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石梁观瀑布

天风肃肃衣裳飘,人声渐小滩声骄。
知是天台古石桥。
一龙独跨山之凹,高耸脊背横伸腰,
其下嵌空走怒涛。
涛水来从华顶遥,分为左右瀑两条,
到此收束群流交。
五叠六叠势益高,一落千丈声怒号。
如旗如布如狂蛟,非雷非电非笙匏。
银河飞落青松梢,素车白马云中跑。
势急欲下石阻挠,回澜怒立猛欲跳。
逢逢布鼓雷门敲,水犀军向皋兰鏖,
三千组练挥银刀,四川崖壁齐动摇。
伟哉铜殿造前朝,五百罗汉如相招。
我本钱塘儿弄潮,到此使人意也消,
心花怒开神理超。
高枕龙背持其尻,上视下视行周遭;
其奈冷泠雨溅袍,天风吹人立不牢。
北宫虽勇目已逃,恍如子在齐闻韶。
不图为乐如斯妙,得坐一刻胜千朝。
安得将身化巨鳌,看他万古长滔滔!

天风肃肃衣裳飘,人声渐小滩声骄。
天风呼呼吹得衣裳飘,人声渐小水滩声喧嚣。

知是天台古石桥,一龙独跨山之凹。
心知这是天台古石桥,恰似飞龙独跨在山凹。

高耸脊背横伸腰,其下嵌空走怒涛。
龙背高耸又横伸着腰,下面张开空口奔腾是怒涛。

涛水来从华顶遥,分为左右瀑两条。
水从华顶峰来路途遥,一左一右飞瀑分两条。

到此收束群流交,五叠六叠势益高。
流到此处水流又相交,五叠六叠水势更加高。

一落千丈声怒号,如旗如布如狂蛟。
一落千丈瀑声像怒号,像旗像布又像是狂蛟。

非雷非电非笙匏,银河飞落青松梢。
非雷非电又不像笙匏,就像银河飞落青松梢。

素车白马云中跑,势急欲下石阻挠。
白车白马急急云中跑,水流急下却被石阻挠。

回澜怒立猛欲跳,逢逢布鼓雷门敲。
猛然溅起就像往上跳,咚咚布鼓声向雷门敲。

水犀军向皋兰鏖,三千组练挥银刀。
披甲水军向着皋兰鏖,三千精兵勇猛挥银刀。

四川崖壁齐动摇,伟哉铜殿造前朝。
四面崖壁声声都动摇,壮伟铜殿建造于前朝。

五百罗汉如相招,我本钱塘儿弄潮。
五百罗汉好像把手招,我本钱塘人儿惯弄潮。

到此使人意也消,心花怒开神理超。
到此一观也觉意气消,心花怒放只觉精神高。

高枕龙背持其尻,上视下视行周遭。
高枕龙背抓住龙的尻,上看下看到处走一遭。

其奈冷泠雨溅袍,天风吹人立不牢。
无奈水淋如雨湿我袍,天风劲吹山上站不牢。

北宫虽勇目已逃,恍如子在齐闻韶。
北宫虽勇眼也不敢瞄,恍惚就像孔子在听《韶》。

不图为乐如斯妙,得坐一刻胜千朝。
不料音乐竟是这样妙,坐上一刻胜过一千朝。

安得将身化巨鳌,看他万古长滔滔!
怎样能把自已变巨鳌,看它水流万古长滔滔!

参考资料

  • 1、李灵年,李泽平译注. 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袁枚诗文选译[M]. 成都:巴蜀书社,2011 ,102-106.
  • 2、魏建,徐文军主编. 中国文学 第4册[M].济南:齐鲁书社,2002 ,186.

声风肃肃衣裳飘,人声渐小滩声骄。
石梁:位于声台山上的一座石桥。

知是声台古石桥,一龙独跨山之凹。

高耸脊背横伸腰,其下嵌空¹走怒涛。
¹嵌空:张开空口。

涛水来从华顶¹遥,分为左右瀑两条。
¹华顶:华顶峰,是声台山最高的一座山峰。

到此收束群流交,五叠六叠势益高。

一落千丈声怒号,如旗如布如狂蛟。

非雷非电非笙匏(páo)¹,银河飞落青松梢。
¹笙匏:即笙,古代所称八音之一。

素车白马¹云中跑,势急欲下石阻挠。
¹素车白马:写江涛声势浩大,如素车白马张着帷盖奔驰而来。

回澜怒立猛欲跳,逢逢¹布鼓雷门敲。
¹逢逢:鼓声。

水犀军向皋兰¹鏖,三千组练挥银刀。
¹皋兰:在今甘肃兰州北,此处代指边境。

四川崖壁齐动摇,伟哉铜殿¹造前朝。
¹铜殿:佛寺。

五百罗汉¹如相招,我本钱塘儿弄潮。
¹五百罗汉:佛祖释迦牟尼的五百个常随弟子,拥有佛教最高果位“罗汉”的尊号。

到此使人意也消,心花怒开神理¹超。
¹神理:意识,精神。

高枕龙背持其尻(kāo),上视下视行周遭¹
¹周遭:四周,周围。

其奈冷泠¹雨溅袍,声风²吹人立不牢。
¹泠泠:形容清凉。²声风:高空之风。

北宫¹虽勇目已逃,恍如子在齐闻韶²
¹北宫:古代有勇士,姓北宫,名黝。²韶:传说舜所作乐曲名,后人常以韶乐形容尽善尽美、优美动人的音乐。

不图¹为乐如斯妙,得坐一刻胜千朝。
¹不图:没想到。

安得将身化巨鳌(áo)¹,看他万古长滔滔!
¹巨鳌:传说中的海中大龟。

参考资料

  • 1、李灵年,李泽平译注. 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袁枚诗文选译[M]. 成都:巴蜀书社,2011 ,102-106.
  • 2、魏建,徐文军主编. 中国文学 第4册[M].济南:齐鲁书社,2002 ,186.

天风肃肃衣裳飘,人声渐小滩声骄。
知是天台古石桥,一龙独跨山之凹。
高耸脊背横伸腰,其下嵌空走怒涛。
涛水来从华顶遥,分为左右瀑两条。
到此收束群流交,五叠六叠势益高。
一落千丈声怒号,如旗如布如狂蛟。
非雷非电非笙匏,银河飞落青松梢。
素车白马云中跑,势急欲下石阻挠。
回澜怒立猛欲跳,逢逢布鼓雷门敲。
水犀军向皋兰鏖,三千组练挥银刀。
四川崖壁齐动摇,伟哉铜殿造前朝。
五百罗汉如相招,我本钱塘儿弄潮。
到此使人意也消,心花怒开神理超。
高枕龙背持其尻,上视下视行周遭。
其奈冷泠雨溅袍,天风吹人立不牢。
北宫虽勇目已逃,恍如子在齐闻韶。
不图为乐如斯妙,得坐一刻胜千朝。
安得将身化巨鳌,看他万古长滔滔!

  石梁瀑布是浙江天台山八景之一。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袁枚游历福建、浙江,写了不少歌咏天台山风景的诗歌和游记,这是其中的一首。

  作《到石梁观瀑布》时,袁枚已年过花甲,但诗中一样带着年轻时的激情,从头至尾饱茏笔墨全心投入,又为后人画下一幅令人激动的奇景。由“天风肃肃衣裳飘”的远感,“人声渐小滩声骄”的渐入佳境,到“天风吹人立不牢”的贴近,“安得将身化巨整,看他万古长滔滔”的热切地以身相许,袁枚把兴奋、高昂的精神贯穿全篇,传递给读者。由“我本钱塘儿弄潮”三句,读者可以想见作者平素放达的性格,以此为衬托,石梁瀑布的魅力更具有了震撼力。

  像袁枚的其它写景诗一样,此诗对石梁瀑布也是极力铺陈,调动各种手段状形,幕声,绘色。“一龙独跨山之凹,高耸脊背横伸腰”,将不动的山石模拟为传说中的龙,龙本身就是让人充分发挥想象的图腾动物,像龙一样的石梁更是难以描绘,只觉得水气迷漾的瀑布前似有一条腾云驾雾的飞龙。作者把它写成“势急欲下石阻挠,回澜怒立猛欲跳”多么像一个急躁火爆的武士。“水犀军向皋兰鏖”“三千组练挥银刀”等句则是将瀑布写成一阵军队白色的战服,挥舞着银刀,冲锋陷阵。把瀑布的气势贯入诗作,幻化出奇异的境界。“非雷非电非笙匏”句还是以“雷”“笙匏”等名词写声,到“逢逢布鼓雷门敲“则直接以象声词入诗,描绘瀑布发出的震耳欲聋的声音。前面的“三千组练”是写瀑布之色,而“银河飞落青松梢”更现出青松映衬下的刺目银白,“素车白马云中跑“不仅一连用三个白形的物体,而且描出一派云水氤氲,画出了急迷狂泻。作者抓住瀑布声之响、色之向、形之狂而多变的特点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塑造出瀑布的形象,声、色、形交错而至,必经一起动用全部感觉器官才能全部接收诗中的信息,才能全面掌握石梁瀑布。袁枚的独特还在于深入其境,抒发个人的感受。尽管那些状景的句句无不带有他热情狂放的色彩,但他还觉得不够。必须有更放肆的语言才能发泄内心如瀑布般奔泻的情感。“高枕龙背持其尻,上视下视行周遭”,在诗的开头,将石梁比作龙,龙跨怒涛之上,其后越写瀑布汹涌,越衬出龙的威严和力量,这里作者竟能“高枕龙背”,缓缓“上视下视”,主人公的形象跃然纸上,经过两层的铺垫,作者的潇洒豪迈不言自明。“北宫虽勇目已逃,恍如子在齐闻解”是最能表现袁枚赏景性格的两句诗。联系前面作者描绘的一系列地动山摇震撼人心,仿佛乾坤将被颠倒的景色,袁枚以为足以让北宫这样一位古代勇士的榜样胆怯得移开目光。而孔子在齐国听到韶乐之后三个月不知肉的鲜美则是人人尽知的温文尔雅的故事,袁枚用孔子沉溺于尽善尽美的雅乐的故事来表现自己对瀑布的欣赏。但两个典故,一孔武,一温良极不相称,袁枚的审美情趣恰在这出奇新巧,以怪逞才。面对瀑布壮景,既有被奇与狂所征服的惊讶,同时又以能容纳如此博大雄浑的襟怀而骄傲,不禁连北宫都讽刺起来,也只有孔老夫子在齐闻韵能写出自己的陶醉之情。

  此诗注重语言、结构等诗的形式,使创作完美无缺。在构篇上,诗人以感情起伏变化为线索,先是闻声,然后远远见形,有了到达瀑布跟前的思想准备;继而被瀑布的雄壮所震惊;接着有战胜一切的自豪,最后是对瀑布的无限赞叹。其间写瀑布又是有分有合,客观的描述和激动的咏叹相结合,时而用“涛水来从华顶遥”,“一落千丈声怒号”等白描的手法,时而又用比喻夸张的排比句,全凭感情所至。袁枚此诗在句式上虽然全部为七字句,但在顿句上下功夫,在两句一顿中,加入三句顿、一句顿,以调节诗的节奏。起篇两句之后,“知是”一句一顿干脆有力,马上又接“一龙独跨”三句和“涛水来从”之句,使景致得以充分表现。“如旗如布”以下全部两句一顿,韵律铿锵,正像瀑布飞泻的紧张,“我本钱塘”三句收束,回复到平缓舒展的调子,使得两句一顿的瀑布气势更为急迫、宏大。另外此诗句句押韵,萧韵一贯到底,像瀑布奔流不歇,又体现作者惊奇、赞叹的神情。

参考资料

  • 1、李灵年,李泽平译注. 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袁枚诗文选译[M]. 成都:巴蜀书社,2011 ,102-106.
  • 2、田军 王洪等主编. 金元明清诗词曲鉴赏辞典[M].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 ,1096-1098.
收藏
复制
朗读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在江宁小仓山下筑筑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 ► 157篇诗文► 1条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