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疑无得桂缘,春天又待到秋天。
杏花开与槐花落,愁去愁来过几年。

望月疑无得桂缘,春天又待到秋天。

杏花开与槐花落,愁去愁来过几年。

望月疑无得桂¹缘,春天又待到秋天。
述怀:排遣等待放榜期间之焦虑的情怀。¹得桂:科举及第。桂花高洁香烈,桂树为名贵树种,《晋书·郤诜传》:“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传说月中有桂树,要折得月中桂枝谈何容易。因此将月中折桂比喻科举及第。

杏花¹开与槐花²落,愁去愁来过几年。
¹杏花:杏花一般在春天3-4月开放,正好是春闱举行的时节。²槐花:槐花一般在4、5月开花,花期一般为10-15天,正好是春闱放榜的时节。槐花落象征科举考试花落谁家已成定局。

望月疑无得桂缘,春天又待到秋天。
杏花开与槐花落,愁去愁来过几年。

  《述怀》是一首七言绝句。诗的首句隐喻诗人对于功名难以触及的遗憾与惶惑;次句通过时间的流转,强调诗人经历了漫长的等待;后两句以杏花与槐花的开落为引,写出时间的流逝与诗人反复陷入愁绪的心情。整首诗语言浅显,抒写诗人寒来暑往、年复一年都未中第的惆怅和失落情绪。

收藏
复制
朗读

注释

述怀:排遣等待放榜期间之焦虑的情怀。
得桂:科举及第。桂花高洁香烈,桂树为名贵树种,《晋书·郤诜传》:“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传说月中有桂树,要折得月中桂枝谈何容易。因此将月中折桂比喻科举及第。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分为秋闱和春闱。由各地州、府主持在八月举行乡试称“秋试”或“秋闱”。而乡试中举者在次年春天参加会试,称为“春试”或“春闱”。“春天又待到秋天”意即“眼看今年春闱无望,又要等下一个考试周期的秋天到来。”
杏花:杏花一般在春天3-4月开放,正好是春闱举行的时节。
槐花:槐花一般在4、5月开花,花期一般为10-15天,正好是春闱放榜的时节。槐花落象征科举考试花落谁家已成定局。
>
展开阅读全文

简析

  《述怀》是一首七言绝句。诗的首句隐喻诗人对于功名难以触及的遗憾与惶惑;次句通过时间的流转,强调诗人经历了漫长的等待;后两句以杏花与槐花的开落为引,写出时间的流逝与诗人反复陷入愁绪的心情。整首诗语言浅显,抒写诗人寒来暑往、年复一年都未中第的惆怅和失落情绪。

展开阅读全文

李频(818—876),字德新,唐大中元年(847),唐寿昌长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镇)葬于永乐(今李家),唐代后期诗人。幼读诗书,博览强记,领悟颇多。寿昌县令 穆君 游灵栖洞,即景吟诗:“一径入双崖,初疑有几家。行穷人不见,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顿未续。时李频从行,续吟:“石上生灵笋,池中落异花。终须结茅屋,到此学餐霞。”穆君大为赞赏。但此诗根据史学家考证是李频本人所作。 ► 205篇诗文► 0条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