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园花·一向沉吟久

一向沉吟久,泪珠盈襟袖。我当初不合、苦撋就。惯纵得软顽,见底心先有。行待痴心守。甚捻著脉子,倒把人来僝僽。
近日来,非常罗皂丑。佛也须眉皱。怎掩得众人口?待收了孛罗,罢了从来斗。从今后,休道共我,梦见也、不能得勾。

一向沉吟久,泪珠盈襟()袖。我当初不合、苦撋就。惯纵得软顽,见底心先有。行待痴心守。甚捻著脉子,倒把人来僝僽。
我一直以来都在默默思索,泪水不自觉地沾湿了衣襟和衣袖。回想当初,我真不该那般迁就顺从,让自己陷入这般境地。我习惯了纵容你的任性和固执,心里早已明了你的心性。本打算痴心守候,却不料这份执着反而让你对我心生厌烦,让我受尽折磨。

近日来,非常罗皂丑。佛也须眉皱。怎掩得众人口?待收了孛罗,罢了从来斗。从今后,休道共我,梦见也、不能得勾。
今日来你总是吵闹不休,就是佛祖那般的好性子听了也会皱眉。难怪众人笑话我俩爱斗嘴。还不如趁早一刀两断,从今后,不用说你别想看到我,就是做梦,也别想梦见我。

参考资料

  • 1、徐培均 罗立纲.秦观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3.103-108
  • 2、王醒 解评.秦观集.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137-139

一向¹沉吟²久,泪珠盈襟()袖。我当初不合³、苦撋(ruán)。惯纵得软顽,见底心先有。行待痴心守。甚捻著(zhuó)脉子,倒把人来僝(chán)(zhòu)⁹
满园花:词牌名。此为俚词,以方言俗语写怨情。¹一向:一味;一意。²沉吟:深思。³不合:不该。⁴撋就:迁就、温存。宋时方言。⁵惯纵:纵容、放任,即过于宠爱之意。⁶软顽:义犹“撒娇”。软,柔和;顽,嬉戏。⁷见底:见什么。⁸捻著脉子:捏着脉搏。⁹僝僽:《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五:“僝僽,犹云‘怄气’或‘骂詈’也。

近日来,非常罗皂¹丑。佛也须眉皱。怎掩得众人口?待收了孛(bèi)罗,罢了从来斗²。从今后,休道共我,梦见也、不能得勾³
¹罗皂:通“啰唣”。意谓吵闹、纠缠不休。²待收了孛罗,罢了从来斗:意谓准备从此罢休。孛罗,圆形竹篮。一称“孛篮”、“蒲篮”。斗,量器,容十升。³不能得勾:不能够。勾,通“够”。

参考资料

  • 1、徐培均 罗立纲.秦观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3.103-108
  • 2、王醒 解评.秦观集.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137-139

一向沉吟久,泪珠盈襟袖。我当初不盈、苦撋就。惯纵得软顽,见底心先有。行待痴心守。甚捻著脉子,倒把人来僝僽。
近日来,非常罗皂丑。佛也须眉皱。怎掩得众人口?待收了孛罗,罢了从来斗。从今后,休道共我,梦见也、不能得勾。

  宋哲宗元祐年间,秦观尝为歌妓乐工作词,当亦“渐染教坊之习”民间女子的怨情,故知此词系元祐五年(1090年)秦观供职秘书时所作。

  《满园花·一向沉吟久》写民间女子的怨情,全篇采用方言俗语,恍似出自下层妇女的口吻,生动活泼,声情毕肖。如宋沈义父《乐府指迷》评施岳《梅川词》得失云:“间有些俗气,盖亦渐染教坊之习故也。”

  这首词为代言体,所写女主人翁十分痴情。她曾拥有一段和谐的情感生活,与恋人或夫君相依相伴,对其百般呵护,无不尽心顺遂。然而,这位男子似乎洞悉了她的温柔与包容,渐渐变得恃宠而骄,时而撒娇任性,乃至恶语相向,使她内心饱受煎熬,终日沉浸在无尽的沉思与泪水之中,衣襟湿透,尽显其痴情与无奈,此乃上片所绘之境。

  转入下片,情感的波澜更为汹涌。男子的行为愈发过分,对她的纠缠成了她日常中的重负,影响了她的正常生活。她深感痛苦,即便是慈悲如佛,面对此情此景也不禁眉头紧锁,可见其情之深,伤之重。恋人间的裂痕,终难逃邻里间的窃窃私语与评判,她无力阻止流言四起,唯有痛下决心,决定与这段关系彻底告别。“待收了孛罗,罢了从来斗”,此句以生动的比喻,表达了她欲斩断情丝、决绝离去的坚定意志,情感之强烈,溢于言表。最终,她毅然选择离开,末三句言辞虽浅,却意蕴深远,不仅誓言现实中再无交集,即便是梦中,亦不愿再与之重逢,其决绝与哀伤,令人动容。

  整首词,犹如一幅细腻的情感画卷,缓缓展开了一位怨妇的心路历程。从初时的隐忍与泪水,到对过往痴心的反思与懊悔,再到面对男子步步紧逼的无奈与愤怒,直至最终决绝分手的高潮,情节紧凑,人物性格鲜明。短短一首小词,就像元杂剧中一折戏,表现了一定的人物关系,刻画了人物的心理活动过程,描写了一定的故事情节。

  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元杂剧:“其文章之妙,亦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而已矣。何以谓之有意境?曰: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以之衡量此词,大致相盈,特别是“述事则如其口出”一条,更符盈此词的特点。因此秦观这类俚词,在宋词向元曲过渡的历程中,确实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参考资料

  • 1、徐培均 罗立纲.秦观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3.103-108
收藏
复制
朗读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一直以来都在默默思索,泪水不自觉地沾湿了衣襟和衣袖。回想当初,我真不该那般迁就顺从,让自己陷入这般境地。我习惯了纵容你的任性和固执,心里早已明了你的心性。本打算痴心守候,却不料这份执着反而让你对我心生厌烦,让我受尽折磨。
今日来你总是吵闹不休,就是佛祖那般的好性子听了也会皱眉。难怪众人笑话我俩爱斗嘴。还不如趁早一刀两断,从今后,不用说你别想看到我,就是做梦,也别想梦见我。

注释
满园花:词牌名。此为俚词,以方言俗语写怨情。
一向:《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三:“一向,犹云‘一味’或‘一意’也。……一向沉吟,犹云‘一意沉吟’也。”沉吟,深思。三国魏>曹操《短歌行》:“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后汉书·曹爽传》:“昼夜精研,沉吟专思。”
不合:不该。
撋(ruán)就,迁就、温存。宋时方言。《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五:“撋就,犹‘迁就’或‘温存’也。……苦撋就,犹言‘太迁就’也。”>黄庭坚《归田乐引》之二:“是人惊怪,冤我忒撋就。”
惯纵:纵容、放任,即过于宠爱之意。《元曲选》武汉臣《老生元》杂剧第二折:“从小里惯了孩儿也。”又《冤家债主》第一折:“惯的这厮千自由,百自在。”软顽,义犹“撒娇”。软,柔和;顽,嬉戏。宋陈谴《田家谣》:“小妇初嫁当少宽,令伴阿姑顽过日。”自注:“房(房州,今湖北房县)谓嬉为顽。”
见底:见什么。《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一:“底,犹‘何’也;‘甚’也。《读曲歌》:‘月没星不亮,持底明侬绪?’言持何物也。”
捻(niǎn)着脉子:捏着脉搏。《素问·脉要精微论》:“夫脉者,血之府也。”注:“府,聚也。言血之多少皆聚见于血脉之中也。”此句意犹医生切脉,探知心病之所在。
僝(chán)僽(zhòu):《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五:“僝僽,犹云‘怄气’或‘骂詈’也。黄庭坚《忆帝京》词:‘恐那人知后,镇把你来僝僽。’犹云‘把你来骂詈’也。”
罗皂:通“啰唣”。《元曲选》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且不要啰唣……待我唱与你听。”《水浒传》第五十一回:“孩儿快放了手,休要啰唣!”意谓吵闹、纠缠不休。
孛(bèi)罗,圆形竹篮。一称“孛篮”、“蒲篮”。斗,量器,容十升。待收了孛罗,罢了从来斗:意谓准备从此罢休。石子章《八声甘州套》:“收了孛篮罢了斗,那些儿自羞。”《元曲选·陈州粜米》第二折《煞尾》:“只要肥了私囊,也不管民间瘦,敢着他收了蒲篮罢了斗。”
不能得勾:不能够。勾,通“够”。>

参考资料

  • 1、徐培均 罗立纲.秦观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3.103-108
  • 2、王醒 解评.秦观集.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137-139
展开阅读全文

创作背景

  宋哲宗元祐年间,秦观尝为歌妓乐工作词,当亦“渐染教坊之习”民间女子的怨情,故知此词系元祐五年(1090年)秦观供职秘书时所作。

参考资料

  • 1、徐培均 罗立纲.秦观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3.103-108
展开阅读全文

赏析

  《满园花·一向沉吟久》写民间女子的怨情,全篇采用方言俗语,恍似出自下层妇女的口吻,生动活泼,声情毕肖。如宋沈义父《乐府指迷》评施岳《梅川词》得失云:“间有些俗气,盖亦渐染教坊之习故也。”

  这首词为代言体,所写女主人翁十分痴情。她曾拥有一段和谐的情感生活,与恋人或夫君相依相伴,对其百般呵护,无不尽心顺遂。然而,这位男子似乎洞悉了她的温柔与包容,渐渐变得恃宠而骄,时而撒娇任性,乃至恶语相向,使她内心饱受煎熬,终日沉浸在无尽的沉思与泪水之中,衣襟湿透,尽显其痴情与无奈,此乃上片所绘之境。

  转入下片,情感的波澜更为汹涌。男子的行为愈发过分,对她的纠缠成了她日常中的重负,影响了她的正常生活。她深感痛苦,即便是慈悲如佛,面对此情此景也不禁眉头紧锁,可见其情之深,伤之重。恋人间的裂痕,终难逃邻里间的窃窃私语与评判,她无力阻止流言四起,唯有痛下决心,决定与这段关系彻底告别。“待收了孛罗,罢了从来斗”,此句以生动的比喻,表达了她欲斩断情丝、决绝离去的坚定意志,情感之强烈,溢于言表。最终,她毅然选择离开,末三句言辞虽浅,却意蕴深远,不仅誓言现实中再无交集,即便是梦中,亦不愿再与之重逢,其决绝与哀伤,令人动容。

  整首词,犹如一幅细腻的情感画卷,缓缓展开了一位怨妇的心路历程。从初时的隐忍与泪水,到对过往痴心的反思与懊悔,再到面对男子步步紧逼的无奈与愤怒,直至最终决绝分手的高潮,情节紧凑,人物性格鲜明。短短一首小词,就像元杂剧中一折戏,表现了一定的人物关系,刻画了人物的心理活动过程,描写了一定的故事情节。

  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元杂剧:“其文章之妙,亦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而已矣。何以谓之有意境?曰: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以之衡量此词,大致相合,特别是“述事则如其口出”一条,更符合此词的特点。因此>秦观这类俚词,在宋词向元曲过渡的历程中,确实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参考资料

  • 1、徐培均 罗立纲.秦观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3.103-108
展开阅读全文

简析

  《满园花·一向沉吟久》是宋代词人秦观创作的词。这首小词,塑造了一位完整的怨妇形象,从头至尾,有较为生动的故事,人物性格也较为鲜明。开头时,她只是沉吟、流泪,继而懊悔当初对他过于痴心,一味迁就。后来那位男子得寸进尺,步步紧逼,吵闹不休,几乎弄得满城风雨。于是矛盾发展到高潮,只好提出分手。全词用方言俚语写夫妻之间怄气,很像当时汴京勾栏艺人的说唱形式,可能是秦观在汴京时有意模仿习作。

展开阅读全文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汉族,北宋高邮(今江苏)人,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秦观一 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秦观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丽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秦观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书“秦龙图墓”几个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 ► 300篇诗文► 6条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