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人李庭等人,在大历六年的时候,进入山中砍伐树木,结果迷了路,不知方向,遇见了一处瀑布,漈水在东越的地方语言中称山上的泉水为漈。当中有人烟鸡犬的声音,于是李庭他们循着声音,渡过溪水,忽然到了一个村落,村落大约坐落在浙江温州与福建的中间,天地之间有草木茂盛,有好的农田,泉水,竹林,果树和草药,在连着的横木上架设桥梁(廊桥),村落约有三百余户人家。村落四面环绕着高山,中间一条清澈的小溪蜿蜒流过,崇山倒影如墨。这里民俗古朴,有舜禹时代的遗风;人们非常懂得礼节,野鸟叫做鸲,飞起来很像鹤。人们的家中只有祭祀时才宰杀,没有原因不能杀它,杀则地震。有一个族长模样的老人,被众人所信服,容貌很和蔼,每年收几百匹布,用来为寒暑做准备。突然见到李庭一行后深感惊异,问他们从何而来,袁晁之乱是否已经平定,现在国家形势如何,当时的朝政怎么样。李庭据实回答。因此说:愿意来这里居住吗?然而这里的地方狭窄,住不下。接着,老人把他们带回家中,被留下吃饭,期间被当做主客敬重对待。之后,李庭等人辞别离开,沿途砍树做记号以便记住路径。然而,当他们回到家后,再想找到那个村落,却发现群山万壑,再也找不到那个地方的踪迹了。
¹大历六年:公元771年。²斫:砍。³漈水:漈水在东越的地方语言中称山上的泉水为漈。⁴瓯闽:瓯是指浙江温州。闽是指福建。⁵连栋架险:在连着的横木上架设桥梁象耕鸟耘:传说舜死苍梧,象为之耕;禹葬会稽,鸟为之耘。后用以形容民俗古朴,有舜禹时代的遗风。⁶袁晁:是指唐宝应元年(762年)十月至广德元年(763年)四月,台州(治临海,今属浙江)人袁晁领导的浙东(治越州,今浙江绍兴)农民起义。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温州人李庭等人,在大历六年的时候,进入山中砍伐树木,结果迷了路,不知方向,遇见了一处瀑布,漈水在东越的地方语言中称山上的泉水为漈。当中有人烟鸡犬的声音,于是李庭他们循着声音,渡过溪水,忽然到了一个村落,村落大约坐落在浙江温州与福建的中间,天地之间有草木茂盛,有好的农田,泉水,竹林,果树和草药,在连着的横木上架设桥梁(廊桥),村落约有三百余户人家。村落四面环绕着高山,中间一条清澈的小溪蜿蜒流过,崇山倒影如墨。这里民俗古朴,有舜禹时代的遗风;人们非常懂得礼节,野鸟叫做鸲,飞起来很像鹤。人们的家中只有祭祀时才宰杀,没有原因不能杀它,杀则地震。有一个族长模样的老人,被众人所信服,容貌很和蔼,每年收几百匹布,用来为寒暑做准备。突然见到李庭一行后深感惊异,问他们从何而来,袁晁之乱是否已经平定,现在国家形势如何,当时的朝政怎么样。李庭据实回答。因此说:愿意来这里居住吗?然而这里的地方狭窄,住不下。接着,老人把他们带回家中,被留下吃饭,期间被当做主客敬重对待。之后,李庭等人辞别离开,沿途砍树做记号以便记住路径。然而,当他们回到家后,再想找到那个村落,却发现群山万壑,再也找不到那个地方的踪迹了。
注释
大历六年:公元771年。
斫:砍。
漈水:漈水在东越的地方语言中称山上的泉水为漈。
瓯闽:瓯是指浙江温州。闽是指福建。
连栋架险:在连着的横木上架设桥梁
象耕鸟耘:传说舜死苍梧,象为之耕;禹葬会稽,鸟为之耘。后用以形容民俗古朴,有舜禹时代的遗风。
袁晁:是指唐宝应元年(762年)十月至广德元年(763年)四月,台州(治临海,今属浙江)人袁晁领导的浙东(治越州,今浙江绍兴)农民起义。>
顾况(生卒年不详),字逋翁,号华阳真逸(一说华阳真隐)。晚年自号悲翁,汉族,唐朝海盐(今在浙江海宁境内)人。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他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诗嘲讽得罪权贵,贬饶州司户参军。晚年隐居茅山,有《华阳集》行世。 ► 235篇诗文► 0条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