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子中秋记游

  佳节也,胜境也,四方之名流也,三者合,非偶然也。以不偶然之事,而偶然得之,乐也。乐过而虑其忘,则必假文字以存之,古之人皆然。

  乾隆戊子中秋,姑苏唐眉岑挈其儿主随园,数烹饪之能,于烝彘首也尤,且曰:“兹物难独噉,就办治,顾安得客?”余曰:“姑置具,客来当有不速者。”已而泾邑翟进士云九至。亡何,真州尤贡父至。又顷之,南郊陈古渔至,日犹未昳。眉岑曰:“予四人皆他乡,未揽金陵胜,盍小游乎?”三人者喜,纳屦起,趋趋以数,而不知眉岑之欲饥客以柔其口也。

  从园南穿篱出,至小龙窝,双峰夹长溪,桃麻铺芬。一渔者来,道客登大仓山,见西南角烂银坌涌,曰:“此江也。”江中帆樯如月中桂影,不可辨。沿山而东至蛤蟆石,高壤穹然。金陵全局下浮,曰谢公墩也。余久居金陵,屡见人指墩处,皆不若兹之旷且周。窃念墩不过土一抔耳,能使公有遗世之想,必此是耶。就使非是,而公九原有灵,亦必不舍此而之他也。从蛾眉岭登永庆寺亭,则日已落,苍烟四生,望随园楼台,如障轻容纱,参错掩映,又如取镜照影,自喜其美。方知不从其外观之,竟不知居其中者之若何乐也。

  还园,月大明,羹定酒良,彘首如泥,客皆甘而不能绝于口以醉。席间各分八题,以记属予。嘻!余过来五十三中秋矣,幼时不能记,长大后无可记。今以一彘首故,得与群贤披烟云,辨古迹,遂历历然若真可记者。然则人生百年,无岁不逢节,无境不逢人,而其间可记者几何也!余又以是执笔而悲也。

  佳节也,胜境也,四方之名流也,三者合,非偶然也。以不偶然之事,而偶然得之,乐也。乐过而虑其忘,则必假文字以存之,古之人皆然。
  佳节、胜景、四方的名流,三件事合在一起,不是偶然的事。不偶然的事能偶然得到,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欢乐过后担心这些美好时光会遗忘,就必然用文字写下来保存它,古代人都是这样的。

  乾隆戊子中秋,姑苏唐眉岑挈其儿主随园,数烹饪之能,于烝彘首也尤,且曰:“兹物难独噉,就办治,顾安得客?”余曰:“姑置具,客来当有不速者。”已而泾邑翟进士云九至。亡何,真州尤贡父至。又顷之,南郊陈古渔至,日犹未昳。眉岑曰:“予四人皆他乡,未揽金陵胜,盍小游乎?”三人者喜,纳屦起,趋趋以数,而不知眉岑之欲饥客以柔其口也。
  乾隆戊子年中秋节,苏州唐眉岑带着他儿子住在随园,数次向我说道他的烹调本领,以蒸猪头为最好,又说:“这东西难以独吃,如现在做好,哪里就有客人来?”我说:“先备上食材吧,客人自然会有不请自来的。”没过多久,泾县的进士翟云九就到了。再过一会儿,真州的尤贡父也到了。又过了一会儿,南郊的陈古渔也到了,这时太阳还没落山。眉岑说:“我们四个人都是外地人,没有游览过金陵的胜景,何不出去游玩一下?”其他三人听了都很高兴,穿上鞋子起身,几次显出很急迫的样子,却不知道眉岑是想要让客人饥饿一下以便有好胃口。

  从园南穿篱出,至小龙窝,双峰夹长溪,桃麻铺芬。一渔者来,道客登大仓山,见西南角烂银坌涌,曰:“此江也。”江中帆樯如月中桂影,不可辨。沿山而东至蛤蟆石,高壤穹然。金陵全局下浮,曰谢公墩也。余久居金陵,屡见人指墩处,皆不若兹之旷且周。窃念墩不过土一抔耳,能使公有遗世之想,必此是耶。就使非是,而公九原有灵,亦必不舍此而之他也。从蛾眉岭登永庆寺亭,则日已落,苍烟四生,望随园楼台,如障轻容纱,参错掩映,又如取镜照影,自喜其美。方知不从其外观之,竟不知居其中者之若何乐也。
  我们从随园的南边穿过篱笆而出,抵达小龙窝。那里两座山峰夹着一条长长的溪流,桃树和麻叶树的花朵竞相开放,芬芳四溢。来了一个渔夫,领着客人登上大仓山,见西南角上银白闪光水浪汹涌,渔夫说:“这是长江。”江中的帆船,看起来就像月宫中的桂树影,模糊难辨。沿着山向东到蛤蟆石,高山像帐篷顶一样中间高四面低。从那里俯瞰,整个金陵都漂浮正在脚下,渔夫说这是谢公墩。我久居金陵,多次见人指点谢公墩的位置,但都不如这里旷大,四面都可以看到。心想谢公墩不过是一堆土罢了,能够使谢公产生出世思想的,必定是这儿了!就算这里不是真正的谢公墩,谢公在九泉之下若有灵,也必然不会舍弃这里而到别处去。从蛾眉岭登上永庆寺的亭子,太阳已经落山,四处升起了晚霞,看随园的楼台,像罩上了一层轻轻的面纱,高低远近似隐似现,又像用镜子自照,喜爱自己的俊美。这才知道不从外面观看,竟然不知道住在里面是多么快乐。

  还园,月大明,羹定酒良,彘首如泥,客皆甘而不能绝于口以醉。席间各分八题,以记属予。嘻!余过来五十三中秋矣,幼时不能记,长大后无可记。今以一彘首故,得与群贤披烟云,辨古迹,遂历历然若真可记者。然则人生百年,无岁不逢节,无境不逢人,而其间可记者几何也!余又以是执笔而悲也。
  回到随园时,月亮格外明亮,月亮大放光明,肉已熟酒又醇,猪头肉软烂如泥,客人都觉得味道好而吃个不停,直到喝醉。酒席上分八个题目各作诗文,叫我做记。嘻! 我过了五十三个中秋节,年幼时的情景不记得,长大后也没有什么值得记忆的。如今因为一个猪头的缘故,能和众贤才游赏胜景,辨识古迹,于是清清楚楚好像真值得记下来。然而人生百年,没有一年不逢节日,没有一处不遇到人,这中间真值得记的有多少呢!因为这个缘故,我握着笔又感到很悲哀。

  佳节也,胜境也,四方之名流也,三者合,非偶然也。以不偶然之事,而偶然得之,乐也。乐过而虑其忘,则必假文字以存之,古之人皆然。

  乾隆戊子中秋,姑苏¹唐眉岑挈(qiè)其儿主随园,数烹饪之能,于烝²(zhì)首也尤,且曰:“兹物难独噉(dàn)³,就办治,顾安得客?”余曰:“姑置具,客来当有不速者。”已而泾邑翟进士云九至。亡何,真州尤贡父至。又顷之,南郊陈古渔至,日犹未昳(dié)。眉岑曰:“予四人皆他乡,未揽金陵胜,盍小游乎?”三人者喜,纳屦(jù)起,趋趋以数,而不知眉岑之欲饥客以柔其口也。
  ¹姑苏:今江苏苏州市。²烝:同“蒸”,一种烹调方法。³噉:同“啖”,吃。⁴昳:午后太阳偏斜,指午后。

  从园南穿篱出,至小龙窝,双峰夹长溪,桃麻铺芬。一渔者来,道客登大仓山,见西南角烂银坌(bèn)涌,曰:“此江也。”江中帆樯如月中桂影,不可辨。沿山而东至蛤蟆石,高壤穹(qióng)然。金陵全局下浮,曰谢公墩¹也。余久居金陵,屡见人指墩处,皆不若兹之旷且周。窃念墩不过土一抔耳,能使公有遗世之想,必此是耶。就使非是,而公九原有灵,亦必不舍此而之他也。从蛾眉岭登永庆寺亭,则日已落,苍烟四生,望随园楼台,如障轻容纱,参错掩映,又如取镜照影,自喜其美。方知不从其外观之,竟不知居其中者之若何乐也。
  ¹谢公墩:山名,因晋代谢安而得名。

  还园,月大明,羹定¹酒良,彘首如泥,客皆甘而不能绝于口以醉。席间各分八题,以记属予。嘻!余过来五十三中秋矣,幼时不能记,长大后无可记。今以一彘首故,得与群贤披烟云,辨古迹,遂历历然若真可记者。然则人生百年,无岁不逢节,无境不逢人,而其间可记者几何也!余又以是执笔而悲也。
  ¹羹定:肉熟。

收藏
复制
朗读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佳节、胜景、四方的名流,三件事合在一起,不是偶然的事。不偶然的事能偶然得到,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欢乐过后担心这些美好时光会遗忘,就必然用文字写下来保存它,古代人都是这样的。

  乾隆戊子年中秋节,苏州唐眉岑带着他儿子住在随园,数次向我说道他的烹调本领,以蒸猪头为最好,又说:“这东西难以独吃,如现在做好,哪里就有客人来?”我说:“先备上食材吧,客人自然会有不请自来的。”没过多久,泾县的进士翟云九就到了。再过一会儿,真州的尤贡父也到了。又过了一会儿,南郊的陈古渔也到了,这时太阳还没落山。眉岑说:“我们四个人都是外地人,没有游览过金陵的胜景,何不出去游玩一下?”其他三人听了都很高兴,穿上鞋子起身,几次显出很急迫的样子,却不知道眉岑是想要让客人饥饿一下以便有好胃口。

  我们从随园的南边穿过篱笆而出,抵达小龙窝。那里两座山峰夹着一条长长的溪流,桃树和麻叶树的花朵竞相开放,芬芳四溢。来了一个渔夫,领着客人登上大仓山,见西南角上银白闪光水浪汹涌,渔夫说:“这是长江。”江中的帆船,看起来就像月宫中的桂树影,模糊难辨。沿着山向东到蛤蟆石,高山像帐篷顶一样中间高四面低。从那里俯瞰,整个金陵都漂浮正在脚下,渔夫说这是谢公墩。我久居金陵,多次见人指点谢公墩的位置,但都不如这里旷大,四面都可以看到。心想谢公墩不过是一堆土罢了,能够使谢公产生出世思想的,必定是这儿了!就算这里不是真正的谢公墩,谢公在九泉之下若有灵,也必然不会舍弃这里而到别处去。从蛾眉岭登上永庆寺的亭子,太阳已经落山,四处升起了晚霞,看随园的楼台,像罩上了一层轻轻的面纱,高低远近似隐似现,又像用镜子自照,喜爱自己的俊美。这才知道不从外面观看,竟然不知道住在里面是多么快乐。

  回到随园时,月亮格外明亮,月亮大放光明,肉已熟酒又醇,猪头肉软烂如泥,客人都觉得味道好而吃个不停,直到喝醉。酒席上分八个题目各作诗文,叫我做记。嘻! 我过了五十三个中秋节,年幼时的情景不记得,长大后也没有什么值得记忆的。如今因为一个猪头的缘故,能和众贤才游赏胜景,辨识古迹,于是清清楚楚好像真值得记下来。然而人生百年,没有一年不逢节日,没有一处不遇到人,这中间真值得记的有多少呢!因为这个缘故,我握着笔又感到很悲哀。

注释
姑苏:今江苏苏州市。
烝:同“蒸”,一种烹调方法。
噉:同“啖”,吃。
昳(dié):午后太阳偏斜,指午后。
谢公墩:山名,因晋代>谢安而得名。
羹定:肉熟。>

展开阅读全文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在江宁小仓山下筑筑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 ► 157篇诗文► 1条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