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王今解剑,何处逐英雄?
催榜渡乌江,神骓泣向风。
亭长载着骏马急忙划桨横渡乌江,神马乌骓在向着寒风悲泣。
君王今解剑,何处逐英雄?
王啊今天已经解剑自刎身死,我到哪里再去寻找盖世英雄!
参考资料
- 1、胡忆肖.中国古代诗词名篇评析.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5:166
- 2、徐传武.李贺诗集译注.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113-139
- 3、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71-83
- 4、闵泽平.李贺全集.武汉:崇文书局,2015:296-318
催榜¹渡乌江²,神骓(zhuī)³泣向风。
¹榜:船桨。²乌江:在今安徽和县东北。项羽自刎于此。一作“江东”。³神骓:神骑的乌骓马,项羽的坐骑。骓,毛色黑白相杂的马。
君王¹今解剑,何处逐英雄?
¹君王:一作“吾王”。
参考资料
- 1、胡忆肖.中国古代诗词名篇评析.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5:166
- 2、徐传武.李贺诗集译注.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113-139
- 3、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71-83
- 4、闵泽平.李贺全集.武汉:崇文书局,2015:296-318
催榜渡乌江,神骓泣向风。
君王今解剑,何处逐英雄?
这组诗历来被认为非一时一地之作。吴企明《李贺集》则认为作于元和九年(814),时逢马年,诗人感慨万千,一气呵成创作了这组诗,此诗为其中第十首。
“催榜渡乌江,神骓泣向风。”这两句,写的是兵败后的项羽把乌骓送与他人,而乌骓马却依恋故主,故而“泣向风。”这两句给全诗笼上了一层悲凉的色彩。自古以来,一直是骏马配英雄,但项羽此时已经是英雄末路,因而他才要将乌骓马送人。这就说明了英雄与骏马也始终不能长久相伴。“泣向风”既写出了乌骓马对故主的眷恋,也写出了对项羽英雄末路的境遇的悲怜。
“君王今解剑,何处逐英雄。”这两句表达了对乌骓马今后状况的同情。是作者代替马说出辛酸的话,充满着无限悲情。英雄已逝,乌骓马失去了知己,充满无处依托的迷茫。而这又何尝不是作者自身的写照呢。李贺一直自诩为“唐诸王孙”,觉得自己应当担当起护国安民的重任,而且,他十分聪慧,少年得志,自负甚高,但科举和仕途却十分坎坷,得不到重用。这是用拟物的手法写人,实际也是写他自己。作者有如乌骓马的才华,但却苦于没有像项羽这样的英雄来发现自己,重用自己。作者是英雄,却找不到能重用自己的明主,表达了李贺自身怀才不遇的悲愤感。
参考资料
- 1、闵泽平·李贺全集·武汉:崇文书局,2015
- 2、霍松林·历代绝句精华鉴赏辞典·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亭长载着骏马急忙划桨横渡乌江,神马乌骓在向着寒风悲泣。
王啊今天已经解剑自刎身死,我到哪里再去寻找盖世英雄!
注释
榜:船桨。
乌江:在今安徽和县东北。项羽自刎于此。一作“江东”。
神骓(zhuī):神骑的乌骓马,项羽的坐骑。骓,毛色黑白相杂的马。
君王:一作“吾王”。
赏析
“催榜渡乌江,神骓泣向风。”这两句,写的是兵败后的>项羽把乌骓送与他人,而乌骓马却依恋故主,故而“泣向风。”这两句给全诗笼上了一层悲凉的色彩。自古以来,一直是骏马配英雄,但项羽此时已经是英雄末路,因而他才要将乌骓马送人。这就说明了英雄与骏马也始终不能长久相伴。“泣向风”既写出了乌骓马对故主的眷恋,也写出了对项羽英雄末路的境遇的悲怜。
“君王今解剑,何处逐英雄。”这两句表达了对乌骓马今后状况的同情。是作者代替马说出辛酸的话,充满着无限悲情。英雄已逝,乌骓马失去了知己,充满无处依托的迷茫。而这又何尝不是作者自身的写照呢。>李贺一直自诩为“唐诸王孙”,觉得自己应当担当起护国安民的重任,而且,他十分聪慧,少年得志,自负甚高,但科举和仕途却十分坎坷,得不到重用。这是用拟物的手法写人,实际也是写他自己。作者有如乌骓马的才华,但却苦于没有像项羽这样的英雄来发现自己,重用自己。作者是英雄,却找不到能重用自己的明主,表达了李贺自身怀才不遇的悲愤感。 >
创作背景
这组诗历来被认为非一时一地之作。吴企明《李贺集》则认为作于元和九年(814),时逢马年,诗人感慨万千,一气呵成创作了这组诗,此诗为其中第十首。
参考资料
- 1、闵泽平·李贺全集·武汉:崇文书局,2015
- 2、霍松林·历代绝句精华鉴赏辞典·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
简析
《马诗二十三首·其十》是一首五言绝句。诗的首句即营造了一种紧迫而悲壮的氛围;次句将视角转向项羽的坐骑——那匹传说中的神骓。马儿似乎也预感到主人的命运,面对着凛冽的江风,发出悲泣之声;后两句代替马说出辛酸的话,充满无处依托的迷茫,表达了对乌骓马今后状况的同情。全诗以拟物的手法写人,表达了诗人自身怀才不遇的悲愤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