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旧宅二首

新丰停翠辇,谯邑驻鸣笳。
园荒一径断,苔古半阶斜。(断 一作:新)
前池消旧水,昔树发今花。
一朝辞此地,四海遂为家。

金舆巡白水,玉辇驻新丰。
纽落藤披架,花残菊破丛。
叶铺荒草蔓,流竭半池空。
纫佩兰凋径,舒圭叶剪桐。
昔地一蕃内,今宅九围中。
架海波澄镜,韬戈器反农。
八表文同轨,无劳歌大风。

新丰停翠辇,谯邑驻鸣笳。
我的车辇到了我的旧宅,前面有鸣笳开道。

园荒一径断,苔古半阶斜。(断 一作:新)
旧宅早已荒无人烟,小路也早已断绝,半歪斜着的台阶铺满苍苔。

前池消旧水,昔树发今花。
池塘因为有源头活水,还是比较清新,园中的老树如今也开花了。

一朝辞此地,四海遂为家。
那年我离开旧宅征战天下,就只能四海为家。 

金舆巡白水,玉辇驻新丰。
我乘着车辇沿着白水县巡视,车辇驾临到我在新丰县的旧宅。

纽落藤披架,花残菊破丛。
枝纽从支架上脱落,藤萝覆盖到架子上,百花已凋谢,只有菊花在丛中绽放。

叶铺荒草蔓,流竭半池空。
树叶铺满草地,池中的水流了一半。

纫佩兰凋径,舒圭叶剪桐。
小径边的兰花已经凋零,地上的桐柏叶让我想起了周成王以桐叶为圭,恩封自己的弟弟。

昔地一蕃内,今宅九围中。
往日我在这一隅之地,如今我以天下为家。

架海波澄镜,韬戈器反农。
我让海晏河清,四海升平,天下兵戈休息,士兵回家务农。

八表文同轨,无劳歌大风。
天下文同书车同轨,已经完成了大一统,我又何需学那汉高祖,衣锦还乡唱什么《大风歌》。

参考资料

  • 1、吴云,冀宇.唐太宗全集校注[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54.
  • 2、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1
  • 3、王传胪.话说全唐诗[J].四川大学学报,2000,22(1).

新丰¹停翠辇(niǎn)²,谯(qiáo)(yì)³驻鸣笳(jiā)⁴
¹新丰:唐初新丰县,即今天西安市新丰镇。新丰是汉时建县,刘邦称帝后,刘太公思归故里,刘邦仿老家丰地街巷另筑一城于关中,并迁故旧居之,以娱太公,后更名为新丰。²翠辇:装饰有翠羽的车辇,这里指帝王所乘车辆。³谯邑:秦置县,魏武帝曹操故里,在今安徽毫县。李渊早年仕隋时曾任谯州刺史,其地在今安徽亳州。⁴鸣笳:鸣代贵官出行,前导鸣笳以启路,这里指代是皇帝出巡到此。

园荒¹一径(jìng)断,苔鸣²半阶斜。(断 一作:新)
¹荒:荒无人烟。²苔鸣:另有作“台平”一词,路边阶下铺满绿茸茸的苍苔。

前池消¹旧水,昔树发今花。
¹消:替换。

一朝辞¹此地,四海遂为家。
¹辞:离开。

金舆(yú)¹巡白水²,玉辇(niǎn)³驻新丰
¹金舆:金者,贵也。 舆者,车也。 故金舆有金车之象,为君子,贵人所乘之车,譬之君子居官得禄,须坐车以载之。这里代指皇帝车辇。²白水:当时的京畿白水县。另有汉光武帝生于此,在今湖北枣阳。张衡《东京赋》有“龙飞白水”之句。³玉辇:天子所乘之车,以玉为饰,又称玉辂。⁴新丰:唐初新丰县,即今天西安市新丰镇。

纽落藤披¹架,花残菊破丛。
¹披:覆盖。

叶铺¹荒草蔓,流竭(jié)²半池空。
¹叶铺:全诗校“一作铺庭。”²竭:完。

(rèn)佩兰凋径,舒圭叶剪桐¹
¹剪桐:周成王与叔虞戏,剪桐叶为圭以与叔虞,曰:“以此封若。”史佚曰:“天子无戏言。”遂封叔虞于唐。见《史记·晋世家》。

昔地一蕃(fān)¹内,今宅九围²中。
¹一蕃:《诗·大雅·崧高》有“四国于蕃,四方于宣。”代指未登皇位之前的自己。²九围:代指鸣代中国九州,也有天下之意。

架海¹波澄镜²,韬(tāo)(gē)³器反农。
¹架海:犹航海。²澄镜:四海升平。³韬戈:谓息兵止战。⁴反:同“返”,意为回家。

八表¹文同轨,无劳歌大风²
¹八表:指极远地方,这里代指天下。²歌大风:汉高祖刘邦称帝后归故乡沛县,召故人父老欢宴,帝自击筑,作歌日:“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见(史记·高祖本纪)。

参考资料

  • 1、吴云,冀宇.唐太宗全集校注[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54.
  • 2、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1
  • 3、王传胪.话说全唐诗[J].四川大学学报,2000,22(1).

新丰停翠辇,谯邑驻鸣笳。
园荒一径断,苔古半阶斜。(断 一作:新)
前池消旧水,昔树发今花。
一朝辞此地,四海遂为家。

金舆巡白水,玉辇驻新丰。
纽落藤披架,花残菊破丛。
叶铺荒草蔓,流竭半池空。
纫佩兰凋径,舒圭叶剪桐。
昔地一蕃内,今宅九围中。
架海波澄镜,韬戈器反农。
八表文同轨,无劳歌大风。

  李世民于隋开皇十八年冬(599年初)出生于“武功别馆”,十八岁随父李渊起兵太原,南征北战,结束了群雄割据的局面,统一全国,建立唐王朝。李世民即位后,于贞观六年(632年)三十五岁时重临武功旧宅,回顾往事,历历在目,抚今追昔,感慨颇深,创作了这组诗。

  第一首诗近拟于五言律诗。

  首联不仅扣住题目“过旧宅”,同时又通过“翠辇”和“鸣笳”来指出如今的帝王身份。而且句中“新丰”和“谯邑”分别是汉室和魏室的皇家龙兴之地,用他们来比喻自己的潜邸“武功别馆”,其中的意境不言而明。

  颔联描写旧宅眼前景。上句的“园荒”,表明旧宅被闲置无人居住;“径新”透露出帝王旧宅平时有人守护整葺。下句则由“园荒”带出“苔古”,由“径新”带出“阶斜”。路边阶下铺满绿茸茸的苍苔,遮住了半截斜阶。诗句给人以新旧交织的观感,这其中的旧正寓意着过去的自己,而新正象征着如今的自己。而如今的自己来到过去自己的住宅,那种新旧交织,给予人一种时空错乱的感觉。

  颈联转而展现园池生机。园池里的流水不断流淌更新着,老树也不断发出新芽开出新花,宅园里始终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宋代朱熹有名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前池中为什么没有旧水,那应该是水有源。刘禹锡有名句:“病树前头万木春。”可以看出作者对旧院的感情,水清花开,那是有源有根,自己的成生也正源于此,颇有生于斯,长于斯之味。

  尾联气魄宏大,刚健有力,充满豪迈的情怀,既总结了全诗,又点出了题旨,历来被认为与汉高祖刘邦《大风歌》气势相当。

  第二首诗在格律上也具备五言排律的特色。

  “金舆巡白水,玉辇驻新丰。”此句不仅点明了诗人的尊贵身份,更以实景描绘中寓含深意,金舆、玉辇作为帝王威严的象征,白水和新丰也是这种身份、出身的借代写法。

  “纽落藤披架,花残菊破丛。”有瓜熟蒂落,脱颖而出之意。那瓜成熟藤落,百花开后菊花还在独放。这表达了诗人对经过重重磨难登上帝位的感慨,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

  “叶铺荒草蔓,流竭半池空。”此句实写秋日景象,却无丝毫悲秋之意,反映出诗人重返故园“武功别馆”时,心境之豁达与超脱,皆因内心之喜悦所驱。

  “纫佩兰凋径,舒圭叶翦桐。”这一句是对仗工整的句子,通过以眼前物用典喻己。前一句出自屈原,也是喻自己当年也是秋兰佩带在身上的一名贵族子弟。后一句借周成王剪桐叶封赏其弟,喻如今的自己贵为帝王,也能分封诸人。

  “昔地一蕃内,今宅九围中。”又是古今追忆,过去是一蕃之地的我,如今是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这是何等的意气风发。

  “架海波澄镜,韬戈器反农。”这句是对自己的功绩描述,四海澄静,化剑为犁。这天下太平全靠的是自己征战四方,结束天下纷争。

  “八表文同轨,无劳歌大风。”这句还是对自己功绩的赞扬,天下同文同轨,不用像刘邦一样唱赞歌。其中基调昂扬奋发,风格雄浑豪迈,结尾两句,充分表现了李世民作为一代雄主的宏伟气魄。

参考资料

  • 1、周啸天.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3-4
  • 2、邓诗萍.唐诗鉴赏大典[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0.

guòjiùzháièrshǒu

shìmín tángdài 

xīnfēngtíngcuìniǎn qiáozhùmíngjiā 
yuánhuāngjìngduàn táibànjiēxié  (duànzuò xīn )
qiánchíxiāojiùshuǐ shùjīnhuā 
zhāo hǎisuìwéijiā 

jīnxúnbáishuǐ niǎnzhùxīnfēng 
niǔluòténgjià huācáncóng 
huāngcǎomàn liújiébànchíkōng 
rènpèilándiāojìng shūguījiǎntóng 
fánnèi jīnzháijiǔwéizhōng 
jiàhǎichéngjìng tāofǎnnóng 
biǎowéntóngguǐ láofēng 

收藏
复制
朗读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的车辇到了我的旧宅,前面有鸣笳开道。
旧宅早已荒无人烟,小路也早已断绝,半歪斜着的台阶铺满苍苔。
池塘因为有源头活水,还是比较清新,园中的老树如今也开花了。
那年我离开旧宅征战天下,就只能四海为家。 

我乘着车辇沿着白水县巡视,车辇驾临到我在新丰县的旧宅。
枝纽从支架上脱落,藤萝覆盖到架子上,百花已凋谢,只有菊花在丛中绽放。
树叶铺满草地,池中的水流了一半。
小径边的兰花已经凋零,地上的桐柏叶让我想起了周成王以桐叶为圭,恩封自己的弟弟。
往日我在这一隅之地,如今我以天下为家。
我让海晏河清,四海升平,天下兵戈休息,士兵回家务农。
天下>文同书车同轨,已经完成了大一统,我又何需学那汉高祖,衣锦还乡唱什么《大风歌》。

注释
新丰:唐初新丰县,即今天西安市新丰镇。新丰是汉时建县,>刘邦称帝后,刘太公思归故里,刘邦仿老家丰地街巷另筑一城于关中,并迁故旧居之,以娱太公,后更名为新丰。
翠辇(cuì niǎn):装饰有翠羽的车辇,这里指帝王所乘车辆。
谯(qiáo)邑:秦置县,魏武帝>曹操故里,在今安徽毫县。>李渊早年仕隋时曾任谯州刺史,其地在今安徽亳州。
鸣笳(jiā):古代贵官出行,前导鸣笳以启路,这里指代是皇帝出巡到此。
荒:荒无人烟。
苔古:另有作“台平”一词,路边阶下铺满绿茸茸的苍苔。
消:替换。
辞:离开。
金舆(yú):金者,贵也。 舆者,车也。 故金舆有金车之象,为君子,贵人所乘之车,譬之君子居官得禄,须坐车以载之。这里代指皇帝车辇。
白水:当时的京畿白水县。另有汉光武帝生于此,在今湖北枣阳。>张衡《东京赋》有“龙飞白水”之句。
玉辇(niǎn):天子所乘之车,以玉为饰,又称玉辂。
新丰:唐初新丰县,即今天西安市新丰镇。
披:覆盖
叶铺:全诗校“一作铺庭。”
竭:完。
剪桐:周成王与叔虞戏,剪桐叶为圭以与叔虞,曰:“以此封若。”史佚曰:“天子无戏言。”遂封叔虞于唐。见《史记·晋世家》。
一蕃(fān):《诗·大雅·崧高》有“四国于蕃,四方于宣。”代指未登皇位之前的自己。
九围:代指古代中国九州,也有天下之意。出自《诗·商颂·长发》:“帝命式于九围。”
架海:犹航海。澄镜:四海升平。
韬(tāo)戈:谓息兵止战,出自《晋书·慕容德载记》:“此志未遂,且韬戈耳。”反,同“返”,意为回家。
八表:指极远地方,这里代指天下。
文同轨:出自《礼记·中庸》“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
歌大风:汉高祖刘邦称帝后归故乡沛县,召故人父老欢宴,帝自击筑,作歌日:“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见(史记·高祖本纪)。>

参考资料

  • 1、吴云,冀宇.唐太宗全集校注[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54.
  • 2、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1
  • 3、王传胪.话说全唐诗[J].四川大学学报,2000,22(1).
展开阅读全文

创作背景

  李世民于隋开皇十八年冬(599年初)出生于“武功别馆”,十八岁随父李渊起兵太原,南征北战,结束了群雄割据的局面,统一全国,建立唐王朝。李世民即位后,于贞观六年(632年)三十五岁时重临武功旧宅,回顾往事,历历在目,抚今追昔,感慨颇深,创作了这组诗。

展开阅读全文

赏析

  第一首诗近拟于五言律诗。

  首联不仅扣住题目“过旧宅”,同时又通过“翠辇”和“鸣笳”来指出如今的帝王身份。而且句中“新丰”和“谯邑”分别是汉室和魏室的皇家龙兴之地,用他们来比喻自己的潜邸“武功别馆”,其中的意境不言而明。

  颔联描写旧宅眼前景。上句的“园荒”,表明旧宅被闲置无人居住;“径新”透露出帝王旧宅平时有人守护整葺。下句则由“园荒”带出“苔古”,由“径新”带出“阶斜”。路边阶下铺满绿茸茸的苍苔,遮住了半截斜阶。诗句给人以新旧交织的观感,这其中的旧正寓意着过去的自己,而新正象征着如今的自己。而如今的自己来到过去自己的住宅,那种新旧交织,给予人一种时空错乱的感觉。

  颈联转而展现园池生机。园池里的流水不断流淌更新着,老树也不断发出新芽开出新花,宅园里始终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宋代>朱熹有名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前池中为什么没有旧水,那应该是水有源。>刘禹锡有名句:“病树前头万木春。”可以看出作者对旧院的感情,水清花开,那是有源有根,自己的成生也正源于此,颇有生于斯,长于斯之味。

  尾联气魄宏大,刚健有力,充满豪迈的情怀,既总结了全诗,又点出了题旨,历来被认为与汉高祖>刘邦《大风歌》气势相当。

  第二首诗在格律上也具备五言排律的特色。

  “金舆巡白水,玉辇驻新丰。”此句不仅点明了诗人的尊贵身份,更以实景描绘中寓含深意,金舆、玉辇作为帝王威严的象征,白水和新丰也是这种身份、出身的借代写法。

  “纽落藤披架,花残菊破丛。”有瓜熟蒂落,脱颖而出之意。那瓜成熟藤落,百花开后菊花还在独放。这表达了诗人对经过重重磨难登上帝位的感慨,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

  “叶铺荒草蔓,流竭半池空。”此句实写秋日景象,却无丝毫悲秋之意,反映出诗人重返故园“武功别馆”时,心境之豁达与超脱,皆因内心之喜悦所驱。

  “纫佩兰凋径,舒圭叶翦桐。”这一句是对仗工整的句子,通过以眼前物用典喻己。前一句出自>屈原,也是喻自己当年也是秋兰佩带在身上的一名贵族子弟。后一句借周成王剪桐叶封赏其弟,喻如今的自己贵为帝王,也能分封诸人。

  “昔地一蕃内,今宅九围中。”又是古今追忆,过去是一蕃之地的我,如今是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这是何等的意气风发。

  “架海波澄镜,韬戈器反农。”这句是对自己的功绩描述,四海澄静,化剑为犁。这天下太平全靠的是自己征战四方,结束天下纷争。

  “八表>文同轨,无劳歌大风。”这句还是对自己功绩的赞扬,天下同文同轨,不用像刘邦一样唱赞歌。其中基调昂扬奋发,风格雄浑豪迈,结尾两句,充分表现了>李世民作为一代雄主的宏伟气魄。>

参考资料

  • 1、周啸天.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3-4
  • 2、邓诗萍.唐诗鉴赏大典[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0.
展开阅读全文

简析

  《过旧宅》两首诗的第一联都是通过李世民自己巡幸旧宅,点出了他的身份今非昔比。中间的数联都是描写旧宅的景物,然后触景生情,回忆起往事。末联总结性的抒发自己一代帝王的宏伟气魄与豪迈情怀。两首诗表明了李世民自己为什么要从一蕃之地征战天下,他的抱负不仅仅是威加四海,更有韬戈息兵的初衷。

展开阅读全文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年号贞观。名字取意“济世安民”,陇西成纪人(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唐太宗李世民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书法家和诗人。唐太宗开创了著名的贞观之治,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全盛时期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础,为后世明君之典范。庙号太宗,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葬于昭陵。 ► 97篇诗文► 1条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