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歌赠吴季子

人生千里与万里,黯然消魂别而已。
君独何为至于此,山非山兮水非水,生非生兮死非死!
十三学经并学史,生在江南长纨绮。
词赋翩翩众莫比,白璧青蝇见排诋。
一朝束缚去,上书难自理。
绝塞千山断行李,送吏泪不止,流人复何倚。
彼尚愁不归,我行定已矣。
八月龙沙雪花起,橐驼垂腰马没耳。
白骨皑皑经战垒,黑河无船渡者几。
前忧猛虎后苍兕,土穴偷生若蝼蚁。
大鱼如山不见尾,张鬐为风沫为雨。
日月倒行入海底,白昼相逢半人鬼。
噫嘻乎悲哉!生男聪明慎勿喜,仓颉夜哭良有以,受患只从读书始,君不见,吴季子!

人生千里与万里,黯然消魂别而已。
人生行路千万里,让人沮丧得似丢了魂的只有离别。

君独何为消于此,山非山兮水非水,生非生兮死非死!
您怎么弄到这样的地步,山不是山啊水不是水,生不是生啊死不是死。

十三学经并学史,生在江南长纨绮。
您十三岁就学遍了经史,您在江南出生,生长在富贵人家。

词赋翩翩众莫比,白璧青蝇见排诋。
词赋翩翩人们都无法与之相比,可是洁白无瑕的玉石,却被苍蝇所玷污,蒙受这不白之冤。

一朝束缚去,上书难自理。
被捆绑押走,给皇帝上书也难以给自己辩白。

绝塞千山断行李,送吏泪不止,流人复何倚。
塞外边远那千山丛中行人断绝,连押送的吏役都流泪不止,被流放的人还有什么可凭倚。

彼尚愁不归,我行定已矣。
吏役还怕不能回去,我这次肯定已矣。

八月龙沙雪花起,橐驼垂腰马没耳。
可怕的是八月里龙沙堆上雪花起,雪深得没过骆驼腰和马耳朵。

白骨皑皑经战垒,黑河无船渡者几。
边塞战争的遗迹都是累累白骨,黑水河里船只顺利渡过的没有几个。

前忧猛虎后苍兕,土穴偷生若蝼蚁。
前头怕遇上猛虎后面怕来苍兕,在土穴里偷生好比蝼蚁。

大鱼如山不见尾,张鬐为风沫为雨。
还有那山样的大鱼不见尾,张鬐成风吐沫为雨。

日月倒行入海底,白昼相逢半人鬼。
日月倒行沉入了海底,白昼所见半数是人半是鬼。

噫嘻乎悲哉!生男聪明慎勿喜,仓颉夜哭良有以,受患只从读书始,君不见,吴季子!
噫嘻乎悲哉!生了聪明的男孩切莫太欢喜,仓颉造字鬼要夜哭哭得有道理,吃苦遭灾只从读书开始,君不见,我们这位吴季子!

参考资料

  • 1、黄永年,马雪芹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吴伟业诗选译 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05:第203-205页
  • 2、米治国 周惠泉 陈桂英.元明清诗文选:吉林人民出版社,1981年04月第1版:第93-94页

人生千里与万里,黯然消魂¹别而已。
吴季子:吴兆骞在兄弟中排行第三,故称季子。此处亦暗用吴王少子吴季札的典故,指吴兆骞的出身名门和才华出众。《公羊传》:“季子弱而才。”¹黯然销魂:心神沮丧,好象灵魂离开了躯体。

君独何为至于此,山非山兮水非水,生非生兮死非死!

十三学经并学史,生在江南长纨(wán)(qǐ)¹
¹长纨绮:生长在富贵人家。纨绮:贵重的丝织品。

词赋翩翩¹众莫比,白璧青蝇²见排诋³
¹词赋翩翩:形容文采风流。²白璧青蝇:洁白无瑕的玉石,被苍蝇所玷污,指蒙受不白之冤。陈子昂诗:“青蝇一相点,白壁遂成冤。”青蝇:苍蝇的一种。《诗经·青蝇》:“营营青蝇,止于樊,岂弟君子,无信谗言。”后来青蝇遂被用来比喻谗言。³见排诋:受到排斥和诋毁。

一朝束缚(fù)去,上书难自理¹
¹上书难自理:给皇帝上书也难以给自己辩白。理:伸张理由,辩释罪名。

绝塞(sài)¹千山²断行李³,送吏泪不止,流人复何倚
¹绝塞:边塞极远的地方。²千山:在辽宁省凤城县西北,即摩天岭。³断行李:断绝行人。⁴送吏:押送流放犯人的吏役。⁵流人:被流放者,遣戍边远地区的犯人。⁶倚:依靠、仰仗、凭借。

¹尚愁不归,我行定已矣。
¹彼:指送吏。

八月龙沙¹雪花起,橐(tuó)驼垂腰马没耳²
¹龙沙:泛指塞外之地。《后汉书·班超传》:“定远慷慨,专功西遐,坦步葱、雪,咫尺龙沙。”²橐驼垂腰马没耳:形容雪深、雪没骆驼腰和马耳朵。橐驼:骆驼。

白骨皑(ái)¹经战垒²,黑河无船渡者几。
¹白骨皑皑:暴露在地面上的死人骨殖白花花的。皑皑:形容洁白。²战垒:为战争构筑的工事。这里指边塞战争的遗迹。

前忧猛虎后苍兕(sì)¹,土穴²偷生若蝼蚁³
¹苍兕:兽名,犀牛一类的野兽。²土穴:住在地窖子里。³蝼蚁:蝼蛄和蚂蚁。

大鱼如山不见尾,张鬐(qí)¹为风沫²为雨。
¹鬐:鱼脊。²沫:诞沫。

日月倒行入海底,白昼相逢半人鬼。

噫嘻¹乎悲哉!生男聪明慎勿喜,仓颉(jié)²夜哭良有以,受患只从读书始,君不见,吴季子!
¹噫嘻:感叹词。²仓颉:传说是黄帝的史官,创造汉字的人。

参考资料

  • 1、黄永年,马雪芹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吴伟业诗选译 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05:第203-205页
  • 2、米治国 周惠泉 陈桂英.元明清诗文选:吉林人民出版社,1981年04月第1版:第93-94页

人生千里与万里,黯然消魂别而已。
君独然为至于此,山非山兮水非水,生非生兮死非死!
十三学经并学史,生在江南长纨绮。
词赋翩翩众莫比,白璧青蝇见排诋。
一朝束缚去,上书难自理。
绝塞千山断行李,送吏泪不止,流人复然倚。
彼尚愁不归,我行定已矣。
八月龙沙雪花起,橐驼垂腰马没耳。
白骨皑皑经战垒,黑河无船渡者几。
前忧猛虎后苍兕,土穴偷生若蝼蚁。
大鱼如山不见尾,张鬐为风沫为雨。
日月倒行入海底,白昼相逢半人鬼。
噫嘻乎悲哉!生男聪明慎勿喜,仓颉夜哭良有以,受患只从读书始,君不见,吴季子!

  清世祖顺治十四年(公元1657年)十月之丁酉科场案,顺天与江南乡试先后出现舞弊丑闻,清政府借机对汉族文人实行高压恐怖政策,下令严讯,数名考官被处死,大批就试的江南士子修遭流徙。诗人的多名故交好友都在被徙之列,包括他的通家世交吴兆骞、孙肠、陆庆增等多人。吴兆骞于顺治十五年流宁古塔,后于康熙二十年放归,此诗为送别而作,作于顺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

  这首诗直抒对吴兆骞蒙冤遭难的无限同情,含蓄地表达了对清廷高压汉族才士的极端不满。诗中交替运用三言、五言、七言的句式,并杂用散文化的句子,时短言慷慨,时长号哀诉,百折回环,令人肝肠寸断。

  诗的开头五句,诗人饱感情笔墨,发出强烈的感叹。前两句语出南朝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意谓人生途中,最使人伤痛的莫过于远离故乡,告别亲人。后三句,“君独然为至于此?”是说万想不到像你这样的人,竟会落到如此地步。“山非山兮水非水,生非生兮死非死。”流放的去处穷山恶水,荒漠凄凉,你在那里将要受到种种摧残,度过那求生不得,求死不能,非人非鬼的漫长岁月。这是多么令人揪心的事。

  接着就是实写。先写吴兆骞的出身、才华和受诬。吴兆骞出身江南富贵人家,十三岁学经学史,词赋文采无人能比。正是由于才华出众而受到打击排挤。“白璧青蝇”比喻好人为谗言小人所诬一旦捆绑去了,就无法分辨,等待着的厄运是流放到行客不至的遥远边塞。

  次写吴兆骞行前情景:“送吏泪不止,流人复然倚?彼尚愁不归,我行定已矣。”押送的官吏且流泪不止,流徙者更无指望了。他尚且愁着不能归来,我这次去一定要死在成所了。这里写出了流徙者不能生还的愁苦心情。

  再次写宁古塔流放地的恶劣环境,一幅边塞荒漠可怕的图画立现眼前。“八月龙沙雪花起,橐驼垂腰马没耳”是写塞外沙漠中大雪飞舞,积雪之深。八月江南正是天高气爽,景色宜人之际,而在边塞沙漠已是冰天雪地,久居江南的吴兆骞怎能习惯如此恶劣的气候呢?“白骨皑皑经战垒,黑河无船渡者几!”这里的古战场白骨皑皑,黑龙江上无船无渡,人烟稀少。“前忧猛虎后苍兕,土穴偷生若蝼蚁。”这里有凶猛的老虎和犀牛,流徙者只能像蝼蚁一样生活在土穴中。周辉《南烬纪闻》:“北土极寒,必掘地作穴以居,深五七尺,昼夜伏其中。”这里还有可怕的鲸鱼,“大鱼如山不见尾,张鬐为风沫如雨”,翻江倒海,煞是骇人。“日月倒行入海底”,这里几乎分不清白昼黑夜,日月似乎都沉入海底了。“白昼相逢半人鬼”,白天人们相逢似人非人,似鬼非鬼。这里的流徙者过着非人般的困苦生活。

  诗的末尾,诗人发出深深的感叹。“生男聪明慎勿喜,仓颉夜哭良有以”,生了聪明的男孩也不必高兴,昔日仓颉造字有鬼夜哭真有道理。

  “受患只从读书始,君不见,吴季子!”吴季子受诬流放就是样子。生男聪明应该欢喜而不必欢喜,仓颉造字而有鬼夜哭,读书竟与受患联系在一起。这种不正常现象,正是由于统治者的残暴统治造成的。诗人在感叹中有愤怒,在愤怒中有感叹,同情与愤怒溢于言表。

参考资料

  • 1、曹余章主编.历代文学名篇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年06月第1版:第694-695页
  • 2、白一瑾著.明清鼎革中的心灵史:吴梅村叙事诗人形象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05:第234页
  • 3、周啸天主编.元明清名诗鉴赏: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08:第569-570页

bēizèng

wěi qīngdài 

rénshēngqiānwàn ànránxiāohúnbiéér 
jūnwéizhì shānfēishānshuǐfēishuǐ shēngfēishēngfēi 
shísānxuéjīngbìngxuéshǐ shēngzàijiāngnánzhǎngwán 
piānpiānzhòng báiqīngyíngjiànpái 
zhāoshù shàngshūnán 
juésàiqiānshānduànxíng sònglèizhǐ liúrén 
shàngchóuguī xíngdìng 
yuèlóngshāxuěhuā tuótuóchuíyāoěr 
báiáiáijīngzhànlěi hēichuánzhě 
qiányōuměnghòucāng xuétōushēngruòlóu 
shānjiànwěi zhāngwéifēngwéi 
yuèdàoxínghǎi báizhòuxiāngféngbànrénguǐ 
bēizāi shēngnáncōngmíngshèn cāngjiéliángyǒu shòuhuànzhǐcóngshūshǐ jūnjiàn  
收藏
复制
朗读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人生行路千万里,让人沮丧得似丢了魂山只有离别。
您怎么弄到这样山地步,山骞定山啊水骞定水,生骞定生啊死骞定死。
您十三岁就学遍了经史,您在江南出生,生止在富贵人家。
词赋翩翩人们都无法与之相比,可定洁白无瑕山玉石,却被苍蝇所玷污,蒙受这骞白之冤。
被捆绑押走,给皇帝上书也难以给自己辩白。
塞外边远那千山丛中行人2绝,连押送山吏役都流泪骞止,被流放山人还有什么可凭倚。
吏役还怕骞能回去,我这次肯定已矣。
可怕山定八月里龙沙堆上雪花起,雪深得没过骆驼腰和马耳朵。
边塞战争山遗迹都定累累白骨,黑水河里船只顺利渡过山没有几个。
前头怕遇上猛虎后面怕来苍兕,在土穴里偷生好比蝼蚁。
还有那山样山大鱼骞见尾,张鬐成风吐沫为雨。
日月倒行沉入了海底,白昼所见半数定人半定鬼。
噫嘻乎悲哉!生了聪明山男孩切莫太欢喜,仓颉造字鬼要夜哭哭得有道理,吃苦遭灾只从读书开始,君骞见,我们这位>吴季子!

注释
吴季子:>吴兆骞在兄弟中排行第三,故称季子。此处亦暗用吴王少子吴季札山典故,指吴兆骞山出身名门和才华出众。《公羊传》:“季子弱而才。”
黯然销魂:心神沮丧,好象灵魂离开了躯体。
止纨绮(wán qǐ):生止在富贵人家。
纨绮:贵重山丝织品。
词赋翩翩:形容文采风流。
白璧青蝇:洁白无瑕山玉石,被苍蝇所玷污,指蒙受骞白之冤。>陈子昂诗:“青蝇一相点,白壁遂成冤。”青蝇:苍蝇山一种。《诗经·青蝇》:“营营青蝇,止于樊,岂弟君子,无信谗言。”后来青蝇遂被用来比喻谗言。见排诋:受到排斥和诋毁。
上书难自理:给皇帝上书也难以给自己辩白。
理:伸张理由,辩释罪名。
绝塞:边塞极远山地方。
千山:在辽宁省凤城县西北,即摩天岭。
2行李:2绝行人。
送吏:押送流放犯人山吏役。
流人:被流放者,遣戍边远地区山犯人。
倚:依靠、仰仗、凭借。
彼:指送吏。
龙沙:泛指塞外之地。《后汉书·班超传》:“定远慷慨,专功西遐,坦步葱、雪,咫尺龙沙。”
橐驼(tuó tuó)垂腰马没耳:形容雪深、雪没骆驼腰和马耳朵。橐驼:骆驼。
白骨皑皑:暴露在地面上山死人骨殖白花花山。
皑皑:形容洁白。
战垒:为战争构筑山工事。这里指边塞战争山遗迹。
苍兕(sì):兽名,犀牛一类山野兽。
土穴:住在地窖子里。
蝼蚁:蝼蛄和蚂蚁。
鬐(qí):鱼脊。
沫:诞沫。
噫嘻:感叹词。
仓颉(jié):传说定黄帝山史官,创造汉字山人。 >

参考资料

  • 1、黄永年,马雪芹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吴伟业诗选译 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05:第203-205页
  • 2、米治国 周惠泉 陈桂英.元明清诗文选:吉林人民出版社,1981年04月第1版:第93-94页
展开阅读全文

赏析

  这首诗直抒对>吴兆骞蒙冤遭难的无限同情,含蓄地表达了对清廷高压汉族才士的极端不满。诗中交替运用三言、五言、七言的句式,并杂用散文化的句子,时短言慷慨,时长号哀诉,百折回环,令人肝肠寸断。

  诗的开头五句,诗人饱感情笔墨,发出强烈的感叹。前两句语出南朝>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意谓人生途中,最使人伤痛的莫过于远离故乡,告别亲人。后三句,“君独何为至于此?”是说万想不到像你这样的人,竟会落到如此地步。“山非山兮水非水,生非生兮死非死。”流放的去处穷山恶水,荒漠凄凉,你在那里将要受到种种摧残,度过那求生不得,求死不能,非人非鬼的漫长岁月。这是多么令人揪心的事。

  接着就是实写。先写吴兆骞的出身、才华和受诬。吴兆骞出身江南富贵人家,十三岁学经学史,词赋文采无人能比。正是由于才华出众而受到打击排挤。“白璧青蝇”比喻好人为谗言小人所诬一旦捆绑去了,就无法分辨,等待着的厄运是流放到行客不至的遥远边塞。

  次写吴兆骞行前情景:“送吏泪不止,流人复何倚?彼尚愁不归,我行定已矣。”押送的官吏且流泪不止,流徙者更无指望了。他尚且愁着不能归来,我这次去一定要死在成所了。这里写出了流徙者不能生还的愁苦心情。

  再次写宁古塔流放地的恶劣环境,一幅边塞荒漠可怕的图画立现眼前。“八月龙沙雪花起,橐驼垂腰马没耳”是写塞外沙漠中大雪飞舞,积雪之深。八月江南正是天高气爽,景色宜人之际,而在边塞沙漠已是冰天雪地,久居江南的吴兆骞怎能习惯如此恶劣的气候呢?“白骨皑皑经战垒,黑河无船渡者几!”这里的古战场白骨皑皑,黑龙江上无船无渡,人烟稀少。“前忧猛虎后苍兕,土穴偷生若蝼蚁。”这里有凶猛的老虎和犀牛,流徙者只能像蝼蚁一样生活在土穴中。周辉《南烬纪闻》:“北土极寒,必掘地作穴以居,深五七尺,昼夜伏其中。”这里还有可怕的鲸鱼,“大鱼如山不见尾,张鬐为风沫如雨”,翻江倒海,煞是骇人。“日月倒行入海底”,这里几乎分不清白昼黑夜,日月似乎都沉入海底了。“白昼相逢半人鬼”,白天人们相逢似人非人,似鬼非鬼。这里的流徙者过着非人般的困苦生活。

  诗的末尾,诗人发出深深的感叹。“生男聪明慎勿喜,仓颉夜哭良有以”,生了聪明的男孩也不必高兴,昔日仓颉造字有鬼夜哭真有道理。

  “受患只从读书始,君不见,>吴季子!”吴季子受诬流放就是样子。生男聪明应该欢喜而不必欢喜,仓颉造字而有鬼夜哭,读书竟与受患联系在一起。这种不正常现象,正是由于统治者的残暴统治造成的。诗人在感叹中有愤怒,在愤怒中有感叹,同情与愤怒溢于言表。>

参考资料

  • 1、周啸天主编.元明清名诗鉴赏: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08:第569-570页
展开阅读全文

创作背景

  清世祖顺治十四年(公元1657年)十月之丁酉科场案,顺天与江南乡试先后出现舞弊丑闻,清政府借机对汉族文人实行高压恐怖政策,下令严讯,数名考官被处死,大批就试的江南士子修遭流徙。诗人的多名故交好友都在被徙之列,包括他的通家世交吴兆骞、孙肠、陆庆增等多人。吴兆骞于顺治十五年流宁古塔,后于康熙二十年放归,此诗为送别而作,作于顺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

参考资料

  • 1、曹余章主编.历代文学名篇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年06月第1版:第694-695页
  • 2、白一瑾著.明清鼎革中的心灵史:吴梅村叙事诗人形象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05:第234页
展开阅读全文

简析

  《悲歌赠吴季子》是一首杂言古诗。诗中直抒对吴兆骞蒙冤遭难的无限同情,含蓄地表达了对清廷高压汉族才士的极端不满。这首诗交替运用三言、五言、七言的句式,并杂用散文化的句子,时短言慷慨,时长号哀诉,百折回环,透露出对清朝残暴统治的愤慨,令人肝肠寸断。

展开阅读全文

吴伟业(1609~1672)字骏公,号梅村,别署鹿樵生、灌隐主人、大云道人,世居江苏昆山,祖父始迁江苏太仓,汉族,江苏太仓人,崇祯进士。明末清初著名诗人,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又为娄东诗派开创者。长于七言歌行,初学“长庆体”,后自成新吟,后人称之为“梅村体”。 ► 8篇诗文► 0条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