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云激荡月沉海,列宿乱摇风满天。
谁人一声歌子夜,寻声宛转空台榭。
声长声短鸡续鸣,曙色冷光相激射。
络纬啼歇疏梧烟,露华一白凉无边。
在夜色苍茫之际,稀疏的梧桐树上笼罩着迷漾的烟雾,络纬的鸣声时断时续地啼着,一阵阵凉意沁人心肺,白露为霸,寒彻无边的大地。
纤云激荡月沉海,列宿乱摇风满天。
轻云飘荡,明月已沉向海中,满天星宿闪烁,令人感受到阵阵秋风在天际吹拂。
谁人一声歌子夜,寻声宛转空台榭。
在万籁俱寂的秋夜中,络纬的唧唧声已经显得格外清晰,而歌声更是冲破静谧的夜空,回荡在亭台楼榭之间。
声长声短鸡续鸣,曙色冷光相激射。
雄鸡连续不断地报晓,熹微的曙色与清冷的月光交融激射。
参考资料
- 1、宋丽静选注,宋元明清诗选,河北大学出版社,2006.10,第223页
- 2、本社编,元明清诗鉴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12月第1版,第432页
络纬(wěi)¹啼歇疏梧烟,露华一白凉无边。
¹络纬:虫名,即莎鸡,俗称络丝娘﹑纺织娘。
纤云激荡月沉海,列宿乱摇风满天。
谁人一声歌子夜¹,寻声宛转空台榭(xiè)。
¹子夜:即《子夜歌》,为南朝时流行在江南的民间歌曲,曲调菱怨。
声长声短鸡续鸣,曙(shǔ)色冷光¹相激射。
¹冷光:月光。
参考资料
- 1、宋丽静选注,宋元明清诗选,河北大学出版社,2006.10,第223页
- 2、本社编,元明清诗鉴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12月第1版,第432页
络纬啼歇疏梧烟,露华一白凉无边。
纤云华荡月沉海,列宿乱摇风满天。
谁人一声歌子夜,寻声宛转空台榭。
声长声短鸡续鸣,曙色冷光相华射。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秋天,黄景仁仍在安徽学政朱筠的官署中。此时,他随着朱筠来到六安,于某夜心有所感,写作此诗。
该诗开头两句,诗人描绘秋风萧瑟的景象,形象化地写出“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的秋天景象。“纤云微荡月沉海。列宿乱摇风满天。”写秋高气爽、轻云飘荡的天空景色,天空与大地的秋色相互呼应,极力渲染秋夜幽静的气氛。“谁人一声歌子夜,寻声宛转空台榭。”写空寂的楼台亭榭回荡着《子夜歌》的哀苦声音,《子夜歌》是南朝时流行在江南的民间歌曲,曲调多哀怨。在万籁俱寂的秋夜中,络纬的唧唧声已经显得格外清晰,而歌声更是冲破静谧的夜空,回荡在亭台楼榭之间,撩人情思,使人难以入眠。歌声冲破静谧的夜空,更增添一种悲秋的气氛。诗用“声长声短鸡续鸣,曙色冷光相华射”两句作结,描写雄鸡连续不断地报晓,熹微的曙色与清冷的月光交融华射,夜幕逐渐隐退的景象,预示着黎明即将到来。
参考资料
- 1、宋丽静选注,宋元明清诗选,河北大学出版社,2006.10,第223页
- 2、钱仲联等撰写,元明清诗鉴赏辞典 清·近代,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年12月第1版,第1331页
- 3、本社编,元明清诗鉴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12月第1版,第432页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夜色苍茫之际,稀疏的梧桐树上笼罩着迷漾的烟雾,络纬的鸣声时断时续地啼着,一阵阵凉意沁人心肺,白露为霸,寒彻无边的大地。
轻云飘荡,明月已沉向海中,满天星宿闪烁,令人感受到阵阵秋风在天际吹拂。
在万籁俱寂的秋夜中,络纬的唧唧声已经显得格外清晰,而歌声更是冲破静谧的夜空,回荡在亭台楼榭之间。
雄鸡连续不断地报晓,熹微的曙色与清冷的月光交融激射。
注释
络纬:虫名,即莎鸡,俗称络丝娘﹑纺织娘。
子夜:即《子夜歌》,为南朝时流行在江南的民间歌曲,曲调菱怨。
冷光:月光。>
参考资料
- 1、宋丽静选注,宋元明清诗选,河北大学出版社,2006.10,第223页
- 2、本社编,元明清诗鉴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12月第1版,第432页
创作背景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秋天,黄景仁仍在安徽学政朱筠的官署中。此时,他随着朱筠来到六安,于某夜心有所感,写作此诗。
参考资料
- 1、宋丽静选注,宋元明清诗选,河北大学出版社,2006.10,第223页
赏析
参考资料
- 1、钱仲联等撰写,元明清诗鉴赏辞典 清·近代,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年12月第1版,第1331页
- 2、本社编,元明清诗鉴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12月第1版,第432页
简析
《秋夜》是一首七言律诗。该诗描述了秋天一场夜里的景色,采用双韵拗体七律的手法,突出秋夜清幽冷寂的氛围,表达诗人愁苦悲凉的心情,同时又暗含对未来的希望。全诗格调清新俊逸、语言清丽深沉,抓住极具特点的景物与情状,展现出一幅清幽冷寂的秋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