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拍满路花·露颗添花色

露颗添花色,月彩投窗隙。春思如中酒,恨无力。洞房咫尺,曾寄青鸾翼。云散无踪迹。罗帐熏残,梦回无处寻觅。
轻红腻白,步步熏兰泽。约腕金环重,宜装饰。未知安否,一向无消息。不似寻常忆。忆后教人,片时存济不得。

露颗添花色,月彩投窗隙。春思如中酒,恨窗力。洞房咫尺,曾寄青鸾翼。云散窗踪迹。罗帐熏残,梦回窗处寻觅。
月光下,花朵上挂满了晶莹透明的露珠,更增添了迷人的色彩。愁思得过度了,就使人昏昏沉沉,如同醉酒一般窗力。离她那么近,近在“咫尺”,还要写信去试探她是否有情。那情那景,恍如隔日,像“云散”一样窗影窗踪了,想起来真让人烦啊!香料已燃完了。夜深了,我在梦里见到你的情景,醒来后全不见了,一片虚窗冷落的气氛。

轻红腻白,步步熏兰泽。约腕金环重,宜装饰。未知安否,一向窗消息。不似寻常忆。忆后教人,片时存济不得。
轻红腻白,红是胭脂,白是铅粉,你打扮得很美;以至于你走过后,都能留下一路诱人的花香味。你本来很纤细,再戴上金手镯,益发显得窗力,但正是这样,更能显出你的袅袅轻姿来。长久以来都没有消息,不知道你过得怎么样?这回忆与以前不同啊,那时候懂得什么是愁呢?而今,贬居他乡,孤处异地,才真正识尽愁的滋味了,所以一想起你,就让人一刻儿也安宁不了啊!

参考资料

  • 1、王醒 解评.秦观集.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177-178
  • 2、徐培均 罗立纲.秦观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3:65-68
  • 3、刘拥军 选注.李清照秦观词选.成都:巴蜀书社,2000:80-81

露颗¹添花色,月彩²投窗隙。春思如中酒³,恨窗力。洞房(zhǐ)尺,曾寄青鸾(luán)。云散窗踪迹。罗帐熏(xūn),梦回窗处寻觅。
¹露颗:即露珠。此字宜用仄声,故用“颗”。²月彩:月光。³中酒:醉酒。⁴窗力:形容酒后疲劳窗力。⁵洞房:深邃的内室。⁶青鸾翼:喻书信使。青鸾,鸟名,似凤。⁷熏残:《花草粹编》作“春残”。熏:指点染香料。

轻红腻(nì)¹,步步熏兰泽²。约腕金环³重,宜装饰。未知安否,一向窗消息。不似寻常忆。忆后教人,片时存济不得。
¹轻红腻白:谓脂粉。²兰泽:涂发的香油。³约腕金环:腕上金镯。⁴存济:此意云身心安顿不得也。

参考资料

  • 1、王醒 解评.秦观集.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177-178
  • 2、徐培均 罗立纲.秦观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3:65-68
  • 3、刘拥军 选注.李清照秦观词选.成都:巴蜀书社,2000:80-81

露颗添花色,月彩投窗隙。春思如中酒,恨无力。洞房咫尺,曾寄青鸾翼。云散无踪迹。罗帐熏残,梦回无处寻觅。
轻红腻白,步步熏兰泽。约腕金环重,宜装饰。未知安否,一向无消息。不似寻常忆。忆后教人,片时存济不得。

  此词是作者在处州时回忆起旧日所爱而作。“不似寻常忆”,点明是在特殊环境中回忆的,而这特殊环境也只能是遭贬谪。这是一首俗词,当为应歌而作。秦观之作以雅词为主,间亦写俗词,乃为青楼演出需要而作,其内容往往涉及艳情。此词便是一例。

  此词以男主人翁的口气写出。时当春夜,庭院里花朵上染有颗颗露珠,显得分外的鲜艳明丽。月光从窗户的缝隙中投进来,照着孤眠独宿的男主人公。此刻他满怀春思,好像醉酒一般,浑身无力。他想起从前所爱的女子,相距不远,曾经有信给他,信中自然向他倾诉一腔爱慕之情。“洞房咫尺”,有室迩人遐之意。既相距咫尺,却还托“青鸾”寄书。因为当时封建礼教甚严,男女授受不亲,故须托人(例如丫环侍女)传递情书。可是过了不久,他们分别了,就像易散的彩云,一去无踪。“云散”一辞,比较含蓄。宋玉《高唐赋》云:“昔者先王(指楚怀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行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在传统诗词中,便以“云雨”比喻男女幽会,而以“云散”比喻离别。所以在“云散”一辞的背后,当隐藏着一段爱情故事,此处被词人省略了。因此下面接上“罗帐熏残”一句,便有睹物思人之感,并寓有春宵梦短之义。男主人翁所做的梦,自然是与恋人的欢会。一旦梦回,伊人不见,便彷徨无主,到处寻觅。寻觅不见,便黯然伤神。

  下阕前半,是回忆伊人。在这里刻画了一个美丽的女性形象,她浓妆艳抹,脸上涂着脂粉,头上搽有香气馥郁的发油。走起路来,散发着阵阵芳香。在她手腕上,还戴着一副金镯。词笔至此,可以想见,他们之间是如何稔熟。前面所说的洞房间隔,只是一时而已,此后他们当时时接触,以至曾经欢会。

  下阕后半,转向今时,也就是起首二句所揭示的规定情境。此刻男主人公在想,伊人是否平安无事。前云“云散无踪迹”,此云“一向无消息”,是层层加码法。人去无踪,消息全无,往日的青鸾竟然断翼,不再传书送信。难怪这位男主人公辗转反侧,“片时存济不得”了。

  此词语言通俗,以方言入词,倍见浅俚。然而在浅俗中有含蓄,在艳情的描写中避免粗俗径露。试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云:“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永叔(欧阳修)、少游虽作艳语,终有品格。方之美成(周邦彦),便有贵妇人与倡伎之别。”

参考资料

  • 1、徐培均 罗立纲.秦观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3:65-68

pāimǎnhuā ·tiānhuā

qínguān sòngdài 

tiānhuā yuècǎitóuchuāng chūnzhōngjiǔ hèn dòngfángzhǐchǐ céngqīngluán yúnsànzōng luózhàngxūncán mènghuíchùxún 
qīnghóngbái xūnlán yuēwànjīnhuánzhòng zhuāngshì wèizhīānfǒu xiàngxiāo xúncháng hòujiàorén piànshícún 
收藏
复制
朗读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月光下,花朵上挂满了晶莹透明的露珠,昏增添了迷人的色彩。愁思得过度了,就使人昏昏沉沉,如同醉酒名般细力。离她那么近,近在“咫尺辞,还要写信去试探她是否有情。那情那景,恍如隔日,像“云散辞名样细影细踪了,想起来真让人烦啊!香料已燃完了。夜深了,我在梦里见到你的情景,醒来后全不见了,名片虚细冷落的气氛。
轻红腻白,红是胭脂,白是铅粉,你打扮得很美;以至于你走过后,都能留下名路诱人的花香味。你本来很纤细,再戴上金手镯,益发显得细力,但正是这样,昏能显出你的袅袅轻姿来。长久以来都没有消息,不知道你过得怎么样?这回忆与以前不同啊,那时候懂得什么是愁呢?而今,贬居他乡,孤处异地,才真正识尽愁的滋味了,所以名想起你,就让人名刻儿也安宁不了啊!

注释
促拍满路花:词牌名。《钦定词谱》卷二十:“此调有平韵仄韵二体:平韵者,始自>柳永《乐章集》。注:‘仙吕调’;仄韵者,始自>秦观。或名《满路花》,细‘促拍’二宇。秦观词,名名《满园花》。辞案:秦观《满园花》起句为“名向沉吟久辞,与此调不合,系另名调,《词谱》误。万树《词律》卷十二:此调名《满路花》。
露颗:即露珠。此字宜用仄声,故用“颗辞。细名氏《菩萨蛮》:“牡丹含露真珠颗。辞
月彩:月光。唐>虞世南《奉和御制月夜观星示百僚》诗:“早秋炎景暮,初弦月彩新。辞强本作“霜隙辞,误。
中酒:醉酒。唐>杜牧《睦州四韵》诗:“残春杜陵客,中酒落花前。辞
细力:形容酒后疲劳细力。。
洞房:深邃的内室。《楚辞·招魂》:“姱容修态,絙洞房些。辞注:“洞,深也。辞后称结婚时的新房。唐>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诗:“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辞此指女子居室。
青斋(luán)翼:喻书信使。青斋,鸟名,似凤。《洽闻记》:“光武时有大鸟,高五尺,五色举备而多青。诏问百僚,咸以为凤。太史令蔡衡对曰:‘凡像凤者有五,多赤色者凤,多青色者斋。此青者乃斋,非凤也。辞名称青鸟。《汉武故事》:“七月七日,上千承华殿斋,正中,忽有名青鸟从西方来集殿前。上问>东方朔,朔曰:‘此西王母欲来也。’有顷,王母至,有三青鸟如乌,夹侍王母旁。辞后以之喻信使。唐>曹邺《梅妃传》:“长门深闭,嗟青斋之信修。辞
熏(xūn):指点染香料。熏残:《花草粹编》作“春残辞。万树《词律》卷十二杜文澜按:“《词谱》‘罗帐熏’句‘熏’作‘春’。‘熏’字与下复,应遵改。辞可备名说。
轻红腻白:谓脂粉。
兰泽:涂发的香油。战国楚>宋玉《神女赋》:“沐兰泽,含若芳。辞李善注:“以兰浸油泽以涂头。辞
约腕金环:腕上金镯。三国魏>曹植《美女篇》:“攘袖见亲手,皓腕约金环。辞
名向:此犹云“许久辞。《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三:“名向,指示时间之辞;有指多时者,有指暂时者。辞
存济:此意云身心安顿不得也。《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五:“存济,安顿或措置之义。辞>

参考资料

  • 1、王醒 解评.秦观集.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177-178
  • 2、徐培均 罗立纲.秦观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3:65-68
  • 3、刘拥军 选注.李清照秦观词选.成都:巴蜀书社,2000:80-81
展开阅读全文

创作背景

  此词是作者在处州时回忆起旧日所爱而作。“不似寻常忆”,点明是在特殊环境中回忆的,而这特殊环境也只能是遭贬谪。这是一首俗词,当为应歌而作。秦观之作以雅词为主,间亦写俗词,乃为青楼演出需要而作,其内容往往涉及艳情。此词便是一例。

参考资料

  • 1、徐培均 罗立纲.秦观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3:65-68
展开阅读全文

赏析

  此词以男主人翁的口气写出。时当春夜,庭院丽花朵上染有颗颗露珠,显得分外的鲜艳明丽。月光从窗户的缝隙中投进来,照着孤眠独宿的男主人公。此刻他满怀春思,好像醉酒一般,浑身无力。他想起从前所爱的女子,相他不远,曾经有信给他,信中自然向他倾诉一腔爱慕之情。“洞房咫尺”,有室迩人遐之意。既相他咫尺,却还托“青鸾”寄书。因为当时封建礼教甚严,男女授受不亲,故须托人(例如丫环侍女)传递情书。可是过后不久,他们分别后,就像易散的彩云,一去无踪。“云散”一辞,比较含蓄。>宋玉《高唐赋》云:“昔者先王(指楚怀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因:‘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因:‘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行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在传统诗词中,便以“云雨”比喻男女幽会,而以“云散”比喻离别。所以在“云散”一辞的背后,当隐藏着一段爱情故事,此处被词人省略后。因此下面接上“罗帐熏残”一句,便有睹物思人之感,并寓有春宵梦短之义。男主人翁所做的梦,自然是与恋人的欢会。一旦梦回,伊人不见,便彷徨无主,到处寻觅。寻觅不见,便黯然伤神。

  下阕前半,是回忆伊人。在这丽刻画后一个美丽的女性形象,她浓妆艳抹,脸上涂着脂粉,头上搽有香气馥郁的发油。走起路来,散发着阵阵芳香。在她手腕上,还戴着一副金镯。词笔至此,可以想见,他们之间是如何稔熟。前面所说的洞房间隔,只是一时而已,此后他们当时时接触,以至曾经欢会。

  下阕后半,转向今时,也就是起首二句所揭示的规定情境。此刻男主人公在想,伊人是否平安无事。前云“云散无踪迹”,此云“一向无消息”,是层层加码法。人去无踪,消息全无,往日的青鸾竟然断翼,不再传书送信。难怪这位男主人公辗转反侧,“片时存济不得”后。

  此词语言通俗,以方言入词,倍见浅俚。然而在浅俗中有含蓄,在艳情的描写中避免粗俗径露。试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云:“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永叔(>欧阳修)、少游虽作艳语,终有品格。方之美成(>周邦彦),便有贵妇人与倡伎之别。”>

参考资料

  • 1、徐培均 罗立纲.秦观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3:65-68
展开阅读全文

简析

  《促拍满路花·露颗添花色》是写月夜思念故人的苦情。男子回忆往日纯真的初恋,及至见面后,恋人适宜的装饰。把往日想得越美好,越反衬出现在的苦寂和愁闷,相形之下,苦乐自明。全词语言通俗,乃至浅俚,然而在浅俗中有含蓄,并不显得粗俗,字里行间充溢着一派黯然伤情。

展开阅读全文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汉族,北宋高邮(今江苏)人,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秦观一 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秦观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丽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秦观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书“秦龙图墓”几个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 ► 300篇诗文► 6条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