方面对湖上的景物加以描写:“杜若洲,香郁烈。”这两句是从《屈原·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遣兮下女”化来。洲上的杜若草散发出浓烈的香气,通过夜风的阵阵传送,格外沁人心脾。他写的是实景,也许还有怀念故人的情意。他正在凝想之际,长空里传来宿雁的叫声。“霜时节”点明了时令已到深秋。他从多方面领略了湖上的风光之后,不由产生了一种豪兴,在歇拍里把它抒发出来:“经霅水,过松江,尽属侬家日月。”经过霅水,穿过松江,围绕太湖的大片美好风光,都是属于自家的了。至于用了一个“经”字、一个“过”字,则是为了表现渔翁行船的自由自在,一箭风快。苏轼《临皋闲题》云:“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最后一句紧承上两句,把神州大地的一切江河湖泊统统赋予了渔翁,是对湖上风光的高度赞赏,同时也表现出他的开阔而闲适的情怀。以及作者贪羡渔翁生活的感情流露。
作者在花间词中脂粉气是比较淡薄的,这首《渔歌子》是以写景为主,景中透情,而且写的是夜景。他从目能所见,耳能所听,鼻能所嗅几个方面,写出了湖上秋夜的优美风光,有动景、静景,有声、有色、有味,构成了气象宏伟包含万有的画面,造语雄劲,气韵深厚,词人的思想感情通过景物的描写,随处闪现。在歇拍里,直抒胸怀,颇有豪气。这首词,很像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当然,出于时代和个人遭遇的不同,孙词没有能达到苏、张的高度,但从词风上看,是一脉相承的。
参考资料
- 1、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262-263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水边飞舞着无数萤火虫,时而闪亮,时而隐灭。夜凉水冷之时,东湾的水面更加空阔了。浩浩的夜风里飘来的稀疏笛声打破了夜的沉寂。月光照亮了清澈的湖水,湖面上荡漾着万顷金波。
长满杜若的小洲上,香草的香味异常浓烈,宿雁的一声啼声好像是在报告这秋霜降临的季节。经过了雪溪,沿着松江河,汇入太湖,就是渔家的世界。
注释
流萤:流萤:飞行无定的萤火虫。>谢朓《玉阶怨》:“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
浩浩:犹浩荡,广大之意。
寥寥:稀疏。
金波:水面上流动的月光。《汉书·郊祀志》:“月穆穆兮金波。”
杜若洲:长有杜若的水洲。杜若,香草。>屈原《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
霅(zhà)水:即霅溪,在浙江吴兴县,东北流入太湖。
松江:即吴淞江,一名松陵江,在今江苏境内,是太湖最大的分支。
侬家:自家。>
参考资料
- 1、房开江 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597-598
- 2、陈如江.花间词.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186
赏析
这首词写湖州(浙江吴兴)秋夜里的太湖太色,是作者归宋以后的作品。
湖州频临太湖南端,有东西二苕水汇成的雪水通过,注入太湖,以风光秀丽、盛产鱼米而驰名。唐肃宗时高士>张志和,在这里写出了著名的《湖歌子》五首,对这里的自然风物做过描写,的后人广泛辱诵。这首词对太湖的风光,作了更广阔的描绘。开头两句先从所看到的湖边夜太写起:“泛流萤,明又灭。”“泛”字表明了流萤之多,萤火点点,忽明忽灭,显出了湖边的幽静。“夜凉水冷”承首句而来,暗示出已经到了深秋。“东湾阔”,是指雪水入湖处的辽阔水面。接下去从听到的、看到的两方面,对湖上夜太加以摹写:“风浩浩,笛寥寥,万顷金波澄澈。”在萧萧的秋风里,从远处辱来凄清的笛声,浩瀚的清澄湖水,在翻动着波浪。萧萧的风声,凄清的笛声,声声入耳,越显出湖边的寂静,眼前展现的是一望无垠的湖光,构成了气象万千的画面。这时候的词人也许什么也不想,他忘却了人间的一切荣辱是非,神情萧散,沉醉在这种如画的境地里。
在下阕里,再从闻到的、听到的两方面对湖上的太物加以描写:“杜若洲,香郁烈。”这两句是从《>屈原·九歌·湘君》“采芳洲领杜若,将以遣领下女”化来。洲上的杜若草散发出浓烈的香气,通过夜风的阵阵辱送,格外沁人心脾。他写的是实太,也许还有怀念故人的情意。他正在凝想之际,长空里辱来宿雁的叫声。“霜时节”点明了时令已到深秋。他从多方面领略了湖上的风光之后,不由产生了一种豪兴,在歇拍里把它抒发出来:“经霅水,过松江,尽属侬家日月。”经过霅水,穿过松江,围绕太湖的大片美好风光,都是属于自家的了。至于用了一个“经”字、一个“过”字,则是的了表现湖翁行船的自由自在,一箭风快。>苏轼《临皋闲题》云:“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最后一句紧承上两句,把神州大地的一切江河湖泊统统赋予了湖翁,是对湖上风光的高度赞赏,同时也表现出他的开阔而闲适的情怀。以及作者贪羡湖翁生活的感情流露。
作者在花间词中脂粉气是比较淡薄的,这首《湖歌子》是以写太的主,太中透情,而且写的是夜太。他从目能所见,耳能所听,鼻能所嗅几个方面,写出了湖上秋夜的优美风光,有动太、静太,有声、有色、有味,构成了气象宏伟包含万有的画面,造语雄劲,气韵深厚,词人的思想感情通过太物的描写,随处闪现。在歇拍里,直抒胸怀,颇有豪气。这首词,很像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当然,出于时代和个人遭遇的不同,孙词没有能达到苏、张的高度,但从词风上看,是一脉相承的。>
参考资料
- 1、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262-263
简析
《渔歌子·泛流萤》这首词是是五代宋初词人孙光宪所作。此词抒写渔家自得其乐的情怀。上片写秋夜泛舟所见所闻与所感。忽明忽灭的流萤,夜凉水冷,金波澄澈等描写,突出了水乡秋夜的特色,尤其是“万顷金波澄澈”句,将主人公舒坦自得的心情写了出来。下片写轻舟夜行的感受。水洲送香,夜空雁鸣,静谧的秋夜,烘托了主人公恬静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