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庆己巳赴京寓城西报国寺赠宇上人
慈宫崇象教,搆此绝华炫。深岩閟香火,危峻瞰郊甸。
郁郁虬松枝,低压绕广殿。当年帝舅亲,削发住兹院。
说经老龙听,出手五狮现。曾闻长老言,天雨曼陀遍。
吾识宇上人,头陀今突弁。脩容冥法相,妙悟在论赞。
导我画廊行,指示西方变。晨起供清茗,时共禅悦饭。
我老欲归去,世事今已倦。当结尘外缘,山中傥相见。
岭表生异人,始兴最开先。余公亦崛起,屹屹天圣间。
圣代丘文庄,富学迈昔贤。忆余童丱时,尝听家君言。
吾郡有桑生,恃才颇轻儇。公见即识之,进奖席每前。
夫人出佩玉,珍馔罗绮筵。当时吐哺风,与古能比肩。
公文根理要,不肯事纤妍。奈何浮薄子,辄尔论议喧?
子的来公乡,年往志愈坚。共余曲江宴,面带鲸海颜。
问公石屋在,世业存遗编。君今为县吏,宦辙如邮传。
庙堂亦无意,何以不少怜?使君自天来,万里往复旋。
君才岂不办,古道多屯邅。叹息时所尚,为废循吏篇。
咏史
昔在齐威王,选人以治氓。惟彼阿大夫,籍络日有声。
唯此即墨宰,小人共谗倾。是非并颠倒,四境交侵兵。
安得召左右,阿党尽为烹?昔在楚庄王,三年不听政。
膝上置美女,饮酒不曾醒。有鸟止于阜,不蜚亦不鸣。
安得任伍举,一朝霸名成?昔在帝武丁,三年不出令。
恭默以思道,殷国未能宁。安得梦圣人,求之傅岩形?
邢州叙述三首 其一
壮岁成濩落,末路藉先容。所恨贱姓名,蚤闻在诸公。
既奉大廷对,观政于司空。得友天下士,旦夕相过从。
道穷孔、孟奥,文推迁、固工。说诗慕匡鼎,草玄拟杨雄。
通达如贾谊,俊少踰终童。守高称汲直,曲学陋孙弘。
自以支离疏,攘臂于其中。一朝除书下,沦落故鄣东。
黾勉为禄养,折腰愧微躬。
邢州叙述三首 其二
鄣东馀二载,恪遵圣人经。雅志存教化,除娆去烦刑。
门阑弛走卒,千人皆造庭。分遣每日旰,庭中无一人。
沉冤出殊死,无盖尽群生。时有纵囚归,皆言赋役平。
引纳壮健儿,誓之以丹青。萑苻多宿盗,擒斩为一清。
馀粮栖陇亩,绝无犬吠惊。维以哀茕独,不能畏高明。
睚眦生怨恚,憯甚镆铘兵。风雨日飘摇,拮据徒辛勤。
涕泣西河守,古道竟无成!
奉托俞宜黄访求危太朴集并属蒋萧二同年及长城吴博士
昔年宋学士,尝称太朴文。独力撑颓宇,清响薄高云。
余少略见之,讽诵每忻忻。淡然玄酒味,曾不涉世芬。
如欲复大雅,斯人真可群。苟非知音赏,宋公安肯云?
嗟乎轻薄子,狂吠方狺狺。惜哉简帙亡,家簏少所蕴。
徒为尝一脔,盈鼎未有分。四贤宦游地,博达多前闻。
为我一咨访,庶以慰拳勤。
徐州同朱进士登子房山
入舟忽不乐,呼侣登崇丘。子房信高士,祠处亦清幽。
俯视徐州城,黄河映带流。青山如环抱,一发悬孤州。
河流日侵齧,淼淼洞庭秋。鸟犬争死人,冈陇多髑髅。
使者沉白马,守臣记黄楼。叹我亦何为,空尔生百忧。
生民随大运,孰能知其由。睹此名邦旧,怀古思悠悠。
壹自徐堰王,独有青山留。刘、项亦何在?子房空运筹。
但从赤松子,不用待封侯。
鲤鱼山
鲤鱼山头日,日落山紫赤。遥见两君子,登岸问苦疾。
此地饶粟麦,乃以水荡潏。水留久不去,三年已不食。
今年虽下种,湿土乾芽茁。因指柳树间,此是吾家室。
前月水漫时,群贼肆狂獝。少弟独骑危,射死五六贼。
长兄善长鎗,力战幸得释。因示刀箭痕,十指尚凝血。
问之此何由,多是屯军卒。居民亦何敢,为此强驱率。
始者军掠民,以后军民一。民聚军势孤,民复还劫卒。
鲤鱼山前后,遂为贼巢窟。徐、沂两兵司,近日穷剿灭。
军贼选骁健,叱呼随主帅。民贼就擒捕,时或有奔逸。
其中稍黠者,通贿仍交密。以此一月间,颇亦见宁谧。
二人既别去,予用深叹息。披发一童子,其言亦能悉。
民贼犹可矜,本为饥荒迫。军贼受犒赏,乃以贼杀贼。
吾行淮、徐间,每闻邳州卒。荆楚多剽轻,养乱非弘策。
赠太府思翁黄公序
清泉铭并序
顾南岩先生寿序
菊窗记
野鹤轩壁记
戴素庵七十寿序
筠溪翁传
余居安亭。一日,有来告云:“北五六里溪上。草舍三四楹,有筠溪翁居其间,日吟哦,数童子侍侧,足未尝出户外。”余往省之。见翁,颀然晳白,延余坐,瀹茗以进,举架上书悉以相赠,殆数百卷。余谢而还。久之,遂不相闻。然余逢人辄问筠溪翁所在。有见之者,皆云翁无恙。每展所予书,未尝不思翁也。今年春,张西卿从江上来,言翁居南澥浦,年已七十,神气益清,编摩殆不去手。侍婢生子,方呱呱。西卿状翁貌,如余十年前所见加少,亦异矣哉!
噫!余见翁时,岁暮,天风憭栗,野草枯黄。日将晡,余循去径还家。媪、儿子以远客至,具酒。见余挟书还,则皆喜。一二年,妻儿皆亡。而翁与余别,每劳人问死生。余虽不见翁,而独念翁常在宇宙间,视吾家之溘然而尽者,翁殆加千岁人。
昔东坡先生为方山子传。其事多奇。余以为古之得道者,常游行人间,不必有异,而人自不之见。若筠溪翁,固在吴淞烟水间,岂方山子之谓哉?或曰:筠溪翁非神仙家者流,抑岩处之高士也欤?
思子亭记
震泽之水,蜿蜒东流,为吴淞江,二百六十里入海。嘉靖壬寅,予始携吾儿来居江上,二 百六十里之水中也。江至此欲涸,萧然旷野,无辋川之景物,阳羡之山水。独自有屋数十榲,中颇 弘邃,山池亦胜,足以避世。予性懒出,双扉昼闭,绿草满庭,最爱吾儿与诸弟游戏,穿走长廊之 间。儿来时九岁,今十六矣。诸弟少者三岁、六岁、九岁。此予生平之乐事也。
十二月己酉,携家西去,予岁不过三四月居城中,儿从行绝少,至是去而不返。每念初八之 日,相随出门,不意足迹随履而没。悲痛之极,以为大怪,无此事也。盖吾儿居此,七阅寒暑,山池 草木,门阶户席之间,无处不见吾儿也。
葬在县之东南门。守冢人俞老,薄暮,见儿衣绿衣,在享堂中。吾儿其不死耶?因作思子之亭,徘徊四望,长天寥靡,极目于云烟杏霭之间,当必有一日见吾儿翩然来归者。于是刻石亭中。
上万侍郎书
居京师,荷蒙垂盼。念三十余年故知,殊不以地望逾绝而少变。而大臣好贤乐善、休休有容之度,非今世之所宜有也!有光是以亦不自嫌外,以成盛德高谊之名,令海内之人见之。
有光晚得一第,受命出宰百里,才不逮志,动与时忤。然一念为民,不敢自堕于冥冥之中,拊循劳徕,使鳏寡不失其职。发于诚然,鬼神所知。使在建武之世,宜有封侯爵赏之望。今被挫诎如此,良可悯恻。流言朋兴,从而信之者十九,小民之情,何以能自达于朝廷?赖阁下桑梓连壤,所闻所见,独深知而信之。时人以有光徒读书无用,又老大,不能与后来英俊驰骋。妄自测疑,不待问而自以为甄别已有定论矣。夫监郡之于有司之贤不肖,多从意度;又取信于所咨访之人,祇如不睹其人之面,望其影而定其长短妍丑,亦无当矣。如又加以私情爱憎,又如所谓流言者,使伯夷、申徒狄复生于今,亦不免于世之尘垢,非饿死抱石,不能自明也。
昨者大计群吏,仅免下考。今已见谓不能为吏,又使匍匐于州县,使益困迫而失其所性,辗转狼狈,不复能自振于群毁之中。夫以朝廷爱惜人才,当使之无失其所,如有光垂老,不肯自摧挫,以求进于天子之科目,至三十年而不退却。一旦得之,使之从百执事[7],齿于下列。不敢望公孙丞相、桓少傅,仅如冯都尉白首郎署,亦足以少答天下之士,弹冠振衣,愿立于朝之志矣。今之时独贵少俊耳。汉李太尉尝荐樊英等,以为一日朝会,见诸侍中,并皆年少,无一宿儒大人,可以备顾问者,怅然为时惜之。有光顾何敢自列于昔贤之所荐,而“番番良士,膂力既愆,我尚有之”,以为国家用老成长厚之风,此亦当今公卿大臣之所宜留意者也。
有光今已摧残至此,夫士之所负者气耳,于其气之方盛,自以古人之功业不足为;其稍歉,则犹欲比肩于今人;其又歉,则视今人已不可及矣。方其久诎于科试,得一第为州县吏,已为逾分;今则顾念养生之计,欲得郡文学,已复不可望。计已无聊,当引而去之。譬行舟于水,值风水之顺快,可以一泻千里;至于逆浪排天,篙橹俱失,前进不止,未有不没溺者也。不于此时求住泊之所,当何所之乎?
兹复有渎于阁下者,自以为禽鸟犹爱其羽,修身洁行,白首为小人所败。如此人者,不徒欲穷其当世之禄位,而又欲穷其后世之名,故自托于阁下之知。得一言明白,则万口不足以败之。假令数百人见誉,而阁下未之许,不足喜也;假令数百人见毁,而阁下许之,不足惴也。故大人君子一言,天下后世以为难。有光甘自放废,得从荀卿屈原之后矣。
今兹遣人北上,为请先人敕命,及上解官疏,并道所以。轻于冒渎,无任惶悚。不宜。
清梦轩诗再次孺允韵
汗漫恣容与,寥廓任徜徉。小搆非广厦,幽栖获便房。
图书委鱼蠹,庭砌杂兰芳。境寂群动息,神怡独寐长。
栩栩意象适,遽遽物化忘。于此观世俗,迫隘非吾乡。
玉玺谬通汉,金瓯会圮梁。窃带固云扰,衔发亦以忙。
瞡瞡容自嵬,喋喋冠何当!恍如乘叆叇,泠然御清凉。
钧天聆广乐,玄都闻妙香。缪昔骋骏往,简后书史藏。
终惭在三季,未可儗九皇。
书张贞女死事
张贞女,父张熠,嘉定曹巷人也。嫁汪客之子。客者嘉兴人,侨居安亭。其妻汪妪,多与人私。客老矣,又嗜酒,日昏醉无所省。诸恶少往往相携入妪家饮酒。及客子娶妇,恶少皆在其室内,治果肴为欢宴。妪令妇出遍拜之,贞女不肯。稍稍见姑所为,私语夫曰:“某某者何人也?”夫曰:“是吾父好友,通家往来久矣。”贞女曰:“好友乃作何事?若长大,若母如此,不愧死耶!”
一日,妪与恶少同浴,呼妇提汤。见男子,惊走,遂归母家。哭数日,人莫得其故。其母强叩之,具以实告。居久之,妪阳为好言谢贞女。贞女至,则百端凌辱之四。贞女时时泣语其夫,令谢诸恶少凹。复乘间从容劝客曰:“舅亦宜少饮酒,尸客父子终不省,反以语妪,辄致掳掠凹。
恶少中有胡岩,最桀黠,群党皆卑下之,从其指使。一日,岩言众曰:“汪妪且老,吾等不过利其财,且多饮酒耳;新娘子诚大佳。吾已寝处其姑咎,其妇宁能走上天乎。”遂人与妪曰:“小新妇介介不可人意曾。得与胡郎共寝,即欢然一家,吾等快意行乐,谁复言之者?妪亦以为然,谋遣其子人县书狱。妪尝令贞女织蜕,欲以遗所私奴。贞女曰:“奴耳!吾岂为奴织蜕耶?”妪益恶之。
胡岩者四人,登楼纵饮。因共呼贞女饮酒,贞女不应。岩从后攫其金梭。贞女詈且泣。还之,贞女折梭掷地。妪以己梭与之,又折其梭。遂罢去。顷之,妪方浴,岩来共浴。浴已,妪曰:“今日与新妇宿。”岩人犯贞女峦,贞女大呼曰:“杀人!杀人尸以杵击岩;岩怒,走出。贞女人房,自投于地罅,哭声竟夜不绝。
明日,气息仅属。至薄暮少苏钩,号泣欲死。岩与妪恐事泄,絷诸床足,守之。明日,召诸恶少酣饮。二鼓,共缚贞女,椎斧交下。贞女痛苦宛转,曰:“何不以刃刺我,令速死?”一人乃前刺其颈,一人刺其胁,又标其阴。共举尸欲焚之,尸重不可举,乃纵火焚其室。邻里之救火者,以足蹴其尸,见吓然死人,因共惊报。诸恶少皆潜走。一人私谓人曰:“吾以铁椎椎妇者数四,犹不肯死。人之难死如此。”贞女死时,年十九耳。嘉靖二十三年五月十六日也。
官逮小女奴及诸恶少鞫之囱。女奴历指曰:“是某者缚吾姊,某以椎击,某以刃刺。”妪骂恶少曰:“吾何负于汝!汝谓姑杀妇无罪,今何如?”妪寻死于狱。
贞女为人淑婉,奉姑甚谨;虽遭毒虐,未尝有怨言,及与之为非,独亢然蹈白刃而不惴。可不谓贤哉!夫以群贼行污闺闼之间,言之则重得罪,不言则为隐忍,抑其处此尤有难者矣。自为妇至死逾一年;而处汪氏仅五月。或者疑其不蚤死。嗟乎,死亦岂易哉;
嘉定故有烈妇祠。贞女未死前三日,祠旁人皆闻空中鼓乐声,祠中火炎炎从柱中出。人以为贞女死事之征。予来安亭,因见此事。叹其以童年妙龄,自立如此够,凛然毛骨为竦。因反覆较勘触,著其始末,以备史氏之采择。