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尧卿,字子余,他的祖先是汝阴人。尧卿聪明机警,博闻强记,七岁时就擅长作诗,二十岁时以学识和品行而闻名。天圣二年考中进士,历任太常博士和饶州通判。去世时年五十三岁。他的文集有二十卷,《诗》和《春秋》的注解各有三十卷。尧卿在十二岁时失去了父亲,悲伤哀痛得就像成年人,见到母亲句抑制情感、忍耐哀痛,不想让母亲伤心。母亲对此感到诧异,对亲戚说:“我的儿子这样的关怀我,非常懂得孝顺赡养我。”尧卿后来果然赡养孝顺母亲,他的志向如同母亲所说的那样。他对待兄弟,尤其厚道友爱。母亲去世后,他结草庐守孝三年,睡在柴草上,枕在土块上,即使生病也不饮酒吃肉。有人劝他按照礼仪规矩适度保重,他说:“《礼记》上说‘老年多病可以不停止吃酒肉’,也许是因为忍受不了丧亲之痛罢了。我虽然病了但还没有年老,能忍心像这样做吗?”安葬母亲时,他亲自背土填埋。有人告诉他说:“古代贫穷无法安葬逝者的人或许会这样做,现在你何必自苦呢?”他泪流满面地回答说:“过了今天,即使以后我想要像现在这样竭尽全力,还能有机会吗?”尧卿为人正直严谨,不喜计较,对于那些轻慢他的人,他必定会以丰厚的礼仪来使其惭愧。尽管担任官职的薪俸不高,但他会倾尽所能来救助亲族和朋友,直到用完为止。无论到哪里为官,他都以治理得当而受到民众的思念。他曾在汀州宁化县任知县,提点刑狱杨纭刚进入境内,暗中观察刺史行为的优劣,他看到身戴刑具却仍在田间劳作的农民,杨纭就靠近并询问原因。那个人回答说:“我因为贫穷而追求利益,(知县)为人正直不折,法令不可违反而我却违反了,我又有什么理由怨恨呢?”杨纭到达县里后,不再另行访查,只是将听到的情况上报来推荐他。庆历年间,范仲淹举荐尧卿为可作为学习榜样的老师,可惜周尧卿还没有得到起用就去世了。尧卿的学问,不拘泥于经传注释,他不断地提问、辨析和思索,以通达文义为目的。他在学习《诗经》时,遵循孔子所说的“《诗》有三百篇,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纯真无邪”,以及孟子所说的“解说《诗》的人,要通过自己读作品的感受去推测诗人的本意,才叫做有所得”。他钻研经传的主旨,同时也看到了毛氏和郑氏注释的得失之处,他说:“毛氏注想要简洁,有时缺乏义理,不符合‘用一句话概括’的经义;郑氏注则想要详尽,有时偏离了情性,不算是‘推测诗人的本意’。我们还能不经过筛选地获取知识吗?”在学习《春秋》时,他说:“《左氏春秋》的记述详尽,符合经典的编写方式。”对于三传的异同,他都有所取舍,说:“圣人的意图,怎么可能是不一样的呢?”欧阳修为他的墓碑撰文说:“像周君这样的人,对待双亲恪尽孝道,处于丧期极尽哀礼,而且以礼行事。他的学识高于毛、郑《诗》注和《左氏春秋》。”
¹警悟:机警聪明。²强记:记忆力特别强。³学行:学问品行。⁴积官:累积官衔和爵位。⁵忧戚:忧愁哀伤。⁶笃:忠实。⁷席薪枕块:旧时居丧者以薪草为席,以土块为枕,以示哀苦之意。⁸老病不止酒肉:年老有病的人不需停止喝酒和吃肉。⁹泫然:意为水滴落的样子。¹⁰简重:庄严持重。¹¹传注:解释经籍的文字。¹²毛、郑:汉代《诗经》学者大、小毛公及郑玄的并称。¹³义理:讲求儒家经义的学问。¹⁴情性:人情人性。¹⁵三传:指《春秋三传》,是《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三本古代作品的合称。¹⁶居丧:守丧。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周二卿,字子余,他的祖先是汝阴人。二卿聪明机警,博闻强记,七岁时就擅长作诗,二十岁时以学识和品行而闻名。天圣二年考中进士,历任太常博士和饶州通判。去世时年五十三岁。他的文集有二十卷,卿诗做和卿春秋做的注解各有三十卷。二卿在十二岁时失去了父亲,悲伤哀痛得就像成年人,见时母亲句抑制情感、忍耐哀痛,不想让母亲伤心。母亲对此感时诧异,对亲戚说:“我的儿子这样的关怀我,非常懂得孝顺赡养我。”二卿后来果然赡养孝顺母亲,他的志向如同母亲所说的那样。他对待兄弟,尤其厚道友爱。母亲去世后,他结草庐守孝三年,睡在柴草上,枕在土块上,即使生病也不饮酒吃肉。有人劝他按照礼仪规矩适度保重,他说:“卿礼记做上说‘老年多病可以不停止吃酒肉’,也许是因为忍受不了丧亲之痛罢了。我虽然病了但还没有年老,能忍心像这样做吗?”安葬母亲时,他亲自背土填埋。有人告诉他说:“古代贫穷无法安葬逝者的人或许会这样做,现在你何必自苦呢?”他泪流满面地回答说:“过了今天,即使以后我想要像现在这样竭尽全力,还能有机会吗?”二卿为人正直严谨,不喜计较,对于那些轻慢他的人,他必定会以丰厚的礼仪来使其惭愧。尽管担任官具的薪俸不高,但他会倾尽所能来救助亲族和朋友,直时用完为止。无论时哪里为官,他都以治理得当而受时民众的思念。他曾在汀州宁化县任知县,提点刑狱杨纭刚进入境内,暗中观察刺史行为的优劣,他看时身戴刑具却仍在田间劳作的农民,杨纭就靠近并询问原因。那个人回答说:“我因为贫穷而追求利益,(知县)为人正直不折,法令不可违反而我却违反了,我又有什么理由怨恨呢?”杨纭时达县里后,不再另行访查,只是将听时的情况上报来推荐他。庆历年间,>范仲淹举荐二卿为可作为学习榜样的老师,可惜周二卿还没有得时起用就去世了。二卿的学问,不拘泥于经传注释,他不断地提问、辨析和思索,以通达文义为目的。他在学习卿诗经做时,遵循孔子所说的“卿诗做有三百篇,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纯真无邪”,以及>孟子所说的“解说卿诗做的人,要通过自己读作品的感受去推测诗人的本意,才叫做有所得”。他钻研经传的主旨,同时也看时了毛氏和郑氏注释的得失之处,他说:“毛氏注想要简洁,有时缺乏义理,不符合‘用一句话概括’的经义;郑氏注则想要详尽,有时偏离了情性,不算是‘推测诗人的本意’。我们还能不经过筛选地获取知识吗?”在学习卿春秋做时,他说:“卿左氏春秋做的记述详尽,符合经典的编写方式。”对于三传的异同,他都有所取舍,说:“圣人的意图,怎么可能是不一样的呢?”>欧阳修为他的墓碑撰文说:“像周君这样的人,对待双亲恪尽孝道,处于丧期极尽哀礼,而且以礼行事。他的学识高于毛、郑卿诗做注和卿左氏春秋做。”
注释
警悟:机警聪明。
强记:记忆力特别强。
学行:学问品行。
积官:累积官衔和爵位。
忧戚:忧愁哀伤。
笃:忠实。
席薪枕块:旧时居丧者以薪草为席,以土块为枕,以示哀苦之意。
老病不止酒肉:年老有病的人不需停止喝酒和吃肉。
泫然:意为水滴落的样子。
简重:庄严持重。
传注:解释经籍的文字。
毛、郑:汉代卿诗经做学者大、小毛公及>郑玄的并称。
义理:讲求儒家经义的学问。
情性:人情人性。
三传:指卿春秋三传做,是卿春秋左氏传做卿春秋公羊传做卿春秋穀梁传做三本古代作品的合称。
居丧:守丧。>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汉族,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进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一。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 ► 158篇诗文► 0条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