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百川之独宗,壮沧海之威神。经扶桑而遐逝,跨天涯而托身。惊涛暴骇,腾踊澎湃。铿訇隐邻,涌沸凌迈。于是鼋鼍渐离,泛滥淫游。鸿鸾孔鹄,哀鸣相求。扬鳞濯翼,载沉载浮。仰唼芳芝,俯漱清流。巨鱼横奔,厥势吞舟。尔乃钓大贝,采明珠;搴悬黎,收武夫。窥大麓之潜林,睹摇木之罗生。上蹇产以交错,下来风之泠泠。振绿叶以葳蕤,吐芬葩而扬荣。
  美百川之独宗,壮沧海之威神。经扶桑而遐逝,跨天涯而托身。惊涛暴骇,腾踊澎湃。铿訇隐邻,涌沸凌迈。于是鼋鼍渐离,泛滥淫游。鸿鸾孔鹄,哀鸣相求。扬鳞濯翼,载沉载浮。仰唼芳芝,俯漱清流。巨鱼横奔,厥势吞舟。尔乃钓大贝,采明珠;搴悬黎,收武夫。窥大麓之潜林,睹摇木之罗生。上蹇产以交错,下来风之泠泠。振绿叶以葳蕤,吐芬葩而扬荣。
  独以作百川的宗主为甘美,以作沧海威武的神灵而伟壮。经过扶桑岛向远处漂流,跨越天涯找到归宿之地。海面汹涌澎湃,惊涛骇浪。涛声时而沉闷,时而响亮。如同沸水涌出,漫溢奔放。鱼鳖纷纷溃散,四处奔逃,迷失了方向。凤凰与天鹅悲哀长鸣,寻呼同伴。它们振动鳞甲,梳理羽毛,随着波涛翻滚。仰头吞食芳草,俯身在清澈的溪流中清洗。巨大的鱼在海面横行,其势如同要吞掉舟船。钓取大贝把玩,采撷明珠成串;捡拾悬黎欣赏,收集似玉的美食珍藏,远眺山脚下幽深的树林,藤萝茂密缠绕直上。树端的弯曲交错纠缠,树下的回风清泠幽凉。树梢交错纠缠,树下的回风清冷幽雅。处处生机勃勃,枝叶繁茂,鲜花和果实随风摇曳,绚烂多彩。

参考资料

  • 1、(三国·魏)曹丕 著;易建贤 译.魏文帝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年.4-6
  • 2、赵逵夫 编.历代赋评注 3(魏晋卷).成都.巴蜀书社.2010年.83-85
  美百川之独宗¹,壮沧海之威神。经扶桑²而遐(xiá)³,跨天涯而托身。惊涛暴骇(hài),腾踊(péng)(pài)。铿(kēng)(hōng)隐邻,涌沸凌迈。于是鼋(yuán)(tuó)¹⁰渐离¹¹,泛滥¹²(yín)游。鸿¹³(luán)¹⁴¹⁵(hú)¹⁶,哀鸣相求¹⁷。扬鳞濯(zhuó)(yì)¹⁸,载(zài)沉载浮。仰唼(shà)¹⁹芳芝,俯漱(shù)²⁰清流。巨鱼横奔,厥(jué)²¹势吞舟。尔乃钓大贝,采明珠;搴(qiān)²²悬黎²³,收武夫²⁴。窥大麓(lù)²⁵之潜林²⁶,睹摇木之罗生²⁷。上蹇(jiǎn)²⁸以交错,下来风之泠(líng)泠。振绿叶以葳(wēi)(ruí)²⁹,吐芬葩(pā)而扬荣。
  ¹宗:归往,归向。²扶桑:“扶桑”为神话中的树名。传说日出于扶桑之下,拂其树梢而升,故扶桑又指太阳升起的地方。³遐逝:远行,远游。⁴跨天涯而托身:沧海寄身于广阔的苍穹,这里形容其浩大无边。涯,一作“崖”。⁵腾踊:奔腾咆哮。踊,一作“聊”,误。⁶铿訇:形容声音洪亮。⁷隐邻:象声词。邻,一作“潾”。⁸凌迈:超出寻常。⁹鼋:大鳖。俗称“癞头鼋”。¹⁰鼍:亦称“扬子鳄、“鼍龙”、“猪婆龙”,爬行动物,体长丈余。¹¹渐离:鱼名。¹²泛滥:亦作“泛滥”、“氾滥”,这里是浮游于水上的意思。¹³鸿:鸿雁,即大雁。¹⁴鸾: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¹⁵孔:孔雀。¹⁶鹄:天鹅。¹⁷哀鸣相求:相对而叫。¹⁸扬鳞濯翼:指鼋鼍等水中动物击浪扬鳞,鸿鹄等禽鸟濯洗羽毛。¹⁹唼:水鸟或鱼类吞食。²⁰漱:吞吐。²¹厥:其。²²搴:拔取。²³悬黎:美玉,又作“悬藜”、“玄黎”。²⁴武夫:即“珷玞”,似玉的美石。²⁵大麓:大山之脚。²⁶潜林:深邃的林木。²⁷罗生:交错而生。²⁸蹇产:曲折的样子。²⁹葳蕤:草木繁盛,枝叶垂叠。

参考资料

  • 1、(三国·魏)曹丕 著;易建贤 译.魏文帝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年.4-6
  • 2、赵逵夫 编.历代赋评注 3(魏晋卷).成都.巴蜀书社.2010年.83-85

  美百川之独宗,壮沧海之威神。经扶桑而遐逝,跨天涯而托身。惊涛暴骇,腾踊澎湃。铿訇隐邻,涌沸凌迈。于是鼋鼍渐离,泛滥淫游。鸿鸾孔鹄,哀鸣相求。扬鳞濯翼,载沉载浮。仰唼芳芝,俯漱清流。巨鱼横奔,厥势吞舟。尔乃钓大贝,采明珠;搴悬黎,收武夫。窥大麓之潜林,睹摇木之罗生。上蹇产以交错,下来风之泠泠。振绿叶以葳蕤,吐芬葩而扬荣。

  曹丕的父亲曹操曾作《沧海赋》(今残存“览岛屿之所有”一句),创作时间大概在建安十二年(207年)其征伐乌桓时。作者是否到过海滨,史传不见明确记载,此赋可能是作者奉和乃父而作。

  东汉班彪的《览海赋》是中国文学史上现存的第一篇描写大海的作品,然而该赋对大海的形象描绘着墨不多,名为览海,实为游仙。此赋则谨遵赋体写物图貌的创作原则,通篇写海,描写细腻,刻画精微。此赋先总括沧海乃百川宗主的威神,接着写其无边之大,震撼写大海里的奇异珍宝,最后描绘海岛生机盎然的景物。

  这篇赋的上半部分写海的动、海的雄浑,下半部分写岛的静、岛的秀美,全赋动静结合,雄浑与秀美相统一,把海的面貌多角度地展现了出来,虽篇幅不长,但展现于读者面前的是一幅又一幅活灵活现的动感镜头,令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此外,此赋在语言的表达和运用方面很有特色。尤其是赋的后面一部分,连用一系列的动词,生动再现水中鼋鼍,空中孔鹄等动物的嬉戏场面,又以大量的名词连用,突显了沧海中的奇珍异宝。

参考资料

  • 1、赵逵夫 编.历代赋评注 3(魏晋卷).成都.巴蜀书社.2010年.83-85
  • 2、龚克昌,周广璜,苏瑞隆 评注.全三国赋评注.济南.齐鲁书社.2013年.274-276
收藏
复制
朗读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独以作百川的宗主为甘美,以作沧海威武的神灵而伟壮。经过扶桑岛向远处漂流,跨越天涯找到归宿之地。海面汹涌澎湃,惊涛骇浪。涛声时而沉闷,时而响亮。如同沸水涌出,漫溢奔放。鱼鳖纷纷溃散,四处奔逃,迷失了方向。凤凰与天鹅悲哀长鸣,寻呼同伴。它们振动鳞甲,梳理羽毛,随着波涛翻滚。仰头吞食芳草,俯身在清澈的溪流中清洗。巨大的鱼在海面横行,其势如同要吞掉舟船。钓取大贝把玩,采撷明珠成串;捡拾悬黎欣赏,收集武夫珍藏,远眺山脚下幽深的树林,藤萝茂密缠绕直上。树端的弯曲交错纠缠,树下的回风清泠幽凉。树梢交错纠缠,树下的回风清冷幽雅。处处生机勃勃,枝叶繁茂,鲜花和果实随风摇曳,绚烂多彩。

注释
宗:归往,归向。
扶桑:“扶桑”为神话中的树名。传说日出于扶桑之下,拂其树梢而升,故扶桑又指太阳升起的地方。遐(xiá)逝:远行,远游。
跨天涯而托身:沧海寄身于广阔的苍穹,这里形容其浩大无边。涯,一作“崖”。
腾踊:奔腾咆哮。踊,一作“聊”,误。
铿訇(kēng hōng):形容声音洪亮。隐邻:象声词。邻,一作“潾”。
凌迈:超出寻常。
鼋(yuán):大鳖。俗称“癞头鼋”。鼍(tuó):亦称“扬子鳄、“鼍龙”、“猪婆龙”,爬行动物,体长丈余。渐离:鱼名。
泛滥:亦作“泛滥”、“氾滥”,这里是浮游于水上的意思。
鸿:鸿雁,即大雁。鸾(luán):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孔:孔雀。鹄:天鹅。
哀鸣相求:相对而叫。
扬鳞濯翼:指鼋鼍等水中动物击浪扬鳞,鸿鹄等禽鸟濯洗羽毛。
唼(shà):水鸟或鱼类吞食。
漱(shù):吞吐。
厥(jué):其。
搴(qiān):拔取。悬黎:美玉,又作“悬藜”、“玄黎”。《战国策·秦策三》:“臣闻:周有砥厄,宋有结绿,梁有悬黎,楚有和璞。此四宝者,工之所失也,而为天下名器。”
武夫:即“珷玞”,似玉的美石。
大麓(lù):大山之脚。潜林:深邃的林木。
罗生:交错而生。
蹇(jiǎ)产:曲折的样子。
葳蕤(wēi ruí):草木繁盛,枝叶垂叠。>

参考资料

  • 1、(三国·魏)曹丕 著;易建贤 译.魏文帝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年.4-6
  • 2、赵逵夫 编.历代赋评注 3(魏晋卷).成都.巴蜀书社.2010年.83-85
展开阅读全文

创作背景

  曹丕的父亲曹操曾作《沧海赋》(今残存“览岛屿之所有”一句),创作时间大概在建安十二年(207年)其征伐乌桓时。作者是否到过海滨,史传不见明确记载,此赋可能是作者奉和乃父而作。

参考资料

  • 1、龚克昌,周广璜,苏瑞隆 评注.全三国赋评注.济南.齐鲁书社.2013年.274-276
展开阅读全文

简析

  东汉>班彪的《览海赋》是中国文学史上现存的第一篇描写大海的作品,然而该赋对大海的形象描绘着墨不多,名为览海,实为游仙。此赋则谨遵赋体写物图貌的创作原则,通篇写海,描写细腻,刻画精微。此赋先总括沧海乃百川宗主的威神,接着写其无边之大,震撼写大海里的奇异珍宝,最后描绘海岛生机盎然的景物。

  这篇赋的上半部分写海的动、海的雄浑,下半部分写岛的静、岛的秀美,全赋动静结合,雄浑与秀美相统一,把海的面貌多角度地展现了出来,虽篇幅不长,但展现于读者面前的是一幅又一幅活灵活现的动感镜头,令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此外,此赋在语言的表达和运用方面很有特色。尤其是赋的后面一部分,连用一系列的动词,生动再现水中鼋鼍,空中孔鹄等动物的嬉戏场面,又以大量的名词连用,突显了沧海中的奇珍异宝。>

参考资料

  • 1、赵逵夫 编.历代赋评注 3(魏晋卷).成都.巴蜀书社.2010年.83-85
  • 2、龚克昌,周广璜,苏瑞隆 评注.全三国赋评注.济南.齐鲁书社.2013年.274-276
展开阅读全文

曹魏高祖文皇帝曹丕(187年冬-226年6月29日),字子桓,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的开国皇帝,公元220-226年在位。他在位期间,平定边患。击退鲜卑,和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恢复汉朝在西域的设置。除军政以外,曹丕自幼好文学,于诗、赋、文学皆有成就,尤擅长于五言诗,与其父曹操和弟曹植,并称三曹,今存《魏文帝集》二卷。另外,曹丕著有《典论》,当中的《论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有系统的文学批评专论作品。去世后庙号高祖(《资治通鉴》作世祖),谥为文皇帝,葬于首阳陵。 ► 42篇诗文► 0条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