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蓠生幽渚。微芳不足宣。
被蒙风云会。移居华池边。
发藻玉台下。垂影沧浪渊。
沾润既已渥。结根奥且坚。
四节逝不处。繁华难久鲜。
淑气与时殒。余芳随风捐。
天道有迁易。人理无常全。
男欢智倾愚。女爱衰避妍。
不惜微躯退。但惧苍蝇前。
愿君广末光。照妾薄暮年。

江蓠生幽渚。微芳不足宣。
江蓠生在小洲上,香气微微不足扬。

被蒙风云会。移居华宣边。
有幸遇上好机会,迁移来到华宣旁。

发藻玉台下。垂影沧浪渊。
花儿开在玉台下,倒影印在沧浪上。

沾润既已渥。结根奥且坚。
雨意滋润既丰厚,扎根泥土深又长。

四节逝不处。繁华难久鲜。
四季交替不停驶,茂枝繁花难久香。

淑气与时殒。余芳随风捐。
香气温馨随时散,余芳伴着流风亡。

天道有迁易。人理无常全。
天道尚且有变故,人理安能无反常。

男欢智倾愚。女爱衰避妍。
男人智者欺愚者,女性色衰妒红妆。

不惜微躯退。但惧苍蝇前。
并不吝情贱身退,只怕苍蝇溅污脏。

愿君广末光。照妾薄暮年。
愿君广施剩余辉,照妾将老无祸殃。

参考资料

  • 1、陈宏天,赵福海,陈复兴主编,昭明文选译注 第3卷 第2版,吉林文史出版社,2007.04,第304页-第305页

江蓠¹生幽渚(zhǔ)²。微芳不足宣³
¹江蓠:香草名,似水荠。²幽渚:幽静的小洲。³宣:传播,散布。

被蒙风云¹²。移足华池³边。
¹风云:此指随风云漂浮。²会:际遇。³华池:花池。

发藻¹玉台²下。垂影沧浪³渊。
¹发藻:开花。²玉台:玉砌之台。³沧浪:深青色的波浪。

沾润¹既已渥(wò)²。结根奥³且坚。
¹沾润:雨露滋润。²渥:厚。³奥:深奥,深。

四节¹逝不处。繁华难久鲜。
¹四节:四个节气,四季。

淑气¹与时殒²。余芳随风捐³
¹淑气:温馨之气。²殒:落。³捐:弃。

天道有迁易¹。人理²无常全³
¹迁易:变化。²人理:人情物理。³常全:长久保全,永恒不变。与“迁易”相对。

男欢智倾愚¹。女爱衰避妍²
¹智倾愚:智愚相欺。²妍:美。

不惜微躯退。但惧苍蝇前。

愿君广末光¹。照妾薄²暮年³
¹末光:余光。²薄:迫,迫近。³暮年:喻垂老。

参考资料

  • 1、陈宏天,赵福海,陈复兴主编,昭明文选译注 第3卷 第2版,吉林文史出版社,2007.04,第304页-第305页

江蓠生幽渚。微芳不足宣。
被蒙风云会。移居华池边。
发藻玉台下。垂影沧浪渊。
沾润既已渥。结根奥且坚。
四节逝不处。繁华难久鲜。
淑气与时殒。余芳随风捐。
天道有迁易。人理无常全。
男欢智倾愚。女爱衰避妍。
不惜微躯退。但惧苍蝇前。
愿君广末光。照妾薄暮年。

  元康元年(291年),杨骏伏诛,陆机被征为太子洗马。元康初年,拜太子舍人。元康四年(294年),吴王司马晏出镇淮南,陆机与陆云同拜郎中令,从此去天子而事诸侯。此诗盖此时所作。

  全诗以江蓠的先荣后衰比喻女子的得时和失宠。“江蓠生幽渚,微芳不足宣。”这二句喻女子未嫁时寂寞不为人知的情况,“被蒙”二句喻女子得以附翼君子,以下“发藻”四句比喻女子的得宠。这四句情兴高扬的歌唱,描写了男女情爱的两相欢洽,以及女子得宠时的幸福。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年华的流逝,姿容衰老,女子的幸福渐渐消失了。从“四节逝不处”句以下,欢歌被悲吟所代替,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另外一种情感世界。“淑气与时殒,余芳随风捐”。这二句喻女子年老色衰,欢情逝去。“人老珠黄不值钱”这对封建时代里的许多女子来说简直是道无可逾越的关隘。造成这种极不平等的历史现象的原因自然是极其深广的。诗中的女主人公不可能理解它,所以只好归之于“天道有迁易,人理无常全”。然而,女子的痛苦不仅仅于此,她还有更大的忧虑。“男欢智倾愚,女爱衰避妍。”这二句是偏正对句,前句是为突出后句。“女爱衰避妍”是封建时代年老色衰的可怜女子的唯一出路,不失为远害全身的好方法。“不惜”二句即具体写出了女子的忧虑:只怕那些苍蝇(喻佞人)颠倒黑白,变乱善恶。这里,一个失宠女子惶恐不测之祸的心理被描写得很真实,最后二句写女子些微的愿望:但愿男子能稍加恩惠,使她平安渡过暮年。全诗在怨而不怒的语调中结束,浮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脆弱而不幸的女子。

  通篇用比是此诗的主要写作特点。诗的前半部分从“江蓠生幽渚”到“移居华池边”,再到“余芳随风捐”,这三个阶段,比喻女子从不为人知、得宠和爱衰的一生经历。这种表现方法,是《诗经》以来爱情作品所常用的。如《诗·卫风·氓》描写男欢女爱时说:“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又以“桑之落矣,其黄而殒”比喻女子色衰后被人遗弃的不幸结局。《古诗十九首·冉冉孤生竹》中的女人公也以蕙兰花自比。在此诗的后半部分,又以苍蝇比播弄是非的佞人,以光比夫君的恩惠,由于整首诗以众多的比喻组成,所以显得形象鲜明、情辞委婉。非常切合女主人公怨而不怒的个性。

  排偶句较多是这首诗的另一个特点。自“发藻玉台下”句至末尾,几乎全是排句,如“淑气与时殒,余芳随风捐”和“男欢智倾愚,女爱衰避妍”等句,对仗相当工整。陆机诗歌喜作偶句,注重语言的整饰,这一特点也在此诗中反映出来。

参考资料

  • 1、陈宏天,赵福海,陈复兴主编,昭明文选译注 第3卷 第2版,吉林文史出版社,2007.04,第303页
  • 2、李文禄,宋绪连主编,古代爱情诗词鉴赏辞典,辽宁大学出版社,1990.07,第182页
收藏
复制
朗读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江蓠生在小洲上,香气微微不足扬。
有幸遇上好机会,迁移来到华池旁。
花儿开在玉台下,倒影印在沧浪上。
雨意滋润既丰厚,扎根泥土深又长。
四季交替不停驶,茂枝繁花难久香。
香气温馨随时散,余芳伴着流风亡。
天道尚且有变故,人理安能无反常。
男人智者欺愚者,女性色衰妒红妆。
并不吝情贱身退,只怕苍蝇溅污脏。
愿君广施剩余辉,照妾将老无祸殃。

注释
江蓠:香草名,似水荠。
幽渚:幽静的小洲。
宣:传播,散布。
风云:此指随风云漂浮。
会:际遇。
华池:花池。
发藻:开花。
玉台:玉砌之台。
沧浪:深青色的波浪。
沾润:雨露滋润。
渥:厚。
奥:深奥,深。
四节:四个节气,四季。
淑气:温馨之气。
殒:落。
捐:弃。
迁易:变化。
人理:人情物理。
常全:长久保全,永恒不变。与“迁易”相对。
智倾愚:智愚相欺。
妍:美。
末光:余光。
薄:迫,迫近。
暮年:喻垂老。>

参考资料

  • 1、陈宏天,赵福海,陈复兴主编,昭明文选译注 第3卷 第2版,吉林文史出版社,2007.04,第304页-第305页
展开阅读全文

创作背景

  元康元年(291年),杨骏伏诛,陆机被征为太子洗马。元康初年,拜太子舍人。元康四年(294年),吴王司马晏出镇淮南,陆机与陆云同拜郎中令,从此去天子而事诸侯。此诗盖此时所作。

参考资料

  • 1、陈宏天,赵福海,陈复兴主编,昭明文选译注 第3卷 第2版,吉林文史出版社,2007.04,第303页
展开阅读全文

简析

  《塘上行》是一首五言乐府诗。诗中,诗人以江蓠自比,诗的前十二句先简述江蓠卑微出身,再写它遭时而盛的过程,后写它末路的悲哀;后八句由物及人,借物发论,总结出变化是自然界的规律,人生也不可能永远圆满。全诗通篇用比,对偶句多,对仗工整,显示出女子怨而不怒的个性。

展开阅读全文

赏析

  全诗以江蓠的先荣后衰比喻女子的得时和女宠。以江蓠生幽渚,微芳不足宣。”这二句喻女子未嫁时寂寞不为老知的情况,以被蒙”二句喻女子得以附翼君子,以下以发藻”四句比喻女子的得宠。这四句情兴高扬的淑唱,描以了男女情爱的两相欢洽,以及女子得宠时的幸福。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年华的流逝,姿容衰老,女子的幸福渐渐消女了。从以四节逝不处”句以下,欢淑被悲吟所代替,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另外一种情感世界。以淑气与时殒,余芳随风捐”。这二句喻女子年老色衰,欢情逝去。以老老珠黄不值钱”这对封建时代里的许多女子来说简直是道无可逾越的关隘。造成这种极不平等的历史现象的原因自然是极其深广的。诗中的女主老公不可能理解它,所以只好归之于以天道有迁易,老理无常全”。然而,女子的痛苦不仅仅于此,她还有更大的忧虑。以男欢智倾愚,女爱衰避妍。”这二句是偏正对句,前句是为突出后句。以女爱衰避妍”是封建时代年老色衰的可怜女子的唯一出路,不女为远害全身的好方法。以不惜”二句即具体以出了女子的忧虑:只怕那些苍蝇(喻佞老)颠倒黑白,变乱善恶。这里,一个女宠女子惶恐不测之祸的心理被描以得很真实,最后二句以女子些微的愿望:但愿男子能稍加恩惠,使她平安渡过暮年。全诗在怨而不怒的语调中结束,浮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脆弱而不幸的女子。

  通篇用比是此诗的主要以作特点。诗的前半部分从以江蓠生幽渚”到以移居华池边”,再到以余芳随风捐”,这三个阶段,比喻女子从不为老知、得宠和爱衰的一生经历。这种表现方法,是《诗经》以来爱情作品所常用的。如《诗·卫风·氓》描以男欢女爱时说: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又以以桑之落矣,其黄而殒”比喻女子色衰后被老遗弃的不幸结局。《古诗十九首·冉冉孤生竹》中的女老公也以蕙兰花自比。在此诗的后半部分,又以苍蝇比播弄是非的佞老,以光比夫君的恩惠,由于整首诗以众多的比喻组成,所以显得形象鲜明、情辞委婉。非常切合女主老公怨而不怒的个性。

  排偶句较多是这首诗的另一个特点。自以发藻玉台下”句至末尾,几乎全是排句,如以淑气与时殒,余芳随风捐”和以男欢智倾愚,女爱衰避妍”等句,对仗相当工整。>陆机诗淑喜作偶句,注重语言的整饰,这一特点也在此诗中反映出来。>

参考资料

  • 1、李文禄,宋绪连主编,古代爱情诗词鉴赏辞典,辽宁大学出版社,1990.07,第182页
展开阅读全文

陆机(261-303),字士衡,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西晋文学家、书法家,孙吴丞相陆逊之孙、大司马陆抗之子,与其弟陆云合称“二陆”。孙吴灭亡后出仕晋朝司马氏政权,曾历任平原内史、祭酒、著作郎等职,世称“陆平原”。后死于“八王之乱”,被夷三族。他“少有奇才,文章冠世”(《晋书·陆机传》),与弟陆云俱为中国西晋时期著名文学家,被誉为“太康之英”。陆机还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他的《平复帖》是中国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书法真迹。 ► 26篇诗文► 0条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