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

峨眉高出西极天,罗浮直与南溟连。
名公绎思挥彩笔,驱山走海置眼前。
满堂空翠如可扫,赤城霞气苍梧烟。
洞庭潇湘意渺绵,三江七泽情洄沿。
惊涛汹涌向何处,孤舟一去迷归年。
征帆不动亦不旋,飘如随风落天边。
心摇目断兴难尽,几时可到三山巅。
西峰峥嵘喷流泉,横石蹙水波潺湲。
东崖合沓蔽轻雾,深林杂树空芊绵。
此中冥昧失昼夜,隐几寂听无鸣蝉。
长松之下列羽客,对坐不语南昌仙。
南昌仙人赵夫子,妙年历落青云士。
讼庭无事罗众宾,杳然如在丹青里。
五色粉图安足珍,真仙可以全吾身。
若待功成拂衣去,武陵桃花笑杀人。

峨眉高出西极天,罗浮直与南溟连。
峨眉山高耸入云,高过了西天的天际,罗浮山与南海紧紧相连。

名公绎思挥彩笔,驱山走海置眼前。
有名的画家精心构思,挥动彩笔,仿佛把山和海都驱赶到了我们眼前。。

满堂空翠如可扫,赤城霞气苍梧烟。
满堂都是那空明的翠色,就好像可以用手扫取一样,赤城山的霞气,苍梧山的云烟,都呈现在画中。

洞庭潇湘意渺绵,三江七泽情洄沿。
洞庭潇湘的美景意境深远,我之情意随着三江七泽之水而回返往复。

惊涛汹涌向何处,孤舟一去迷归年。
洞庭湖和潇湘水,意境悠远渺茫,三江七泽,情思曲折回环。 惊涛骇浪汹涌澎湃,流向何方呢?

征帆不动亦不旋,飘如随风落天边。
那叶孤舟一去便不知哪年能回还。江中的征帆好像一动不动,也不打旋,飘飘摇摇仿佛被风吹落到了天边。

心摇目断兴难尽,几时可到三山巅。
我心摇神驰,极目远望,兴致难以消尽,什么时候能登上那海上三仙山的山巅?

西峰峥嵘喷流泉,横石蹙水波潺湲。
画中西峰高峻,流泉喷涌,横在水中的石头冲激着水波,发出潺潺的声响。

东崖合沓蔽轻雾,深林杂树空芊绵。
东崖重叠,遮蔽着薄薄的雾气,深林中各种树木繁茂,一片葱茏。

此中冥昧失昼夜,隐几寂听无鸣蝉。
在这画中的境界里,昏暗模糊,辨不清白天黑夜,我倚着几案静静地听,听不到蝉鸣。

长松之下列羽客,对坐不语南昌仙。
在高大的松树下列坐着几位仙人,相对而坐默默不语的是南昌仙。

南昌仙人赵夫子,妙年历落青云士。
南昌仙人就是赵夫子,您年轻有为,是个卓越不凡的青云之士。

讼庭无事罗众宾,杳然如在丹青里。
您的官府公堂没有诉讼之事,宴请众多宾客,您潇洒的样子如同在这丹青图画之中。

五色粉图安足珍,真仙可以全吾身。
这五色缤纷的粉画山水哪里值得格外珍惜,只有真正的求仙之道才可以保全我的生命。

若待功成拂衣去,武陵桃花笑杀人。
如果等到功成名就之后才拂衣归隐,那武陵的桃花都会嘲笑我。

参考资料

  • 1、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295-297

峨眉¹高出西极²天,罗浮³直与南溟连。
¹峨眉,山名。也作峨嵋。在四川峨眉县西南。有山峰相对如蛾眉,故名。²西极:西方极远之处。屈原《离骚》:朝发轫于天津兮,夕余至乎西极。此句言画中之山像峨眉山那样雄伟高峻。³罗浮:山名。在广东增城、博罗、河源等县间。长达二百余里,峰峦四百余座,为粤中名山。⁴南溟:即南海。

名公¹(yì)²挥彩笔,驱山走海置眼前³
¹名公:指著名的画家。²绎思:推究思考。绎,蚕抽丝。此句言画家作画时,精心构思。公,一作“工”。³驱山走海置眼前:这里用的是拟人手法,把画山画水,说成把山驱赶到画面中,让海水走入画面中。走,这里是使动用法,即使山走。

满堂空翠如可扫,赤城¹霞气苍梧²烟。
¹赤城:山名,在浙江天台县。²苍梧:山名,即湖南宁远境内的九疑山。

洞庭¹潇湘²意渺(miǎo)³,三江七泽情洄(huí)沿
¹洞庭:即洞庭湖。²潇湘:指湖南湘江。³缈绵:悠远隐约。⁴三江七泽:概指江河湖泽。⁵洄沿:谓水流上下回旋。逆流而上曰洄,顺流而下曰沿。

惊涛汹涌向何处,孤舟一去迷归年。

征帆不动亦不旋¹,飘如随风落天边。
¹征帆不动亦不旋:言画面中的舟船停滞不前,好像失去回家的时间。

心摇目断¹兴难尽,几时可到三山²(diān)
¹心摇目断:谓因欣赏画面而心情激动,因凝神而看不见画面。²三山,说中的海上仙山,蓬莱、瀛洲、方丈。

西峰峥(zhēng)(róng)喷流泉,横石蹙(cù)水波潺(chán)(yuán)¹
¹横石蹙水波潺湲:为乱石横卧,流水急促,波浪起伏。

东崖合沓(tà)¹蔽轻雾,深林杂树空芊绵²
¹合沓:重叠。²芊绵:草木茂密繁盛。

此中冥昧(mèi)¹失昼夜,隐几²寂听无鸣蝉。
¹冥昧:本指宇宙形成前的混沌状态,这里指阴暗。²隐几:伏在几案上。

长松之下列羽客¹,对坐不语南昌仙²
¹羽客:指神仙或方士。²南昌仙:西汉时南昌尉梅福。《水经注》:汉成帝时,九江梅福为南昌尉,后一旦舍妻子去九江,传云得仙。这里借以美称画主人当涂尉赵炎。

南昌仙人赵夫子,妙年¹历落²青云士³
¹妙年:青春年少。年:一作“龄”。²历落:洒脱不拘。³青云士:本喻指位高名显的人,这里称誉赵炎仕途顺畅。

讼庭无事罗众宾,杳(yǎo)¹如在丹青里。
¹杳然:昏暗;深远。

五色粉图安足珍,真仙可以全吾身。

若待功成拂衣去,武陵桃花¹笑杀人。
¹武陵桃花:指陶渊明所描绘的桃花源境界。诗文中借指隐居之处。

参考资料

  • 1、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295-297

峨眉高出西极天,罗浮直与南溟连。
名公绎思挥彩笔,驱山走海置眼前。
满堂空翠如可扫,赤城霞气苍梧烟。
洞庭潇湘意渺绵,三江七泽情洄沿。
惊涛汹涌向何处,孤舟一去迷归年。
征帆不动亦不旋,飘如随风落天边。
心摇目断兴难尽,几时可到三山巅。
西峰峥嵘喷流泉,横石蹙水波潺湲。
东崖合沓蔽轻雾,深林杂树空芊绵。
此中冥昧失昼夜,隐几寂听无鸣蝉。
长松之下列羽客,对坐不语南昌仙。
南昌仙人赵夫子,妙年历落青云士。
讼庭无事罗众宾,杳然如在丹青里。
五色粉图安足珍,真仙可以全吾身。
若待功成拂衣去,武陵桃花笑杀人。

  此诗作于天宝十四载(755年)作者游当涂时。当涂,唐属江南东道宣州,今为安徽马鞍山市属县。赵炎,即赵四,天宝中为当涂县尉,与李白过从甚密,李白诗中有《送当涂赵少府赴长芦》、《寄当涂赵少府炎》等诗,均是赠赵炎之作。

  李白题画诗不多,此篇弥足珍贵。此诗通过对一幅山水壁画的传神描叙,再现了画工创造的奇迹,再现了观画者复杂的情感活动。他完全沉入画的艺术境界中去,感受深切,并通过一枝惊风雨、泣鬼神的诗笔予以抒发,震荡读者心灵。

  从“峨眉高出西极天”到“三江七泽情洄沿”是诗的第一段,从整体着眼,概略地描述出一幅雄伟壮观、森罗万象的巨型山水图,赞叹画家妙夺天工的本领。这里的“绎思”或可相当于今日所谓的“艺术联想”。“搜尽奇峰打草稿”,艺术地再现生活,这就需要“绎思”的本领,挥动如椽巨笔,于是达到“驱山走海置眼前”的效果。这一段,对形象思维是一个绝妙的说明。峨眉的奇高、罗浮的灵秀、赤城的霞气、苍梧(九嶷)的云烟、南溟的浩瀚、潇湘洞庭的渺绵、三江七泽的纡回。几乎把天下山水之精华荟萃于一壁,这是十分壮观,非常有气魄的。当然,这决不是一个山水的大杂烩,而是经过匠心经营的山水再造。这似乎也是李白自己山水诗创作的写照和经验之谈。

  这里诗人用的是“广角镜头”,展示了全幅山水的大的印象。之后,开始摇镜头、调整焦距,随着读者的眼光朝画面推进,聚于一点:“惊涛汹涌向何处,孤舟一去迷归年。征帆不动亦不旋,飘如随风落天边。”这一叶“孤舟”,在整个画面中真是渺小了,但它毕竟是人事啊,因此引起诗人无微不至的关心:在这汹涌的波涛中,它想往哪儿去呢?何时才回去呢?这是无法回答的问题。“征帆”两句写画船极妙。画中之船本来是“不动亦不旋”的,但诗人感到它的不动不旋,并非因为它是画船,而是因为它放任自由、听风浪摆布的缘故,是能动而不动的。苏东坡写画船是“孤山久与船低昂”(《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从不动见动,令人称妙;李白此处写画船则从不动见能动,别是一种妙处。以下紧接一问:这样信船放流,可几时能达到那遥远的目的地──海上“三山”呢?那孤舟中坐的仿佛成了诗人自己,航行的意图也就是“五岳寻仙不辞远”的意图。“心摇目断兴难尽”写出诗人对画的神往和激动。这时,画与真,物与我完全溶合为一了。

  镜头再次推远,读者的眼界又开廓起来:“西峰峥嵘喷流泉,横石蹙水波潺湲,东崖合沓蔽轻雾,深林杂树空芊绵。”这是对山水图景具体的描述,展示出画面的一些主要的细部,从“西峰”到“东崖”,景致多姿善变。西边,是参天奇峰夹杂着飞瀑流泉,山下石块隆起,绿水萦回,泛着涟漪,景色清峻;东边则山崖重叠,云树苍茫,气势磅礴,由于崖嶂遮蔽天日,显得比较幽深。“此中冥昧失昼夜,隐几寂听无鸣蝉。”一蝉不鸣,更显出空山的寂寥。但诗人感到,“无鸣蝉”并不因为这只是一幅画的原因;“隐几(凭着几案)寂听”,多么出神地写出山水如真,引人遐想的情状。这一神来之笔,写无声疑有声,与前“孤舟不动”二句异曲同工。以上是第二段,对画面作具体描述。

  以下由景写到人,再写到作者的观感作结,是诗的末段。“长松之下列羽客,对坐不语南昌仙。”这里简直令人连写画写实都不辨了。大约画中的松树下默坐着几个仙人,诗人说,那怕是西汉时成仙的南昌尉梅福吧。然而紧接笔锋一掉,直指画主赵炎为“南昌仙人”:“南昌仙人赵夫子,妙年历落青云士。讼庭无事罗众宾,杳然如在丹青里。”赵炎为当涂少府(县尉的别称,管理一县的军事、治安),说他“讼庭无事”,谓其在任政清刑简,有谀美主人之意,但这不关宏旨。值得注意的倒是,赵炎与画中人合二而一了。沈德潜批点道:“真景如画”,这其实又是“画景如真”所产生的效果。全诗到此止,一直给人似画非画、似真非真的感觉。最后,诗人从幻境中清醒过来,重新站到画外,产生出复杂的思想感情:“五色粉图安足珍,真仙可以全吾身。若待功成拂衣去,武陵桃花笑杀人。”他感到遗憾,这毕竟是画,在现实中很难有这样的好去处。但诗人认为有。于是,他想名山寻仙去。而且要趁早,如果等到像鲁仲连、张子房那样功成身退(天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再就桃源归隐,是太晚了,不免会受到“武陵桃花”的奚落。这几句话对于李白,实在反常,因为他一向推崇鲁仲连一类人物,以功成身退为最高理想。这种自我否定,实在是愤疾之词。诗作于长安放还之后,安史之乱以前,带有那一特定时期的思想情绪。这样从画境联系到现实,固然赋予诗歌更深一层的思想内容,同时,这种思想感受的产生,却又正显示了这幅山水画巨大的艺术感染力量,并以优美艺术境界映照出现实的污浊,从而引起人们对理想的追求。

  这首题画诗与作者的山水诗一样,表现大自然美的宏伟壮阔一面;从动的角度、从远近不同角度写来,视野开阔,气势磅礴;同时赋山水以诗人个性。其艺术手法对后来诗歌有较大影响。苏轼的《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等诗,就可以看作是继承此诗某些手法而有所发展的。

参考资料

  • 1、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295-297
  • 2、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270-272
  • 3、周啸天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270-272 .

dāngzhàoyánshàofěnshānshuǐ

bái tángdài 

éméigāochū西tiān luózhínánmínglián 
mínggōnghuīcǎi shānzǒuhǎizhìyǎnqián 
mǎntángkōngcuìsǎo chìchéngxiácāngyān 
dòngtíngxiāoxiāngmiǎomián sānjiāngqínghuíyán沿 
jīngtāoxiōngyǒngxiàngchù zhōuguīnián 
zhēngfāndòngxuán piāosuífēngluòtiānbiān 
xīnyáoduànxìngnánjìn shídàosānshāndiān 
西fēngzhēngróngpēnliúquán héngshíshuǐchányuán 
dōngqīng shēnlínshùkōngqiānmián 
zhōngmíngmèishīzhòu yǐntīngmíngchán 
chángsōngzhīxiàliè duìzuònánchāngxiān 
nánchāngxiānrénzhào miàoniánluòqīngyúnshì 
sòngtíngshìluózhòngbīn yǎoránzàidānqīng 
fěnānzhēn zhēnxiānquánshēn 
ruòdàigōngchéng língtáohuāxiàoshārén 
收藏
复制
朗读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峨眉山高耸入云,高过了西天的天际,罗浮山与南海紧紧相连。
有名的画家精心构思,挥动彩笔,仿佛把山和海都驱赶到了我们眼前。
满堂都是那空明的翠色,就好像可以用手扫取一样,赤城山的霞气,苍梧山的云烟,都呈现在画中。
洞庭湖和潇湘水,意境悠远渺茫,三江七泽,情思曲折回环。 惊涛骇浪汹涌澎湃,流向何方呢?
那叶孤舟一去便不知哪年能回还。江中的征帆好像一动不动,也不打旋,飘飘摇摇仿佛被风吹落到了天边。
我心摇神驰,极目远望,兴致难以消尽,什么时候能登上那海上三仙山的山巅。
画中西峰高峻,流泉喷涌,横在水中的石头冲激着水波,发出潺潺的声响。
东崖重叠,遮蔽着薄薄的雾气,深林中各种树木繁茂,一片葱茏。
在这画中的境界里,昏暗模糊,辨不清白天黑夜,我倚着几案静静地听,听不到蝉鸣。
在高大的松树下列坐着几位仙人,相对而坐默默不语的是南昌仙。
南昌仙人就是赵夫子,您年轻有为,是个卓越不凡的青云之士。
您的官府公堂没有诉讼之事,宴请众多宾客,您潇洒的样子如同在这丹青图画之中。
这五色缤纷的粉画山水哪里值得格外珍惜,只有真正的求仙之道才可以保全我的生命。
如果等到功成名就之后才拂衣归隐,那武陵的桃花都会嘲笑我。

注释
赵炎,>李白友人。少府,县尉之别称。粉图,即在粉墙上所绘之图。
峨眉句:峨眉,山名。也作峨嵋。在四川峨眉县西南。有山峰相对如蛾眉,故名。西极:西方极远之处。>屈原《离骚》:朝发轫于天津兮,夕余至乎西极。此句言画中之山像峨眉山那样雄伟高峻。
罗浮句:罗浮,山名。在广东增城、博罗、河源等县间。长达二百余里,峰峦四百余座,为粤中名山。南溟,即南海。此句言画中之山如罗浮山那样横亘至海。
名公句:名公,指著名的画家。绎思,推究思考。绎,蚕抽丝。此句言画家作画时,精心构思。公,一作“工”。
驱山句:这里用的是拟人手法,把画山画水,说成把山驱赶到画面中,让海水走入画面中。走,这里是使动用法,即使山走。
赤城句:赤城,山名,在浙江天台县。苍梧,山名,即湖南宁远境内的九疑山。此句言画中山岳云蒸霞蔚,烟雾缭绕。
洞庭句:洞庭,即洞庭湖。潇湘,指湖南湘江。缈绵,悠远隐约。此句言画中江、湖望去悠远隐约。
三江句:三江七泽,概指江河湖泽。“回沿,谓水流上下回旋。逆流而上曰洄,顺流而下曰沿。全句意谓画面中的水流上下回旋。
征帆句:言画面中的舟船停滞不前,好像失去回家的时间。迷,丧失。
心摇目断:谓因欣赏画面而心情激动,因凝神而看不见画面。
三山,说中的海上仙山,蓬莱、瀛洲、方丈。
横石句:为乱石横卧,流水急促,波浪起伏。
合沓,重叠。
芊绵,草木茂密繁盛。
冥昧,本指宇宙形成前的混沌状态,这里指阴暗。
隐几,伏在几案上。
羽客,指神仙或方士。
南昌仙,西汉时南昌尉梅福。《水经注》:汉成帝时,九江梅福为南昌尉,后一旦舍妻子去九江,传云得仙。这里借以美称画主人当涂尉赵炎。
妙年句:妙年,青春年少。历落,洒脱不拘。青云士,本喻指位高名显的人,这里称誉赵炎仕途顺畅。年,一作“龄”。
杳然,昏暗;深远。
若待二句:谓赵炎如果在仕途上功成名遂后再去隐居,那就失去隐逸的意义。武陵桃花,指>陶渊明所描绘的桃花源境界。诗文中借指隐居之处。>

参考资料

  • 1、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295-297
展开阅读全文

鉴赏

  >李白题画诗不多,此篇弥足珍贵。此诗通过对一幅山水壁画的传神描叙,再现了画工创造的奇迹,再现了观画者复杂的情感活动。他完全沉入画的艺术境界中去,感受深切,并通过一枝惊风雨、泣鬼神的诗笔予以抒发,震荡读者心灵。

  从“峨眉高出西极天”到“三江七泽情洄沿”是诗的第一段,从整体着眼,概略地描述出一幅雄伟壮观、森罗万象的巨型山水图,赞叹画家妙夺天工的本领。这里的“绎思”或可相当于今日所谓的“艺术联想”。“搜尽奇峰打草稿”,艺术地再现生活,这就需要“绎思”的本领,挥动如椽巨笔,于是达到“驱山走海置眼前”的效果。这一段,对形象思维是一个绝妙的说明。峨眉的奇高、罗浮的灵秀、赤城的霞气、苍梧(九嶷)的云烟、南溟的浩瀚、潇湘洞庭的渺绵、三江七泽的纡回。几乎把天下山水之精华荟萃于一壁,这是十分壮观,非常有气魄的。当然,这决不是一个山水的大杂烩,而是经过匠心经营的山水再造。这似乎也是李白自己山水诗创作的写照和经验之谈。

  这里诗人用的是“广角镜头”,展示了全幅山水的大的印象。之后,开始摇镜头、调整焦距,随着读者的眼光朝画面推进,聚于一点:“惊涛汹涌向何处,孤舟一去迷归年。征帆不动亦不旋,飘如随风落天边。”这一叶“孤舟”,在整个画面中真是渺小了,但它毕竟是人事啊,因此引起诗人无微不至的关心:在这汹涌的波涛中,它想往哪儿去呢?何时才回去呢?这是无法回答的问题。“征帆”两句写画船极妙。画中之船本来是“不动亦不旋”的,但诗人感到它的不动不旋,并非因为它是画船,而是因为它放任自由、听风浪摆布的缘故,是能动而不动的。苏东坡写画船是“孤山久与船低昂”(《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从不动见动,令人称妙;李白此处写画船则从不动见能动,别是一种妙处。以下紧接一问:这样信船放流,可几时能达到那遥远的目的地──海上“三山”呢?那孤舟中坐的仿佛成了诗人自己,航行的意图也就是“五岳寻仙不辞远”的意图。“心摇目断兴难尽”写出诗人对画的神往和激动。这时,画与真,物与我完全溶合为一了。

  镜头再次推远,读者的眼界又开廓起来:“西峰峥嵘喷流泉,横石蹙水波潺湲,东崖合沓蔽轻雾,深林杂树空芊绵。”这是对山水图景具体的描述,展示出画面的一些主要的细部,从“西峰”到“东崖”,景致多姿善变。西边,是参天奇峰夹杂着飞瀑流泉,山下石块隆起,绿水萦回,泛着涟漪,景色清峻;东边则山崖重叠,云树苍茫,气势磅礴,由于崖嶂遮蔽天日,显得比较幽深。“此中冥昧失昼夜,隐几寂听无鸣蝉。”一蝉不鸣,更显出空山的寂寥。但诗人感到,“无鸣蝉”并不因为这只是一幅画的原因;“隐几(凭着几案)寂听”,多么出神地写出山水如真,引人遐想的情状。这一神来之笔,写无声疑有声,与前“孤舟不动”二句异曲同工。以上是第二段,对画面作具体描述。

  以下由景写到人,再写到作者的观感作结,是诗的末段。“长松之下列羽客,对坐不语南昌仙。”这里简直令人连写画写实都不辨了。大约画中的松树下默坐着几个仙人,诗人说,那怕是西汉时成仙的南昌尉梅福吧。然而紧接笔锋一掉,直指画主赵炎为“南昌仙人”:“南昌仙人赵夫子,妙年历落青云士。讼庭无事罗众宾,杳然如在丹青里。”赵炎为当涂少府(县尉的别称,管理一县的军事、治安),说他“讼庭无事”,谓其在任政清刑简,有谀美主人之意,但这不关宏旨。值得注意的倒是,赵炎与画中人合二而一了。>沈德潜批点道:“真景如画”,这其实又是“画景如真”所产生的效果。全诗到此止,一直给人似画非画、似真非真的感觉。最后,诗人从幻境中清醒过来,重新站到画外,产生出复杂的思想感情:“五色粉图安足珍,真仙可以全吾身。若待功成拂衣去,武陵桃花笑杀人。”他感到遗憾,这毕竟是画,在现实中很难有这样的好去处。但诗人认为有。于是,他想名山寻仙去。而且要趁早,如果等到像鲁仲连、张子房那样功成身退(天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再就桃源归隐,是太晚了,不免会受到“武陵桃花”的奚落。这几句话对于李白,实在反常,因为他一向推崇鲁仲连一类人物,以功成身退为最高理想。这种自我否定,实在是愤疾之词。诗作于长安放还之后,安史之乱以前,带有那一特定时期的思想情绪。这样从画境联系到现实,固然赋予诗歌更深一层的思想内容,同时,这种思想感受的产生,却又正显示了这幅山水画巨大的艺术感染力量,并以优美艺术境界映照出现实的污浊,从而引起人们对理想的追求。

  这首题画诗与作者的山水诗一样,表现大自然美的宏伟壮阔一面;从动的角度、从远近不同角度写来,视野开阔,气势磅礴;同时赋山水以诗人个性。其艺术手法对后来诗歌有较大影响。>苏轼的《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等诗,就可以看作是继承此诗某些手法而有所发展的。>

参考资料

  • 1、周啸天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270-272 .
展开阅读全文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天宝十四载(755年)作者游当涂时。当涂,唐属江南东道宣州,今为安徽马鞍山市属县。赵炎,即赵四,天宝中为当涂县尉,与李白过从甚密,李白诗中有《送当涂赵少府赴长芦》、《寄当涂赵少府炎》等诗,均是赠赵炎之作。

参考资料

  • 1、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295-297
  • 2、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270-272
展开阅读全文

简析

  《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是一首七言古诗。此诗通过对一幅山水壁画的传神描叙,再现画工创造的图景,写出观画者的心理活动,表现出诗人神与物游的审美情趣以及向往出世的愿望;诗中把对画家的赞美、画的内容和自己看画的感受,交织在一起,写得情景交融而又层次分明,视野开阔、气势磅礴,显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手法。

展开阅读全文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一说出生于西域碎叶)。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为醉时写就,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 424篇诗文► 35条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