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忠节公家传

  公名天培,字仲因,一字滋圃,姓关氏,山阳人也。起家行伍,历淮安城守营完备,扬州中营守备。获私铸王国英等十八人,署溧阳营都司,获匪严加烈等二十五人,移两江督标左营守备,历中军都司,外海水师骑营守备,骑营游击。道光二年,外洋获盗最。三年,署吴淞营参将,旋即真。

  后二年,东南方议海运。海运自明以来,辍数百年,议者纷错,大府举公任其事。六年二月,督米船千百四十五艘,米百二十四万一千余石,自吴淞抵天津,先期功最,署太湖营副将,明年,署苏松营总兵官,旋即真。十三年入朝,上御便殿召见,五次军机记名。

  明年,夷事萌芽。先是,西南诸夷暹罗、真腊、安南之属,皆恭顺受职贡。惟英吉利最远,强黠。嘉庆间入贡,严卫入海。至是夷目律劳卑来,不如约,兵船驶至黄埔河,两广总督卢坤、水师提督李增阶坐疏防落职,而以公为广东水师提督。公至则亲历重洋,观扼塞,建台守,排铁索,军务肃然,东南倚以为重。

  公容貌如常人,悛悛畏谨,而洞识机要,口占应对悉中。暇则习弓马技击,技绝精。在广著《筹海集》,识者比之戚少保云。

  居虎门六年,而禁烟事起。当是时,洋烟流毒遍天下;前侍郎黄爵滋发其事,上命内外大臣杂议,议定,著为令。而英吉利趸船适至。趸船者,贩烟船也。公既习于海,而前钦差大臣林公则徐,威略素著,与公尤协力,至则拘夷目,锢其船,船不得发,获烟土二万二百余箱焚之。奏闻,上大悦,叙功有差。

  夷计不得逞,明年四月,骤师入浙江,据定海。分船溯大洋,上天津,诡投书乞和,而前直隶总督琦善,驰传赴广东,林公以罪去。于是和议兴,海防撤矣。广东边海门户曰香港、虎门。香港奥衍,易盘踞,去省少纡远;虎门险狭,海道曲折,去省近。虎门外列十台,最外大角、沙角,屹为东南屏蔽。

  是年十二月,夷攻大角、沙角,坏师船,而大帅日以文书与往来,冀得少辽缓。夷不报命而争战,战方交则投书议和,书报复战,昼夜攻掠不已。时诸军集广府者,驻防满兵、督标 、抚标兵,共不下万人,又调集客兵、团练、乡勇、民兵数万,而大帅所遣助守台者,抚标二百人,驻东莞提标二百人备策应。则是二台日益孤危,相继陷没。

  二十一年五月,夷进攻威远、靖远诸台,守者羸兵数百,公遣将恸哭请师,无应者。初,公以海运入都也,时从故人饮酒肆中,醉而言曰:“日者谓我禄命,生当扬威,死当血食。今吾年四十余,安有是哉!”已而叹曰:“丈夫受国恩,有急,死耳,终不为妻子计。”公老母年八十余,长子奎龙,吴淞参将,前卒。幼子先遣归,及是乃缄一匣寄家人,坚不可开,公死后启视,则坠齿数枚,旧衣数袭而已。

  公既自度众寡不敌而援绝,乃决自为计,住靖远台,昼夜督战。已而夷大䑸奄至,公率游击麦廷章奋勇登台,大呼督厉士卒,自卯至未,所杀伤过当,而身亦受数十创,血淋漓,衣甲尽湿。事急,呼其仆孙长庆使去。长庆哭曰:“奴随主数十年矣,今有急,义不使主死而己独全。”手持公衣不可开,公怒,拔刀逐之曰:“吾上负皇上,下负老母,死犹晚,汝不去,今斩汝矣。”投之印,长庆号而走。比及山半,回顾,公陨绝于地。时二月六日也。

  长庆既去,悬厂自缒下,下负水多芦根,刺体如蝟,卒负重创,送印大府所,而身复至台求公尸。夷人严兵守台,则乞通事吴某以情告。吴某者,尝为汉奸,公得之,宥弗杀,给事左右,恒思所以报公。至是为长庆说夷,诚恳反复,夷人义许之。入求尸,铍交于胸。长庆膝行前,遍索不得。卒诣公所立处,举他尸数十乃得之,半体焦焉。事闻,天子轸悼,予骑都尉世职,谥忠节,赐葬如礼。丧至之日,士大夫数百人,缟衣送迎,道旁观者,或痛哭失声。而长庆得公尸后,复求得麦廷章之半体,与公尸皆徒负以归,水陆七百里。公葬后,恒郁郁不乐,言及公,必泣下。未几卒。

  论曰:甚矣,虎门之败也。悲夫,可为流涕者矣。方公经营十台,累战皆捷。奏上,公卿相贺,主上为之前席,嘉叹至于再三。然而衅发于定海,诈成于天津,夷不为无谋,要之岂夷人能死公哉!诗曰:“谁生厉阶,至今为梗。”厉有阶矣。长庆义士,诚感犬羊,吴某奸耳,知感恩为一日之报,异哉。

  公名天培,字仲因,一字滋圃,姓关氏,山阳人也。起家行伍,历淮安城守营完备,扬州中营守备。获私铸王国英等十八人,署溧阳营都司,获匪严加烈等二十五人,移两江督标左营守备,历中军都司,外海水师骑营守备,骑营游击。道光二年,外洋获盗最。三年,署吴淞营参将,旋即真。
  关天培,字仲因,又字滋圃,山阳人氏。他出身于军队,从基层做起,曾任淮安城守营的官员,后调任扬州中营守备。在此期间,他成功捕获了私铸钱币的王国英等十八人,因功被任命为代理溧阳营都司。随后,他又擒获匪徒严加烈等二十五人,因此被调往两江总督标下左营任守备,历任中军都司、外海水师骑营守备及骑营游击等职。道光二年,他在外海地区捕获的海盗数量最多。道光三年,他暂代吴淞营参将,不久便正式任职。

  后二年,东南方议海运。海运自明以来,辍数百年,议者纷错,大府举公任其事。六年二月,督米船千百四十五艘,米百二十四万一千余石,自吴淞抵天津,先期功最,署太湖营副将,明年,署苏松营总兵官,旋即真。十三年入朝,上御便殿召见,五次军机记名。
  两年后,朝廷商议从东南沿海实行海运,这是自明朝以来中断数百年的举措,议论纷纷。最终,朝廷任命关天培负责此事。道光六年二月,他督率一千四百四十五艘米船,运载一百二十四万一千余石大米,从吴淞港出发,顺利抵达天津,提前完成了任务,功绩显著,因此被任命为代理太湖营副将。次年,他又代理苏松营总兵官,不久便正式上任。道光十三年,关天培入京朝见皇帝,在便殿受到五次召见,并被军机处记名。

  明年,夷事萌芽。先是,西南诸夷暹罗、真腊、安南之属,皆恭顺受职贡。惟英吉利最远,强黠。嘉庆间入贡,严卫入海。至是夷目律劳卑来,不如约,兵船驶至黄埔河,两广总督卢坤、水师提督李增阶坐疏防落职,而以公为广东水师提督。公至则亲历重洋,观扼塞,建台守,排铁索,军务肃然,东南倚以为重。
  次年,外国事务初现端倪。在此之前,西南方的暹罗、真腊、安南等小国都恭敬顺从,接受朝廷的册封和贡品。唯独英吉利国最为遥远且强大狡猾。嘉庆年间,英吉利曾入贡,但戒备森严地进入海域。此时,英吉利头目律劳卑前来,却未遵守约定,其兵船甚至驶入了黄埔河。因此,两广总督卢坤和水师提督李增阶因疏于防范而被革职,而关天培则被任命为广东水师提督。上任后,他亲自深入重洋,考察险要地形,建立炮台防守,布置铁索防线,军务整肃,成为东南沿海的重要依靠。

  公容貌如常人,悛悛畏谨,而洞识机要,口占应对悉中。暇则习弓马技击,技绝精。在广著《筹海集》,识者比之戚少保云。
  关公的相貌如同普通人一般,他谦逊谨慎,但深谙机要之事,口头应答皆能切中要害。闲暇时,他则勤习骑射武艺,技艺精湛至极。在广东任职期间,他编写了《筹海集》,有识之士将其与明代名将戚继光相提并论。

  居虎门六年,而禁烟事起。当是时,洋烟流毒遍天下;前侍郎黄爵滋发其事,上命内外大臣杂议,议定,著为令。而英吉利趸船适至。趸船者,贩烟船也。公既习于海,而前钦差大臣林公则徐,威略素著,与公尤协力,至则拘夷目,锢其船,船不得发,获烟土二万二百余箱焚之。奏闻,上大悦,叙功有差。
  关公在虎门驻守六年,期间禁烟运动兴起。那时,鸦片毒害已遍布全国;前任侍郎黄爵滋揭露了此事,皇上命令朝内外大臣共同商议对策,最终定下了禁烟令。恰在此时,英吉利的贩烟船(趸船)抵达。趸船,就是指贩烟的船只。关公熟悉海防,而前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威名远扬,两人紧密合作,一到便扣押了英吉利头目,封存了其船只,使其无法逃脱,并缴获了二万二百余箱鸦片当众销毁。此事上奏朝廷后,皇上大为喜悦,按功行赏。

  夷计不得逞,明年四月,骤师入浙江,据定海。分船溯大洋,上天津,诡投书乞和,而前直隶总督琦善,驰传赴广东,林公以罪去。于是和议兴,海防撤矣。广东边海门户曰香港、虎门。香港奥衍,易盘踞,去省少纡远;虎门险狭,海道曲折,去省近。虎门外列十台,最外大角、沙角,屹为东南屏蔽。
  英吉利见计策未得逞,次年四月,突然率军入侵浙江,占领了定海。随后分兵沿海而上,逼近天津,并伪装投书请求和谈。与此同时,前任直隶总督琦善火速赶往广东,林则徐因此被革职。于是和谈之声四起,海防戒备被撤除。广东的海上门户有香港和虎门两处。香港地形深邃曲折,易于盘踞,但距离省城较远;而虎门则地势险要狭窄,海道蜿蜒曲折,离省城较近。在虎门外面排列着十座炮台,最外侧的大角和沙角炮台,犹如东南沿海的坚固屏障。

  是年十二月,夷攻大角、沙角,坏师船,而大帅日以文书与往来,冀得少辽缓。夷不报命而争战,战方交则投书议和,书报复战,昼夜攻掠不已。时诸军集广府者,驻防满兵、督标 、抚标兵,共不下万人,又调集客兵、团练、乡勇、民兵数万,而大帅所遣助守台者,抚标二百人,驻东莞提标二百人备策应。则是二台日益孤危,相继陷没。
  那年十二月,英军攻打大角和沙角炮台,损坏了清军战舰。然而,主帅却频繁通过文书与英军交涉,希望能稍微缓和局势。但英军并未回应,反而继续战斗,交战时又投书议和,书信往来间战斗不断,昼夜不停地进攻掠夺。当时,集结在广州的军队包括驻防的满兵、总督标下的军队、巡抚标下的军队,总数不下万人。此外,还调集了客兵、团练、乡勇、民兵数万人。然而,主帅派遣去协助防守炮台的,只有巡抚标下的二百人和驻守东莞提督标下的二百人作为策应。因此,大角和沙角炮台日益孤立无援,最终相继失守。

  二十一年五月,夷进攻威远、靖远诸台,守者羸兵数百,公遣将恸哭请师,无应者。初,公以海运入都也,时从故人饮酒肆中,醉而言曰:“日者谓我禄命,生当扬威,死当血食。今吾年四十余,安有是哉!”已而叹曰:“丈夫受国恩,有急,死耳,终不为妻子计。”公老母年八十余,长子奎龙,吴淞参将,前卒。幼子先遣归,及是乃缄一匣寄家人,坚不可开,公死后启视,则坠齿数枚,旧衣数袭而已。
  道光二十一年五月,英军进攻威远、靖远等炮台,守军仅有几百名疲惫不堪的士兵。关公(此处指关天培)派遣将领痛哭请求增援,却无人响应。早先,关公因海运事务进京时,曾在酒馆中与旧友饮酒,醉后说道:“算命的说我命中注定,生时应扬威四方,死后应享受祭祀。如今我已四十多岁,哪会有这等事呢!”随后又叹息道:“大丈夫受国家恩典,遇到危难,唯有以死报国,绝不考虑妻儿。”关公的老母亲年逾八十,长子奎龙曾任吴淞参将,已先他而去。幼子也被他提前送回家中。此时,他寄给家人一个密封的匣子,坚称不可打开,直到他死后打开一看,里面只有几颗脱落的牙齿和几件旧衣服而已。

  公既自度众寡不敌而援绝,乃决自为计,住靖远台,昼夜督战。已而夷大䑸奄至,公率游击麦廷章奋勇登台,大呼督厉士卒,自卯至未,所杀伤过当,而身亦受数十创,血淋漓,衣甲尽湿。事急,呼其仆孙长庆使去。长庆哭曰:“奴随主数十年矣,今有急,义不使主死而己独全。”手持公衣不可开,公怒,拔刀逐之曰:“吾上负皇上,下负老母,死犹晚,汝不去,今斩汝矣。”投之印,长庆号而走。比及山半,回顾,公陨绝于地。时二月六日也。
  关公自知寡不敌众且援军无望,便决定亲自部署作战计划。他驻守在靖远炮台,昼夜督战。不久,英军大举进攻,关公率领游击将军麦廷章奋勇登上炮台,大声呼喊激励士兵,从早晨到下午,杀伤敌军远超己方损失,但自己也身受数十处创伤,鲜血淋漓,衣甲尽湿。情况危急时,他呼唤仆人孙长庆离开。孙长庆痛哭道:“我跟随主人几十年了,现在主人有难,我岂能独自逃生。”他紧紧抓着关公的衣服不放。关公大怒,拔刀驱赶他说:“我上负皇恩,下负老母,死已晚矣,你若不走,我现在就杀了你。”说着将官印扔给他,孙长庆哭喊着跑开。跑到半山腰时回头一看,关公已倒地身亡。那是二月六日。

  长庆既去,悬厂自缒下,下负水多芦根,刺体如蝟,卒负重创,送印大府所,而身复至台求公尸。夷人严兵守台,则乞通事吴某以情告。吴某者,尝为汉奸,公得之,宥弗杀,给事左右,恒思所以报公。至是为长庆说夷,诚恳反复,夷人义许之。入求尸,铍交于胸。长庆膝行前,遍索不得。卒诣公所立处,举他尸数十乃得之,半体焦焉。事闻,天子轸悼,予骑都尉世职,谥忠节,赐葬如礼。丧至之日,士大夫数百人,缟衣送迎,道旁观者,或痛哭失声。而长庆得公尸后,复求得麦廷章之半体,与公尸皆徒负以归,水陆七百里。公葬后,恒郁郁不乐,言及公,必泣下。未几卒。
  孙长庆离开后,他沿着绳索下到山脚,那里水草丛生,芦苇根尖锐如刺,他遍体鳞伤,但仍坚持将官印送到总督府。随后,他又返回炮台寻找关公的遗体。英军严密把守炮台,他只好请求通事(翻译官)吴某帮忙传情。吴某曾是个汉奸,但被关公捕获后,关公宽恕了他并未处死,而是让他在身边做事,吴某一直想着如何报答关公。这次,吴某为孙长庆向英军说情,态度诚恳且反复交涉,最终英军被其义举所动,同意了他的请求。孙长庆进入炮台寻找关公的遗体,胸前插满了武器,他跪着前行,遍寻不得。最终,在关公生前站立的地方,他辨认出被烧焦的尸体之一正是关公,经过辨认数十具尸体后才找到,此时关公遗体已半身焦黑。此事上报朝廷后,皇帝深感哀悼,追赠关公为骑都尉世职,赐谥号“忠节”,并按礼仪赐葬。丧事之日,数百名士大夫身着素衣前来送迎,沿途旁观者无不悲痛欲绝,有的甚至失声痛哭。孙长庆找到关公遗体后,又设法找到了麦廷章的残骸,两人遗体均由他徒步背负,历经水陆七百里路返回。关公安葬后,孙长庆常常郁郁寡欢,每当提及关公,必会泪流满面,不久之后也去世了。

  论曰:甚矣,虎门之败也。悲夫,可为流涕者矣。方公经营十台,累战皆捷。奏上,公卿相贺,主上为之前席,嘉叹至于再三。然而衅发于定海,诈成于天津,夷不为无谋,要之岂夷人能死公哉!诗曰:“谁生厉阶,至今为梗。”厉有阶矣。长庆义士,诚感犬羊,吴某奸耳,知感恩为一日之报,异哉。
  评论说:虎门之战的失败,实在是令人痛心疾首!关公生前苦心经营十座炮台,屡战屡胜,捷报频传,公卿大臣们相互庆贺,皇帝也亲自接见并多次嘉奖。然而,定海的沦陷成为了战争的导火索,天津的诈和更是让局势急转直下。英军并非无谋之辈,但要说他们能杀死关公这样的忠勇之士,却也是难上加难!《诗经》有云:“谁生厉阶,至今为梗。”这其中的“厉阶”已经显现。孙长庆这位义士,以他的忠诚感动了那些被视为“犬羊”的敌人;而吴某,虽曾是个奸人,却也知道感恩图报,为关公尽了一日之忠,这真是令人感到奇异啊!

  公名天培,字仲因,一字滋圃,姓关氏,山阳人也。起家行(háng)¹,历淮安城守营完备,扬州中营守备。获私铸王国英等十八人,署溧阳营都司,获匪严加烈等二十五人,移两江督标左营守备,历中军都司,外海水师骑营守备,骑营游击。道光二年,外洋获盗最。三年,署吴淞营参将,旋即真。
  ¹行伍:我国古代兵制,五人为伍,五伍为行,因以指军队。

  后二年,东南方议海运。海运自明以来,辍数百年,议者纷错,大府举公任其事。六年二月,督米船千百四十五艘,米百二十四万一千余石,自吴淞抵天津,先期功最,署太湖营副将,明年,署苏松营总兵官,旋即真。十三年入朝,上御便殿召见,五次军机记名。

  明年,夷事萌芽。先是,西南诸夷暹罗、真腊、安南之属,皆恭顺受职贡。惟英吉利最远,强黠。嘉庆间入贡,严卫入海。至是夷目律劳卑来,不如约,兵船驶至黄埔河,两广总督卢坤、水师提督李增阶坐疏防落职,而以公为广东水师提督。公至则亲历重洋,观扼塞,建台守,排铁索,军务肃然,东南倚以为重。

  公容貌如常人,悛(quān)¹畏谨,而洞识机要,口占应对悉中。暇则习弓马技击,技绝精。在广著《筹海集》,识者比之戚少保云。
  ¹悛悛:谨厚的样子。

  居虎门六年,而禁烟事起。当是时,洋烟流毒遍天下;前侍郎黄爵滋发其事,上命内外大臣杂议,议定,著为令。而英吉利趸船适至。趸船者,贩烟船也。公既习于海,而前钦差大臣林公则徐,威略素著,与公尤协力,至则拘夷目,锢其船,船不得发,获烟土二万二百余箱焚之。奏闻,上大悦,叙功有差。

  夷计不得逞,明年四月,骤师入浙江,据定海。分船溯大洋,上天津,诡投书乞和,而前直隶总督琦善,驰传赴广东,林公以罪去。于是和议兴,海防撤矣。广东边海门户曰香港、虎门。香港奥衍,易盘踞,去省少纡远;虎门险狭,海道曲折,去省近。虎门外列十台,最外大角、沙角,屹为东南屏蔽。

  是年十二月,夷攻大角、沙角,坏师船,而大帅日以文书与往来,冀得少辽缓。夷不报命而争战,战方交则投书议和,书报复战,昼夜攻掠不已。时诸军集广府者,驻防满兵、督标 、抚标兵,共不下万人,又调集客兵、团练、乡勇、民兵数万,而大帅所遣助守台者,抚标二百人,驻东莞提标二百人备策应。则是二台日益孤危,相继陷没(mò)¹
  ¹陷没:陷落,沉没。

  二十一年五月,夷进攻威远、靖远诸台,守者羸兵数百,公遣将恸哭请师,无应者。初,公以海运入都也,时从故人饮酒肆中,醉而言曰:“日者谓我禄命,生当扬威,死当血食。今吾年四十余,安有是哉!”已而叹曰:“丈夫受国恩,有急,死耳,终不为妻子计。”公老母年八十余,长子奎龙,吴淞参将,前卒。幼子先遣归,及是乃缄一匣寄家人,坚不可开,公死后启视,则坠齿数枚,旧衣数袭而已。

  公既自度众寡不敌而援绝,乃决自为计,住靖远台,昼夜督战。已而夷大䑸奄至,公率游击麦廷章奋勇登台,大呼督厉士卒,自卯至未,所杀伤过当,而身亦受数十创,血淋漓,衣甲尽湿。事急,呼其仆孙长庆使去。长庆哭曰:“奴随主数十年矣,今有急,义不使主死而己独全。”手持公衣不可开,公怒,拔刀逐之曰:“吾上负皇上,下负老母,死犹晚,汝不去,今斩汝矣。”投之印,长庆号而走。比及山半,回顾,公陨绝于地。时二月六日也。

  长庆既去,悬厂自缒下,下负水多芦根,刺体如蝟,卒负重创,送印大府所,而身复至台求公尸。夷人严兵守台,则乞通事吴某以情告。吴某者,尝为汉奸,公得之,宥弗杀,给事左右,恒思所以报公。至是为长庆说夷,诚恳反复,夷人义许之。入求尸,铍交于胸。长庆膝行前,遍索不得。卒诣公所立处,举他尸数十乃得之,半体焦焉。事闻,天子轸悼,予骑都尉世职,谥忠节,赐葬如礼。丧至之日,士大夫数百人,缟(gǎo)¹送迎,道旁观者,或痛哭失声。而长庆得公尸后,复求得麦廷章之半体,与公尸皆徒负以归,水陆七百里。公葬后,恒郁郁不乐,言及公,必泣下。未几卒。
  ¹缟衣:旧时居丧或遭其他凶事时所著的白色衣服。

  论曰:甚矣,虎门之败也。悲夫,可为流涕者矣。方公经营十台,累战皆捷。奏上,公卿相贺,主上为之前席,嘉叹至于再三。然而衅发于定海,诈成于天津,夷不为无谋,要之岂夷人能死公哉!诗曰:“谁生厉阶,至今为梗。”厉有阶矣。长庆义士,诚感犬羊,吴某奸耳,知感恩为一日之报,异哉。

收藏
复制
朗读

译文

  公名天培,字仲因,姓关,是山阳人。道光三年,暂时代理吴淞参将的职务,不久就获得正式任命。道光十三年入朝,皇帝在御便殿召见他,(他)五次因为功勋而被军机处记名(以备升职)。

  道光十四年,英军侵犯我朝的事件开始发生。英国驻华商务首领律劳卑到来,不遵守约定,让英国军船驶进黄埔河,两广总督卢坤、水师提督李增阶因为疏于防守获罪被革职,朝廷任命关天培为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到了广东,就亲自到远海,巡察扼守的要塞,修建炮台防守,将铁索成列排开(以拦阻敌船),军务严整,东南各地倚仗它,把它作为抵御外侮的重地。

  驻守虎门六年,禁烟的事兴起。英国运送烟土的船只恰好到来,关天培已经对海务很熟悉,并且前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威名谋略一向显著,和关天培特别投合,到了之后就拘禁了律劳卑,扣留了英人贩卖鸦片的船只,查获了鸦片二万二百多箱,并把它们烧毁。上报使朝廷知道,皇帝非常高兴,按功劳大小差别对他们行赏。

  这年十二月,英军进攻大角、沙角等地,使水师的战船遭到损坏,大帅(琦善)每天用书信(与英军)往来,希望(紧张形势)能稍微得到缓解。但敌人并没有回应和平的意愿,反而继续发动战争。每当战斗开始时,他们就投送文书提议和谈,而一旦收到回复,便又重燃战火,昼夜不停地进攻掠夺。当时,聚集在广州(广府)的各路军队,包括驻防的满军、总督直辖的军队、巡抚直辖的军队,总数不下万人。此外,还调集了外来的援军、地方团练、乡勇和民兵数万人。然而,主帅派遣去协助防守炮台的人手,只有巡抚直辖的军队二百人,以及驻守东莞提督直辖的军队二百人作为策应。因此,这两座炮台日益孤立无援,最终相继失陷。

  道光二十一年正月,英军进攻威远、靖远等炮台,防守这里的只有几百个瘦弱的士兵,关天培派遣将领痛哭着请求援军,却没有得到答复。当初,关天培因为海运的事务到京城,有时和老友去酒店喝酒,感叹说:“大丈夫蒙受国恩,国事有急,为国而死罢了,终不应为妻子儿女考虑而贪生怕死。”关天培的母亲已八十多岁,长子关奎龙是吴淞的参将,之前已经去世。幼子也被他提前送回家中,并且在这个时候,他寄给家人一个密封的匣子,坚决不让人打开。关天培死后,家人打开匣子,里面只有几颗脱落的牙齿和几件旧衣服而已。

  关天培已经自己估计敌众我寡,难以抵挡,并且又没有援军,于是决定自己定下计策,住在靖远炮台,日夜督战。不久,英军的大船突然到来,关天培率领游击麦廷章勇猛地登上炮台,大声呼喊,督促激励士兵,从卯时一直到未时,被杀死击伤的敌人超过自己一方,关天培自己也身受数十处创伤,鲜血淋漓,染湿了全身的衣服和战盔、铠甲。战事危急,关天培叫来他的仆人孙长庆让他离开。孙长庆哭着说:“我跟随主人几十年,现在形势危急,从道义上说不应该让主人去死而独自保全(性命)。”孙长庆用手抓住关天培的衣服不放手,关天培非常愤怒,拔出剑来驱逐他,把官印扔给他,孙长庆只得大哭着离开。等他到了半山腰,回头看时,关天培已倒在地上气绝身亡。

  孙长庆离开关天培后,把官印送到大帅府中,而自己又回到炮台寻找关天培的尸体。英军重兵把守炮台,孙长庆就请求通事吴某。吴某曾经做汉奸,关天培俘获了他,宽恕他而没有杀他,让他在身边供职,(吴某)总想着用来报答关天培的办法。到这时,他就替孙长庆反复游说英人,言辞诚恳,英人被他的义感动,答应了他的请求。孙长庆进入炮台寻找关天培的尸体,英军用刀枪交叉挡在孙长庆胸前,孙长庆跪着前行,到处寻找却没能找到关天培的尸体。最终到关天培站立的地方,抬起几十具尸体才找到关天培半身都已烧焦了的尸体。事情上报到朝廷,皇帝含悲悼念,让他的子孙世代承袭骑都尉的官职,并赐给关天培忠节的谥号,恩赐按所赠官职(骑都尉)的礼仪办丧葬。>

展开阅读全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关天培,字仲因,又字滋圃,山阳人守。他事身于军队,从基层做起,曾任淮安城守营的官员,后调任扬州中营守备。在此期间,他成功捕获了私铸钱币的王国英等十八人,因功被任命为代理溧阳营都司。随后,他又 获匪徒严加烈等二十五人,因此被调往两江总督标下左营任守备,历任中军都司、外海水师骑营守备及骑营游击等职。道光二年,他在外海地区捕获的海盗数量最多。道光三年,他暂代吴淞营参将,不久便正式任职。

  两年后,朝廷商议从东南沿海实行海运,这是自(朝以来中断数百年的举措,议论纷纷。最终,朝廷任命关天培负责此事。道光六年二月,他督率一千四百四十五艘米船,运载一百二十四万一千余石大米,从吴淞港事发,顺利抵达天津,提前完成了任务,功绩显著,因此被任命为代理太湖营副将。次年,他又代理苏松营总兵官,不久便正式上任。道光十三年,关天培入京朝见皇帝,在便殿受到五次召见,并被军机处记名。

  次年,外国事务初现端倪。在此之前,西南方的暹罗、真腊、安南等小国都恭敬顺从,接受朝廷的册封和贡品。唯独英吉利国最为遥远且强大狡猾。嘉庆年间,英吉利曾入贡,但戒备森严地进入海域。此时,英吉利头目律劳卑前来,却未成守约定,其兵船甚至驶入了黄埔河。因此,两广总督卢坤和水师提督李增阶因疏于防范而被革职,而关天培则被任命为广东水师提督。上任后,他亲自深入重洋,考察险要地形,建立炮台防守,布置铁索防线,军务整肃,成为东南沿海的重要依靠。

  关公的相貌如同普通人一般,他谦逊谨慎,但深谙机要之事,口头应答皆能切中要害。闲暇时,他则勤习骑射武艺,技艺精湛至极。在广东任职期间,他编写了《筹海集》,有识之士将其与(代名将>戚继光相提并论。

  关公在虎门驻守六年,期间禁烟运动兴起。那时,鸦片毒害已遍布全国;前任侍郎>黄爵滋揭露了此事,皇上命令朝内外大臣共同商议对策,最终定下了禁烟令。恰在此时,英吉利的贩烟船(趸船)抵达。趸船,就是指贩烟的船只。关公熟悉海防,而前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威名远扬,两人紧密合作,一到便扣押了英吉利头目,封存了其船只,使其无法逃脱,并缴获了二万二百余箱鸦片当众销毁。此事上奏朝廷后,皇上大为喜悦,按功行赏。

  英吉利见计策未得逞,次年四月,突然率军入侵浙江,占领了定海。随后分兵沿海而上,逼近天津,并伪装投书请求和谈。与此同时,前任直隶总督琦善火速赶往广东,林则徐因此被革职。于是和谈之声四起,海防戒备被撤除。广东的海上门户有香港和虎门两处。香港地形深邃曲折,易于盘踞,但距离省城较远;而虎门则地势险要狭窄,海道蜿蜒曲折,离省城较近。在虎门外面排列着十座炮台,最外侧的大角和沙角炮台,犹如东南沿海的坚固屏障。

  那年十二月,英军攻打大角和沙角炮台,损坏了清军战舰。然而,主帅却频繁通过文书与英军交涉,希望能稍微缓和局势。但英军并未回应,反而继续战斗,交战时又投书议和,书信往来间战斗不断,昼夜不停地进攻掠夺。当时,集结在广州的军队包括驻防的满兵、总督标下的军队、巡抚标下的军队,总数不下万人。此外,还调集了客兵、团练、乡勇、民兵数万人。然而,主帅派遣去协助防守炮台的,只有巡抚标下的二百人和驻守东莞提督标下的二百人作为策应。因此,大角和沙角炮台日益孤立无援,最终相继失守。

  道光二十一年五月,英军进攻威远、靖远等炮台,守军仅有几百名疲惫不堪的士兵。关公(此处指关天培)派遣将领痛哭请求增援,却无人响应。早先,关公因海运事务进京时,曾在酒馆中与旧友饮酒,醉后说道:“算命的说我命中注定,生时应扬威四方,死后应享受祭祀。如今我已四十多岁,哪会有这等事呢!”随后又叹息道:“大丈夫受国家恩典,遇到危难,唯有以死报国,绝不考虑妻儿。”关公的老母亲年逾八十,长子奎龙曾任吴淞参将,已先他而去。幼子也被他提前送回家中。此时,他寄给家人一个密封的匣子,坚称不可打开,直到他死后打开一看,里面只有几颗脱落的牙齿和几件旧衣服而已。

  关公自知寡不敌众且援军无望,便决定亲自部署作战计划。他驻守在靖远炮台,昼夜督战。不久,英军大举进攻,关公率领游击将军麦廷章奋勇登上炮台,大声呼喊激励士兵,从早晨到下午,杀伤敌军远超己方损失,但自己也身受数十处创伤,鲜血淋漓,衣甲尽湿。情况危急时,他呼唤仆人孙长庆离开。孙长庆痛哭道:“我跟随主人几十年了,现在主人有难,我岂能独自逃生。”他紧紧抓着关公的衣服不放。关公大怒,拔刀驱赶他说:“我上负皇恩,下负老母,死已晚矣,你若不走,我现在就杀了你。”说着将官印扔给他,孙长庆哭喊着跑开。跑到半山腰时回头一看,关公已倒地身亡。那是二月六日。

  孙长庆离开后,他沿着绳索下到山脚,那里水草丛生,芦苇根尖锐如刺,他遍体鳞伤,但仍坚持将官印送到总督府。随后,他又返回炮台寻找关公的遗体。英军严密把守炮台,他只好请求通事(翻译官)吴某帮忙传情。吴某曾是个汉奸,但被关公捕获后,关公宽恕了他并未处死,而是让他在身边做事,吴某一直想着如何报答关公。这次,吴某为孙长庆向英军说情,态度诚恳且反复交涉,最终英军被其义举所动,同意了他的请求。孙长庆进入炮台寻找关公的遗体,胸前插满了武器,他跪着前行,遍寻不得。最终,在关公生前站立的地方,他辨认事被烧焦的尸体之一正是关公,经过辨认数十具尸体后才找到,此时关公遗体已半身焦黑。此事上报朝廷后,皇帝深感哀悼,追赠关公为骑都尉世职,赐谥号“忠节”,并按礼仪赐葬。丧事之日,数百名士大夫身着素衣前来送迎,沿途旁观者无不悲痛欲绝,有的甚至失声痛哭。孙长庆找到关公遗体后,又设法找到了麦廷章的残骸,两人遗体均由他徒步背负,历经水陆七百里路返回。关公安葬后,孙长庆常常郁郁寡欢,每当提及关公,必会泪流满面,不久之后也去世了。

  评论说:虎门之战的失败,实在是令人痛心疾首!关公生前苦心经营十座炮台,屡战屡胜,捷报频传,公卿大臣们相互庆贺,皇帝也亲自接见并多次嘉奖。然而,定海的沦陷成为了战争的导火索,天津的诈和更是让局势急转直下。英军并非无谋之辈,但要说他们能杀死关公这样的忠勇之士,却也是难上加难!《诗经》有云:“谁生厉阶,至今为梗。”这其中的“厉阶”已经显现。孙长庆这位义士,以他的忠诚感动了那些被视为“犬羊”的敌人;而吴某,虽曾是个奸人,却也知道感恩图报,为关公尽了一日之忠,这真是令人感到奇异啊!

注释
行伍:我国古代兵制,五人为伍,五伍为行,因以指军队。
悛悛:谨厚的样子。
陷没:陷落,沉没。
缟衣:旧时居丧或遭其他凶事时所著的白色衣服。 >

展开阅读全文

鲁一同(1805~1863)清代道光、咸丰年间著名古文家、诗人。字兰岑,一字通甫,安东(今江苏涟水)人。道光十五年中举,此后屡次会试不第。一同于时事很是关心,他的政治见解,得到林则徐、曾国藩等当时很多知名人士的欣赏。太平军起,他曾协助清河县知事吴棠积极防御,并向清军将领江忠源出谋献策。鲁一同工诗善画,文章气势挺拔,切于时事,著有《通甫类稿》、《通甫诗存》等。► 1篇诗文► 0条名句

相关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