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霁岩知开州,时万历初,大水,有赈。府下有司议,公倡议:极贫谷一石,次贫五斗,务沾实惠。放赈时公编号。贫者鱼贯而进虽万人无敢哗者。公自坐仓门小棚,执笔点名,视其衣服容貌,于极贫者暗记之。庚午春,上司行牒再赈极贫者,书吏禀出示另报。公曰:“不必也!”第出前点名册中暗记极贫者,径开唤领,乡民咸以为神。盖前领赈时不暇妆点,公尽见真态故也。
陈霁岩知开州,时万历初,大水,有赈。府下有司议,公倡议:极贫谷一石,次贫五斗,务沾实惠。放赈时公编号。贫者鱼贯而进虽万人无敢哗者。公自坐仓门小棚,执笔点名,视其衣服容貌,于极贫者暗记之。庚午春,上司行牒再赈极贫者,书吏禀出示另报。公曰:“不必也!”第出前点名册中暗记极贫者,径开唤领,乡民咸以为神。盖前领赈时不暇妆点,公尽见真态故也。
陈霁岩任开州知府时,明神宗万历已巳年,发生大水灾,朝廷下令进行赈灾。州府与下属官员商议赈灾事宜,陈霁岩提出倡议:最贫穷的发一石谷物,次贫的五斗,一定要让百姓得到真实的救济。首次发放救济品时都加以编号,灾民拿着号码旗依次前进,虽然有上万人,但没有人敢吵闹。陈霁岩亲自坐在仓库门口的小棚下,拿着笔点名,看他们的衣服容貌,特地把最贫困的人记下来。庚午年春天,上级有公文通知再次救济最贫困的人,书吏请示是否要重新公示并上报名单。陈霁岩说:“不必了。”他直接拿出之前点名时暗中标记的贫户,直接通知他们来领,乡民都认为陈霁岩是神人,原来是上次领救济品的人都来不及装饰,全都可以看出贫户的真实面貌的缘故。
陈霁岩任开州知府时,明神宗万历已巳年,发生大水灾,朝廷下令进行赈灾。州府与下属官员商议赈灾事宜,陈霁岩提出倡议:最贫穷的发一石谷物,次贫的五斗,一定要让百姓得到真实的救济。首次发放救济品时都加以编号,灾民拿着号码旗依次前进,虽然有上万人,但没有人敢吵闹。陈霁岩亲自坐在仓库门口的小棚下,拿着笔点名,看他们的衣服容貌,特地把最贫困的人记下来。庚午年春天,上级有公文通知再次救济最贫困的人,书吏请示是否要重新公示并上报名单。陈霁岩说:“不必了。”他直接拿出之前点名时暗中标记的贫户,直接通知他们来领,乡民都认为陈霁岩是神人,原来是上次领救济品的人都来不及装饰,全都可以看出贫户的真实面貌的缘故。
陈霁(jì)岩知开州,时万历初,大水,有赈(zhèn)¹。府下有司议,公倡议:极贫谷一石,次贫五斗,务沾实惠。放赈时公编号。贫者鱼贯而进虽万人无敢哗者。公自坐仓门小棚,执笔点名,视其衣服容貌,于极贫者暗记之。庚午春,上司行牒(dié)²再赈极贫者,书吏禀出示另报。公曰:“不必也!”第³出前点名册中暗记极贫者,径开唤领,乡民咸以为神。盖前领赈时不暇妆点,公尽见真态故也。
¹赈:救济。²行牒(dié):发布文书。牒:文书。³第:只管,只。
¹赈:救济。²行牒(dié):发布文书。牒:文书。³第:只管,只。
收藏
复制
朗读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陈霁岩任开州知府时,明神宗万历已巳年,发生大水灾,朝廷下令进行赈灾。州府与下属官员商议赈灾事宜,陈霁岩提出倡议:最贫穷的发一石谷物,次贫的五斗,一定要让百姓得到真实的救济。首次发放救济品时都加以编号,灾民拿着号码旗依次前进,虽然有上万人,但没有人敢吵闹。陈霁岩亲自坐在仓库门口的小棚下,拿着笔点名,看他们的衣服容貌,特地把最贫困的人记下来。庚午年春天,上级有公文通知再次救济最贫困的人,书吏请示是否要重新公示并上报名单。陈霁岩说:“不必了。”他直接拿出之前点名时暗中标记的贫户,直接通知他们来领,乡民都认为陈霁岩是神人,原来是上次领救济品的人都来不及装饰,全都可以看出贫户的真实面貌的缘故。
注释
蠲(juān)减免税赋。
赈:救济。
行牒(dié):发布文书。牒:文书。
第:只管,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