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张祜处士见寄长句四韵

七子论诗谁似公,曹刘须在指挥中。
荐衡昔日知文举,乞火无人作蒯通。
北极楼台长挂梦,西江波浪远吞空。
可怜故国三千里,虚唱歌词满六宫。

七子论诗谁似公,曹刘须在指挥中。
建安七子论作诗哪个比得此公?曹植刘桢也应当在您指挥之中。

荐衡昔日知文举,乞火无人作蒯通。
虽知当日推荐祢衡有个孔文举,可叹没有人再作“乞火”的蒯通。

北极楼台长挂梦,西江波浪远吞空。
朝廷的楼台常常牵动您的魂梦,像那西江波涛远远遮蔽天空。

可怜故国三千里,虚唱歌词满六宫。
可惜您“故国三千里"的名句,白白地传唱在皇帝的后宫。

参考资料

  • 1、章培恒,安平秋,马樟根.杜牧诗文选译 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05:第98页
  • 2、任文京.杜牧诗歌精选:花山文艺出版社,1996.01:第92页

七子¹论诗谁似公,曹刘²须在指挥中。
¹七子:指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²曹刘:曹植、刘桢,二人是当时著名的诗人。

¹(héng)²昔日知文举³,乞火无人作蒯(kuǎi)通。
¹荐:举荐。²衡:祢衡。³文举:孔融字文举。祢衡是汉末辞赋家,性格刚强。孔融爱其才,上书推荐他。⁴乞火:用汉代蒯通典故,详见《汉书·蒯通传》。

北极¹楼台长挂梦²,西江³波浪远吞空。
¹北极:指北极星,此处喻朝廷。²挂梦:梦中思念。³西江:从西面来的大江,即长江。

可怜¹故国三千里,虚(xū)唱歌词满六宫²
¹可怜:可惜。²六宫:皇帝的后宫。

参考资料

  • 1、章培恒,安平秋,马樟根.杜牧诗文选译 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05:第98页
  • 2、任文京.杜牧诗歌精选:花山文艺出版社,1996.01:第92页

七子论诗谁似公,曹刘须在指挥中。
曹衡昔日知文举,乞火无人作蒯通。
北极楼台长挂梦,西江波浪远吞空。
可怜故国三千里,虚唱歌词满六宫。

  该诗作于会昌五年(845),杜牧时任池州刺史。张祜,见《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注。张祜有《江上旅泊呈池州杜员外》,此即唱和之作。

  此诗从题材上来说属于应酬之作,但是由于诗人与张祜同是怀才不遇,深有感触而发,故而这首和诗写得很有真情与深度。

  首联盛赞张祜诗才高绝:他的才华高过建安七子,连曹植与刘桢都不在话下。这显然是杜牧对张祜的过誉之词,但由于是古人赠答诗中常见的客套话,也就无足深怪。

  颔联叙述张祜的不平遭遇:他曾得宰相令狐楚的曹举,就像当日孔融推曹祢衡一样;但是他却没有遇着蒯通那样的人为之旁敲侧击说好话,却碰到了说坏话的元稹,以至于终身没有得到施展抱负的机会。此处诗人使用正反两个典故,十分含蓄而得当。

  颈联表现张祜对朝廷不改其忠贞,隐居乡野之间也不放弃自己的志向:他在梦中还一直牵挂朝廷,他的胸怀就像流经住处的长江一样浩大,有并吞万里长空之势。以“北极”比喻朝廷是诗中所常用的,而下句的“西江”既在形式上与上句的“北极”构成对仗,是对自然环境的描写,也是张祜胸怀抱负的曲喻,在修辞上十分巧妙。

  尾联归结到张祜文才高妙而不得重用的不幸遭遇上:他所作的《宫词》,在皇帝的后宫中被宫女们广泛传唱着,可是又有什么用呢?这并不能对他的身世遭遇有所改变,所以说是“虚唱”;而“故国三千里”,一方面是张祜《宫词》的原句,另一方面也是暗示张祜隐居乡野之间,距离朝廷十分遥远。全诗就在这深沉的慨叹之中戛然终止,给人留下无穷感叹。

  此诗使用典故巧妙自然,感情真挚深沉,写得有气势,表现了杜牧对张祜的赞赏。当时的诗人郑谷,故称有诗吟咏此事:“张生故国三千里,知者惟应杜紫微(指杜牧,曾任紫微舍人)。”

参考资料

  • 1、罗时进.杜牧集:凤凰出版社,2014.10:第136页
  • 2、杨春俏,吉新宏注析.中晚唐抒情诗选:南海出版公司,2005.04:第156页

chóuzhāngchǔshìjiànchángyùn

 tángdài 

lùnshīshuígōng cáoliúzàizhǐhuīzhōng 
jiànhéngzhīwén huǒrénzuòkuǎitōng 
běilóutáizhǎngguàmèng 西jiānglàngyuǎntūnkōng 
liánguósānqiān chàngmǎnliùgōng 
收藏
复制
朗读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建安七子论作诗哪个比得此公?>曹植>刘桢也应当在您指挥之中。
虽知当日推荐>祢衡有个孔文举,可叹没有人再作“乞火”的蒯通。
朝廷的楼台常常牵动您的魂梦,像那西江波涛远远遮蔽天空。
可惜您“故国三千里"的名句,白白地传唱在皇帝的后宫。

注释
长句:指七言诗。
七子:指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曹刘:曹植、刘桢,二人是当时著名的诗人。
荐:举荐。衡:祢衡。文举:孔融字文举。祢衡是汉末辞赋家,性格刚强。孔融爱其才,上书推荐他。句后原注:“令狐相公曹表荐处士。”令狐相公即令狐楚。
“乞火”句:乞火:用汉代蒯通典故,详见《汉书·蒯通传》。蒯通当时任曹参门客,曾为两位隐士说好话,使曹参重用他们。令狐楚表荐>张祜,穆宗问>元稹,元稹贬低张祜,穆宗终不用张祜。
北极:指北极星,此处喻朝廷。挂梦:梦中思念。
西江:从西面来的大江,即长江。张祜居地丹阳(今江苏丹阳)近长江。
可怜:可惜。故国三千里:张祜《宫词》:“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六宫:皇帝的后宫。>

参考资料

  • 1、章培恒,安平秋,马樟根.杜牧诗文选译 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05:第98页
  • 2、任文京.杜牧诗歌精选:花山文艺出版社,1996.01:第92页
展开阅读全文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会昌五年(845),杜牧时任池州刺史。张祜,见《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注。张祜有《江上旅泊呈池州杜员外》,此即唱和之作。

参考资料

  • 1、罗时进.杜牧集:凤凰出版社,2014.10:第136页
展开阅读全文

赏析

  此诗从题材上来说属于应酬之作,但是由于诗人与>张祜同是怀才不遇,深有感触而发,故而这首和诗写得很有真情与深度。

  首联盛赞张祜诗才高绝:他的才华高过建安七子,连>曹植与>刘桢都不在话下。这显然是>杜牧对张祜的过誉之词,但由于是古人赠答诗中常见的客套话,也就无足深怪。

  颔联叙述张祜的不平遭遇:他曾得宰相令狐楚的荐举,就像当日>孔融推荐>祢衡一样;但是他却没有遇着蒯通那样的人为之旁敲侧击说好话,却碰到了说坏话的>元稹,以至于终身没有得到施展抱负的机会。此处诗人使用正反两个典故,十分含蓄而得当。

  颈联表现张祜对朝廷不改其忠贞,隐居乡野之间也不放弃自己的志向:他在梦中还一直牵挂朝廷,他的胸怀就像流经住处的长江一样浩大,有并吞万里长空之势。以“北极”比喻朝廷是诗中所常用的,而下句的“西江”既在形式上与上句的“北极”构成对仗,是对自然环境的描写,也是张祜胸怀抱负的曲喻,在修辞上十分巧妙。

  尾联归结到张祜文才高妙而不得重用的不幸遭遇上:他所作的《宫词》,在皇帝的后宫中被宫女们广泛传唱着,可是又有什么用呢?这并不能对他的身世遭遇有所改变,所以说是“虚唱”;而“故国三千里”,一方面是张祜《宫词》的原句,另一方面也是暗示张祜隐居乡野之间,距离朝廷十分遥远。全诗就在这深沉的慨叹之中戛然终止,给人留下无穷感叹。

  此诗使用典故巧妙自然,感情真挚深沉,写得有气势,表现了杜牧对张祜的赞赏。当时的诗人>郑谷,故称有诗吟咏此事:“张生故国三千里,知者惟应杜紫微(指杜牧,曾任紫微舍人)。”>

参考资料

  • 1、杨春俏,吉新宏注析.中晚唐抒情诗选:南海出版公司,2005.04:第156页
展开阅读全文

简析

  《酬张祜处士见寄长句四韵》是一首七言诗。首联盛赞张祜诗才高绝;颔联叙述他的不平遭遇;颈联表现其对朝廷不改其忠贞,隐居乡野之间也不放弃自己的志向;尾联归结到张祜文才高妙而不得重用的不幸遭遇上。这首诗盛赞张祜的诗才,指责朝廷大臣昀妒贤嫉能、不能用人,对朋友的不幸遭遇表示深切的叹惋和不平。

展开阅读全文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 75篇诗文► 9条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