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诗三十首·其十七

切响浮声发巧深,研磨虽苦果何心?
浪翁水乐无宫徵,自是云山韶濩音。

切响浮声发巧深,研磨虽苦果何心?
沈约“前有浮声,后须切响”之说,的确深入发掘诗歌声律的奥秘,其研究创发之工夫,固然应予肯定,但是,这种人为声律果真值得用心吗?

浪翁水乐无宫徵,自是云山韶濩音。
试看唐代元结的《水乐说》:本无宫徵之音响,却也自成云山间自然的雅乐。

切响浮声¹发巧深,研磨虽苦果何心?
¹切响浮声:浮声:平声;切响:仄声。指古汉语中的平仄声。

浪翁¹水乐²无宫徵(zhǐ),自是云山韶(sháo)(huò)³音。
¹浪翁:唐元结《浪翁观化》序:“浪翁,山野浪老也。闻元子亦浪然在山谷,病中能记水石草木虫豸之化,亦来说常所化。”浪翁,本元结文中杜撰之名,后人亦用以指元结。²水乐:唐 元结 《水乐说》:“ 元子於山中尤所耽爱者有水乐。水乐是南磳之悬水,淙淙然,闻之多久,於耳尤便。”³韶頀:指庙堂、宫廷之乐,或泛指雅正的古乐。

收藏
复制
朗读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沈约“前有浮声,后须切响”之说,的确深入发掘诗歌声律的奥秘,其研究创发之工夫,固然应予肯定,但是,这种人为声律果真值得用心吗?
试看唐代>元结的《水乐说》:本无宫徵之音响,却也自成云山间自然的雅乐。

注释
切响浮声:浮声:平声;切响:仄声。指古汉语中的平仄声。《宋书·>谢灵运传论》:“夫五色相宣,八音协畅,由乎玄黄律吕,各物宜。欲使宫羽相变,低昂互节,若前有浮生,则后须切响。”
浪翁:唐元结《浪翁观化》序:"浪翁,山野浪老也。闻元子亦浪然在山谷,病中能记水石草木虫豸之化,亦来说常所化。"浪翁,本元结文中杜撰之名,后人亦用以指元结。
水乐:唐 元结 《水乐说》:“ 元子於山中尤所耽爱者有水乐。水乐是南磳之悬水,淙淙然,闻之多久,於耳尤便。”
韶頀:指庙堂﹑宫廷之乐,或泛指雅正的古乐。>

展开阅读全文

元好(hào)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代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诗、文、词、曲。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其“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 ► 165篇诗文► 3条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