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观元始,眇觌玄风,冬穴夏巢之时,茹毛饮血之世,世质民淳,斯文未作。逮乎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易》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之时义,远矣哉!若夫椎轮为大辂之始,大辂宁有椎轮之质?增冰为积水所成,积水曾微增冰之凛,何哉?盖踵其事而增华,变其本而加厉。物既有之,文亦宜然。随时变改,难可详悉。
尝试论之曰:《诗序》云:“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至于今之作者,异乎古昔。古诗之体,今则全取赋名。荀、宋表之於前,贾、马继之于末。自兹以降,源流实繁。述邑居则有“凭虚”、“亡是”之作。戒畋游则有《长杨》《羽猎》之制。若其纪一事,咏一物,风云草木之兴,鱼虫禽兽之流,推而广之,不可胜载矣。
又楚人屈原,含忠履洁,君匪从流,臣进逆耳,深思远虑,遂放湘南。耿介之意既伤,壹郁之怀靡诉。临渊有怀沙之志,吟泽有憔悴之容。骚人之文,自兹而作。
诗者,盖志之所之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关雎》《麟趾》,正始之道著;桑间濮上,亡国之音表。故风雅之道,粲然可观。自炎汉中叶,厥途渐异:退傅有“在邹”之作,降将著“河梁”之篇。四言五言,区以别矣。又少则三字,多则九言,各体互兴,分镳并驱。颂者,所以游扬德业,褒赞成功。吉甫有“穆若”之谈,季子有“至矣”之叹。舒布为诗,既言如彼;总成为颂,又亦若此。次则箴兴于补阙,戒出于弼匡,论则析理精微,铭则序事清润,美终则诔发,图像则赞兴。又诏诰教令之流,表奏笺记之列,书誓符檄之品,吊祭悲哀之作,答客指事之制,三言八字之文,篇辞引序,碑碣志状,众制锋起,源流间出。譬陶匏异器,并为入耳之娱;黼黻不同,俱为悦目之玩。作者之致,盖云备矣!余监抚余闲,居多暇日。历观文囿,泛览辞林,未尝不心游目想,移晷忘倦。自姬汉以来,眇焉悠邈。时更七代,数逾千祀。词人才子,则名溢于缥囊;飞文染翰,则卷盈乎缃帙。自非略其芜秽,集其清英,盖欲兼功,太半难矣!若夫姬公之籍,孔父之书,与日月俱悬,鬼神争奥,孝敬之准式,人伦之师友,岂可重以芟夷,加之剪截?老、庄之作,管、孟之流,盖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今之所撰,又以略诸。若贤人之美辞,忠臣之抗直,谋夫之话,辨士之端,冰释泉涌,金相玉振。所谓坐狙丘,议稷下,仲连之却秦军,食其之下齐国,留侯之发八难,曲逆之吐六奇,盖乃事美一时,语流千载,概见坟籍,旁出子史。若斯之流,又亦繁博。虽传之简牍,而事异篇章,今之所集,亦所不取。至于记事之史,系年之书,所以褒贬是非,纪别异同,方之篇翰,亦已不同。若其赞论之综缉辞采,序述之错比文华,事出於深思,义归乎翰藻,故与夫篇什杂而集之。远自周室,迄于圣代,都为三十卷,名曰《文选》云耳。
凡次文之体,各以汇聚。诗赋体既不一,又以类分;类分之中,各以时代相次。
式观元始,眇觌玄风,冬穴夏巢之时,茹毛饮血之世,世质民淳,斯文未作。逮乎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易》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之时义,远矣哉!若夫椎轮为大辂之始,大辂宁有椎轮之质?增冰为积水所成,积水曾微增冰之凛,何哉?盖踵其事而增华,变其本而加厉。物既有之,文亦宜然。随时变改,难可详悉。
追溯到远古时代那时候人们冬天住在洞穴里,夏天则在树上搭巢,吃的是生肉,喝的是动物的血,社会风气质朴,人们还没创造出文字来记录事情。后来,伏羲氏出现了,他创造了八卦和书契,用来代替以前结绳记事的方法,从此,文字和文化就诞生了。《易经》里说:“观察天文可以了解时节变化,观察人文可以教化天下。”这说明文化的作用自古以来就非常深远。就像最早的车轮虽然简陋,但它却是大车的起源;厚厚的冰层是由积水凝结而成,但积水本身并不具备冰的寒冷。这都是说,后来的事物总是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变得更加完善。文化也是这样,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其具体细节难以一一详述。
尝试论之曰:《诗序》云:“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至于今之作者,异乎古昔。古诗之体,今则全取赋名。荀、宋表之於前,贾、马继之于末。自兹以降,源流实繁。述邑居则有“凭虚”、“亡是”之作。戒畋游则有《长杨》《羽猎》之制。若其纪一事,咏一物,风云草木之兴,鱼虫禽兽之流,推而广之,不可胜载矣。
再来说说《诗经》吧,《诗序》里说《诗经》有六种表现手法:风、赋、比、兴、雅、颂。但现在的诗歌创作和古代有所不同了,现在的诗基本上都用“赋”这个名字来称呼。从荀子和宋玉开始,到后来的贾谊和马融,诗歌创作就一直没有断过。从那以后,诗歌的种类越来越多,有描写城市生活的,有劝诫不要过度打猎的,还有记录各种事物、抒发各种情感的。
又楚人屈原,含忠履洁,君匪从流,臣进逆耳,深思远虑,遂放湘南。耿介之意既伤,壹郁之怀靡诉。临渊有怀沙之志,吟泽有憔悴之容。骚人之文,自兹而作。
再提到楚国的大诗人屈原,他忠心耿耿,洁身自好,但因为君王不听他的忠言,他被流放到了湘南。他心怀忧愤,无法排解,最终在江边写下了表达他忠诚和悲愤的《离骚》。从此,骚体诗就诞生了。
诗者,盖志之所之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关雎》《麟趾》,正始之道著;桑间濮上,亡国之音表。故风雅之道,粲然可观。自炎汉中叶,厥途渐异:退傅有“在邹”之作,降将著“河梁”之篇。四言五言,区以别矣。又少则三字,多则九言,各体互兴,分镳并驱。颂者,所以游扬德业,褒赞成功。吉甫有“穆若”之谈,季子有“至矣”之叹。舒布为诗,既言如彼;总成为颂,又亦若此。次则箴兴于补阙,戒出于弼匡,论则析理精微,铭则序事清润,美终则诔发,图像则赞兴。又诏诰教令之流,表奏笺记之列,书誓符檄之品,吊祭悲哀之作,答客指事之制,三言八字之文,篇辞引序,碑碣志状,众制锋起,源流间出。譬陶匏异器,并为入耳之娱;黼黻不同,俱为悦目之玩。作者之致,盖云备矣!余监抚余闲,居多暇日。历观文囿,泛览辞林,未尝不心游目想,移晷忘倦。自姬汉以来,眇焉悠邈。时更七代,数逾千祀。词人才子,则名溢于缥囊;飞文染翰,则卷盈乎缃帙。自非略其芜秽,集其清英,盖欲兼功,太半难矣!若夫姬公之籍,孔父之书,与日月俱悬,鬼神争奥,孝敬之准式,人伦之师友,岂可重以芟夷,加之剪截?老、庄之作,管、孟之流,盖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今之所撰,又以略诸。若贤人之美辞,忠臣之抗直,谋夫之话,辨士之端,冰释泉涌,金相玉振。所谓坐狙丘,议稷下,仲连之却秦军,食其之下齐国,留侯之发八难,曲逆之吐六奇,盖乃事美一时,语流千载,概见坟籍,旁出子史。若斯之流,又亦繁博。虽传之简牍,而事异篇章,今之所集,亦所不取。至于记事之史,系年之书,所以褒贬是非,纪别异同,方之篇翰,亦已不同。若其赞论之综缉辞采,序述之错比文华,事出於深思,义归乎翰藻,故与夫篇什杂而集之。远自周室,迄于圣代,都为三十卷,名曰《文选》云耳。
诗歌,其实是人们内心情感的表达。情感在心中涌动,就会用语言来抒发。《关雎》和《麟趾》这样的诗就体现了正道和礼仪的美好;而那些桑间濮上的歌曲,则往往是亡国之音。所以,风雅之道,是非常值得我们去欣赏和学习的。到了汉朝中期以后,诗歌的创作方向就逐渐发生变化。有的人写四言诗,有的人写五言诗,还有三字、九字的,各种体裁都出现了。颂,是用来歌颂功德和成功的;箴是用来规劝和补救过失的;铭是用来记录事迹的,等等。这些文体,各有各的特点和用途。我闲暇之余,喜欢阅读各种文学作品,每当看到好的文章和诗歌,就会心旷神怡,忘记时间的流逝。从上古到现在,经历了多少朝代,涌现了多少才华横溢的文人墨客。他们的作品,就像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文化的天空。但是,要想从浩如烟海的文献中挑选出精华来,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我在编撰这部《文选》的时候,就尽量去粗取精,选取那些最优秀、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当然,像《尚书》、《论语》这样的经典著作,以及老子、庄子、管子、孟子等人的著作,虽然它们的价值无可估量,但因为我这里主要是选录文学作品,所以就没有收录它们。就像贤能之人那美好的言辞,忠诚之臣那刚正不阿的言论,智谋之士的谈论,善辩之士的言辞,它们如同冰雪消融般流畅,又如泉水般喷涌而出,闪耀着金子般的光泽,发出玉石般的声音。这就是所谓的坐在狙丘之上议论纷纷,在稷下学宫探讨学问,鲁仲连使秦军退却的辩才,郦食其劝降齐国的智谋,张良提出的八个难题,以及陈平献出的六个奇计。这些事情在当时被赞誉为美谈,流传了千载,大致可以在古代典籍中找到,也广泛出现在诸子百家的史书之中。像这样的事例,数量繁多且内容丰富。虽然它们被记载在简牍之上,但各自属于不同的篇章。现在我所编辑的文集,并未收录这些内容。至于那些记载史事的史书,编年体的史书,它们用来褒扬或贬斥是非,记录并区分异同,这与文章辞赋相比,已经是有所不同的了。但如果它们的赞论部分综合了辞采,序述部分交错着华美的文辞,事情都经过深思熟虑,意义都归结于精美的文笔,因此我也将这些篇章与其他诗作等杂糅在一起进行收录。从远古的周朝开始,一直到当今的圣明时代,总共编辑为三十卷,名为《文选》。
凡次文之体,各以汇聚。诗赋体既不一,又以类分;类分之中,各以时代相次。
在整理和编排这些文学作品的时候,我首先按照它们各自的体裁进行了分类和汇聚。虽然诗和赋都是文学的一种体裁,但它们之间也有很多不同的类型。所以还在它们各自内部按照类型进行了更细致的分类。在每一种类型内部,我又按照它们所属的时代进行了排序。
式¹观元始²,眇(miǎo)³觌(dí)⁴玄风⁵,冬穴夏巢⁶之时,茹毛饮血⁷之世,世质⁸民淳,斯文⁹未作。逮¹⁰乎伏羲氏¹¹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¹²,造书契¹³,以代结绳之政¹⁴,由是文籍生焉。《易》曰:“观乎天文¹⁵,以察时变¹⁶;观乎人文¹⁷,以化成天下。”文之时义¹⁸,远矣哉!若夫椎轮¹⁹为大辂(lù)²⁰之始,大辂宁有²¹椎轮之质?增(céng)冰²²为积水所成,积水曾微²³增冰之凛²⁴,何哉?盖踵(zhǒng)²⁵其事而增华²⁶,变其本²⁷而加厉²⁸。物既有之,文亦宜然。随时变改,难可详悉。
¹式:发语辞。²元始:即原始,指远古时代。³眇:通渺,谓远。⁴觌:看。⁵玄风:远古的风俗。⁶冬穴夏巢:冬天掘洞而居,夏天搭棚而住。⁷茹毛饮血:生吃鸟兽之肉并饮其血。⁸质:质朴。⁹文:文章。 ¹⁰逮:到。¹¹伏羲氏:传说中的上古帝王。¹²八卦:《周易》中八种基本图形,名为乾、坤、坎、离、艮、震、兑、巽。分别代表八种自然现象。¹³书契:指文字。¹⁴结绳之政:传说在没有文字的上古时期,曾用结绳的方法纪事,大结记大事,小结记小事。¹⁵天文:指日、月、星辰。¹⁶时变:四季的变化。¹⁷人文:指文化典章等。¹⁸时义:对于时代的意义。¹⁹椎轮:最简陋的小车。²⁰辂:车。²¹宁有:犹言何有。²²增冰:厚冰。²³曾微:犹言曾无。²⁴凛:寒。²⁵踵:因、继。²⁶华:文饰。²⁷变本:改革原貌。²⁸厉:甚。
尝试论之曰:《诗序》¹云:“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至于今之作者,异乎古昔。古诗之体,今则全取赋名。荀²、宋³表之於前,贾、马⁴继之于末。自兹以降⁵,源流实繁。述邑居⁶则有“凭虚⁷”、“亡是⁸”之作。戒畋(tián)⁹游则有《长杨》《羽猎》之制¹⁰。若其纪一事,咏一物,风云草木之兴,鱼虫禽兽之流,推而广之,不可胜载矣。
¹《诗序》:指《毛诗序》。²荀:即荀子,著有《赋篇》。³宋:宋玉。著有《风赋》、《高唐赋》等。⁴贾、马:指贾谊和司马相如。同为汉赋作家。贾谊有《鸟》、《吊屈原》等赋。司马相如有《上林》、《子虚》、《大人》等赋。⁵以降:以下。⁶述邑居:描述都市风物。⁷凭虚:即凭虚公子,为张衡《西京赋》中的假托人物。⁸亡是:即亡是公,为司马相如《上林赋》中的假托人物。⁹畋:打猎。《长杨》、《羽猎》二赋为扬雄所作。¹⁰制:即作的意思。
又楚人屈原¹,含忠履洁²,君匪³从流⁴,臣进⁵逆耳,深思远虑,遂放⁶湘南⁷。耿介⁸之意既伤,壹郁⁹之怀靡¹⁰诉。临渊有怀沙之志,吟泽有憔悴之容。骚人之文,自兹而作。
¹屈原:名平,别号灵均。战国时期楚国的伟大诗人。²含忠履洁:满腔忠城,行为高洁。³匪:非。⁴从流:从善如流,喻勇于求善。⁵臣进:谓臣下所进之言。⁶放:放逐。⁷湘南:湘水之南。⁸耿介:刚直。⁹壹郁:忧愤不平。¹⁰靡:无。
诗者,盖志之所之¹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关雎》²《麟趾》³,正始之道著;桑间⁴濮(pú)上⁵,亡国之音表。故风雅之道,粲然可观。自炎汉⁶中叶,厥途渐异:退傅⁷有“在邹”之作,降将⁸著“河梁”之篇。四言五言⁹,区以别矣。又少则三字¹⁰,多则九言¹¹,各体互兴,分镳(biāo)并驱¹²。颂者¹³,所以游扬德业,褒赞成功。吉甫¹⁴有“穆若”之谈,季子¹⁵有“至矣”之叹。舒布¹⁶为诗,既言¹⁷如彼;总成¹⁸为颂,又亦若此。次则箴(zhēn)¹⁹兴于补阙²⁰,戒²¹出于弼(bì)匡²²,论²³则析理精微,铭²⁴则序事清润,美终²⁵则诔(lěi)发,图像则赞²⁶兴。又诏诰教令²⁷之流,表奏²⁸笺(jiān)记²⁹之列,书誓符檄(xí)之品,吊祭悲哀³⁰之作,答客³¹指事之制,三言八字之文,篇辞引序³²,碑碣(jié)志状,众制锋起,源流间出。譬陶³³匏(páo)³⁴异器,并为入耳之娱;黼(fǔ)黻(fú)³⁵不同,俱为悦目之玩。作者之致,盖云备³⁶矣!余监³⁷抚³⁸余闲,居多暇日。历观文囿(yòu)³⁹,泛览辞林,未尝不心游目想,移晷(guǐ)⁴⁰忘倦。自姬⁴¹汉以来,眇焉悠邈⁴²。时更⁴³七代⁴⁴,数逾千祀(sì)⁴⁵。词人才子,则名溢于缥(piǎo)囊⁴⁶;飞文染翰,则卷盈乎缃(xiāng)帙(zhì)⁴⁷。自非略其芜秽⁴⁸,集其清英⁴⁹,盖欲兼功,太半难⁵⁰矣!若夫姬公⁵¹之籍,孔父⁵²之书,与日月俱悬,鬼神争奥,孝敬之准式,人伦之师友,岂可重以芟(shān)夷(yí)⁵³,加之剪截?老、庄⁵⁴之作,管、孟⁵⁵之流,盖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今之所撰⁵⁶,又以略诸。若贤人之美辞,忠臣之抗直,谋夫之话,辨士之端⁵⁷,冰释泉涌,金相玉振⁵⁸。所谓坐狙丘,议稷下⁵⁹,仲连⁶⁰之却秦军,食(yì)其(jī)⁶¹之下齐国,留侯⁶²之发八难,曲逆⁶³之吐六奇,盖乃事美一时,语流千载,概见坟籍⁶⁴,旁出子史⁶⁵。若斯之流,又亦繁博。虽传之简牍(dú)⁶⁶,而事异篇章,今之所集,亦所不取。至于记事之史,系年之书⁶⁷,所以褒贬是非,纪别异同⁶⁸,方之篇翰,亦已不同。若其赞论之综缉⁶⁹辞采,序述之错比⁷⁰文华,事出於深思,义归乎翰藻⁷¹,故与夫篇什杂而集之。远自周室,迄于圣代⁷²,都为三十卷,名曰《文选》云耳。
¹所之:意为所适。所往。²《关雎》:为《诗经·周南》的首篇。³《麟趾》:即《麟之趾》,为《诗经·周南》的末篇。⁴桑间:地名,在今河南省濮阳县南。⁵濮上:濮水之上。《礼记·乐记》:“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⁶炎汉:古人讲阴阳五行,汉被认为属于火德,故称炎汉。⁷退傅:退位之傅,指韦孟。韦孟曾做过楚元王及其儿、孙的傅、退位后居邹,作《在邹》诗。此诗今存,为四言句式。⁸降将:指李陵。李陵在汉武帝时被拜为骑都尉,率兵出击匈奴,战败投降。⁹四言五言:指诗歌的句式。¹⁰三字:指三言诗,如汉《安世房中歌》等。¹¹九言:指九言诗,据说最早的作者为魏高贵乡公曹髦。¹²分镳并驱:原指骑乘各异而并驰。比喻各种诗体并兴与发展。¹³颂者:《毛诗序》:“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¹⁴吉甫:即尹吉甫,周代卿士,据说《诗经·大雅·民》为他所作。¹⁵季子:春秋时期吴国公子季札。他聘问鲁国观乐时,听到歌《颂》,便赞美道:“至矣哉。”¹⁶舒布:展示敷陈。¹⁷言。助词。¹⁸总成:总括而成。¹⁹箴:一种寄寓规戒的文体。²⁰补阙:弥补缺点。²¹戒:一种君主、长辈劝戒臣属、晚辈的文体。²²弼匡:帮助匡正。²³论:一种分析事理的文体。²⁴铭:一种记赞题刻事、物的文体。²⁵美终:赞美有功业而终者。²⁶赞:一种赞颂人物德行功业的文体。²⁷诏诰教令:为四种文体,属于古代帝王或朝廷所发的不同种类的公文。²⁸表秦:古代臣下对其主进言陈事的两种文体。²⁹笺记:亦为二种文体。《文心雕龙·书记》:“记之言志,进己之志也。笺者,表也,表识其情也。”³⁰书誓符檄、吊祭悲哀:为古代的八种文体。³¹答客:亦为文体之一种,如《答客难》、《答宾戏》之类。³²篇辞引序、碑碣志状:并为文体名。³³陶:指埙,古代吹奏乐器,用土制成。³⁴匏:葫芦的一种。在此指用匏做成的乐器。³⁵黼黻:古代礼服上绣饰的花纹。³⁶备:完备。³⁷监:监国,谓皇帝外出,由太子代摄国政。³⁸抚:抚军,谓从天子外出巡行。³⁹文囿:文坛,文苑。⁴⁰晷:日影。⁴¹姬:指周代,周为姬姓。⁴²眇焉悠邈:年代久远。⁴³更:更替。⁴⁴七代:指周、秦、汉、魏、晋、宋、齐。⁴⁵祀:年。⁴⁶缥囊:盛书的淡青色布袋。⁴⁷缃帙:用浅黄色织物做成的书套。⁴⁸芜秽:糟粕。⁴⁹清英:精华。⁵⁰大半难:非常困难。⁵¹姬公:指周公。为周武王之弟。武王死曾辅政多年。⁵²孔父:指孔子。⁵³芟夷:原指除草,此谓删节文章。⁵⁴老庄:指老子、庄子。二人为先秦道家学派代表。其著作为《庄子》、《老子》。⁵⁵管孟:指管子与孟子。其著作为《管子》与《孟子》。⁵⁶撰:编选。⁵⁷端:舌端:《韩诗外传》:“避辩士之舌端。”⁵⁸金相玉振:金质玉声。谓内容丰富,文采斐然。⁵⁹狙丘、稷下:并为齐国地名。⁶⁰仲连:即鲁仲连。⁶¹食其:即郦食其。楚汉战争时,他说服齐王田广归汉,下齐七十余城。⁶²留侯:张良的封号。⁶³曲逆:陈平的封号。⁶⁴坟籍:在此泛指书籍。⁶⁵子史:指诸子之作与史家之书。⁶⁶简牍:古代无纸,书于竹上曰简,书于版上曰牍。⁶⁷系年之书:谓史书。⁶⁸纪别异同:记述远近异同之事。⁶⁹综辑:联缀。⁷⁰错比:巧妙地组织安排。⁷¹翰藻:文华辞藻。⁷²圣代:指梁。
凡次文之体,各以汇聚。诗赋体既不一,又以类分;类分之中,各以时代相次。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追溯到远古时代那时候人们冬天住在洞穴里,夏天则在树上搭巢,吃的是生肉,喝的是动物的血,社会风气质朴,人们还没创造出文字来记录事情。后来,伏羲氏出现了,他创造了八卦和书契,用来代替以前结绳记事的方法,从此,文字和文化就诞生了。《易经》里说:“观察天文可以了解时节变化,观察人文可以教化天下。”这说明文化的作用自古以来就非常深远。就像最早的车轮虽然简陋,但它却是大车的起源;厚厚的冰层是由积水凝结而成,但积水本身并不具备冰的寒冷。这都是说,后来的事物总是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变得更加完善。文化也是这样,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其具体细节难以一一详述。
再来说说《诗经》吧,《诗序》里说《诗经》有六种表现手法:风、赋、比、兴、雅、颂。但现在的诗歌创作和古代有所不同了,现在的诗基本上都用“赋”这个名字来称呼。从>荀子和>宋玉开始,到后来的>贾谊和马融,诗歌创作就一直没有断过。从那以后,诗歌的种类越来越多,有描写城市生活的,有劝诫不要过度打猎的,还有记录各种事物、抒发各种情感的。
再提到楚国的大诗人>屈原,他忠心耿耿,洁身自好,但因为君王不听他的忠言,他被流放到了湘南。他心怀忧愤,无法排解,最终在江边写下了表达他忠诚和悲愤的《离骚》。从此,骚体诗就诞生了。
诗歌,其实是人们内心情感的表达。情感在心中涌动,就会用语言来抒发。《关雎》和《麟趾》这样的诗就体现了正道和礼仪的美好;而那些桑间濮上的歌曲,则往往是亡国之音。所以,风雅之道,是非常值得我们去欣赏和学习的。到了汉朝中期以后,诗歌的创作方向就逐渐发生变化。有的人写四言诗,有的人写五言诗,还有三字、九字的,各种体裁都出现了。颂,是用来歌颂功德和成功的;箴是用来规劝和补救过失的;铭是用来记录事迹的,等等。这些文体,各有各的特点和用途。我闲暇之余,喜欢阅读各种文学作品,每当看到好的文章和诗歌,就会心旷神怡,忘记时间的流逝。从上古到现在,经历了多少朝代,涌现了多少才华横溢的文人墨客。他们的作品,就像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文化的天空。但是,要想从浩如烟海的文献中挑选出精华来,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我在编撰这部《文选》的时候,就尽量去粗取精,选取那些最优秀、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当然,像《尚书》、《论语》这样的经典著作,以及>老子、庄子、管子、>孟子等人的著作,虽然它们的价值无可估量,但因为我这里主要是选录文学作品,所以就没有收录它们。就像贤能之人那美好的言辞,忠诚之臣那刚正不阿的言论,智谋之士的谈论,善辩之士的言辞,它们如同冰雪消融般流畅,又如泉水般喷涌而出,闪耀着金子般的光泽,发出玉石般的声音。这就是所谓的坐在狙丘之上议论纷纷,在稷下学宫探讨学问,鲁仲连使秦军退却的辩才,郦食其劝降齐国的智谋,张良提出的八个难题,以及陈平献出的六个奇计。这些事情在当时被赞誉为美谈,流传了千载,大致可以在古代典籍中找到,也广泛出现在诸子百家的史书之中。像这样的事例,数量繁多且内容丰富。虽然它们被记载在简牍之上,但各自属于不同的篇章。现在我所编辑的文集,并未收录这些内容。至于那些记载史事的史书,编年体的史书,它们用来褒扬或贬斥是非,记录并区分异同,这与文章辞赋相比,已经是有所不同的了。但如果它们的赞论部分综合了辞采,序述部分交错着华美的文辞,事情都经过深思熟虑,意义都归结于精美的文笔,因此我也将这些篇章与其他诗作等杂糅在一起进行收录。从远古的周朝开始,一直到当今的圣明时代,总共编辑为三十卷,名为《文选》。
在整理和编排这些文学作品的时候,我首先按照它们各自的体裁进行了分类和汇聚。虽然诗和赋都是文学的一种体裁,但它们之间也有很多不同的类型。所以还在它们各自内部按照类型进行了更细致的分类。在每一种类型内部,我又按照它们所属的时代进行了排序。
注释
式:发语辞。
元始:即原始,指远古时代。
眇:通渺,谓远。
觌:看。
玄风:远古的风俗。
冬穴夏巢:冬天掘洞而居,夏天搭棚而住。
茹毛饮血:生吃鸟兽之肉并饮其血。
质:质朴。
文:文章。
逮:到。
伏羲氏:传说中的上古帝王。
八卦:《周易》中八种基本图形,名为乾、坤、坎、离、艮、震、兑、巽。分别代表八种自然现象。
书契:指文字。
结绳之政:传说在没有文字的上古时期,曾用结绳的方法纪事,大结记大事,小结记小事。
天文:指日、月、星辰。
时变:四季的变化。
人文:指文化典章等。
时义:对于时代的意义。
椎轮:最简陋的小车。
辂:车。
宁有:犹言何有。
增冰:厚冰。
曾微:犹言曾无。
凛:寒。
踵:因、继。
华:文饰。
变本:改革原貌。
厉:甚。
《诗序》:指《毛诗序》。
荀:即荀子,著有《赋篇》。
宋:宋玉。著有《风赋》、《高唐赋》等。
贾、马:指贾谊和>司马相如。同为汉赋作家。贾谊有《鸟》、《吊屈原》等赋。司马相如有《上林》、《子虚》、《大人》等赋。
以降:以下。
述邑居:描述都市风物。
凭虚:即凭虚公子,为>张衡《西京赋》中的假托人物。
亡是:即亡是公,为司马相如《上林赋》中的假托人物。
畋:打猎。《长杨》、《羽猎》二赋为>扬雄所作。
制:即作的意思。
屈原:名平,别号灵均。战国时期楚国的伟大诗人。
含忠履洁:满腔忠城,行为高洁。
匪:非。
从流:从善如流,喻勇于求善。
臣进:谓臣下所进之言。
放:放逐。
湘南:湘水之南。
耿介:刚直。
壹郁:忧愤不平。
靡:无。
所之:意为所适。所往。
《关雎》:为《诗经·周南》的首篇。
《麟趾》:即《麟之趾》,为《诗经·周南》的末篇。
桑间:地名,在今河南省濮阳县南。
濮上:濮水之上。《礼记·乐记》:“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
炎汉:古人讲阴阳五行,汉被认为属于火德,故称炎汉。
退傅:退位之傅,指韦孟。韦孟曾做过楚元王及其儿、孙的傅、退位后居邹,作《在邹》诗。此诗今存,为四言句式。
降将:指>李陵。李陵在汉武帝时被拜为骑都尉,率兵出击匈奴,战败投降。
四言五言:指诗歌的句式。
三字:指三言诗,如汉《安世房中歌》等。
九言:指九言诗,据说最早的作者为魏高贵乡公>曹髦。
分镳并驱:原指骑乘各异而并驰。比喻各种诗体并兴与发展。
颂者:《毛诗序》:“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
吉甫:即尹吉甫,周代卿士,据说《诗经·大雅·民》为他所作。
季子:春秋时期吴国公子季札。他聘问鲁国观乐时,听到歌《颂》,便赞美道:“至矣哉。”
舒布:展示敷陈。
言。助词。
总成:总括而成。
箴:一种寄寓规戒的文体。
补阙:弥补缺点。
戒:一种君主、长辈劝戒臣属、晚辈的文体。
弼匡:帮助匡正。
论:一种分析事理的文体。
铭:一种记赞题刻事、物的文体。
美终:赞美有功业而终者。
赞:一种赞颂人物德行功业的文体。
诏诰教令:为四种文体,属于古代帝王或朝廷所发的不同种类的公文。
表秦:古代臣下对其主进言陈事的两种文体。
笺记:亦为二种文体。《文心雕龙·书记》:“记之言志,进己之志也。笺者,表也,表识其情也。”
书誓符檄、吊祭悲哀:为古代的八种文体。
答客:亦为文体之一种,如《答客难》、《答宾戏》之类。
篇辞引序、碑碣志状:并为文体名。
陶:指埙,古代吹奏乐器,用土制成。
匏:葫芦的一种。在此指用匏做成的乐器。
黼黻:古代礼服上绣饰的花纹。
备:完备。
监:监国,谓皇帝外出,由太子代摄国政。
抚:抚军,谓从天子外出巡行。
文囿:文坛,文苑。
晷:日影。
姬:指周代,周为姬姓。
眇焉悠邈:年代久远。
更:更替。
七代:指周、秦、汉、魏、晋、宋、齐。
祀:年。
缥囊:盛书的淡青色布袋。
缃帙:用浅黄色织物做成的书套。
芜秽:糟粕。
清英:精华。
大半难:非常困难。
姬公:指周公。为周武王之弟。武王死曾辅政多年。
孔父:指孔子。
芟夷:原指除草,此谓删节文章。
老庄:指老子、庄子。二人为先秦道家学派代表。其著作为《庄子》、《老子》。
管孟:指管子与孟子。其著作为《管子》与《孟子》。
撰:编选。
端:舌端:《韩诗外传》:“避辩士之舌端。”
金相玉振:金质玉声。谓内容丰富,文采斐然。
狙丘、稷下:并为齐国地名。
仲连:即鲁仲连。
食其:即郦食其。楚汉战争时,他说服齐王田广归汉,下齐七十余城。
留侯:张良的封号。
曲逆:陈平的封号。
坟籍:在此泛指书籍。
子史:指诸子之作与史家之书。
简牍:古代无纸,书于竹上曰简,书于版上曰牍。
系年之书:谓史书。
纪别异同:记述远近异同之事。
综辑:联缀。
错比:巧妙地组织安排。
翰藻:文华辞藻。
圣代:指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